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1
近日,观看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拍摄的纪念片《难忘的岁月》。该片由潇湘电影拍摄,再现了与陈 云在延安的那段峥嵘岁月。
影片打破了以往的革命故事情景,没有激烈的战斗场景;没有惨烈的烽火硝烟。以艺术的手法首次将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讲述了陈 云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
通过影片,我们学习了党的光辉历史。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影片中跟陈 云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窑洞里有马列主义,更有可能滋生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犯错误不一定是经验少,是思想方法有问题,应该多看哲书籍,辩证看待问题。”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延安的窑洞写出了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论持久战》,这部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影片中陈 云对于若木说,他喜欢竹子,他说“未破土时先有节,入云霄处也虚心”是竹子的情节,陈 云用平淡的话语、简单的表白展现了他老实、稳重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
在观看完影片后,我仍在不断的思索、总结和感悟。影片中展现的历史伟人在峥嵘岁月里的人文情怀,弘扬了延安精神、传播了红色文化,也是目前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难忘的岁月》,将更好地激励我们党员始终不忘入党誓言,牢记使命,坚持原则,从我做起,真正以延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正确前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是我永远的目标。
难忘的岁月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2
岁月在飞逝,但不会逝去的是我的童心;河水在污染,却染不了我的灵魂。妈妈常跟我说做人要有孝心,要懂得感恩。母亲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该如何回报?每天,我都要感受那揪心的痛。那一幕,我永远也忘不了!
在学校的垃圾堆里,我们经常看见一个身影。她是那么瘦弱,仿佛微风就能让她倒下。她衣着单薄,里面一件看不清颜色的旧毛服,外面一件破破烂烂的衣服,在寒冷的冬日里冻得发抖。走近,会让你吃惊得倒在地上。原来,她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满头银白而蓬乱的头发,一脸的皱纹,瘦得脸上只剩下一张皮,看了叫人心痛。她为什么在那又脏又臭的垃圾堆里捡垃圾?她没有儿女吗?不,她有儿女,她有家,只是她被她的家人抛弃了。他们嫌弃她,嫌她脏,嫌她臭,嫌她老,嫌她不能干活,只会吃白饭。我想,如果当初老人没生那些不孝子,她也许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吧。
同学们把垃圾不断地往里倒,灰尘四处飞扬,她的身影变得模糊。她没停下,仍旧在那里仔细翻找着。她那么认真,那么仔细,生怕放过一张纸屑!她是在找她的生活啊!
今天轮到我值日,我和几个同学提着沉甸甸的一大筐垃圾向她走去。我很小心,很小心,生怕把垃圾倒在了她的身上。老人抬头,漠然地看了我一眼,没有任何表情,又低下头继续寻找她的“宝贝”。我看了看老人,鼻子发酸,逃也似地离开了。我低着头,慢慢向教室走去。我的心很沉,很重!脚下似戴上了脚镣,似有千斤重担,迈不开步子。
回到教室,那一幕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子里,无法消除。一闭上眼睛,老人那褴褛的衣作、漠然的表情、拾垃圾的动作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从那以后,当我看见老人干活时,我就会想起那位在学校垃圾坑里拾垃圾的老人。
难忘的岁月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3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陈 云纪念馆与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影片《难忘的岁月》昨天在上海影城首映。影片首次将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讲述了陈 云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
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这其中,曾担任了七年中组部部长的陈 云做了大量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强化党性教育,争取知识分子,倡导干部学习,关心爱护干部,严明组织纪律,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电影《难忘的岁月》艺术展现了这段重要的党建历史,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该片由执导过《袁隆平》《与齐白石》等优秀电影作品的导演史凤和执导。史凤和透露,《难忘的岁月》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在描写人物情怀上做了一些艺术加工。譬如,陈 云生前喜欢听评弹,影片不仅加入了这些细节,还增加了陈 云拉二胡的镜头。史凤和说:“陈 云拉二胡时,他在沉思,而他拉的曲子是《光明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不经意的小细节,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怀。”
在片中饰演的演员佟瑞欣是首次出演历史伟人。据透露,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神韵,在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查阅相关的文字和影像资料。“说到毛主席,很多人都会想到几个动作,比如叉腰、点烟。形似固然很重要,但我更想塑造一个有生命力、有情感的生活化的主席。”佟瑞欣说。
在观看完影片后,不少观众表示,该片弘扬了延安精神、传播了红色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是目前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部生动教材。
难忘的岁月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4
此时,我坐在窗前,窗外的风景美丽至极。一阵微风吹过,将我手中的.书吹至第三页。不错,我手中的书,正是校本教材之一的《流金岁月》。那第三页的内容,也将使我受益终生。
“时光荏苒,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这句话可谓是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啊!我一看,自己仅有十四岁,如此年少,何须惜时?我时常认为,时间很长,今天过了还有明天,今年过了还有明年,现在过了还会有未来……就这样,总觉得人生之路漫漫延绵无尽头。然而,以前之事,犹如昨日,十四年之期只若一日,日出则来,日落则尽。时间如此之快,如此之少,此时不惜时,更待何时?
“在糠菜玉米窝窝头的艰苦岁月中”,这是忆苦饭吗?不,这可以算是当时的美味佳肴了。现在蜜罐里成长的孩子,哪里见过这些?每天不是鸡鸭,便是鱼肉,山珍海味过后还有昂贵的服饰,整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捧散发着香气的教科书。生活学习条件如此之好,可现在的学生不会珍惜,只懂得吃喝玩乐,不求学习上进。可悲!
“你振作吧,可怜的孩子!”正是这样一句话,一句恩师的教诲,荡气回肠,顿时让我充满自信;正是这样一句话,一眼救命的甘泉,徘徊心间,顿时让我难以忘怀;正是这样一句话,一首静夜的歌声,浮现脑海,顿时让我茅塞顿开。文中的“我”正是听了这一句话转变了观念,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醒悟吧,走向上进之路……
在一句“生活中俭朴,灯光中我便不由自主奋勇前行”中,文章结束了,只留下了我的掩卷沉思……
难忘的岁月电影观后感700字 篇5
6月30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由湖南省委党校、潇湘电影集团、陈 云纪念馆联合主办,电影《难忘的岁月》在湖南省委党校大礼堂放映。
电影《难忘的岁月》以艺术的手法讲述了陈 云同志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同志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是第一次把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
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本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前往。电影《难忘的岁月》塑造了高士其、陈学昭等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投奔延安、建设延安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形象,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电影《难忘的岁月》一经亮相即得到了广泛关注。6月24日晚,该片在“第16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新力量、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典礼”之“中国电影向建党95周年致敬”环节亮相,独特的题材意义获得各界高度关注。6月28日晚,影片亮相“光辉的历程伟大的复兴——湖南省纪念建党95周年国产影片农村地区展映活动启动仪式”,受到韶山观众热捧。
湖南省委党校特别放映活动结束后,该片还将在上海等地举办宣传活动,将于7月在全国上映。
流金时光
穿越黎明的希望
黄昏的安详
午夜的'梦想
追逐幸福的方向
在真实的天堂
抖动翅膀
几乎没有什么铭记在心
细雨将夏的气息扑灭
心,任凭岁月残酷的打磨
拾起几片落叶
细想过去的时光
拾起曾经的梦想
设想幸福和美好
时光正逐渐远去
留住的只是
不堪回首的记忆
以及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
生活给予的
是重新的命题
岁月风云
迎接温暖的阳光
柔情的月光
灿烂的星光
捕捉心灵的光芒
在生命的空间
照射八方
香港经典电影《岁月神偷》观后感【篇一】
最初对《岁月神偷》这部电影的了解,是从主题曲开始的。
“水一般的少年,风一般的歌,梦一般的遐想,从前的你和我……”是那种简单纯粹的旋律,纯粹到让人觉得伴奏只用吉他就已足够。歌曲中的字字句句,前半部分像低诉,到后面又很像呼喊,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有那样的瞬间,让人为之动容。它带你直抵内心,直抵影片记录的记忆与时光。
影片将视线转回60年代的香港,讲述深水埗一个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父亲是一名鞋匠,经营着罗记鞋铺,他外冷内热,勤劳本分。母亲聪明持家,打理鞋铺生意。哥哥罗进一成绩优异,又是体育健将,是全家的骄傲。弟弟罗进二调皮又可爱,充满童真。一家四口的生活并不富裕却其乐融融,充满温情。然而命运走向随着一场猛烈来袭的台风而急转直下。小屋被毁坏,橱窗破裂,鞋子散落一地,紧接着哥哥的绝症将这个家庭拖入阴影……而这所有的漩涡,不过是岁月的玩笑。让人不禁想起片头的那句话:“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来是最大的小偷。”的确,它手法高明,不动声色地偷走你原本紧握着的东西,带走你原本紧靠着的人,不留一丝痕迹。
影片没有设置复杂的人物关系,也没有紧张的戏剧冲突,不插叙也不倒叙,只是平铺直述地展开,再收束。片中的镜头充满着怀旧元素:枝蔓斑驳的永利街,用爬梯才可以上去的阁楼,整条街的邻里一起吃饭……它们串连起情节,也还原着时代的记忆。立足平静的生活,从平凡中撷取感动,制造了不平凡的震撼。这部片子给人的感觉就像一颗颗的雨滴,溶解着故事的悲欢渗透到心里,到最后这些雨滴就成了你的眼泪,让人真切感到,强烈到能撼动心灵的,往往都是最柔软的部分。
片中任达华和吴君如的表演很好地诠释了罗氏夫妇的人物特点。罗先生感慨“鞋字半边难”,罗太太安慰说“鞋字也是半边佳”。当罗先生送了一双特别设计的皮鞋给罗太太时,罗太太高兴地穿上,边走边说:“一步难,一步佳,难一步,佳一步。”而他们的确带着这个家一步难一步佳地向前走着,走过命运的高潮低谷、起承转合。对于人生,罗先生说要“保住顶”,罗太太说“总要信”,这是信条亦是信仰。当台风席卷,摧毁店铺橱窗,打碎阁楼玻璃,掀翻屋内陈设之时,风雨之中,罗先生高喊“要保住顶”,房檐太高,他就踮着脚尖死死护住不放。罗太太对于人生的种种总是选择相信,她相信会有转机,相信会有奇迹,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使她在绝望的深渊中仍然不甘放弃,留有一点点希望,作为黑暗中的'光源。所以在连北京的医生都确诊进一的病无法医愈之后,她即使心痛但仍然坚持,安慰进一“一定会好起来”。并且,在给鞋铺的招牌刷漆上色时,她安慰丈夫:“刷红色,抢眼一点。刷好了生意就会有的。做人嘛,总要信,总要信……”她故作轻松,可谁都能听出她话语中的哽咽。轻狂岁月里,明知前路漆黑,却还是选择相信希望,然后拼尽全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渺小却动人的力量。不足以与岁月抗衡,但也起码没有妥协。就像那一句话所说的:“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做人总要信,努力做了,遗憾就会少很多。能付出多少就给予多少,这才是最坚固的屋顶,才是一直都会保住的东西。这样一来,才发现罗先生与罗太太的人生哲学是那么不谋而合,默契相通。
当然,剧中的叙事主人公弟弟进二也是一大亮点。他人小鬼大,纯真无邪,与哥哥兄弟情深。在哥哥跨栏夺得冠军时欢呼雀跃,并珍藏起哥哥的金牌;在伤心委屈或害怕之时,也会扑进哥哥怀里大哭。在去医院看望哥哥时,他愿意把自己之前偷拿来的“宝贝”都送给哥哥,察觉到哥哥的忧伤,还问:“我已经偷了所有东西给你,你到底想要什么?”相信这一问一定问碎了很多观众的心。是啊,我愿偷了所有,换回一个你。我想,再也没有更简单直白的情话。而进二也的确是这样做的。他想起奶奶曾说只要放弃喜欢的东西,把它们扔到苦海里,把苦海填满,就能与亲人重逢。所以结尾之时,他把自己的“宝贝”全部扔进了海里。这个方法在成人眼中当然荒唐,但在孩子眼里,这便是他最后能为哥哥做的所有。而这也使这一幕成为影片中最戳泪点的情节之一。
影片的多处伏笔与照应使情节发展流畅,有转折也很自然,有波澜也不突兀。整部片子以弟弟罗进二的视角来讲述,用童真的眼光面对所有的幸福或变故。并且故事没有选择在最痛彻心扉的时候戛然而止,而是停留在温情而又云淡风轻的地方。这使原本的悲剧得以柔软地落脚,留有希冀与慰藉,让人能在岁月的剥蚀中看到微光,至此也不忍心将本片定义为悲剧。这就是悲剧的温柔之处。
“时间只负责流动,却不负责与你一起成长;岁月只担保回忆,却不担保带你一同回去。即使是为了爱。”
“但就是因为爱,我仍愿意,为你。”
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镜头,闭上眼就能浮现。罗先生为了给进一输新鲜血液治病而当掉了自己的戒指;罗太太带着进一从香港到北京奔走求医;进二为了再见到哥哥而把心爱之物一一投入大海;进一身患重病仍然教弟弟跑步……他们所做的这些无一不是在与岁月较量,与命运对峙。即使最终也无济于事,但谁都愿意,为了爱而多冒一次险。敌不过匆匆岁月,但以爱之名宣战,就绝不投降。因为值得信,所以总要信。
只是为了让爱停驻久一些,再久一些,所以用力守护,任时光飞逝,任岁月轻狂。
对,任岁月轻狂。
就是这样一句话,有着抗争的勇气。说出来的那一刻,有多理直气壮,就有多委曲求全。因为它承载着无所畏惧的反抗,也带着无能为力的叹息。
“不回想,不回答,不回忆,不回眸,反正也不回头。”
任时光飞逝,愿以爱为筹码,赴岁月的赌局。
香港经典电影《岁月神偷》观后感【篇二】
两周前又一次离家,在路上看完了《岁月神偷》这部电影。
意外的让我很感动。
电影以“在幻变的生命里,岁月原是最大的小偷”这句话作序,由主演李治廷演唱的《岁月轻狂》结尾,工工整整,像是写了一本书。
独白式的背景介绍,人物按照拍摄惯例按部就班的出场。如此平铺直叙的手法携带着点点滴滴的细节描写配上复古的滤镜,把六七十年代的香港老巷演绎的平静又完美。
可惜故事情节有点烂大街,努力赚钱的父母,优秀却患了重病的长子,天真又淘气的小儿子,组合成现在看来依然普通的家庭。
但是让人很感动。
为什么感动呢,好像又说不太清。
感动。
这一人类的特别感情,有时候出现的很奇怪。
比如,它可能是来自某种莫名其妙的骄傲。
片头罗进一和罗进二的奶奶骄傲着跟别人炫耀当年初来香港,她让大儿子在巷头理发,让二儿子在巷尾做鞋的英明举措。
曾经占据了整条巷子的一家人,从别人崇拜的对象转眼间就因为香港的快速发展而变成了整个社会的底层。电影的刻意压缩把这个转变过程变的好像加了速。
奶奶的话还没结束多久,就来了一场暴风雨,香港最有年代感的永利街一夜破败。
狂风将小小的双层木屋一下子掀翻,罗氏一家人用尽全力也没能挽救自己的家。
过去的幸福与荣光像奶粉一样被一冲而尽,人变的卑微,无论是跟高楼大厦建立的速度相比,还是跟肆意吹着的台风相比,甚至跟快速跑动的进度条相比,都显得格外微不足道,罗氏一家人只是一个缩影。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批批的人在崛起,也有一批批的人在掉队。
社会像是一个巨大的搅拌机,不断的洒下新的技术和领先的人才,然后在日复一日的旋转搅拌过程中,再把过去领先的人搅到底部。
在这样的过程中,人显得非常渺小。
我曾经在巨大的鲸鲨馆里感叹,感叹那些在鲸鲨馆的巨大亚克力玻璃外面站着的人群是多么渺小。鲸鲨在蔚蓝色的海水里面俯瞰着我们,如同平时的我们俯瞰着一群蚂蚁,那是一种奇观,不论是水中的鲨还是玻璃外的人。我正自顾自感叹的时候,就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我早就知道了啊,我们是多么的渺小。
我突然明白我们人类最可贵的一点可能就在于。
在于我们早就知道自己是渺小的,却始终没有停止想要变强大的愿想。
就像这个做了十几年鞋匠的老罗,在暴风雨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挂好他的招牌。他说“人一定要有顶,才能经得住风吹雨打。”
这个顶,可以是世间所有具象的东西,也可以是某一个倔强的执念,总之,你有了它就是有了继续熬下去的红牛。
我为我是这样的人类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当然,除了伟大的骄傲感,很多的感动还是和悲伤联系在一起的,悲伤和感动倒是更像一个组合。
在影片中,患了重病的哥哥罗进一在抢救过来之后病情好转,熬了三天的父母终于肯放心的去吃个早餐。
“老大想吃什么啊,妈妈给你买?”
“老爸给你买叉烧包好不好?““我和你老爸马上就回来,你有事就找大伯。”
啰啰嗦嗦的父母让罗进一答应着答应着就烦起来,“我已经不是小孩了。”
“我已经不是小孩了。”这大概是所有父母最容易忘记的话。
我的很多的朋友总和我抱怨,每次离家去上学的时候,父母都恨不得让他们把家搬到学校去。每次抱怨的时候大家总是十分的无奈,但也只能无奈。
来学校的前一晚,我在卧室写稿子,爸妈在客厅砸榛子,妈妈一会儿跑过来喂我几个,跟我说:“我和你爸给你砸好了一点,明天你带走。”“哎呀我不要,你们吃吧。”“我们又不吃,你还是带上吧。” 几番推让之后,我开始不耐烦起来,果断的拒绝让她只得败下阵来。
但第二天在大巴上,我还是在书包里翻出来了一小包用保鲜袋装好的一把榛子仁。
看着那把榛子仁,感觉自己又变成了那个初中第一次离家上寄宿学校的孩子,每周到学校都能从书包里面翻出来同样用保鲜袋包好的核桃仁。
任凭时光飞逝,任凭我已经用上学的借口离开父母近十年,任凭我再也不是那个在宿舍里面手足无措的孩子,任凭我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任凭我已经十分自信自己已经足够的独立。
我却始终改变不了父母心里面我的小孩模样。
无论我们再怎么样像一个大人,他们还是会一直担心你饿不饿,好像你还是那个挑食的小孩。无论我们多么见多识广,他们还是会一直觉得我们看不懂天气预报,好像还是那个只要风度的幼稚少年。无论我们变的多么独立,他们还是一直觉得我们永远都需要他们。
而我们确实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好好的,需要他们永远都有精力来操心我们的事情,虽然可能会有点烦,但就是需要他们。
始终不耐烦,永远离不开,这是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父母的切身实感。
很多的感动就是来源于这样的切身实感,因为电影中的感动就像找准了你心中的节拍,或者点到了你最薄弱的穴位,这穴位点到了,泪水就能拼命流。
但这一部影片里面还有一种感情,对我来说是没有感同身受的,但是也好像点到了我的穴。
影片里面导演把罗进一的病安排的很生硬,莫名其妙的就开始让人想哭。
在这一片悲伤中,我很难过,但我也真的是抛不开对小弟罗进二的真心喜爱。
他的出现始终都是让人很欢乐的,他跟小时候所有的调皮鬼一样有聪明的脑子却淘尽天下所有气。他并不是个好孩子,甚至在得知哥哥得了绝症的时候,都没有哭,他默默看着忙碌的一家人,像个小小的事外人,看起来有些冷漠。
直到有一天他背着一个鼓鼓的大书包,把自己偷来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出来送给哥哥,哥哥却都笑着说不要。
他终于委屈起来,“我把能偷的东西都送给你了,你到底想要什么啊?“
这个样子的罗进二,让我好羡慕那些有亲兄弟姐妹的人。
小时候每次被问到想不想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妹妹的时候,我都态度坚决的回答,我不要。当时很惧怕有人会来瓜分父母给我的爱,我想自己一个人就能独享新的一盒饼干,一点也不想和什么小弟弟小妹妹分享同一个新的玩具。
后来去了外地上学,身边的同学家里都有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平时一聊到家里人的事情,他们就格外有谈资,讲自己的哥哥姐姐多么多么好,讲他们的弟弟妹妹多么讨厌。
时间长了,我开始想,其实有个兄弟姐妹也挺不错的。
除了也能多一些谈资,也能在父母讨厌我的那一会儿,换换心情,不是由于我这一个小孩的不争气让他们有片刻的灰心。或者长大我们都在外地的时候,能够轮流回家听听唠叨。
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或者几个人,由于血脉这种单纯的关系真的爱你和想念你。
我是很羡慕这样的感觉的。
《岁月神偷》这部电影获得了2010第60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最佳影片水晶熊奖以及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新演员、最佳原创电影歌曲4项大奖。
但是说到底,这么烂大街的剧情,这么刻意的表演,这么传统的拍摄,还能得上这么多奖项,真的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大概是李治廷长的太帅,或者小演员太过鬼马,要不然就是吴君如和任华达的演技太出色。
如果这些原因都不对,那它一定是揭露了人生中的某个深刻的秘密。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在
如果你真的这样去做了,你会发现一分钟也变的很长。
时间是禁不起分解和细思的,无论多么平凡的生命,都会有它的惊喜的细节。
所有空白的人生都是没有好好的咀嚼。
就如同这电影一样,再寡淡的情节,也藏不住任华达和吴君如一个鼓励的眼神,藏不住跑向医院的小弟哇的一声痛哭,藏不住罗进一失去第一名时脆弱的神情,藏不住这些经得起长久回忆的爱和努力。
木心先生在诗里写:“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希望你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