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大师齐白石观后感300字精练70条

大师齐白石观后感300字精练70条

时间:2019-01-27 01:01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

读齐白石有感1

今天,我读了208个名人的童年故事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故事都令我印象深刻,并且每一篇都是很有教育意义,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关于——齐白石的故事。

齐白石是我国近代史上一名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学家、艺术家,他很喜欢画花草、鱼虫、水和人物,但最擅长的就是画"虾",齐白石曾经担任过我国的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位。

齐白石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他小时候曾在外祖父的私塾里读过书,故乡优美的景色像一股清泉水,滋润着齐白石的心田,一天晚上,齐白石在描红本上写字,写腻了,就在描红本上画起画儿,他先画了一条游动的小鱼,又画了一只在林间欢唱的小鸟,再画了一株含苞待放的映红。从那以后,齐白石就迷了画画儿。

齐白石画画儿的事很快就在同学们中传开了,小伙伴找他画画儿,他从不推辞,从写字本上撕下一张纸就给人家画画。

这年秋天,家里收成不好,齐白石只能终止了刚刚一年的学习生活,当上了放牛娃,即使是这样,他也始终没有忘记过画画儿。每当闲睱空余时,他就坐在小溪边细心观察虾的习性,为此还曾被芦虾钳过脚趾。最后齐白石终于画好了虾,他画虾的美名也流传于这世上了。

读完这个故事后,让我对齐白石又有了敬佩之情,他没有因为这世界上命运的悲惨而放弃自己喜欢做的事,相反,他却更加努力的'画画儿,观察细微的事情,去把他的画画的更完美。

我们应该学习齐白石这种精神,现在的我们只要一遇到挫折就放弃,根本不会像齐白石这样,不仅不放弃,反而更努力的精神,这点应该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

读齐白石有感2

寒假里,我读了齐白石先生的一篇文章名叫不教一日闲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讲述我国现代国画艺术大师、篆刻家齐白石先生早年只是一位雕花木工,工余时间他经常学习画画和篆刻。一次,齐白石在帮一户人家雕刻嫁床时遇到了书画家胡沁园,虽然当时齐白石的绘画已经小有名气,但他仍然决心拜胡沁园为师学习画画,齐白石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常常作画、阅读到深夜,短短几年,他就在绘画、篆刻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进展。齐白石非常珍惜时间,从27岁开始,都坚持每天挥笔作画,数十年不变。齐白石一直用“不教一日闲过” 这句警句来勉励自己,在他90岁生日的那天,在喜庆的气氛中,由于过度疲劳,在家人的一再劝阻下,他才勉强放弃了每日作画的习惯。不过,第二天,他就早早起床认真地对家人说:“昨天客人多,我没有作画,今天可要补上昨天的‘闲过’呀!”“不教一日闲过”,说出了“业精于勤”的道理,也正是这种“不教一日闲过”的精神成就了齐白石这位名满天下的艺术大师。

齐白石的故事告诉我们,天才、大师不是上天恩赐的圣物,而是辛勤汗水的结晶。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生命之中,只有当我们抓住机遇自信地去奋斗,自己开发自己,自己塑造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成就自己。人一旦决定要做的事情,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不应该随意放弃目标,别让拖延和借口阻碍了进程。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时间,养成良好地运用时间的习惯。

“不教一日闲过”,一分一秒都让它有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时间是每个人最应该珍惜的财富,这种财富不能储存,不能借贷,也不能购买,它比金钱更宝贵,它是构成生命长度的基本单位。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生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善用时间就是珍惜生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珍惜和热爱时间吧!

读齐白石有感3

人的一生难免有挫折,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许多成功的名人就是经过百般的磨练,才做出了自己的事业。

读完《国画大师齐白石》,我很感动。齐白石小时候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特别聪明,但他常常生病,是个病孢子。因为他们家太穷了,连看病吃药的钱都没有,甚至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环境下,他并没有被现实吓倒。他的爷爷觉得,他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于是,爷爷就亲自教齐白石学习汉字。那情景深深地启发着我。

那时候,没有电灯,铅笔,橡皮,更没有写字板,他爷爷就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而且他喜欢画画。爷爷心里知道他长大后肯定是不一般的人,只可惜家里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面对这样的处境,齐白石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想尽各种办法练习画画。

他15岁时就当木匠了。当时,他一边当木匠,一边和师傅学习雕刻木器,还拜师学画,学古典文学,给家里攥了很多钱,他的画越画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齐白石的一生简单勤奋,值得我们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设定好目标,并为目标努力拼博,就会成功。

读齐白石有感4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这是齐白石在书房中的一幅名联,同时它也是齐白石老人为人处事最真实的写照。

齐白石有一个

不论是齐白石还是马寅初,他们都有“宠辱不惊”的功夫。齐白石一生获得无数的荣誉,也不见得他老人家趾高气扬,或是飘飘然地以大师自居。我曾从书上看到过一个故事: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陈子展直言相除说齐白石老人把画排在最后,有意抬高自己的诗、字、印。齐白石刚开始怒不可遏,事情过去后依旧是坦然面对。人生正是需要这样淡定、豁达。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眼光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当然会有不同的态度。不论是支持也好,否定也罢,我们都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都应坦然面对。由于在春晚上一个小品《不差钱》小沈阳一炮打红。然而谁知道在他成名之前有多少人评论他的表演十分俗吗?再说个名气大点的:鲁迅。对他的议论何时停过,而他也不是坚持在写作吗?一个人要胸襟宽广,才能成大器。

一个人是非正误、真假虚实谁能说清道明?因此人要能够洒脱通达,淡定旷达。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

齐白石观后感1

今天我们学习了美术第一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在几个参考作品中,我最喜欢齐白石老爷爷的一幅群虾图。

这幅作品中共有九只虾,虾的触须密密麻麻重叠在一起,形象逼真跃然纸上。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虾十分传神。它的头专门用了浓墨点染,这样突出了虾身体的透明质感。齐白石爷爷画虾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是你知道吗?他一画就是十几年!当年齐白石爷爷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许多活虾,虾儿们整天欢蹦乱跳,不仅给齐白石爷爷提供了活素材,而且给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他每天不断的仔细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看的细致入微如醉如痴,终于他掌握了画虾的技巧。齐白石爷爷画虾与人有别,他的虾每只都不一样,而且绝不呆板。齐白石爷爷自己也说:"余之画虾已数变,初之略似,一变逼真,再变色分深浅几十年方得其神。"

听人说齐白石爷爷小时侯就对虾感兴趣。他小时侯旧居旁有个"星斗塘",塘中水草颇丰鱼虾成群,那种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他童年增添了许多乐趣也为他提供了众多写生对象。

望着这寥寥数笔却生动传神的虾,我十分感慨,如此传世的作品背后,是怎样一条洒满汗水的路,我喜爱这群虾图,更敬佩这幅图的作者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观后感2

“苦把流光换画禅,工夫深处渐天然。”1948年八十八岁的齐白石创作的《六虾图》是他“画虾最成熟改造”后的精品,这是他为董其武将军生辰所画之作。画幅纵102.8厘米,横34厘米,气势恢宏。齐白石在创作这幅作品时,正处于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画中六只虾,由疏到密,上面的三只虾像是好奇下面三只虾的活动,跃跃欲试。齐白石匠心独运,淡墨与浓墨的运用突出虾透明的身体与坚硬的螯钳,焦墨对虾眼的描绘更能凸显虾的精神,图中没有一点水痕,只有大片的留白,却能将虾的游动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幅画构图奇特,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将画中上下紧密连接,六只“白石虾”就像长在纸上一样,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水墨淋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焕发出永恒的艺术之美。更有一款鲜艳的印章为这个水墨画增加了生气。

齐白石在《六虾图》中表现出虾的各种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他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由粗渐细。齐老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

淡墨线画出。对水中的虾,为了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用简单的笔画勾勒出游虾在水中的姿态,浓淡相宜,画中景物的粗重感与虾透明灵动的感觉形成对比,凸显了齐白石画虾水平之高。

在齐白石画虾的作品中,很少看见有虾的数量为六的,这也就增加了《六虾图》的收藏性。《六虾图》的作者齐白石以及上款人董其武都是著名的人物,并且由张大千收藏,保存完整,墨色完好,所以,这幅《六虾图》极具收藏价值。

篇一:起观齐白石画展

十月八日,张老师带领我们小记者来到浙江美术馆,参观了齐白石画展。

齐白石爷爷是我国著名艺术家,他在诗、书、印、画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但他曾经是一位木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一代宗师。

在展厅里,我竟然看到一只只很小的昆虫,小到需要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有蜜蜂、螳螂、苍蝇,还有蝴蝶和蝉,一个个栩栩如生,就像博物馆里陈列的标本,令人称奇的是,透过放大镜,昆虫腿上的细毛居然清晰可见,真是令人叫绝!画展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幅“夕阳归牛”。画中只有三种事物,牛、柳枝和夕阳染红的地面。牛只是一个背影,略略回了一下头,柳就是几段垂下的线条,地面就是用橘色的颜料涂抹了几笔。但是,寥寥数笔却形神毕现,看似简单的一幅画却准确表达了夕阳归牛的意境,又带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那略略一回头是否在等待身后的牧童……,整幅画面,似乎再加一笔就多了,再减一笔就少了,这可能就是大师的独到之处吧。通过这次画展,我对齐白石爷爷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他的画更加惊叹不已!

篇二:水墨画大师——齐白石

他,是一位奇人。

他年逾古稀了,风采却依然不减当年。

他头发早已花白,双眼却依然炯炯有神。

他沉默无言,下巴的胡子却依然显示出他的健谈。

他热爱生活,一位普通农妇竟放下农活在他的作品下端详。

他的老师是位奇人,他也不例外。

据说每位艺术家一过了壮年便“江郎才尽”——这原本是必然的。但眼前的他分明打破了这种宿命。古稀之年,越活越有味。他一身白衣,体现出一位极其伟大的艺术家形象。他正在笔走龙蛇,短短几笔就有了大概的轮廓。单纯的水墨画,却被他演绎到极致。那在水中嬉戏的小龙虾活灵活现,几欲脱却宣纸化作真实。好画!好画!

他运笔挥洒自如,神态专注认真,却又轻松自在。那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仿佛都化进了他的精神。如此充满灵气的作品竟在片刻之间完成,真让人惊叹!

他从容地展示了他以前的作品。这幅画摆在崇拜人面前,画面竟显得凌乱。看见他不解的目光,他微微一笑,又拿出一幅画——这画却欠自然。待到最后一幅画时,却怔住了——这画清新脱俗,确有返璞归真之意。这就是一代大家的画么?童年、少年、壮年,直至垂垂老矣,却能作如此之画,这是真的吗?这又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呢?

观他面容,疑似“桃花源”人士。见他举止,竟让人崇拜。看他作画,鸟儿在雀跃,龙虾在嬉戏,青蛙在歌唱。他就是一代水墨画大家齐白石。中国近代在水墨画的造诣上无一人能与其比肩。

齐白石,齐老,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的画,他的人生,他的境界,让人久久不能自己。

难忘那一生,难忘那一时刻。齐白石,一位热爱生活的老人,给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启示……

齐白石,永垂不朽,朴实的真理啊!

篇三:我喜欢的艺术家——齐白石

在艺术界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常香玉,冰心,梅兰芳等等一些名人,但是,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中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曾任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他著名的还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登,出版的还有《齐白石全集》登各种画集近百种。

这些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齐白石老人也画过许多的画,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是一仕女多,人还称他为齐眉人。

齐白石老人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他平时刻苦练习才得出的结果,齐白石爷爷也就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也要学习齐白石爷爷的这种精神!

在艺术界中,有许许多多的艺术家,如:贝多芬,常香玉,冰心,梅兰芳等等一些名人,但是,最令我敬佩的,还是中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爷爷。

齐白石爷爷曾任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他著名的还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传》登,出版的还有《齐白石全集》登各种画集近百种。

这些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之一,还有就是齐白石老人也画过许多的画,有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是一仕女多,人还称他为齐眉人。

齐白石老人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他平时刻苦练习才得出的结果,齐白石爷爷也就是生命的动力,也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也要学习齐白石爷爷的这种精神!

篇四: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徐悲鸿三请齐白石的故事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藤扶梦访徐熙。

这是齐白石为赠与徐悲鸿的《月下寻归图》的题诗,由衷感激徐悲鸿“草庐三顾”的识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出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他深信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为此用心物色遴选教授,意向聘请的第一人,便是齐白石。

齐白石少年习画,经半个世纪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终于跻身画坛大家之列,于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专业卖画刻印。徐悲鸿一向十分赞赏他的人品画技,称他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两顾草庐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鸿来到西单跨车胡同齐白石的寓所。问候过后,道明来意:“先生是扬名遐迩的画坛大师,想请您来艺术学院任教。”齐白石婉言辞谢:“承蒙徐院长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聪,目欠明,恕难应命,但只心领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还不少呢,齐先生老马识途,点拨指导,谁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时。”徐悲鸿挽请说。

齐白石还是不答应:“教授责任重大,还是另请高明的为好,以免误人子弟。”

两天以后,徐悲鸿再次登门拜访,又是盛情邀请,齐白石又以年老为由推辞。

冒雨三顾金石开

求贤若渴的徐悲鸿不愿就此放弃。百忙中三顾齐宅,而且是顶风冒雨而来,再次表敬爱之心,诚恳迫切相邀。齐白石感动之余,解释了“恕难应命”的真实原因:“年老体衰而外,是因为老朽木工出身,并未进过学堂,登台教授缺少

“齐先生的顾虑不无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鸿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资格,在于真才实学,不计出身如何。有些留过洋的不也是徒有虚名?齐先生融合传统写意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巧,艺术风格独特。不但能教学生,也可教我徐悲鸿。”

“不敢,不敢,徐院长太谦逊了。”齐白石摇手不迭。

“事实正是这样,并非过谦。”徐悲鸿继而保证道:“齐先生上课时,不必做长篇的'理论,只要作画示范稍加要领提示即可。开学之初,我陪着您上课,为您护驾。以防真有个别学生不守纪律。”

齐白石发自内心的感动,终于点头了:“那就试一试吧。”

开学那天,徐悲鸿亲自乘着马车把齐白石接到学校,向全校师生恭敬有加介绍了齐白石的高超造诣。又言出行随,为齐白石“护驾”。考虑到齐百石的确年事已高,徐悲鸿还给予多方照顾:入冬以后天气寒冷,给他在讲台边生个火炉;到了夏天,又给他装个电扇;刮风下雨,又派车接送往来。可谓无微不至。

篇五:齐白石免费赠送死虾的故事

美术大师齐白石早年卖画,为简便起见,画中物以数量计算。有人要一幅以虾为题材的画。

齐白石画完,即以画上有几只虾,照只计算。此人看了画,以菜市场买菜的常例,要求多添一只虾。齐白石不悦,但还是拿了笔,在画上给他添了只虾。

那人看画,觉得这只虾总有点儿走样,不及其它那些虾那么灵动鲜活,正迟疑时,齐白石开口了“你要添的这只虾,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算是免费赠送。”

篇六: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老先生画的虾,可以看出虾在水里游的运动,像活得一样。

去年我和妈妈去逛商场,我无意间看见了一张以齐白石的虾为主景的日历,当时我看到画,顿时呆住了。我两眼睁得大大的,仿佛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嘴里就像复读机一样,不停的说:是谁在墙上养虾……当我缓过神来才发现大家都在看着我,虽然不是白石老先生的亲笔画,可是那虾实在是太像真的了!

一只虾死死地盯着自己的猎物,两只前爪绷得紧紧的,其他爪子也轻弓着,做好了出击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咬死自己的猎物。

另一只虾则在一旁轻松自在的轻拂着自己触须。好像刚刚才饱餐一顿,正在旁边修身养性,享受着这美好的生活。

水面上的荷花叶色彩明亮,被画的格外细腻。这荷花叶把虾衬托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白石的虾”是全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我虽然在它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它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它已经成了我心中的一部分。

篇七:齐白石的虾

国画大师齐白石,一生画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紫藤、桃子、牵牛花······其中,让我最喜欢的是——————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画的虾,活灵活现,晶莹透亮。瞧,那一只只淘气的虾,好像正在进行“战斗”呢!它们时而互相纠缠在一起,用触须逗着玩;时而聚在一起,商量事情;时而扭动着身子,好像在比赛“跳舞”;时而互相追赶着;时而······

在虾群中,一只生命力旺盛的虾,两只钳子神得直直的,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正直溜溜的盯着,另一只虾刚要夹起的小鱼,它犹豫了几秒钟,好像在做战斗的准备,接着它飞一般的速度冲了过去,一下子撞翻了那只虾,从它手里抢回了小鱼。那只虾,刚明白是怎么回事,小鱼早就被那只生命旺盛的虾给吃光了。还有两只小虾,在玩着游戏,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玩得可带劲了!一只只虾是那样活灵活现,晶莹透亮。齐白石凭着他的细心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虾画得栩栩如生!

齐白石62岁,家里养着数只活虾。那时候,他画的虾,形似而神不足。66岁,他画的虾身有了质感,头和胸前有了坚实感。68岁,他的虾又一变,小腿少到6只,虾眼变成两横笔,头和胸上加了一笔浓墨,显出虾躯干的透明。到他78岁时,虾的后腿只有了5只。80岁以后,他的虾才真正到到了炉火纯青。

齐白石画虾的艺术,给予人们留下的启示是多样的。最重要的是他对艺术求索不可终止的精神,给世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篇八:齐白石的虾

齐白石老先生小时候是个放牛娃。他放牛回家,到水塘边洗手,看到虾在水里游啊游,游得很有趣,就把虾画了下来。

以后,他就把画虾作为特别的爱好了。

齐白石五十七岁那年,一天,他从木柜里取出一幅虾的画,看着看着,不禁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按照古代画家画虾的方法画的呀,像死的一样。”他越看越不满意,就叫家里人买来几只活的长臂虾,把它们养在大水碗里。他每天对虾进行观察,写生。有时用笔杆碰一碰虾,只见虾“腾”地跳了起来,他立刻把这个姿态画下来。就这样看了画,画了看,天长日久,他所画的虾像活的一样,身体有透明感,虾须似乎一碰就会动起来。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