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参观美国高中观后感汇编56句

参观美国高中观后感汇编56句

时间:2018-08-01 20:08

在这个还不算寒冷的冬夜里,读完《陪孩子考上美国高中》,掩卷沉思。作者将自己呕心沥血花费在孩子教育途上的心路历程,付诸于笔端,分享给大家,“笔下珠玑媚人眼”,灿烂闪耀着的是一颗“可怜天下的父母心”,为孩子奔波嘘唏,无怨无悔。阅读着这些真挚的文字,随着笔者带来的跌宕起伏的心情,同样的感悟和共鸣,不亚于笔者。

相信每个经历过小学、初中择校的家长有一样的感叹,尤其是尝过小升初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作者是从幼儿园三次择校开始的,小学依然选择了北京的名校,在我这儿似乎稍稍幸运了些,因为小学以前阶段接送的困难,因此从未有过每天奔波劳顿于名校和家之间的经历,也未曾彷徨于小学名校的面试中,选择的是离家最近的幼儿园和小学完成了孩子小学以前的学业。但是也正因为小学不是名校,和作者极其相似的没有参加奥数培训班的经历,使残酷的小升初的择校考试成为了孩子人生中第一次的磨练和打击,幸运的是因为个人经历和工作的关系,小学阶段,一直督促着孩子英语方面不懈的课外知识积累,还算在小升初择校考试中可能因为英语还是上了一所比较好的初中。当然孩子和卓尔的性格是不太一样的,应该还是不属于叛逆的性格,会很乖巧的去适应周围的新环境,但偶尔也会有很意外和出格的举动。也正是因为书中的小主人公卓尔的特立独行的鲜明的性格,才使整个经历看起来这么丰富多彩。

到初中阶段,书中最让人感动的是初中的“伯乐老师” 陈老师,以一种完全肯定孩子的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着孩子,这样的老师最美,最让人感动,也不禁总让我想起孩子小学时的启蒙老师,虽然小学不是名校,但有比名校老师更好的启蒙老师会让孩子一生受益,永记于心,初一第一天去新学校报道,班主任就发现孩子的字写得很好,这都得益于这位启蒙老师一笔一划的起字样,我们小学班毕业出去的孩子,就是在学校不怎么起眼的孩子的字,在外面也是一流的了。

笔者母亲在出国留学准备过程中,笔锋转为极其犀利的一段“绝情的母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我孩子何其幸运幸福!也体会到笔者笔尖下流动着的是一份怎样受伤的心与万般的无奈。“绝情的母校——在拿到了学校同意卓尔初三下学期返校上课允诺的同时,断了卓尔在国内参加中考的后路。”;“卓尔的赴美读高中,只能背水一战了!”;“有太多如我一样、坚定拥趸名校和迷信名师的家长,我们共同造就了名校的傲慢和偏见。”;“从卓尔幼儿园开始,到此刻我交出于主任要求的承诺函,我,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家长,总共用了十二年半时间,在择校大军中追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是亲笔签下自愿放弃孩子中考和休学的承诺函!”中国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每个家长都在摸爬滚打中历练着,就如书中说的“我们都飞奔在未知的路上”!“我们能做的就是和孩子一起跌跌撞撞、悲喜交集地成长。”

但无论家长多想替孩子多做些什么,最终还是孩子自己的人生,“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每个人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书中围绕着一个14岁的女孩到地球另一端独闯天涯,独自去完成异国的高中课程,最终作出这个决定的心路历程,来告诉大家“你在成就你自己的人生!”。无论是仓促准备的TOFEL和SSAT备战考试,或者是绝情的母校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境遇,最终考验的是孩子自己人生的百味体会,家长的适时的放手,油然敬佩这对父母“被动的放手”,这也是美国家长教育与中国家长教育文化的迥然不同的地方。

最末还是要介绍一下作者王胜男,一位伟大的母亲,北大硕士,曾任职500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及民营企业总裁。所谓“虎母无犬女”,尊崇孩子自由快乐,但几度择校;被迫接受孩子去美国上学之后,亲自联系和筛选学校,去美国挨家访校,亲历面试,终于和孩子一起选择了合适的美国高中。回望来路,不胜唏嘘。“You’re making your own life!”孩子和父母都在成就自己的人生。

读完巩昂的《我在美国上中学》高中卷一书,感觉非常好。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一直很想知道别人是如何学习,其他国家的学生是怎样的学习状态,为什么有些学生学习的那么辛苦,但是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在一些方面却发展得非常成功。这本书的作者巩昂,就深刻形象的告诉了我他的学习生活。作者2岁就随父母移居美国,他在那里成长,在那里接受了中学教育,他的文字带我们走进一个美国中学生的生活。他以亲身经历生动展现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美国素质教育实例,叙述了美国中学生在自主的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育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方面所做的种种努力。

这本书从细节和过程上让我们了解了美国学生是怎样学习的,不仅适合中学生读,对我们教师来讲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现在国内正在推行新的课程改革,课改的精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倡探究性学习,许多教师还是不太理解,不知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对于如何设计一堂探究性的课,在执行上更是五花八门,巩昂的书中提供了许多实例。

美国的探究式教学表面看来有点凌乱,没有我们国家那种传授系统的基础知识,但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性学习,掌握的知识远远大于我们传统的那种教与授的学习方式。通过培养兴趣,在自己的兴趣驱使下收集

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可以充分感受美国中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模式下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过程。书中大量的素质教育过程描述对于开拓学习视野、培育自己交流合作与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应对综合素质考试都大有启发。

我们作为同时代的老师,通过这本书中大量介绍的问题互动合作性教学案例,可启发教改思路,丰富我们自己的课堂组织形式,对于探索新标要求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方向的高分高能学生也有借鉴作用。

在读《我在美国教中学》这本书前,我对本书充满了好奇。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讲的不是发生在中国的事,而是发生在美国中学的事情。作为一个在国内接受教育的人,我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前辈们的说法。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在他所从教的那所中学,他教的科目有中文和生物。我最好奇的是一个中国人如何教外国人中文。虽然国内有一个学科叫对外汉语,但是显然作者并不是学过这个学科的人。学过语言的人都知道语言这门学科跟思维有点关系,还有专门的一本书叫《思维与语言》。众所周知,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两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深有体会。比如说,我有节课做练习的时候让学生翻译“英国的教育制度是受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欢迎。”这个句子的时候,学生翻译“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时候习惯于中文的字面的直译:many other countries’ students,而比较正宗的表达应该是many students in other countries。也就是把状语置后,再比如,学生说“中国的”的时候会用China’s 而不是Chinese。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在美国教中学,特别是中文是不容易的。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美国的教育和语言的教育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首先,我先谈我对美国教育的新认识。以前,从课本和其他读物上获得的信息是美国人很诚实,在美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不诚信,一个公司可以把你扫地出门;不诚信,一家店就休想有顾客;不诚信,你休想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在我的大学里,一个来自美国外教要求我们作业不能抄袭,写作业不过关就必须重写直到他点头,但是抄袭的话就连重写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挂科。为了避免我们这些学生中出现抄袭的现象,他让我们阅读的文章和小说都是他自己从美国带来的文本,就算你在网上找都找不到,国内书店里看也看不到。因此我对美国人的印象就是特别诚实、特别重视诚信。可是书中《作弊的故事》里,那个作弊的小女孩竟然拿到了奖学金,作弊之后的处分记录也被她偷了。虽然学校后来成立了“学术诚实委员会,”可是学生对此却不在乎,而是希望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生的成绩出来之后,家长也搅和进去了。最后作者发现对此类现象他的措施根本无法起效。所以,诚实不一定在美国就每个人都拥有。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也表明了美国教育的竞争性有多大。我们的学生经常嚷着为什么我们要高考,或者为什么我们要一考定终身。他们总是羡慕外国的教育,觉得在外国读书受教育就不那么累了,家长和社会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亮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了华人在美国要进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比国内高考的重点大学录取率还低。可见竞争无处不在,外国的月亮是否比中国亮还是个问题。

其次,我也想对比一下中国人学英语和美国人学中文的小区别。先来对比的考中国人的英语试卷和考美国人的中文试卷。我们知道我们的英语高考试题包括听说和笔试两部分,而笔试方面又有语法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信息匹配和

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一点小小体会。这本书中介绍的某些教学方式值得我去学习和研究,而在国内外的教育教学相比时,我们既要看到我们的长处,也要看到我们的短处,不要总拿我们的短处比他人的长处。懂得扬长避短,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方能让我们教育的天空更加明亮。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