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纪开端是神的创造,创世纪中的罪恶种种,是人类罪恶的发端。下面是创世纪
创世纪读后感1
这几天,开始阅读《圣经》了,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文学、历史和艺术的扫盲。
很早以前学习英文的时候,有一个英国人福克斯太太,曾经送我一本英文的《新约》,只读过马太福音以及部分有名的短落,中文版的圣经也是在那个时候在教会买的,然而一直没有好好阅读,原因是我一打开旧约的篇章就被那长长的家谱式名单吓坏了,这名多西人的名字让人头痛而没有耐心去看后面的东西。
这次阅读是受了两个方面的刺激,一是看到一位美国黑人诗人的事迹,说他出生贫穷,家中唯一的一本书便是圣经,可是他却成为了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笔名叫Golden Style,正式名字:Edward Golden William;另一是读了木心的世界文学史。越来越感觉这理解西方文化的一个基础,也是提高文学的必需,
昨天,终于读完了《创世纪》,前面的上帝造人,亚当夏娃的伊甸园,诺亚方舟,巴别塔的故事大家都熟悉的,我也不想再谈了。后面部分,主要从亚伯拉罕率领子孙开始,到约瑟在埃及救助以色列人度过荒年结束,这一段讲了很多故事,有父母偏爱小儿的,有妻妾争地位的耍手段的,有兄弟夺位的,有守约或毁约的,有复仇的,有报恩的……这里面,上帝耶和华的旨意只是粗略的,更多的是人性的表现,尤其是贪婪、嫉妒、欲望表现得尤其好玩。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旧约描述得很简要,在这么短的篇幅里却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我都需要在纸上画家谱图,方能搞清楚谁与谁是什么关系,看过以后,大多数情节在脑中也只是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缺点是人物太多却许多都是走过场,或仅仅说明他有几个妻子、侍女,哪个妻子生了哪些儿女此等琐事读来很无聊,也许这是起初必须交代的,否则后面就看不懂也说不定。不过其优点是真正在讲故事的时候,极其简洁扼要,描写也朴素。
刚看完一章,发言权也有限,木心说,新约的文学价值大于旧约,这个我相信,但是作为扫盲来说,这一部分再如何艰巨漫长,也是要扫一遍的,今天将继续看出埃及记。
创世纪读后感2
创世纪开端是神的创造,在发生了罪的问题之后,创世纪接下来便是神的筛选。神的加法变为了减法。这两部分工作性质相反,但在本质上神的荣耀如一。
首先,六日创造中,神并非分板块地创造,而是每一天的创造都是普世性的,显示上帝的大能和完全,因为神的工作虽然包含层次,但每一层都不留缺憾,不失平等,恩泽四方。从空气陆地到动植物,每日都在添增,最终的点睛妙笔是创造了人。亚当是拥有神所赐的灵,又生活在地上伊甸园,因而接通了天地关系,成为神掌管万物的代理人。
接着,发生了不幸的事,就是试探面前人犯了罪,这罪不但是传染病,还是遗传病,还导致死亡,比任何物质病毒都可怕。如果说之前神是在创作美丽图画,此后神则是在罪恶的灰烬中寻找残片。在亚当众子中神单与塞特后裔同在;其后神在整个世界的人中只拯救了挪亚一家;在挪亚后裔的世界中,又单单选中了一个人------亚伯拉罕成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后裔中,神选中以撒;以撒后裔中,神选中雅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虽然是神设立的以色列十二支派祖先,但神却特别拣选约瑟,在重重试炼后重用他,让他作埃及的宰相。他父亲称他是”与弟兄迥别之人”特别为他祝福。神是在千万人中拣选人的神。之前神创造天地的荣耀并未在之后有任何减损,反之,他充满天地海洋的能力和恩典,因为汇聚到一个个普通人的身上,而更显出他父亲一样的`宽厚无私。这些普通人,只因有一颗信心,就能与神同行,神叫他们名字,当朋友对待他们。神的创造也是无比的智慧,因为“人心必万物都诡诈。”这万里挑一的拣选的本身,就显示了神的荣耀。
创世纪中的罪恶种种,是人类罪恶的发端。如夏娃的贪婪、该隐的嫉妒凶杀、造巴别塔的人狂傲自夸、含违背父亲背后说人、所多玛居民的淫和乱、罗得牧人的争竞、拉班的诡诈、埃及护卫长妻子的毁谤、酒政的背约等。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今天我们依然看到这些罪恶新瓶装旧酒一样流传在我们中间,而其源头和本质已经在创世纪中揭示了出来。甚至就连挪亚也醉过酒,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这些神的爱子都有过说谎、诡诈,无人清白无罪。就看出神的怜悯是无条件的,显出神的拣选是白白的恩典。不在于人有丝毫配得之处,而在于神“愿意怜悯谁”。
创世纪中神向人启示他自己,始祖们对神有了初步的认识:神是”天地的主、至高的神(麦基洗德言)”表明是充满荣耀权柄的。是”全能的神”(神自称),表明神不需要辅助和供养,能行各样奇事。是”看顾人的神(夏甲言),表明神是慈爱的,愿意怜恤人的难处和苦痛。是”审判全地的主(亚伯拉罕言)是满有公义,不以有罪为无罪,不以无罪为有罪的神。这些启示都是在人犯罪之后,神的完全和荣耀并未因人的犯罪而减损,反而神将更加得荣耀,这荣耀彰显是借着一小群生在罪恶中,却有信心的人。正如”亚伯兰信神,耶和华就以此为他的义。”
读完理查德.福提写的《生命简史》,我对人类、万物及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这本书描述了生命进化的40亿年的历程。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伟大的生命一步步从海洋走向陆地、从低级走向高级,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上,绘制着绚丽多彩、光辉照人的历史画卷。
书中列举的一些事实令我震撼。水蒸汽得以凝结成水滴,这些水滴通过不断汇集凝结而形成了原始的浅海。这不禁让我慨叹自然之神奇,一定条件下,矛盾可以共生,孕育伟大生命的摇篮。还有更令我吃惊。“生命初期环境由于中世纪的人们描绘的地狱一般,那是一个炽热的充满强酸的世界,大气层中几乎没有氧气,硫磺从火山迸发出来,同时还伴有陨石慧星激烈的碰撞。”多么恐怖的情景,现存的所有动植物在那样的环境中绝对没有办法生存。然而,45—38亿年前,我们最原始的细胞(这里称为细菌也许更合适)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吸取养分,利用能量,挣扎着生存,一点点进化。这真是一首浩翰的生命史诗呵!还有一个具有一定合理性的说法,做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而为我们所不屑的蛆虫,在几十亿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一个个小小的平凡的'细胞而已。我们所蕴含的元素是完全一样的,这让我对一切生命都充满了敬畏,我们不应小觑任何生物,正如庄子所讲:“天地与我共生,而万物与为我一。”“存在即合理”,自然的法则从不偏袒任何生物,只是时间驯服了整个世界上不断进化、变异的生物。
穿梭于生命演化的历程,感受着自然的神奇,有时,我的脑海会冒出泰戈尔的句子:“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这种对生命的热爱,几乎成了一咱信仰。合上厚厚的书,望着窗外鳞次栉比的大楼,看着路上甲壳虫似的小汽车,我不禁哑然失笑。如果说生命的演化史是个时钟,那么蓝藻大约出现在凌晨两点,无脊椎动物大约出现在上午十点左右,人类则像灰姑娘一样,在整个戏剧即将终止的十二点的前一分钟才登上舞台,可是我们才几秒的时间就以极大的加速度将地球造成一个以人类为主的世界,这是应悲哀,还是应庆祝?
我不再对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而紧张,因为我仿佛看到人类灭亡后,自然又以自己的行事发展,细胞、组织、躯体、动物……那些哭喊着:“救救我们的自然母亲”的人员是不懂的,自然有什么好拯救的呢,它没有什么感情,更不会因为某种生物的灭亡而停止自己的发展。真正该被拯救的恐怕是冒昧的人类吧!
可是人类有情,谁也不愿看到浩翰的人类文明、人类科技被自己的双手毁灭。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在人类灭绝后,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再出现像人类一样智慧的生物。
我想,每个人都应读一读《生命简史》,想想吧,我们就是这亿万生命的集合:在身体里面,流淌着他们的汁液,凝聚着他们的活力,保护着他们的追求……
篇一:红高粱读后感
《红高粱》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苦难,更是展示了中国人民豪放、顽强拼搏、爱国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粗野的一面。这部作品虽然表现了中国人的苦难,但它并没有玩味、拒绝这种苦难,而是着意表现我们的人民战胜这种苦难的精神,呼唤美好的新生活。
看这部作品,有一种痛快、心里扑腾腾的感觉。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本质的东西很容易被商品浪潮荡涤掉,《红高粱。所反映的民族性、所体现的民族气概如一股真气支撑着我们。当国难当头,连土匪也纷纷出来捍卫祖国的尊严。今天,国际风云变幻,中国领土的完整,时刻受到挑战。
而《红高粱》最主要反应的不是爱国,而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生活观。《红高粱》电影的导演张艺谋曾说过:中国人活的太累了,忧虑太多了。我想做学问的目的,应该是叫人越活越精神,让生命状态热起来、活起来,敢恨敢爱,敢生敢死。我之所以把《红高粱》表现的轰轰烈烈、张张扬扬,就是要表现一种痛苦淋漓的人生态度,表达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的道理。不管事态怎样变化,日子总是要过的,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会帮助人从失败走向成功,会支撑着他的一生,这,甚至会影响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美满,也代表革命、激进。迎亲的场面既豪气冲天又壮阔凄美,荡气回肠!
篇二:红高粱读后感
最近因莫言获得诺贝尔奖而跟风去拜读了他的成名作《红高粱》,觉得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红高粱》,那么你是幸运的,因为红高粱的小说更加精彩,更加真实。电影《红高粱》事实上只是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中的一角,并不是说电影如何,而是一向以来,图书可以给你更多的想象空间。
《红高粱家族》是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的一个抗日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或许是更加真实的角度去诠释那个年代的一些事情,它以虚拟家族回忆的.形式把全部笔墨都用来描写由土匪司令余占鳌组织的民间武装,以及发生在高密东北乡这个乡野世界中的各种野性故事,在惊诧于一件件事情的同时,莫言也让你领略了一下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风采红高梁》都将展现的时空设置在抗日战争时期,并一起颠覆了传统的抗战影片。抗日战争这段记载着民族伤痛的历史,一直是中华民族。《红高梁》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已完全失却了抗战电影中救世主的形象,他们只是有情有欲的凡夫俗子,杀死日本鬼子也只为的是报已“私仇”。艺术创作的一个广阔舞台,民族危亡中的苦难与拯救为艺术创作留下了充分的施展空间。《红高梁》通过“我爷爷”和“我奶奶”最原始的爱情,洗净了积压在中国农民身上的数千年的封建尘土,释放出埋藏在尘土之下残存的生命之火,表达出对人性与本能的极度推崇。
《红高粱》更是一举摘得金熊桂冠,扩大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被柏林电影节评委认为是中国大陆电影于西方世界的“创世纪”,第一次让西方世界知晓中国内地“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