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花好月又圆观后感整理70条

花好月又圆观后感整理70条

时间:2020-06-06 12:12

这大半年没看什么电视剧,抽着空看(听)了一部之前公众号推荐的网剧《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名字虽然玛丽苏,但是胜在题材另类,剧情衔接不拖沓,每集前五分钟的古代回顾是我最喜欢看的部分,加上集数较少,三天内就看(听)完了。

这之后好几天我不知道看什么,各类播放视频打开,比较火的,看到过推荐的我都试着点开看了一点,可是,不到五分钟就关了播放,两个字——没趣。于是想起之前想要但是一直没看的《那年花开月正圆》。

好剧是不怕晚的,什么时候看都是经典。

这部片子上映是一年前,当时也是流量满满,各类公众号变着花样的强推,当时知道是孙俪拍的,就存了要看的心,但是我喜欢等电视剧全部更新之后一口气的看,所以这部片子就放下了,直到一年后的今天。

孙俪眼光是极好的,要拍就是大制作,本人也是不压戏,不炒作,况且演技是有的,对她颇有好感,于是我点开了《那年花开月正圆》第一集。

第一场戏——女主周莹(孙俪饰)和她的'养父周老四(刘佩琦饰)在卖艺,不想有人来搅局,结果却是局中局,好笑有趣,孙俪也将一个无规无矩的无赖小混混演绎的分外逼真——翘腿,嗑瓜子,擤鼻涕。开头几分钟已经把我吸引住,紧接着跟着周莹游泾阳(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小吃街,加之我之前在西安两年,对西安的喜爱随着离开只增不减,看着电视剧里面放出来的陕西小吃,升起一股亲切之情。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看了八集——感谢会员自动跳广告,感谢快速播放(1.25倍、1.5倍快速)让四十分钟一集的故事可以在三十分钟内看完,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快速之后并没有影响故事本身。

另外吸引我的就是服道化,舒服的配色,精美的绣花、头饰,告诉人们这是一部良心剧。

主角配角演技都值得肯定,编剧太虐人,看着一个个人物的死去,周老四(刘佩琦饰)的死,沈星移(陈晓饰)的死,配上周莹的哭戏,让人忍不住的流泪。一边骂着杜明礼(俞灏明饰)和胡咏梅(胡杏儿饰),可是一边也心疼他们得不到该有的爱。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情况存在。当然我还会吐槽,为什么又是多名男配喜欢女主的戏码,但是自己也会说服自己,故事里面的周莹太值得人们喜欢了,聪明积极,有想法,不流于世俗,是值得大家爱的。

插个题外话:一开始以为吴聘(何润东饰)是男一,结果十五集就死了,后来知道沈星移动(陈晓饰)是男一,但是也死了,才发现最后的男主,最大的赢家是赵白石(任重饰),哈哈。

故事说起来很简单,一个看似坑蒙拐骗的小混混,但是心地善良,误打误撞的嫁入陕西富商家里,然后一步步的成为陕西女首富的故事。简单的故事曲折的讲,编剧写了74集,一开始我还在想会不会烂尾,结果却是越看越发现编剧的大格局。后半部分才是高潮,但是因为格局太大,发展太快,感觉编剧有点控制不住了。不过还好,故事讲的还算圆满。

之前的电视剧都是以清政府民国发展为主线来推动故事情节,这部电视剧却以陕西秦商的发展史来讲那段沉浮不定的历史,后半部分的故事里不时的提到李鸿章,慈禧,康有为,戊戌六君子,孙文等等,让原本的故事披上了真实的外衣,从另外的角度看到那段历史下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印证了在历史洪流中,除了钱、权立于不败之地之外,还要有一颗顺应时事的心。

最后我百度了“周莹”这个人。

历史上真有其人,她出身名门,父亲就是一个商人,嫁入吴家也是门当户对,后续吴蔚文和吴聘离开人世,她挑起吴家大梁,发挥自己出色的经商才能,把吴家生意做到陕西最强,并成了慈禧的干女儿,让人感叹:真实的周莹才是真的传奇女性。

如果这部片子在我在西安的时候就看了的话,那我一定会去泾阳看看,找一下吴家东院的影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

那日花开月正圆作文1

天,是泼了墨的山水画。星辰,是杂了希望的星耀石。月亮,是迷惘了朦胧的弯月刀。而花,是震撼了时光的迷迭香。

油料绽晕在画线上,来不及勾画出飞雁的模样,就笔走龙蛇般冲向山河的彷徨。那样的急不可待,那样的烦躁难安。“你要静下心来,用自己的思路去烘托落日的模子,青草的杂乱。哪怕是扛到凌晨一点,你也得给我扛下来!”老师的手放在了我的肩上,更放在了我的心上,一双莹白,抚平波漪。

看向了画纸上的脏乱颜料,收敛了心里的不安和狂躁,细瞧图案,虽狂野低俗,但却别有一种放飞自我的悠闲。细细研习,那一个个图案不仅给予了物体生命,也赋予了我新生。

窗外,月光照射进了谁的心房,花香飘入了谁无法归家的惆怅,画中的人儿捧起一壶山泉水,洗淡了忧伤,策马扬鞭之间是数不尽的放肆,眉目间是看不清的轻狂,好一个俊逸无双的少年!

放缓速度,不再与时间赛跑,一调子一明暗交界线,层次分明。抬头望向了逗弄花草的老师,目光交汇中,惊艳了时光。老师的眸子中是毫不掩饰的温暖,让我忘记了倦意,只剩下坚定的信念和二模上放手一搏的不悔。

手再次放在了我肩上,只是变得沉重极了,就像是在告诉我,不要忘了你的梦想,不要放弃你想要传递下去的艺术。余香袅袅,舍不掉的是今日的感悟,弃不得的是昔日的辉煌画技。

画过了清晨伴随着鸟鸣的露水,也画过了黄昏太阳落山的余晖,更画过傍晚的点点萤光,可是,藏于心底的永远是那日的月亮,那天的迷迭香,那一刻老师的柔和与画中的少年郎。

也许过了多年之后,我还能重操旧业,拾起今日的奋起与淡然,描出明日的朝阳与梦想。流光最易把人抛,风雨潇潇,淡去多少浓情,抹去多少旧梦,但始终也不会忘了,是什么抹去了我心头燥热的年少轻狂,是什么使我不再彷徨。

所谓遗世而独立,与世而无争,从不督促我们,只让我们自己领悟真谛的老师,把对我们的全部关爱融入了那双柔眸,留在了那一夜的时光深处。

那年花开月正圆,你用如水的温柔,把焦灼陈郁拭去,把最简单而炽热的难忘,轻轻绘就。

那日花开月正圆作文2

今天的月亮格外圆,像一个圆盘镶嵌在天空。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那一年的分别也是八月十六,那一天也是花开月正圆。

那一年的今天,我的.好朋友要离开这座小城。她走后,我该又是一个人了。明明才八月十六而已啊,就要离开吗?罢了,这对她来说很好啊,要去到另一个城市,何况是个大城市,会有更好的教育环境。我应该为她高兴。想到这里,我平复一下心情,推开门,下车。抬头就是火车站,夜晚的车站人很少。我叹口气,闭上了眼睛。

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原本没有朋友。只有她,愿意和我搭话。在她似火的热情下,我们成了朋友。她总是想尽办法让我高兴,然后自己也很开心的样子。她总是鼓励我勇敢一点,所以大家也才慢慢注意到很不起眼的我。

周末的街道,开始多了两个身影,一个叽叽喳喳,兴奋的拽着另一个进入一家家特色小店,出来时,手上就会多出点什么,小吃、小物件或者一本书。渐渐地我开始习惯这种安静、美好、有人陪伴的生活。

有一次,她看作文我一直魂不守舍,没忍住问我怎么了。那是个春末的午后,太阳热辣辣的透过校园的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我靠着她,说爷爷去世了。眼泪浸湿她的肩膀,然后我小声的断断续续地跟她讲爷爷的故事。她竟那样被我靠着,听我讲了许久。转过头来说:“哭出来就好多了吧,你知道吗,其实你的爷爷没有离开,他一直在看着你。不许哭,只许笑,他希望你快乐。”这时,有花瓣从身边落下,我抬头望去,不知道这棵树什么时候开了花,紫色的像蝴蝶。

我睁开眼睛,走进车站,她和家人站在那里,她向我跑来:“就等你了!”虽然不想她走,但必须说再见了。“你要交个朋友,不可以一个人哦!”她抱了抱我,我的眼泪忍不住滑下。她说:“你怎么又哭了!”却没有发现自己脸上也挂着泪。此刻,眼泪浇灌着我们的友谊之花,它正开着,散发着沁人的香气。

她走了,我走出车站,抬起头,月亮正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再次遇到,就在人生的下一条街或者下一个路口。

那日花开月正圆作文3

他想要飞,拜托别让他受太多的罪,请你留意他下吧,只有他舍得让你走。

那年花开月正圆,圆得刚刚好。

七年级时,由于我在学校捣乱,被老师罚站停宿回家。每天下晚自习,爸爸总是风雨无阻。那天,飘着细细的雨,校门口一片刹车灯亮着红光。在人群中,我没有找到那个高大而又卑微的爸爸。等了将近十分钟,一辆泥泞不堪的汽车缓缓驶来,他下了车,一脸疲惫而又故作精神的将我送出校门。可我那时太冲动了,明明是自己的过错,可为什么要罚那个最爱我的人。他迷离的眼神,重重的鼻音和滚烫的额头告诉我,他发烧了,可那圆圆的月亮,正映照着他的身影,我伤心了。

天空有些暗了,暗得刚刚好。

父亲是个要强的人,可在那次区委会中,我让他丢了人。他没有打我,而是让我和他的汽车一起跑,他的语言透漏出一种庄严而又不可违背的语气。天空有些暗了,路灯有些暗了,可父亲也有点老了。当他看我艰难的迈出每一步时,我知道他想反悔了,可为什么我分明看见他上下涌动的喉结不动了,他活生生的把他想说的话咽了回去,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拼命地透出几个字:继续跑。我哭了,那时他为什么这么狠心,为什么看到他最爱的儿子哭了,也不去理他。这也许是因为父亲望子成龙。我终于明白,当我跑完时,他举起手不是打我,而是挥去我的汗水,他转身离开时,并不是放弃我了,而是在心底偷偷的哭。当他扶我上电梯时,我终于明白,父亲是一个坚强而又脆弱的人,天塌下来也不喊一声,唯独他人难受了,他才泪如泉涌。

我们的距离,到达刚刚好。

那天父亲就要去上海工作,他在登机时把一个信封给我,说让我回家时再拆开。信里只有几个字:想我时,看看我的照片,儿子,你是男子汉。可当时,我没弄懂,直到看见父亲吃的药,才知道他生病了,他总是对我说。我们的距离,到这刚刚好,不够我们拥抱,就挽回不了,儿子,你可以不用记得我的好。

那年花开月正圆,花儿轻轻的落在了爸爸头上。思念却刻在了月上。

那日花开月正圆作文4

曾几何时,花前月下,吟唱作画;又有多次,花开月圆,开心玩耍。只记得那年花开月正圆。

回头望一眼,已经是童年,往前看一看已经是中年。我的童年走了,你的中年来了,你是否还记得当初的花开,那时的月圆?

那时的你,也是跟我一般幼稚。你总出一些我难以回答的问题:“蛋蛋。”你总是叫这个名字,然而任性的我并不接受它,但你那么坚持,“你更爱妈妈,还是更爱爸爸。”我当然说不告诉你了,这种背叛我怎么做的出来。“必须选一个。”“都爱。”“一个。”我便找理由说我饿了。现在想想,觉得我反而成了理智的人,你却有小孩子气。

曾几何时,花边草上,并肩作战。花开沁人,染你一身还香。只记得那年花开月正圆。

我们都不爱运动,却打了一场漫长的排位赛。起初,爷爷奶奶稳坐首位。爸爸,我,你也毫不留情。最终,你因为我的排名而与另外几人发生了争执,争执进入高潮,越争越是激烈。而这时,父亲站出指责你,维护了他的母亲。我也时不知怎地,忘记了他平时的严厉,帮你一起反抗。七岁,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我想维护我的母亲。我大声说:“爸爸,你维护了你的妈妈,我也要维护我的妈妈。”却不知,家里所有人都相视一笑,我却懵了。现在我觉得你幼稚,你却以为我傻。

而现如今,花落草萎,月却圆。

现在,你的眼睛每天都会很累,手也不如以前光滑了。你每天总是做那么多事:洗衣,做饭,拖地……家庭的事务日益繁多,我却觉得我很幸福。有时候,真的想回到以前,那个花开月圆的日子。

又记得那年花开,那年的月圆。

那日花开月正圆作文5

花开时里不多,注定命里有我;理想虽远大,但是从未放弃追求理想的步伐,因为理想终在我的世界里。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能够实现的目标终能披巾斩棘,勇往直前就可实现,但不可把眼光放得太过于长远,有些理想不是想要就能有。

院里的桃花谢了。我的理想便失去了少些希望,因为楼下的花一直伴着我长大,我陪它戏耍的日子太多了,他却在我努力追求理想的时候不合我意。为何如此针对我。桃花谢了,我的人生失去了少些乐趣。我的心掉入了深渊,触不可及。

我失望地走在街上,大步大步地踏着脚,不愉快地踢着路边的石子。我的理想真的可望不可及了吗。现实并非如此。路旁的花盛开了,我看见了缥缈的希望。破碎的奇迹胜于没有,苦恼的希望胜于迷惘。花如盛世绽放,凌空飘落,洒落在我的肩上。我看见了花的希望,听见了花的声音。我振作起来了。

花飘落也总有盛开的时候,人迷惘也会有苦恼的希望。不必为了希望迷惘而放弃追求理想,理想是邈远,但也是希望触及的。花开时月真美,映衬着花的美,花美,月美,理想更美,我追求理想的步伐永不停息。

我沉醉在了这般美景中,我又再次站起来了,追求理想,永不放弃一丝希望。

那时花开月正圆,那时迷惘希望在,理想放开时,也会有成功的机会。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给大家分享了关于圆明园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1

在大清时代,中国曾有过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圆明园。但沉迷于游山玩水的皇帝将这座皇家园林毁于一旦。由金铁木导演的,以法国传教士的立场拍摄的一部电影——《圆明园》就讲了这座园林的辉煌到烧毁。

当法国传教士郎世宁进入清皇室7年后,他与其他画师一起设计了圆明园。可事实上,还 是皇帝设计了圆明园,画师们只画了皇帝的旨意。建造这座圆林的是深受历代皇帝信任的雷氏家族,其主要灵感来是江南的奇异风光和诗人们的诗情画意,如玉泉观鱼、武陵春色。这部纪录片在描写圆明园的同时,还 对政治格局、清王朝的腐败没落和圆明园的毁灭进行了描述。

看完《圆明园》后,我不禁由衷地赞叹清朝工艺的伟大。所有的东西都栩栩如生。可是从“辉煌”的雍正乾隆时,中国的科学技术便停滞甚至开始倒退。愚蠢的清朝官员把科技只当成皇帝的小玩具,十二生肖池原本的自动喷泉改成了人工的,我无法想像大清帝国的主人如此愚昧。

落后就要挨打。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攻进了北京,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也烧毁了清王朝的“辉煌盛世”。清王朝不得不被迫签署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华民族推入多灾多难的深渊。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一代又代的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华民族又迎来了伟大的复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已经昂首站立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的尊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在圆明园作为中华民族曾经的耻辱应该深深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2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纪录片。比如《大黄山》、《舌尖上的中国》和《兵马俑的神秘主人》等,但是,最让我震撼的一部纪录片是《圆明园》。

《圆明园》讲的是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雍正、乾隆两位大清帝国的皇帝先后扩建圆明园,以及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致使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杀掠夺的历史。看完这部纪录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深深的惋惜。圆明园,这座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万千珍宝的皇家园林,这座拥有将近一千座宫殿的皇家园林,竟然就被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给烧毁了!我憎恨那软弱无能的皇帝咸丰,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泱泱的大清帝国竟手无缚鸡之力的任凭这些卑鄙的在圆明园中任意胡作非为,甚至放火……这难道不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耻辱吗?我还 憎恨英法联军,这群毫无人性的、无耻的强盗。他们为了让自己的腰包变得充实起来,竟不惜一切代价毁灭了当时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那么美丽的皇家园林,竟然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被英法联军用残忍的手段摧毁了!它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都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在,我们只能凭借电脑和想象,去修复那既美丽,又漂亮的皇家园林了…...

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谁也无法改写,但是,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了不让外人侵略,我们现在就要刻苦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的更强大,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祖国的上空!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3

她,掌控中国48年,中国在她手中日益腐败与衰微,她割出了苏联、朝鲜……她吸吮着民脂民膏——慈禧。咸丰无能,慈禧残暴,英法联军侵入中国,闯进了圆明园将这伟大的工程毁于一旦,昙花一现的圆明园早早夭折。

下流无耻!卑鄙肮脏!丧心病狂!丧尽天良!惨无人道!毫无人性!杀人放火,烧杀抢掠是所谓的“文明”?世界上岂能有强盗文明之理?这可恶的侵略者,毫无休止地蹂躏中国的土地,杀害生命而眼也不眨,还说“要文明地抢和放火”!从军长到士兵,个个草包!英法虽已与中国建交,可一个“sorry”也没,东西一个不还,欧元一个不赔,烧毁、抢走的不仅有宝物,更有中国5000年的文明与中国人民的尊严与性命。中国人的胸襟再广,早晚也会发怒;中国人再忍辱负重,早晚也要爆发。

圆明园在怒吼,中国人在怒吼,亚细亚在怒吼,世界在怒吼!

早晚英法会迎来四面楚歌的一天,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圆明园毁灭,中国遭受巨大的损失,蒙受巨大的耻辱。圆明园中的国宝,让中国花去大把金钱,而只有一片残垣断壁。满地被火烧掉的砖瓦石块,让我异常悲愤。

英法联军永远无耻,总统如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求复仇,只求出现第二个开元盛世。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4

1860年10月6日,是一个让我们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我们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统统被英法联军抢走了,烧毁了,它就是---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园明三园。圆明园独一无二,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英法联军太可恶了!他们横行霸道,在中国的土地上胡作非为。1860年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圆明园占地三百多公顷,这项伟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三多年才建成,浓缩了全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凝聚了中华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结晶啊!但是,现在的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柱了。这帮强盗不仅抢走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毁掉了圆明园,这是多么大的羞辱啊!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不忘国耻。时刻牢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们要爱祖国。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强大。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5

看完电影,我就被英法联军的可耻和清政府的无能深深震撼了!明朝的火炮哪儿去了?戚继光的鸳鸯阵哪儿去了?不过,那些中国士兵的悲壮深深感动了我。他们,总比那些逃跑的皇帝妃子好!他们,总比那些只知道纸上谈兵的大臣好!他们,至少勇于献身,至少临死前还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至少对于中国不至沦陷还有些贡献!

最令人震动的是那个与英军谈判人摔跤的蒙古大臣。当英国人羞辱中国,羞辱他时,他毫不犹豫地反击,把英军羞辱得恼羞成怒,把英军统帅摔进湖里,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我瞧不起那些抱住他的大臣!哪像个男子汉!软弱!

这使我联想到了“落后就要挨打”这句

影片最后有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让我感到无比愤怒,更激励我要好好读书,让祖国发展得更好: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6

看了《火烧圆民园》这部电影后,我感到无比的愤怒与惋惜。圆明园中,原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还有田园风光、宛若仙境的蓬莱瑶台,被称为万园之园。

可1860年10月6日,是我国灾难的一天,侵略者在园内到处抢夺,把园内洗劫一空。更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侵略者把空空如也的圆明园纵火烧毁了,这一天,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让我感到无比的惋惜。

英法联军,你们这帮可恶的强盗,在中国的领土上为所欲为,居然还烧毁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能工巧匠的心血。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变成了一片灰烬。

更让我感到气愤的是,在皇帝不管老百姓,自己到避暑山庄避难后,英法联军尽把从圆明园里抢来的东西厚颜无耻的拿去拍卖,他们把赃物一件件卖过去,买不到好价钱的,就当众毁掉,一幅幅珍贵的名人书画,就这样被火舌一点一点吞没了,变成了灰烬。

如今,原来那座美丽的皇家林园——圆明园早已变成了一片废墟,残留的几根石柱似乎在向我们哭诉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古人云:“落后就要挨打。”也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才导致了这座万园之园的毁灭。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7

愉快的北京夏令营,观圆明园遗址之行却令我心里沉甸甸的。站在似荒郊野外的圆明园遗址,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杂草肆意地在土地上簇簇丛丛,最刺眼的便是那倒在草丛中的一块块白色巨石,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1860年“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野蛮的枪炮声打破了园林的宁静,强盗们放肆地抢劫奇珍异宝。几天后,“两个强盗”带着不计其数的宝贝,放了一把大火开溜了。大火焚烧着圆明园,也炙烤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大地在哭泣,为坍塌在火光与杀声中的世界名园哭泣,为遭受侵略者屠杀的千千万万中国人哭泣。

置身在断垣残壁中,我既义愤填膺又非常难过。中华上下五千年,曾经十分辉煌,创造了空前盛世,成为独一无二的强国、大国。但是,由于“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再加上闭关锁国,中华的文明如同一个巨人慢慢地停止了脚步,直至病倒沉睡。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令国力衰竭,民不聊生,侵略者用洋枪和大炮无情地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清军的武器居然是原始的大刀和长矛,中华大地怎能不生灵涂炭?

沉睡的东方雄狮被枪炮声惊醒了!为了抵御外敌,为了民族独立自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人民共和国。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我们要不忘国耻,牢记落后挨打,为国富民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圆明园观后感8

过近现代史课,我有机会观看《圆明园》的纪录片,以前的我也对圆明园的历史有一些了解,但是观看时内心还是五味陈杂,多的是对那段屈辱历史不甘,也有对如今国家崛起的自豪。真是应验了那句斯大林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

《圆明园》为我们再现了一段真实可感且震撼人心的历史,让我穿越了历史,亲眼见证了大清帝国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过程,我为大清的兴盛而自豪骄傲,又一起为其逐渐衰亡悲哀感叹。

圆明园曾是一座珍宝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艺术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

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我国北京,闯入圆明园,而慈禧太后带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联军疯狂地抢夺、毁坏、火烧园中宝藏文物、古建筑,这帮侵略军在中国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们中国历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历史时期,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的历史。

从幼时懵懂那天起,重复在我耳畔的,便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道德逻辑,而正视如钉在板上的历史,更多的却是与长年所习教义不甚一致的悲剧。为了到哪都说不清白的毒品,竟明火执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恶之最,可居第一;把图财害命的强盗拒之国门之外,应是最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举,可结果总是邪恶

者揣着占地索款的条约凯旋,正义者屈辱地舔怃着流血的创伤。这与正义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逻辑依旧没有显示灵光。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畅园春见到了自己孙子弘历,弘历伴着飘落下来的红色花瓣舞剑,那场景之美丽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能将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将此时的美景与大火过后圆明园内大片的废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头。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一直以来,我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虽然,在近代,我们的祖国忍受了太多的蹂躏、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们的国民被列强所歧视、侮辱,但,我依然深爱着他们。这种爱,包含着辉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图强。这种爱,没有什么原因,却有千万个理由。这种爱,已经深深的植根于我的心中。这种爱,给了我无形的强大动力,使我们每个有良知、有责任的华夏儿女,为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为了洗却积压于胸的愤怒,为了我们的子孙不再有我们的尴尬,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都应努力的奉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没有一个繁荣的民族,作为个人,不论怎样,都逃不掉先辈的遭遇。

那段屈辱的历史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是什么造成了大清帝国如此轻易地从兴盛转瞬间步入衰亡?是英法联军的惨绝人性?不,那只是我们欺骗自己的借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烂的本质才是大型帝国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长期的闭关锁国,不与

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认为自己的万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毁灭的,却没有发现这个偌大的帝国早已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西方国家已经后来居上,危机早就到来了。

历史不需惋惜,只需要铭记,我们需要做的是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过去已成历史,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憧憬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需要我们对国情的深入了解,要求我们掌握各个领域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友好交流。历史不会重演,我们将牢记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屈辱和苦难,在我们手中,繁荣强大的中国不再是梦想,在我们脚下,中华大地将重现辉煌。我们将勇敢而又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的屈辱和苦难已永远过去!

历史的车轮伴着礼炮的呜响把中国载入了新的纪元。我们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药,腾飞的火箭将中国人飞天的梦想载上了环宇;我们不再只有古老的长城,横截大江,“高峡出平湖”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们也不再只有贫穷落后,已告别温饱,实现小康……于是,在我思维的轨迹上,在我浩瀚的脑海里,始终深深地铭刻着一条信念: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960万,该有多大多大;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五千年,该有多长多长……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