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商都县南湖观后感集锦50句

商都县南湖观后感集锦50句

时间:2019-01-10 09:09

自从图书馆开办《南湖科技之光》以来,每周六晚6:30我都会去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观看,因为这里总能让我受益非浅。

观看《南湖科技之光》放映的节目,我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感受到了科技的伟大。从《伟大的'发明家》到《人类登月历程》,我更深入地知道了火车、汽车、飞机等的发明与发展。以前坐在汽车、火车上,从未曾想过我所坐的这些交通工具经历了怎么的发展,也不会假想如果没有它们的产生,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怎样?是的,科技是伟大的,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通过观看《南湖科技之光》,我惊叹:原来任何一样发明都是那么的艰辛与伟大!我们用的电灯、电话,觉得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但发明家在发明它们的过程中却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才赢来可贵的成功。都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在使用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时,就更不能忘了这些可爱的发明家。

《南湖科技之光》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科学的平台。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科学文化生活,真正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宋庆龄,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她一生追求进步、自由和民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宋庆龄故居

不知不觉,又到了深秋,阵阵秋风吹红了香山的红叶,也吹来了阵阵的凉意,但是却吹不走同学们活动的热情。在这个初冬的周末,我随六室学生党支部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骑行,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北京的宋庆龄故居坐落在后海,这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有着别样的宁静,虽然已值初冬,但仍是处处绿意。来之前听闻宋庆龄故居原来是

据说,从1963年至1981年,宋庆龄在此生活工作了18年,直至逝世,可以说园中的每处都留下了宋奶奶的足迹。我们走走停停,一路参观了宋奶奶起居的场所、工作的场所以及放松休息等场所,每一处的物品都是按照当年的老样子进行摆放,看着那些现在足可以称作古董的各种物品,眼前似乎浮现出宋奶奶当时在此生活、工作、休息的样子,似乎看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辈当年不辞辛劳,甚至在晚年也为国家为民族奉献自己最后一份力的感人画面。此时此刻,我能想到的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最后,我们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这里陈列了宋庆龄奶奶一生的各种物品,小到一份亲笔书信,大到当年坐过的汽车。物品虽珍贵,但更珍贵的是这里保留下了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是如何在当时那样艰难的环境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是如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的。

这次参观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给同学们带来极大的触动。宋庆龄奶奶传奇的一生此时此刻已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而是化为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深深的烙印在同学们的心中。我们都由衷地感到,宋庆龄奶奶不愧被称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实在太多太多,再多的景仰与爱戴,再多的赞誉和热爱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在宋庆龄奶奶的雕像前,同学们驻足了很久,也许他们此刻正在心中向他们敬爱的宋奶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也许他们此刻正暗下决心,要像宋奶奶一样,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发扬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甘于奉献,甘于牺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同学们都没说话,但他们渐渐坚定的眼神,早已说明了一切,也许这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归途中,我的脑海里还不断回响着宋奶奶的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900字

08年是宋庆龄诞辰115周年,08年的最后一天来北京找同学过元旦,去后海逛了一下,顺路参观了一下宋庆龄故居。

45年前,宋庆龄70寿诞时迁入此院,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9年。

小学课本上曾有宋庆龄故居的故事,不过那是上海的宋庆龄故居。记得里面写了故居里的樟树,北京的虽然没有樟树,但是却也有宋庆龄喜爱的国槐和海棠,站在“凤凰国槐”和“西府海棠”前不由的肃然起敬,流连往返。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卒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

园内原有古建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楼”,北通东厅,东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间建有“恩波亭”。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宋庆龄从青年不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七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这里的一切,再现了这位极不平凡的伟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现了自二十世纪开始她为之献身的中国革命史实的重大事件的侧画。

1915年宋庆龄不顾家庭反对毅然与流之中的孙中山先生结婚,从此宋庆龄为了孙中山救国救民的事业,为了自己“求中国自由平等”的理想,历尽艰险,百折不挠,至死不渝。在几十年革命生涯中,以她崇高的威望,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事业团结了不少国际友人。白求恩、斯诺、柯棣华、马海德等,都是由宋庆龄介绍,从此成为中国人民永不分手的挚友。她不仅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而且也是建设新中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宋庆龄为发展妇女儿童的文教福利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故居的'主楼,建于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外观仿古,与 内景致和谐一体。庭院当中,可见清碧的湖水将主娄和草坪紧紧环抱,后湖畔有一鸽子房。宋庆龄喜爱鸽子,常在工余亲自给它们喂食。

1982年5月29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故居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50万人次。人们在这里缅怀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毕生的光辉业绩,追念她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她崇高的品德,情操,光辉的业绩将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500字

前几日去北京,弟弟带我们一行四人专程前往后海遛弯。冬季的后海,湖面上已有一层薄薄的冰片零星地悬浮着,而那些野鸭却能耐得住寒冷,依然在湖里畅游嬉戏着。我瑟缩地走着,浑身透不出一丝的热气。在这样的老街老巷,人力三轮俨然是冬日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有那二人或三人的助力自行车,年轻的伴侣自由地穿梭在每一个角落。

我们选择前往宋庆龄故居参观。看着这位慈祥的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用简陋的陈设、简朴的生活、高雅的气质、博大的胸怀概括她的一生是最简单不过的了。我们由衷地生出一种敬仰和爱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宋庆龄生前爱养鸽子,闲暇时她会亲自给鸽子喂食,给她平日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养鸽子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因为他喜欢鸽子,更重要的是因为鸽子象征着和平。我们参观时,鸽子有专人喂养,继续翱翔于蓝天白云间。

参观宋庆龄纪念馆,让我们再一次随着她的足迹,这里不仅有宋庆龄早期出嫁时母亲赠与的礼物,自己出访和平日穿过的衣着,各国友好往来的馈赠佳品,还有她珍藏的许多文物,图文并进地介绍了她一生的成长历程和为祖国的和平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敬佩,一种心灵的洗礼......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800字

最近,与朋友一起参观了宋庆龄故居,参观了宋庆龄故居我有两点感想:

第一,宋庆龄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她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一直让世人仰慕,被誉为“国之瑰宝”。在临终前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荣誉主席”称号,享年88岁。纵观她的一生,何以这么传奇?这要从她的家世说起,她出生在一个富裕和显赫的家庭,她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她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在上海高中毕业后,1907年—1913年留学美国,在历史悠久的卫斯里女子学院获得文学系学士学位。1914年她在日本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1915年10月25日在东京与孙中山结婚。孙中山过世之后,1926年1月她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发动清党,宋庆龄坚决继承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决裂,8月份,离开上海赴苏联莫斯科,以后又旅居欧洲多年。1931年7月宋庆龄回国,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她和鲁迅、蔡元培、杨杏佛等人于1932年12月在上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掩护和营救了许多被迫害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民主人士。1936年底爆发了西安事变,她主张国共两党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她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1938年6月,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战灾儿童福利工作,并把募集的钱款和医药物资运往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庆龄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副主席,并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

宋庆龄具有很多的政治资源,她是孙夫人,被称为“国母”,虽然她有很多名誉官职,但并没有实权,她一直都没有进入政治权力中心,她并不热心于政治,而是把许多精力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 1951年,宋庆龄获得斯大林和平奖。她把奖金全部捐出,在上海建造了妇幼保健院。

这大概就是她成功的原因,她象“圣母”一样全心全意地为大众服务,一生尽做善事好事不做坏事。我在参观时很自然地就联想到:也是第一夫人,为什么就尽做坏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坏的女人?没有接受过西方民主政治的教育,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余毒遇到合适的土壤就恶性膨胀,可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直在谋求政治上更大的权力,权力是个腐蚀剂,用的好能为民造福,用的不好就祸害无穷。

第二,宋庆龄与身边工作人员的关系看出了她是极民主的人。她和保姆李燕娥之间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李燕娥18岁就到了宋庆龄家里,为她服务了一辈子,李燕娥比宋庆龄年龄小一点,宋庆龄称她为李姐,李姐比宋庆龄先走四个月,宋庆龄把李姐葬在宋氏家族墓地,与宋氏家族成员一样对待,李姐住在朝北的一个带阳台的房间,房间的面积也很大,她给李姐买了收音机,给她制作了相册,我还看到她与李姐吃饭的小方桌和椅子,她让李姐坐在向南的主座,而自己坐在右侧偏座。我还看到了她每次出差回来给身边工作人员送的小礼品,年节时把身边工作人员的孩子请来一起照的相片。这些平等待人的细节很感人,这与她学生时代就接受的西方民主思想有关。我又一次想到对待身边工作人员的专横跋扈,冷酷无情和象奴隶一样驱使的恶劣作风,不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女皇了吗?民主与专制,爱心与坏心,圣母与恶魔,这就是我在参观宋庆龄故居时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的两个印象。

宋庆龄故居观后感600字

坐落在北京什刹海后海北边的宋庆龄同志故居虽然只要二十元一张的门票,但来这里参观的游人并不多,因而这座庭院也显得格外的幽静。

故居原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就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但她一再谢拒。1962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在院内建了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兼办公室。1963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工作生活了18个春秋。

这座主楼的占地面积并不大,里面的陈设也很普通,一部分家具还是从宋先生在上海的住所搬来的旧家具,各种颜色的家具凑在一起,风格各异并不协调发展配套。临近傍晚,游客越发稀少,踩在回廊的地板和楼梯上,咚咚的脚步在空空的楼道里产生了回响,让人感到一丝凄凉和孤独。抚摸这光滑的楼梯扶手,似乎还能感受到宋先生的余温。

宋先生的书房,卧室,办公室是一室三用的,她的专用厨房也非常狭窄,如果俩位身材高大的师傅同时下厨,根本无法转身。这与我们想象中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住所相差甚远。好在卧房的回廊比较宽敞,晚年的宋庆龄腿脚不便,就经常趴在这条暖道(即:较长的阳台)里晒太阳,观风景。正对暖道的草坪里有一株参天的槐树,据说是醇亲王载沣当年修建花园时栽下的。建国初期。这株树遭受雷电袭击后,树形呈凤凰展翅状,宋庆龄给这株槐树起名为“凤凰国槐”,表明了宋先生的高尚情怀。

与两层主楼并排的是一栋一层楼的平房,是过去宋庆龄和工作人员的活动室,现在成了宋庆龄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展出了宋庆龄生前用过的物品书信以及她不同时期的照片。从这些展出的物品中,你能感受到的宋先生的伟大,慈爱与俭朴,崇敬之情会油然而生。

宋庆龄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宋庆龄有句名言:“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是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在1950年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她荣获1950年“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和平奖获得10万卢布的奖金,她把这些奖金全部捐给创建“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对妇女儿童事业如此慷慨的宋庆龄,在平时的生活中却非常节俭。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她经常要出席许多外事活动,但她的衣服却非常少,展室里展出了她常穿的几件旗袍,为了让少有的几件旗袍穿出花样,她精心为这些旗袍配了七八件马夹,有些马夹还是旧衣服改制而成的,其中有一件马夹是她的保姆从一家服装厂捡来的218块粹花布拼制而成的,宋先生亲切地称这件马夹为“百纳衣”,她还多次穿着这件马夹参加国事活动。看到这里,谁能想象到高贵而又颇有风度的宋庆龄如此节俭。不知那些只会牟取私利的贪官污吏们对照宋先生会不会感到羞愧和汗颜?

走出宋先生的故居,天色已暗,后海的四周已是灯红酒绿,鼓乐声声。荷花街上,更是人来往,生意兴隆。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1

中国碧螺春之乡,天堂中的天堂。它就是我的家乡——苏州东山。它风景秀丽,有巧夺天工的雕花楼、四季常青的雨花胜景、依山傍水的东山宾馆、幽静的陆巷古村、千年古刹紫金庵……引来无数中外游客,处处美景惹人醉。

家乡的山很美。最有名的要数莫里峰了。它虽没有泰山之雅,也没有华山之险,更没有黄山之变化,可我却偏爱它。家乡的山连绵起伏,线条是那样自然。山间满是绿树,踏进山中,你便被那数不清的绿色所折服,深绿、浅绿、浓绿、淡绿,这完全是个绿色的世界。家乡的山啊!林荫蔽天,鸟语花香,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家乡的水更美。美丽的太湖,犹如一块晶莹透明的蓝宝石。太湖的水很清。沉睡着的螺蛳、摆动着的水草历历在目,就连水中嬉戏玩耍的小鱼和水底灰褐色的泥沙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岸上的垂柳倒映在湖中,它们随着水波的晃动而摇曳,更加动人。家乡的水啊!美得如诗如画。

家乡不但山美水美,而且物产丰富。它是著名的水果之乡,甜滋滋的枇杷,黄澄澄的柑桔,红通通的柿子,紫艳艳的杨梅……人见人爱。它又是水产之乡。活蹦乱跳的白虾,张牙舞爪的螃蟹,晶莹剔透的银鱼,柔嫩味美的桂鱼和白鱼……令人垂涎欲滴。还有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香飘千里。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2

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村中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老人们和睦相处,年轻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活泼可爱。这些场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我热爱家乡的春天。春风用她柔和的。声音唤醒了世界万物。春风向柳树姐姐吹了一口气,用亲切的语言对她说:“醒醒吧!春天来了。”柳树姐姐把长长的辫子甩进了池塘,高兴地说:“我醒了。”接着,春风又去找小草,她吹了一口暖气,不一会儿,小草悄悄地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它们向春风频频点头,争先恐后地向春风表达谢意,好像有说不完的话似的。春风唤醒了花朵、桃树、梨树……接着春风对农民伯伯说:“春天来了,要准备播撒种子了。”贴心的春风觉得农民伯伯劳动很辛苦,就给他们送去阵阵凉风,减缓他们的疲劳。

春天过去了,夏天到了。春风吧季节的接力棒传给了太阳公公。太阳公公用炎热的身躯照射着大地上的万物,让它们更加茁壮的成长。他跟大树爷爷商量着说:“现在是炎热的夏天,也是农民伯伯最难熬的季节。你一定要给农民伯伯遮阴,不要让他们染上暑气。”大树听了觉得很对,于是就答应太阳公公。接着太阳公公又去找小溪妹妹,跟它讨论着说:“农民伯伯在夏天很容易中暑。你可以用清凉干净的水给人民解渴吗?”小溪妹妹听了它的话,连连说好。这是一个相互协助的和谐画面。

很快的秋姑娘拿到了接力棒,于是她就带着丰收的喜悦,和农民伯伯们一起欢笑,农民伯伯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的幸福。这就构成了秋天里最美丽的画卷。

冬天白雪一片,冬姑娘哼着轻柔的催眠曲来了,她用自己美妙的曲子给大地上的万物催眠,让它们在冬天里好好的睡上一觉,又一个安静祥和的画卷。

这就是我的家乡,四季如画、和谐安详,让人不知不觉被它吸引,为它沉迷。如此美丽的家乡水能不爱呢?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3

大家好!我的家乡在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的昔阳,这里有不计其数的旅游胜地,其中最让我自豪的要数驰名中外的大寨了。

大寨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乡,俗话说得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自然环境恶劣,老百姓生活十分艰苦。爷爷南巡讲话鼓起了大寨人的志,壮了大寨人的胆,使大寨人深刻体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寨人开始战天斗地,治山治水,陈永贵、郭凤莲开始带领人们投入到艰苦卓绝的劳动中,渐渐地,大寨富裕起来了,家家都致富了!人们的生活美好了!

现在,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从县城一直通到大寨虎头山上,一进大寨,犹如走进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画卷中。寨门上“大寨”两个红字十分醒目,寨门前的那两棵老柳树如今还根如磐石,挺拔俊秀,枝繁叶茂,它肃立在村口迎接客人,故称“迎客柳”。不远处有一处低矮的瓦房小院,陈设雅静简朴,原来这就是陈永贵的故居。四周依山筑砌的百余米长的下窑洞和上砖楼是以前大寨人的家,它是大寨独特的景点,是其它村没有的,游人可以进宅穿院或进入多年前大寨人耕耘过的田地里感受一下这儿独一无二的乡情以及大寨人战天斗地的精神。

大寨旅游的重点在虎头山上,今日的虎头山已是绿树成荫,松柏成林,蕴含一种自然美,一到深秋,虎头山便会被花装点,万紫千红,美不胜收。山麓的“大寨展览馆”是一座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建筑,里面陈列着大寨人以前战天斗地的照片、实物等,欣赏过它们的人都会不由的赞叹:“真是不容易啊”!展览馆前有一座大地之子陈永贵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那种朴实坚强的性格,显现出农民政治家的伟大魄力。经过四层台地,登上228级青石台阶,你会看到一块墓碑,上面写着:陈永贵之墓。墓的三面依山,形成靠背式的墓圈,墓圈里花团锦簇,绿草成荫,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陈永贵爷爷生前的面孔。墓碑左侧一百米处,是郭沫若纪念碑,是在郭老诞辰100周年立的,据说郭老的部分遗骨就在虎头山上。

大寨还有很多景点,如:养鹿场,周恩来住址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如果你实在想知道的话,就来大寨一游吧,昔阳人民真诚地欢迎您!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4

今天,我给大家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说一说我的家乡——泰安。

首先,我带大家去看一下名胜古迹,说到明胜古迹,第一个想起的就是泰山。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相传为盘古开天第一山。《诗经》上对泰山有记载“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泰安的。景色也很美丽,有日出和云海,都很漂亮。岱庙也是著名的名胜古迹。

与众不同的民俗风情也是泰安一大特色,泰安有“泰山石敢当”,人们相信它有镇宅避邪的作用,象征了人们向往安定的愿望。每年9月6日到9日是泰山国际登山节,那期间聚集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去爬泰山,说明泰山有巨大的魅力。

我再请大家品尝一下泰安的物产名吃吧。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还有女儿茶也很好喝。灵芝、板栗、赤鳞鱼和煎饼也很有特色。

泰安的发展变化也很大。有天地广场,它是由圆形广场和方形广场组成的,取古代“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之说。里面还有12根龙柱。泰安还有东湖、南湖、市政广场和虎山公圆,里面都很好玩。现在泰安里的楼房拔地而起,为城市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我爱我的家乡——泰安。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5

我的家乡在北茭,地处连江县黄岐半岛最末端,三面临海,一面靠山,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那里的天是瓦蓝瓦蓝的,海是湛蓝湛蓝的,真是海天一色。海鸟在天空尽情飞翔。柔软的沙滩铺满了贝壳,把沙滩装扮得五彩缤纷。

北茭最美的是北茭鼻,素有"连江天涯海角"之称。北茭鼻,是北茭的尽头,它像一个鼻子一样伸到海面上,经过大海公公这个雕刻家不断地雕凿,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观:"蛇蛙接吻"、"观音面海"、"猪肝猪肺"、“苍鹰朝海”……这些自然景观千奇百怪,真令人拍案叫绝。仰月屿、茭只岛、洋屿、过屿像珍珠一样,点缀在北茭鼻的周边,使北茭鼻更加美丽!

北茭鼻外一片汪洋,那里风急浪高,惊涛拍岸,让人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港湾的海面上,一艘艘渔船在海上穿梭。海边的码头旁,大船小船开始卸下各种各样的海鲜。码头的道路上,铺满了连成片的渔网,渔网的末端是渔家女手下飞来飞去的梭子。绕鼻不息的还有大海特有的腥腥的咸味。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小房子整齐排列在半岛上的小山坡上。穿过古城门,旧时的城墙依稀可见。城门里传来了一阵阵卖鱼丸的吆喝声。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北茭!我爱我的家乡——北茭。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6

我的家乡在珠村,那里山青水秀、依山傍水,最美的要算小河了,它一年四季都十分美丽。

春天,万物复苏,小河积雪融化了,又唱起了叮叮咚咚的歌。河岸两旁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柳树的柳枝在春风的吹拂中渐渐变软了,河面上非常平静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柳树照着“镜子”,正梳妆打扮呢!小燕子掠过小河,小河向小燕子打招呼,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像在给小河打招呼,热闹极了。

夏天,岸边的树木长得更郁郁葱葱了,人们都在树荫下乘凉。因此,河水变得非常凉爽。每当放学后,我们都迫不及待地跑到小河边,把小脚丫伸凉爽的河水里我们一起打水仗、摸鱼捉虾,这时候我们给小河带来了许多快乐。

秋天,河水变得更清澈了,能把河底的沙子、鱼和小虾看得一清二楚,黄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落到河面上,鱼儿们游过来把落叶顶在头上当做小雨伞,玩来玩去,可爱极了。很快进入了深秋,但小河还是叮叮咚咚地唱着歌,缓缓地流着。

冬天,小河上白茫茫的一片,河面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深冬时节,天不断地下雪。薄薄的冰变得更厚了,如果把手去轻轻碰一下,犹如刺进了骨头。

我爱我美丽的家乡,更爱这条一年四季都美的小河。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7

我的家乡在板桥,我为我的家乡感到骄傲,因为那儿的山很绿,那儿的水很清,生活在那里,就像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板桥的山虽然不高,但连绵起伏,十分壮观,就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春天时,小草发芽了,小花开放了,像是给山穿上了一件五彩的衣裳。夏天时,树木长得十分茂盛,绿荫挡住了蓝天,山上有好多杨梅树,那酸酸的杨梅可好吃了。秋天时,落叶变得金黄,风儿轻轻吹过,落叶便像蝴蝶一样飞到地上,美丽极了。冬天时,雪孩子飞了过来,给山林披上洁白的棉衣。

如果板桥的山是雄伟的,那么板桥的水一定是可爱的。你听河水哗哗,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当你悲伤时,河水好像在说:“不要生气啦。”当你快乐的时候,河水好像又在说:“让我来奏一曲欢快的乐曲为你庆祝一下吧。”最让我喜欢的是水里那一群“小精灵”——石斑鱼,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时而在浅滩上玩耍,时而沉入水底,时而吐出一些小泡泡,好像在说:“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觉得板桥山水美如画呢?希望人们都能爱护大自然,让这样的风景永远保留下去。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