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系列特工电影,按照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制作标准,《极限特工》对于电影本身的要求足够高,但在这个基础上,《极限特工:终极回归》无疑是一次十几年后回馈影迷的加料之作。
热血经典《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
鉴于英文名《XXX3》里有3个X,把本片定义为三叉(差)电影其实是名副其实的。
第一把X:极限都去哪儿了?
《极限特工》系列的招牌便在于极限运动结合特工片的巧妙混搭,这在《XXX》第一集里是新鲜的,量足的,也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然而到了第三集,除了开篇范老大耍了一下滑板,通篇基本上就看不到啥极限运动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砰砰砰啪啪啪的枪战戏。这不免让人想到了《速度与激情》的老套路,前三集还以赛车为主,到第四集开始就是典型的重装备动作大片了。而史泰龙的《敢死队》在这方面可就有远见了,人家一开始就上演了老英雄抱团取暖的桥段。
虽然这一套路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简单复制就一定能奏效么?何况这才第三集呢,未免也太心急了些。反倒是2015年的翻拍片《极盗者》在极限运动+特工片这一混搭领域更具耳目一新的感觉。
照此发展下去,估计《XXX》系列很快就会丢掉自己的立身之本,沦为一部平淡无奇的警匪动作片系列。少有的极限运动镜头也许会如植入式广告一般的当做片花使用了。
第二把X:人多力量真的大么?
本片与《XXX》前两集最大的不同在于男主角不在单干了,开始和《速度与激情》系列后几集一样开启了组队杀怪模式。这种成功
1、面孔更多,全球票房才更有把握。西方与东方面孔同时出现已不算卖点了,如今好莱坞的票仓已细分到若干亚区域,于是大陆、香港、台湾、日韩、南亚、甚至是东南亚的票房号召力演员都必须细分并加以合理组合,才能最大化发挥广告效应。
这才出现了本片华人演员都必须配上两位,还顺便拉上印度美女与泰国拳霸的泛太平洋+印度洋超强组合,其商业目的已昭然若揭。
2、人物更多,方便以后单飞拍外传。《X战警》与漫威英雄片是这方面的成功典范。然而这步棋似乎太超前了些,按本系列的影响力与各角色的群众基础,离该目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唯一的好处是解决了一旦范老大不想玩了本片还能继续往下拍的问题,《XXX2》与《谍影重重4》就是因为没铺垫好人物关系而造成了异常尴尬的境地。
以上虽然是“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出现负面影响。角色一多自然就会分流主角的戏份,范老大在本集里的重要性明显降低,而诸如吴亦凡、托尼贾也彻底沦为了酱油男。就甄子丹还算亮眼,有接班的潜质。
而本片一开始给人设置的多对多互殴悬念最终沦为了比《美国队长3:内战》草率N倍的合家欢场面,大大降低了动作场面的对抗性。换做了莫名其妙的弱反派被一干特工群P之后,结尾的高潮动作戏便狠狠的打了一个折扣,明显不如开场“叶问”一个打十个让人印象深刻。
而片尾艾斯·库珀的彩蛋式出场,与塞缪尔·杰克逊山寨漫威神盾局长式的复活让《XXX》刚拍到第三集便有了两只手的指头已经数不过来的英雄数量,要知道《复仇者联盟》这座罗马城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它经历了蜘蛛网般的编织才构成了如今的大网。而《速度与激情》花了那么多年也才勉强组队成功。《XXX3》步子迈那么大,就不怕扯着蛋么?这毕竟不是临时拼凑的综艺节目啊。
第三把X:情怀在哪里?
当一部电影拍到了第三集,它的卖点有很大程度就得靠情怀了,比如即将上映的《金刚狼3》。
《XXX3》却没让人感受到情怀的力量。范老大重出江湖有那么些吸睛效应,然而估计这还是因为不少观众混淆了他在《速度与激情》里的角色所造成的意外效果。艾斯·库珀的出现明显多余,熟悉前两部的观众恨不得把他给就地正法。除此之外,便没啥情怀可聊了。这是我看过的拍到第三集还如初见为数不多的案例了。
也许是制片方过于想复制《速度与激情》系列的成功,造成了本片与前两集严重割裂,给人一种没有亲爹的感觉,它更像是《速度与激情》的私生子或克隆体。往好处说,它开启了一个新系列;往坏处讲,它六亲不认,只惦记着找干爹抱大腿了。
热血经典《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观后感二:
本部电影的制作有很高的观赏力,但介于我大天朝观赏太多的“雷片”之后,感觉极三对真实极限运动过分夸大,也因为着重于塑造符合现在人心理的需求,导致本片确实有点“雷”。尽管“雷”,但是蕴藏着惊喜。
但是本片存在很多的亮点,尤其是与中国接地气的元素运用很多,我对这些元素的存在感到高兴。 不论是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潮流,还是为了在中国市场捞金。通过影片可以更好的将中国的地气传播出去(毕竟这部片子不完全是拍给中国人看的),给我的感觉就是带中国味道的好莱坞大片。
大家比对一下前两部,前两部很少或极少的.含涉美国政府,而极三就有含沙射影提到“美国政府的全方位掌控”的野心,“潘多拉的盒子”就是非常好的证明,拥有它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毁灭这个世界。(无论美国是否发展到这一步,但是告诉世界的,就是当它存在的时候,不论哪个国家拥有它,这个世界都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极限特工不是拯救的那个电影世界,而是警醒着每一个人。
大家一直耿耿于怀人物数量分配,并且说是荧屏上的刷脸(大家也知道了,这不是中国电影的特权,虽然我是因为范•迪塞尔看的。),难道没有发现每一个的出场方式都有对影片后部分很好的铺垫,重要的是传递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为正义合作。更主要的是主角光环并没有套在一个人的头上。而且剧情的反转超出我对简述的想象。(即使套路没有特别新。)
……
影片的好坏取决于观众,好片与烂片就在自己理解的一念之差。人家乱,但是连贯,好歹有情节,有线索。后期处理感觉好赞,而且两大巨头的出场真的很酷,并且告诉我们他们是猛士亦是勇士,都有一颗平常善良的心。
《极限特工:终极回归》观后感一:
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垃圾电影,同时觉得吴亦凡在里面屁用没有。
后来我发现自己完全错了,这是一部致敬守望先锋的电影。
剧情是政府请路霸去拿回黑盒子,路霸一看政府匹配的队友,全特么是士兵76,傻逼队友还一个劲逼逼:你别嫌弃啊,我们76玩的贼6。路霸表示这阵容玩你妈逼,这群菜鸡带不动,我自己拉人开黑算了。
于是路霸在非洲找来了黑寡妇,在中国找来了dj,自己泡到一个政府里的超验骇客,找到一个开船的麦克雷,要知道一把比赛只要队友里没有半藏和源氏,这把比赛已经赢了一半,吴亦凡表示:看看这阵容,我们赢定了。
所以别特么比比吴亦凡毛用没有了,dj要什么输出,只管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就行了,90分钟一次都没死的dj,你还能要求啥?
《极限特工:终极回归》观后感二:
春节期间,在巴黎的UGC Cine Cite看的,各种糟心,有种想还我11.2欧的感觉。。。胡打胡闹,完全莫名其妙。范笛塞尔可能手里好牌太多,可以这么奢侈随便乱糟蹋。速度与激情这个不用说了,绝对头牌,瞎拍Studio也不同意呀。Pitch Black也是一个好系列,上一集也是各种假大空,估计还会拍的。
然后就是xXX系列,算二手的,最没感情,真的是糊弄观众。感觉全片唯一在认真演戏的是甄子丹,其他人都是着急等盒饭的状态。至于另一位中国演员,还是不提了,因为无论导演和编剧角度,感觉都没人想提他,基本就是一个不合格的表情包存在。
但不应该多批评他,因为大家都不走心,他也不是搞特殊。你说这种不走心,也不走肾的电影都瞎鸡巴整什么玩意儿,好莱坞瞎搞起来,国产电影都得靠边站,钱越多,越灾难。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觉得动作片迷可能还是会去看的,因为最近没啥别的同类型竞争,也就这点便宜。所以这片子不管卖多少,那是因为市场不够开放,同类型同期选择不多,不然这都糊弄谁呢。。。
《极限特工:终极回归》观后感三:
我是不可能躺地下对经过的女生说:美女你男朋友掉了。这个《极限特工3》相距《极限特工2》时间等的好长,对比国内的那些烂片这片子至少从视觉上绝对是有冲击力的。言归正传讲电影。
故事讲的是当Triple X项目的创始人吉布森被杀害了的时候,美国国安局特工马珂决定请回自假死后一直被政府跟踪的桑德·凯奇。为了给吉布森报仇同意回归,招募了一个新的Triple X团队,人员包括狙击手阿黛尔·沃尔夫,特技驾驶员火炬泰尼逊夜店DJ 尼克斯,还有计算机分析师贝基。桑德·凯奇团队针对的坏特工们包括头目项、致命杀手赛琳娜·昂格尔、武术专家塔隆,还有武器专家霍克。但当两个团队相遇时,突然发现事情并不是看上去的那样,有可能两拨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此时此刻,这两只Triple X队伍为了阻止未知的敌人,必须携手合作。
虽然这次豆瓣上的评分比前两部都要低,目前连及格分都没到。不过就我个人而言感觉这部片子还是蛮好看的。
首先以往我们看的'特工片基本都是孤胆英雄且要么太低调,要么就是西装笔挺的打扮。
而这种从民间挑选浑身肌肉的特工并不多见,而且极限特工的使命不是简单为政府卖命,而是防止当权者监守自盗。也就是说如果政府高层出现危害世界的做法极限特工绝对不会因为爱国而助纣为虐坐视不管。而这次阵容里加上了甄子丹托尼贾两位武打明星,加上范迪塞尔本身的极限运动的表现给这部片子增加了不少亮点,而且还有不少美女演员助阵。
唯一的问题是被网友称为人间泰迪加拿大炮王的吴亦凡也加入了。而且他是一个耍帅的DJ角色既没有武打也不是军师,派他只是活跃气氛转移别人视线的。演技根本谈不上估计是考虑到粉丝多帮助吸引点票房。
在电影里这次展示了不少极限运动项目,森林滑雪,水上摩托还有撞车跳伞等一系列惊险的动作。看过电影《极盗者》的人知道这些极限运动几乎完全是玩命的项目,稍不当心就会变成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结果。所以光凭这点敬业的精神也值得加分。
不过美国人拍的特工片套路还是以有事打架没事泡妞为主,还有就是动作帅,性格与众不同。
从特效配乐来说作为爆米花电影绝对是值得票价的,格瓦拉17号开始搞立减15元活动加上10点光大信用卡有10元秒杀活动大家可以考虑。
至于故事本身这种惊天大阴谋的故事没有太多新意,如果你单纯喜欢以剧本为评判标准那这部电影可能确实不能算佳作。美国的审查制度估计比较宽,黑美国总统的故事也能上映确实算很民主了。满分5分制我打4分,喜欢看惊险动作片特别是喜欢看极限运动的小伙伴推荐去看一下。
《血战钢锯岭》凭借蛰伏多年的梅尔吉普森超高的导演造诣成功续命,并且绝对有实力成为2016年最好的电影之一。
梅尔·吉布森新作《血战钢锯岭》
这部被誉为“继《拯救大兵瑞恩》后最震撼的战争场面”的影片,这无疑是最具期待值的年底大戏。
之前大家最担心的,还是引进后的删减情况。《血战钢锯岭》在北美被定为R级的电影,因为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十分逼真、血腥、残酷。
但是昨日看完影片后,影片并没有改动,而且很完整 。
这部电影虽然是部战争片,但是文弱的主人公二等兵道斯坚守与战争格格不入的信念,竭尽全力徒手救援。他的信念成为战友们坚挺下去的支柱。
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二等兵道斯和大部分美国青年一样主动参军,为国而战。他的信条是,“当别人在夺去生命的时候,我要去挽救生命”,所以,他要成为一名军医,十分固执,不肯摸枪。
可以想象,这在严酷的军营里会带来怎样的孤立和霸凌。即使有人故意挑衅,道斯也从不还手。受尽屈辱,又不放弃参军,执意要上战场。
事实上,道斯是一名基督徒。在他的信念里:“当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我只想一点点把它拼凑回来,这才是我为国参军的目的。”
然而,他们马上要面对的是二战中最惨烈血腥的战役之一——冲绳岛战役。历史记载,在该战役中,日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人数也高达7万人。
这里到处都是敌军的`地洞,堡垒和埋伏。这摆明是送死的节奏。
尤其突如其来的爆头和血浆溅满银幕时,大家惊呼:我们终于与盼望已久的梅尔·吉布森迎面相撞啦。
其实,99%的战争电影都会一定程度美化战争场面,但梅尔·吉布森的脾气众所周知——《血战钢锯岭》评级是R。有多血腥暴力?简单说,17岁以下不得观看。梅尔·吉布森展示了一个只有名词动词,没有形容词的战争。
影片中,除了战争撕裂般的惨痛感,梅导还渲染了在炼狱中人与人之间赤诚的情感。加菲与“阿凡达”萨姆·沃辛顿、“极盗者”卢克·布雷西的战友情,与“精灵王”雨果·维文的父子情,同泰莉莎·帕尔默烽火恋人的伟大爱情,以及与文斯·沃恩官兵间的体恤之情都杀伤力十足,直戳人心。
梅尔·吉布森在电影表达上向来诚意,“他的电影里永远‘战’着一个内心细腻、表面坚硬、信仰坚定的男人”。没错,像他自己一样。
而在电影《血战钢锯岭》中的道斯亦是如此。
梅尔·吉布森新作《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二:
残酷,激烈而又优雅,自《勇敢的心》勇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之后,《血战钢锯岭》堪称是20年来最好的梅尔·吉布森作品。《血战钢锯岭》很可能是近年来最无情和血腥的电影,甚至比《拯救大兵瑞恩》或《兄弟连》还要令人感到不适——许多场景都足以让观众如坐针毡。梅尔·吉布森对暴力的热爱几乎是病态的——但通过聚焦于战争对人物心理造成破坏,《血战钢锯岭》很好地平衡了这种潜在的不道德感。电影花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在高度赞扬这种忠于信念的勇气的同时,将这位现实生活中的和平主义者的故事描绘得扣人心弦和满怀敬意。
而这其中的功劳,多半要归功于安德鲁·加菲尔德对戴斯蒙·多斯这一角色的演绎,在影片后半部分的战场戏份中尤显精湛。但需要指出的是,前半部分中新兵训练营的部分场景显得有点不切实际(比如在军事法庭军事诉讼中,主角的父亲突然乱入),同时对戴斯蒙的形象刻画有些过于高大,从而丧失了一定可信度。一般来说,描写正面战场的战争电影都会尽可能少地引入浪漫元素(《珍珠港》就是典型反例),但德斯蒙与妻子多萝西·舒特之间的关系虽然保有一定篇幅,但在处理上谨慎而克制。泰莉莎·帕尔墨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还原角色,设法使其脱离纸片人的形象。
配角方面,雨果·维文一如既往地奉献了其职业生涯中最好的表演之一。但真正令人惊喜的反而是那些看似普通的角色:自2012年的《诸神之怒》以来,萨姆·沃辛顿已经很少能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了,而葛洛佛队长这一角色几乎算得上是他最好的表现。但整部电影中,最出人意料的演员当属文斯·沃恩。霍威尔中士这一角色对本片的重要性直逼R·李·埃尔米在《全金属外壳》的上校,而将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喜剧片的文斯·沃恩并没有让人失望。继萎糜不振的《真探》第二季之后,我们很高兴看到他重新找回了他在90年代末期的表演热情——毕竟作为一名出道即在道格·里曼、塔西姆·辛、格斯·范·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电影中担纲主角的演员来说,他的确是有一定潜力的——何必跟凯文·詹姆斯抢饭吃呢。
有趣的是,虽然《真探》第二季让人大跌眼镜,但几位主演反倒是在大银幕上有着不错表现:瑞秋·麦克亚当斯当了《奇异博士》的人肉背景,科林·法瑞尔在《神奇动物在哪里》找到了长期饭票——终于可以甩掉票房毒药的头衔了。唯一翻不了身的就是泰勒·克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很难见到转机的苗头。
支撑整部《血战钢锯岭》的两大支柱是动作和摄影。和表演类似,在这两方面,《血战钢锯岭》也具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超写实的摄影风格和壮观的爆炸场面无情地传达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这对于担纲本片摄影和剪辑的操刀手们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飞跃。
由于电影的重点在于戴斯蒙·多斯和他在钢锯岭的英勇义举,观众们可能会误认为这是他参加的唯一战斗。事实上,戴斯蒙·多斯还参加了太平洋战场的关岛战役和莱特湾海战,并最终获得了荣誉勋章。片尾的历史图片和采访剪辑为整个故事和戴斯蒙本人增加了现实主义的力度。
硬派而又勇气非凡,疯狂而又感人至深。简言之,《血战钢锯岭》是一次对信念和坚守信念的人的伟大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