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或许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植根于一个人的内心,是他一生坚守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那么我们共产党员的信仰是什么?在建党91周年的日子里,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看过之后,我的心灵再次受到震撼、洗涤和教育,加深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信仰观后感范文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是在某种文化形态下形成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导性精神机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与行动。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信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应该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呢?这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国家也一样。《信仰》这部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的。
共产党员应以什么为信仰呢?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为信仰,前赴后继,不停地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独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从91年前,13名党的早期组织成员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信仰,让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共产党人担负起传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会传承,事业会延续。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当《信仰》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重温了前辈们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过了先辈们那些信仰的足迹后,我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会实现。
三、共产党人应该把信仰作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这样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
四、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高举起信仰的旗帜
信仰是旗帜。作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工作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适应新时期公司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争取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生活中勤俭节约、文明社交、遵章守纪、友爱他人,讲秩序、讲卫生,做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细胞,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信仰犹如沙漠上的一片绿洲,黑夜里的一盏明灯,90多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百折不挠的优秀儿女忠诚践行党的宗旨,勇立时代潮头,植根中国大地,与人民心连心,为旗帜添风采,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民族伟业才能于艰苦卓绝中砥砺奋进,于风云变幻中风光无限。
信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一个国家不断向上的源泉,是一个政党拥有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保证。
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选择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进行了一次次猛烈的搏杀,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命运,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深刻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
在封建势力和军阀的统治下,无数仁人志士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嘉兴南湖的游船里悄然酝酿着时代的宏伟蓝图;在帝国主义的奴役下,无数抗日志士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神州大地到处传唱着保卫祖国的时代最强旋律;在一穷二白的困难中,无数有志气的中国人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活力和新的生命。
时移境迁,不变的是对党的忠诚;沧海桑田,坚定的是社会主义信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祖国一统,需要我们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求索,需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奋力前行,需要我们团结起来,继往开来,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在历史的坐标中,找到了属于今天的方向;我们在信仰的指引下,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