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推荐这部剧集。看完第一集,只是觉得身体冰凉而已,没有什么过多想法,这种政治讽刺外加舆论压力造就的电影电视剧不止一部,无非是针对时下高速发展的网络通讯和人人空虚的内心而发出的一种感慨,抑或说是一种鞭挞。看到电影一半的时候,妻子哭着对丈夫说你必须这样做,好似你若不这样做,所有人都会成为你的敌人。这时我突然想起来一句话,假如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也会站在你这边背叛全世界,而这个女人却不会。这是个人人自危自保的时代,这也是个唯恐天下没有笑料的时代。
由于第二集一直没有下完,就先看了第三集。这一集所带来的压抑远比第一集凶猛。正是因为记忆带给我们的残缺,才让我们有活在当下的幸福感觉。因为Grain,他们一遍又一遍回放过的那些美好;因为Grain,男主角重复放着一些片段,让错误一点一点放大,让伤害一点点变深。现在用来回望过,过依旧是回望过,不愿放开那些美好,甚至连伤害都念念不忘,过的种种因为我们的念旧而胡作非为,蒙蔽我们的眼睛,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忽略了现有的`美好,一次又一次在我们的伤口上撒盐。有些事过就让它过好了,幸好没有Grain,幸好我是坏记性。
第二集,是最后看的。在乏味空虚的生活里,每个人讨论的是什么歌曲最流行,什么样的男生女生最好看,而那个Bing却成了那里最有想法的人,他无意中听到她美妙的歌声,他鼓励她为了梦想而前进,他送了她一张昂贵的梦想入场券。然而,面对人云亦云的观众,面对操控思想的评委,她还是背叛了她和他的梦想。不过是漂亮衣服,不过是漂亮的住所,不过是不菲的收入,他开始憎恶这一切,开始反抗。我曾一度以为他那番亢奋的发泄之后,会有什么保安将他带走,将梦想打入黑暗死牢,可不曾想过会有评委突然来句赞赏,也不曾想过会有观众高声欢呼,亦不曾想过他会从此开始哗众取宠的热点生活。反抗在愚昧的欢呼和怂恿中突显出一种戏剧感,成就在梦想的背叛中展露出一张荒唐的嘴脸。假如,为了梦想的挣扎和对现实的反叛竟带来了愚昧的追捧和错位的利益,你会不会也置之一笑的接受,你会不会也心安理得的奉承?假如,有人因为现实和梦想而奋起反抗,你会不会像那群观众一般,人云亦云,然后把这一切都当茶余饭后的笑料?
前段时间我问几个朋友了一个问题,假如有两份工作,但只有一次选择机会,一份是工资待遇很好你却很反感的工作,一份是工资待遇不稳定但是你很喜欢梦想的工作,你会选哪个。问了将近二十位朋友,仅有三个人选了后者,但其中一个说其实我会屈服于现实。人人,微博,天涯,,我们能从任何一个中得知周边的消息,也正是这样的便利,我们会发布自己的照片和状态来宣告全天下自己什么地方旅游了,自己收到了什么牌子的香水,自己买了什么包包,因此一切手边摸得到看的到的东西成了我们宣告自己生活完美的标准。然而,梦想是什么,是价值连城的卡地亚,是光彩亮丽的蒂凡尼,还是新一季度的纪梵希?但其实,一开始便怀有香奈迪奥梦想的人,一点都不可悲,他们的梦想不过是明码标价,他们不过是参照了别人的而已。最可悲的是那些背叛了自己背叛了梦想却是一脸奴相的对现实俯首称臣并且大肆赞扬的人。起初他们反抗,他们挣扎,到半路却因为一些廉价的理由而背叛自己背叛初衷,最后他们还能安然自得的说一句,这样的生活也不错。
我给这部剧集五分,因为它确实拍摄的很不错,故事立意也很新颖。但我却无法承认这是一部好的剧集,在我看来,好的剧集应当是轻松愉悦的。老娘我花时间看电视剧,不是为了一肚子郁闷和喘不过来气的压抑的。
英国“神剧”《黑镜子》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看似荒谬无稽的世界,而仔细想想,在现实中这些并非不可能。科技在为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埋下了一些隐患。
The manner in which TV series in the UK are aired can be highly frustrating at times. Sometimes you only get three episodes of a show and then nothing else for a couple of years.
英剧的播出方式偶尔会令人心情跌到谷底,有时只只播出前,之后便沉寂数年。
While waiting for more episodes is frustrating, it does allow a lot of interesting ideas to make it onto TV screens, thus always offering audiences something exciting to watch.
虽然追剧是件令人抓狂的事,但这样一来,也为荧幕上的一些奇思妙想提供了沃土,从而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
One such exciting idea is the mini-series Black Mirror. Aired on Channel 4 in the UK, it’s a series of three unrelated one-hour short movies that all offer a twisted commentary on technology.
迷你剧《黑镜子》便是这样一部令人欣喜的作品。这部在英国第四频道播出的剧集由三个时长一小时的独立短片构成,全部反映出对于科技的一种几近扭曲的注释。
For those not familiar with the series, let’s take a look at some of the intriguing yet strange topics of the previous episodes so that you can get an idea.
有人可能还不熟悉该剧,我们来“科普”一下前几集里妙趣横生,而又匪夷所思的主题。
In one story, an unknown person kidnaps a British princess and posts a ransom video on YT. The video says that the princess will be set free if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performs an indecent act with a pig on live TV.
其中一集中,匿名人士绑架了英国公主,接着在视频网站YT上发布勒索视频。视频中,绑匪要求英国首相公开在电视上与一只猪进行一段不雅表演以换取公主的平安归来。
Another story is set in a future where people must pedal bikes in order to generate power for the world and earn money that they can spend only on food, skipping TV ads, other entertainment and to change their online avatar.
另一个故事架构于未来世界,在那里人们必须通过骑车发电来维持世界的运转,同时为自己赚取消费点数。这些“货币”只能用来够买食物、跳过电视广告、参加其他一些文娱活动以及更换自己的虚拟形象。
In the third and final episode of season two, which aired on Feb 27, a computer-generated character from a TV show is jokingly put forward to become a member of Parliament.
作为本季的收官之作,《黑镜子》第二季的第三集于2月27日播出。在这集中,一档电视节目中的'虚拟人物仿佛开玩笑般地提出要竞选国会议员。
One of the joys of watching Black Mirror is that as an anthology series it changes its setting, characters and theme in each episode, always leaving viewers unsure about what to expect in the next installment.
观看《黑镜子》的乐趣之一就在于:像这样一部多段式剧集故事集,每集都会有着不同的故事背景、人物以及主题,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集会是什么内容。
But the series presents a world in which anything is possible thanks to technology — a hard, cold fact that is less joyous to digest.
而该剧却为人们呈现出一个“科技无所不能”的世界,这个严酷而不争的事实一时令人难以接受。
The stories, often through extreme situations, explore the human anxieties that surround technology: when we enjoy science but ignore morality, will we suffer a disaster?
这些故事往往通过极端的状况来探寻被科技包围的人们内心的焦虑:当我们享受科技而忽视道德时,我们是否在自掘坟墓?
Charlie Brooker, creator of the series, described Black Mirror as being about “the way we live now — and the way we might be living in 10 minutes’ time if we’re clumsy”.
该剧的编剧查理布鲁克称《黑镜子》展现的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如果我们还是这样继续冥顽不灵的话,这将是我们十分钟后的生活方式。”
I’ve always enjoyed TV series and movies that make people think. Black Mirror is undoubtedly a thought-provoking experiment and a refreshing change from other programs on the schedule.
我一直很对这种发人深省的影视剧情有独钟。《黑镜子》无疑是一次引人深思的尝试,不同于同档的其他一些节目,令观众耳目一新!
人类又陷入完全智能化的虚拟环境。住在封闭的房间,四周是屏幕,早上会有模拟窗外影像,会有虚拟公鸡啼鸣,手一挥还能把它赶走。门把是一个符号,能开的时候显出来,不让你出门的时候自动隐藏。大家穿一样的衣服,做一样的工作——踩单车,吃一样的人工培育出来的漂亮食物。无论到哪,只要坐电梯。不能有私人的东西,会被当成垃圾打扫掉。踩单车赚来的'点数可以用来购买虚拟设备,可以选择看什么节目不看什么节目——但其实节目就那几个。他们看“达人秀”比赛不需要到现场,虚拟形象会代替他们坐在现场,与他们在房间内的行为表现一致,连表情也能复制。
有时我会想,人类发明各种玩意儿,让生活越来越科技化,这种趋势无穷无尽,究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非要穿千奇百怪的衣服吗?我们非要吃形形色色的食物吗?我们非要住豪华亮丽的大房子吗?我们把自己局限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忙忙碌碌耗费生命,就为了吃更好的穿更美的住更大的。而当更美味的东西摆在眼前只能随便吞两口赶着上班,更漂亮的衣服回到家也想赶快换掉,更大的房子绝大部分时间只待在睡觉那张床所占的的几平米地。我们是何苦呢?越是进步越带来单调和机械,我们作茧自缚却乐此不疲。
而在这个除了人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世界里,仅存的一点真实是Abi用纸折的企鹅和Bing的一颗真心。Bing发现Abi的歌唱才华,鼓励她参加比赛。“达人秀”的门票很贵,普通人很难进入,有梦想的人拼命踩单车集足一千五百万点数才够资格。然而比赛操纵在一群人手里,他们不理会公平原则,挑选他们想要的人率先上台,上台前每人都必须喝下一杯饮料,以便更好操控。Bing用他哥哥的遗产买了票送给Abi,希望她能一展才华带给大家一些真实的感觉,不料她被设计成色情女星。Bing一怒之下砸了屏幕得到一块玻璃,带着它上了达人秀舞台,抵着喉咙向大家喊话,试图唤醒所有人的知觉,结果被当成一场激烈的表演而入选。而他自己,神勇的反抗只是换来更大的房间,一如既往的无聊生活。
消费主义笼罩所有人,除了娱乐,他们没有别的判断力,被动地接受一切信息。小胖男除了玩射击游戏,就是看大胃王节目为别人痛苦的吃相哈哈大笑。事实上我始终搞不明白这类娱乐节目的笑点在哪。过台湾综艺一度以整人为主题,艺人被整得越惨,节目就越火。打开视频网站,号称“笑死人不偿命”的都是些人类摔跤、被狗咬、被车撞、掉水里、挂树上的镜头集锦。看这些画面我很难使用笑的表情,拜托,那得多疼!以别人的痛苦为乐,套用第一集的一句台词“这世界太扭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