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进入大学已经快一个学期了。而我们上化学实验课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在化学实验课上,真的收获了很多,不仅仅是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也有很多事课外的,或者是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很大帮助的。
下面就说一说我自己的一些实验心得吧!
首先,做化学实验最重要的就是细心了,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足够地仔细,足够地认真,因为化学实验的要求是很严格的,稍微一不留神,这个实验就可能会失败的,你就得重新做了,而且就算实验做好了,万一你的数据又不小心抄错了,那你的实验不也就白做了吗?
其次,在做化学实验时,我们也要非常的小心,在化学中,有的药品有毒性,有的药品的腐蚀性又很强,所以在做化学实验时,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而这一点有可以归结与上面的细心了,的确,你细心了,你就会完全的投入于实验中,就会好好的把握好做实验的步骤,此时你的失误也就会尽可能的少了,这样安全事故就可以达到最小甚至没有了。
当然,在做化学实验室,事先有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也有要求我们要这样做。而我个人也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有预习了,你就会对这个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实验的一些具体步骤,要准备哪些药品和器材,实验过程中又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当然,在预习中,我们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而这些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标记下来,在老师讲解的时候认真搞懂,这样你不仅能对知识点有一个很好的了解,而且在做实验时也能够得心应手了。既然预习有这么多好处,我们又何乐人不为呢。
其实我认为,在做实验时,最重要的还是合作了,可以这么说实验的成功是离不开合作的。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是很难以完成实验任务的,而且还非常的要时间,况且,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限的。而在实验室,我们一般都是两个人来做实验,这样,如果任务多,我们可以每人分派一些任务,而且,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实验是要做几次的,所以我们不必担心自己没有机会做。在合作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一人做实验,一人记数据或者帮忙配药或递药品。由此可见,在实验中,合作精神是有多么的重要。而这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合作精神。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我们做完实验,写完实验报告之后,不是这样就足够的,我们做实验不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这门学科的学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觉得在我们做完实验之后,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好好去思考,我们要去想,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的作用都是在哪些地方才会有这个实验除了在这里,,我们还会在那些方面会用到这个实验?当然这些知识我自己所想的问题,我们还可为发散思维尽量往更广的方面去发散思维。这样我们在做一个实验时候,学到的却不止这些。
好了,这就是我自己的一些实验心得了。
读过董事长推荐阅读的稻盛先生的《活法》《干法》,特别是通过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耳闻目睹了稻盛和夫先生的音容笑貌及其真知灼见,大有豁然开朗之感觉。尤其是身处在双胞胎集团这个高速成长的企业中,学习稻盛的经营哲学可谓正当其时。我们完全可以作如此遐想,当稻盛先生的经营理念恰如其分地引入和运用到我们的管理实践中,或许也会有一种奇迹产生——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充满幸福感、企业每一天都充满创造力、集团每一件事都呈现效率化,或许那时的我们迈入世界五百强就指日可待了,我们离成为世界著名农牧企业的宏大目标也触手可及了。
值得称颂的是,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与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分析他的理念及其内涵,其实就是一条主线:以儒家、佛家的哲学思想,引导人们敬天、爱人、从善、利他;在此基础上,以“员工的幸福是企业的经营目的”这一颠覆西方经济学的新型管理理念,最大化地鼓舞与调动员工的潜能与创造性及奉献精神;又在此基础上,以阿米巴原则与经营实践有机结合,引导集团各个环节的员工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最大的幸福感。
纵观世界,任何著名企业发展成长过程中似乎都有一种特别之处,比如杜邦公司以发明创造为动力,比如松下幸之助以“世界人的经济眼光”来引导企业走向世界……其实,发明创造是靠人来完成的,走向世界也是靠人来行走的,人终归是企业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相比之下更显聪明的稻盛和夫直接提出了“员工幸福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的”的理念,与杜邦和松下幸之助相比,他并没有太多创新;甚至与中国企业管理中的早就提出的“以人为本”一说也甚为相似。而中国企业与之相比,却相差甚远,原因何在?问题的关键所在是中国企业的“以人为本”多般只是一说,而不是真正的理念与实践高度一致,稻盛的“员工幸福”因为采取了富有可操作实践的平台则从口号衍变成了事实。
稻盛和夫理念的可操作的实践平台就是阿米巴经营管理法则。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管理法则”是指将组织分成小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进行运营,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具体地说,就是他将集团各个工作环节细化为若干个小小的核算单位,预先给他们设定好每一个工作标准、目标、成本、利润,让每一个核算单位的每一个人都具人管理职能,激发员工主人翁意识,鼓励他们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从而使员工获得利益、收获幸福感。
显然,阿米巴原则的引入,将稻盛的“员工幸福”一说,从空洞变成具象,从遥远变成现实,从理想变成事实。他领导下的京瓷、IDD和日航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员工幸福”理念和阿米巴原则的完美结合,它将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毫无保留地挖掘出来,它将企业的命运真正与员工命运紧密联系,它将企业未来交与员工共同掌握。
掩卷长思,我们不为稻盛和夫的“活法”与“干法”所折服。他的“活法”并没有超越我们的所能,他的“干法”也没有超越我们的所能。那么。既然他能活得如此有滋味,干得如此的成功,这也就表明他所倡导的“活法”是正确的,他所主张的“干法”是合适的,也就表明我们选择学习他的“活法”与“干法”是有必要的。
当前,双胞胎集团正处在“大开发、大布局、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领域不断扩张,工厂建设不断进展,团队管理任重道远,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发展中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表现出智慧、策略来,需要我们去勇敢面对、解决,而其中能纲举目张的唯有“人”这一最核心的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企业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人的问题上,谁解决了人的问题,解决了人的意识与心态问题,就意味着解决了企业的所有难题中最关键的问题。因此,当下集团领导推荐学习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不可不谓是及时、英明之举。我们寄希望这场学习引发一场学习革命,引发一次理念革命,引发一次双胞胎集团真正意义向世界著名企业迈进的管理革命。
《活法》读后感_【2】
春节期间,遵照董事长的指示,我用三天时间通读了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一书。阅读的结果让我喜出望外--原来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还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原来文化与哲学可以如此服务于企业!
具体有两大收获。首先,我从书本上认识了这位未曾谋面却似乎稔熟无比的稻盛和夫先生。稻盛先生是一位技术出身的成功企业家,是一位有机化学专业毕业却在无机化学领域乃至哲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当代名家(恰巧我也是学化学专业,现在也正在企业从业)。纵览全球,能将自己的企业引领进世界500强者有几人?能在引领企业进入500强的同时,创造独步天下、影响世界的企业文化与哲学精神的人又有几人?能将企业家、哲学家双重身份兼具一身的人更有几人?恐怕除了稻盛和夫之外怕是没有第二人了。
其次,我从书本中深深感受到了稻盛先生简朴却厚重的哲学思想。其中饱含他70多年人生阅历、生命体验的一些原理原则,诸如极度认真、利他、单纯、敬业、正当性、感激之心等最基本的人生准则,如同光芒闪烁的哲学精神,充盈全书字里行间,内涵丰富,意蕴绵绵,令我受益良多,感触深切,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开阔胸襟,从中采纳正气、鼓舞士气。
现将读书点滴
一、人为什么活着?针对物欲横流的当下不安宁时代,稻盛先生提出这个最简朴的人生命题。记得去年曾经在湖南卫视一次娱乐节目中听过这样一段对话。主持人:你觉得人活着为什么?嘉宾:为了活着而活着。
听过这样的对话,我们只能哑能失笑--这必定是缺乏思想的一类人的答案。倘若让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先生听了这样对人生“活法”的理解,他必定是失望之极的--这正是找不到人生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方向的人才说的话呀。
稻盛和夫先生是一位一生都在积极思考人生的人,是一位一生都在倡导做人最基本的伦理观和道德观的高尚的人。道德高尚的人与道德缺失者之间的反差为何有如此之大?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说过:人之与其他生物不同,就在于有没有人文文化。所谓人文文化,即受过人文教育,有思想有理想讲道德讲伦理。仅仅为活着而活着的人,毫无文化内涵,这种人生活法有什么意义呢?
当代,绝大多数人极端现实而毫无思想境界,一味自私自利,毫不利人利他。可以说,当今社会道德已经荒漠化,伦理之泉早已干涸。俗念成林,物欲横流,“思想与真理的木桩在人生的激流中根本无法打进”。没有人生目标,没有前行的方向,没有理想可追求,没有道德可遵行。稻盛先生告诫我们,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不能只为生存、利润而奔波,不能只为市场、份额而努力。心中要有理想,要有一个高尚、宏大的思想理念来支撑我们的企业发展,要往只显自我的奔波、努力中注入大境界、大力量。这种大境界、大力量可以引导我们人生有意义起来,可以引导我们企业走入更大更强的行列。
二、 敬天爱人。稻盛和夫一生中最钟爱“敬天爱人”四个字。
这四个字影响了他的一生,他也常常以此四字书赠他人、影响他人。
稻盛的“敬天”,即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天理、王道;“爱人”即发掘人的良知、去除人的私欲,主张利他、利社会、利世界、利自然的博大情怀。“王道”即自然法则,“天道”即良知。“良知”一词源于明代中国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致良知”。用稻盛的话来理解,“致良知”就是将“作为人应该做的正确的事情,用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于双胞胎集团而言,“敬天爱人”“敬”什么?“爱”谁人?我们应敬的“天”应该是中国农牧业现代发展之道,我们应爱的“人”应该是双胞胎集团的员工、中国广大农村的养户们。即我们应当为中国农牧业走向现代化、世界化而做出应有的贡献,应当为双胞胎员工谋求福利和幸福,为使用双胞胎饲料乃至所有饲料产品的广大养户们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三、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这八个字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精髓。稻盛先生。DDI创业之前,稻盛先生反复自问过:“参与通信事业,真的是为了国民的利益吗?没有夹杂为公司、为个人的私心吗?是不是想出风头、要引人注目呢?”整整半年,终于确信自己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杂念后,他才着手设立DDI。
这是何等人生境界!当然,这时的稻盛和夫已然成为上市公司的领导人,已然属于成功人士之行列。因此,他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来做出这一完全“利他”的主张与行为。但这也足以证明他的仁爱之博大、王道之宏阔,毕竟比稻盛更为富强的大有人在,而这些富有者却远没有其情怀与精神。
由此联想到双胞胎集团,我个人感觉,仅凭鲍董事长号召我们读稻盛的《活法》一书这一举措,我们就完成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一天,当双胞胎集团也完成了它“大开发、大布局、大发展”的战略任务,也实现了它成功上市、跻身于世界500强之列,发展壮大到某一层面时,亦一定有此境界,也必定可以做出与稻盛和夫类似的“利他”壮举--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为人类、为自然,用自己的成功
诚然,为这一天的美好理想化为壮美现实,无疑需要我们双胞胎人今天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四、 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这是稻盛和夫先生对人生意义下的定义。人之初,性本善。经过几十年风雨人生,岁月把人浸淫得心性混乱,充满了欲望与自私。芸芸众生中,只有具备顽强与自我抗争的极少数人,才有可能从混乱中清醒过来,重新纯净自我,即获得心性的提升和灵魂的磨炼。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苦难,但正是这些苦难才能磨炼我们的灵魂,提升我们的人格。“把苦难当作考验看作机会--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把自己的生命绽放光彩。”稻盛先生在退休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入佛门、学佛理、行佛事。他的人生理念充满了禅与佛的思想,如同佛家公案之“我不下地狱”一般,稻盛的“把苦难当作考验与机会”,同样禅意深刻,发人深省。他以佛的理念劝解劝人生,引导光明,善之自我,善之社会。
其实来到双胞胎的每个人都在承受着成长过程中的“苦难”。自然这种“苦难”的深度与程度相对于稻盛先生所指的苦难不可相提并论,但毕竟也是一种磨炼。自然,有的人在磨炼中成长起来,成了公司的中坚力量,成了栋梁之材;有的人在磨炼中退却了,离开了公司这个大熔炉,成了一块炼不成钢的铁。比较起来,前者的人生有意义得多,后者的人生则毫无意义。
(1)引言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会形成合力、产生凝聚力。讲团结需要宽广的胸襟,远大的目光,以全局利益为重;讲团结需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已,相互理解。
(2)事实论据
郭子仪、李光弼团结对敌
唐玄宗时,郭子仪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属下部将。两人之间有矛盾,平时互不讲话。后来安禄山叛乱,郭子仪升任朔方节度使,统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仪的部将。皇帝命令郭子仪率部出征,李光弼担心郭子仪会利用手中权力寻机报复。李光弼硬着头皮对郭子仪说:“我过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处置我,我无怨言,只希望高抬贵手放过我妻儿……”没等李光弼说完,郭子仪紧紧抱住李光弼,满眼流泪地说:“国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们同心协力,眼下正需要你这样人才,此时,怎能计较个人恩怨?”
从此,郭李同心,将帅协力,在平息安史叛乱中,战功卓越着。
维勒与李比希亲密无间
维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纪德国杰出化学家。他们两人的性格迥异,李比希激烈,爽朗,风风火,像一团烈火;维勒平和、沉稳、文文静静,像一盆冷水。但两个感情很好,亲密无间。他们密切配合,致力于科学研究。共同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作出了贡献,同是有机化学的创始者。
李比希在自传中写道:“我的最好运气,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来我和这位朋友真诚合作,毫无隔阂……手携手地向前,这一位行动时,那一位已经准备好。”
由于两人的真诚合作,因此,才创造出科学研究上的'辉煌。
(3)理论论据
三人一条心,其力之大可断金。
郭沫若《国庆颂》
不仅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不但要那同走几步的“同路人”,还要招致那站在路旁看看的看客也一同前进。
鲁迅《论“第三种人”》
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
《整顿党的作风》
大家不能互相了解,正像一大盘散沙。
鲁迅《无声的中国》
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黄土变成金。
中国谚语
当坏人们聚成一团的时候,好人也必须联合起来,否则他们就会在微不足道的抵抗中一个个倒下,成为得不到同情的牺牲品。
[英] 伯克《关于目前不满情绪根源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