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1
今天,今天我们上课学习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后,我觉得获益匪浅。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要好好充分使用你的感官,要像明天你就会变成盲人一样;还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海伦·凯勒假设自己有三天的光明:第一天她要把对她感到值得活下去的人都叫来,还要把家里的琐碎简单的事物都看一遍,还要看书;第二天,她要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第三天,她要看看当前的日常世界,要观光全城。
读完此文章后,我明白了:我们要珍惜生命、珍惜造物者给予的一切、要珍惜你的感官,要珍惜你身边的一切……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蒋小兰,她肢体残疾,17岁时因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导致双侧股骨坏死,右手食指截肢。病魔缠身的她,用坦然与坚强超越了生命的残缺。20多年来,通过自学,掌握了过硬的手工编织本领:钩针、棒针技术名闻全球。20xx年和20xx年夺得了钩针项目冠军,还夺得钩针、手工编织两枚金牌,还荣获“三八旗手”、“全球技术能手”等称号。
看,别人是残疾人,而我们是健康人,残疾人都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做的更好呢?如果把他们与我们相比,我们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2
“世人皆爱竹挺拔,可晓破土艰与难,对君更添竹根志,踏破征途万重关。”这是一句描写竹子性格的。今天我就看了《竹颂》这篇文章,让我更加了解竹子那不平凡的气质。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竹子高风亮节的品格。竹子是挺拔刚正的、是谦虚的、清高扎实的、又是无私的。它对人一无所求,却给人极好的东西。为他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便是竹子的非凡气质。
从古至今,竹子一直被人们与梅花、松树并称“岁寒三友”,主要取决于竹子坚韧的性格。竹子谦虚,中空外直,虚怀若谷,高风亮节;竹子清高,不论春夏秋冬,从不低头,一身亮绿,笑傲严寒;竹子扎实,为了钻出地面,就算是遍体鳞伤也在所不惜,扎下了根,再艰难的环境也挺过去;竹子是无私的,甘愿奉献自己,把全身有用的部分全部奉献出来。正所谓“宁可食无竹,不可居无竹。”
大自然中有竹子的奉献,我们人类也有像竹子那样具有高贵品质的人。那是20xx年的冬天,北京市突降暴雪,一位60多岁的环卫工人王长荣,为了让人们出行方便,连续参加除雪3整天,最后在除雪过程中突发脑出血,垂危。他的精神不正是竹子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这便是竹子,那具有不平凡气质的竹子!
我要向竹子学习,学习它优秀的品质,做一个正直、勇敢、坚毅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3
最近学了《乌塔》一课后,我深有触感。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叫乌塔的十四岁小女孩独自游历欧洲,在罗马的的.小青年旅馆里认识了汪晓洁的事。、
小女孩乌塔对王晓洁说:“我叫乌塔,已经十四岁了,是德国人,住在汉堡。这次趁暑假游历欧洲,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村,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最后还去了希腊。”
中国的父母一定会忍不住惊讶的问:“啊!你一个人吗?你的父母不担心你吗?”
乌塔回答说:“我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线路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先查警察局的电话,以便遇到危险是请求帮助。在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你一定会想,这小的孩子独自旅行,旅费肯定是家里人给的吧。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就连旅费也是乌塔一点一点赞的。他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准备这次旅行,阅读了很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为了挣旅费,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
乌塔小小年纪却如此自立,反观中国孩子,我听说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学生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他却因不会洗衣服、叠被子……
我想对中国的父母说:请为孩子撑起一片独立自主的蓝天。
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篇4
读完《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这本书,不由得让我心生许多的感动和敬意,因为在中国大地上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最美人物,有最美教师、最美乡村医生、最美司机……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编织出那一件件撼动人心的美丽故事,时时刻刻在激荡着我的心灵。
比如最美司机吴斌,在20xx年5月29日中午,一块突如其来的铁块突然击碎最美司机吴斌所驾驶的大客车前挡风玻璃,然后直击他的腹部和手臂。吴斌强忍肝脏破裂、多根肋骨断裂的疼痛,换挡刹车缓缓地将大客车靠边停好,还不忘打开双闪灯。他用生命的最后一丝力气,确保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再比如最美妈妈吴菊萍,当一名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眼看一出悲剧即将上演的危急时刻,恰巧路过的吴菊萍阿姨毫不犹豫地冲过去,徒手接住坠落下来的女孩,她的手臂被巨大的冲力撞成粉碎性骨折。正是由于她奋不顾身的一个“伸手”,小女孩稚嫩的生命得救了,因此她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最美妈妈”……
也正是他们一个个的惊人义举,在危险面前舍身忘我的精神,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内心;他们的崇高理想、高尚品德,一次次温暖着我们的心灵;他们用不凡的人生抉择,为美丽中国梦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解,一次次触动千千万万人的灵魂深处。他们是各条战线上代表时代精神、民族风骨的时代楷模,他们用点滴平凡彰显大爱的平民英雄,是顶天立地的最美中国人。也是我心中永永远远的真正英雄!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1
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来读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每一本书的背后所揭示的主题、想要阐明的道理也不尽相同。有的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有的告诉我们要尊敬师长,有的则告诉我们生命可贵。
我近来读了一本书——《敬畏生命》,作者张晓风。全书由几篇小故事组成的,作者记录了她的亲身经历并将想象融入其中。比如《梦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要放弃,永往直前才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正在发生》这篇告诉我们自己要亲自经历发生了什么事,才会体会其中的种种。篇篇故事短小精悍,却又蕴含深意。
这本书的中心是敬畏生命,其中有一篇作者记录的是植物的成长,对植物有一个细节描写将作者对大自然所有植物乃至所有生物的怜悯与爱惜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也要一样,去关爱,呵护那些极其微小的生命,像蚂蚁,小鸟这样的,在我们眼里不算什么但也是一个个肉体。”现在有许多珍稀动物灭绝,或被人杀害,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导致的,我们更应该知道生命的真缔。
世间万物皆有情,一花一木也是生命,我们要爱护它们。世间万物皆有情,希望大家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珍惜身边的一切。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2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飘散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阴,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3
今天,我在课外书上看到一篇《敬畏生命》的短文。它主要讲的是通过对不断播撒种子这一生命壮举的描述,歌颂了生命的伟大力量,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读了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了洪爷爷。
洪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常常教育我们人要爱惜生命,不能拿生命来开玩笑。有一天,洪爷爷和他的孙子一起到市场去买菜,洪爷爷抓到一个小偷。洪爷爷见他还小,就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要拿生命来开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说:“我拿生命来开玩笑关你什么事?”洪爷爷说:“你拿生命来开玩笑,是不关我的事,但是生命来之不易,既然我们来到世上,就要对社会有用,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这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听了后惭愧的底下了头。
读了《敬畏生命》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爱惜生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悲剧,如果人人都爱惜生命,我们生存的大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朋友,请您爱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说仅有一次啊!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4
人拥有生命,享用生命,却并不在意生命。在这个光怪流陆离,变幻莫测的世界中,人更注重的是身外之物,金钱,权力,名望等,甚至天气,穿衣,吃饭都让人留意经心。“偶然间才觉察到生命的存在,作为负载生命的`人来说,是多么可悲的事”。第一次去关注生命,为生命感到诧异和震撼,而且满心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
“诧异和震撼”的是生命那种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人世间的投资都要计算成本,一本万利,最好是无本万利。但柳絮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可以长成树。在经济学看来,这是无谓的消耗,甚至被视为浪费。但生命之所以为生命,就在于它是无私繁殖后代,一代一代相传,不求回报,不炫耀自己,没有丝毫功利之心。而享受生命的人,却只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本质。
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有死之苦恼,才要乐于生,以好好的生来对待死。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好好的活一回,这样才有意义,才不会为死感到烦恼;只是为了死而等死,就浪费了自然缔造的生命,抛弃了生活的机会,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只有好好地享受了生活,对死亡才不会感到遗憾!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5
暑假里,妈妈经常带我去图书馆借点书回来看,其中有一篇法国作家阿尔贝特。史怀泽写的《敬畏生命》,让我尤其感到心灵的颤动。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小时侯尚未就学的时候就常对祈祷感到迷惑不解,觉得我们不该只为人类自己祈祷,同时也有必要为动物们祈祷。所以,经常用他自己遍的祷告词为所有的动物们祈祷。七八岁的时候,同学邀请他去打山上的小鸟,当时他害怕被同学嘲笑,虽然心理不愿意,还是去了。就在他准备故意射偏弹弓保护小鸟时,教堂的钟声响起,救了小鸟。他紧绷的心终于慢慢松弛下来。仿佛种声向他下达了“不可杀生”的神圣命令。后来邻居的一条恶犬对着他的马狂叫,这时他想有权利鞭打它。可是他抽到了狗的眼睛。他接连几个星期,都无法摆脱这哀嚎声。
这篇文章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必须保持善的信念,也就是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给其他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我们必须认识到,漫不经心极有可能给其他生命造成可怕的痛苦,甚至死亡。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这份善良和同情,绝不害怕别人的嘲笑和谴责。
《敬畏生命》读后感400字6
今天,我读了《敬畏生命》这篇短文,它主要讲的是通过对不断播散云状种子这一生命壮举的描述,歌颂了生命的伟大,告诉人们怎样敬畏生命。读了这篇短文,我不禁想起洪爷爷。
洪爷爷是一位老红军,他常常教育我们,人要爱惜生命,不能拿生命来看玩笑。有一天,我和洪爷爷一起到市场去买菜,洪爷爷捉到一个小偷。洪爷爷见他还小,就问:“你为什么不去读书呢?要拿生命来开玩笑?”他毫不在意地说:“我拿生命开玩笑,管你什么事?”洪爷爷说:“你拿生命来开玩笑,是不管我的事。但是孩子生命来之不易,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要对社会有用。所以,我们自己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你知不知道?”小偷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
读了《敬畏生命》这篇短文,我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能爱惜生命,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悲剧,如果人人都能够爱惜生命,我们生存的大家园就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朋友,请您爱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对我们来说仅有一次!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1
关于苏东坡,也就是苏轼,我们都不陌生,他的文章诗词在课本上都学过,而且据说美食“东坡肉”是他研制出来的。总的来说,他的大名,是如雷贯耳的。
翻开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对于里面介绍的苏东坡的童年生活,我非常有感悟。
书中提到,苏东坡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中。父亲苏洵年轻时也不爱读书,后来看到哥哥考到功名,受到影响,就开始决定认真读书了。刚好苏东坡的出生,让苏洵就萌生了一种和儿子一起陪伴式读书的想法。
他教导苏东坡朗读,自己在一旁听,也能受益,父子算是共同学习与成长。而苏东坡的母亲对他的品行教育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引导。她给小苏东坡读故事,引导他像古人中的圣贤一样正直,勇敢。后来在对待王安石事件中,他能客观地看待王安石的成就,没有把当初被贬的私人情绪带到公事上的判断中。
还有苏东坡的爷爷,他的豁达的性格,让从小与他生活的苏东坡长大后也是一种怡然积极乐观的性格,在事业上的起起落落,让他能够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
通过了解苏东坡小时候的成长故事,也 让我更加明白一个原生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2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种人的人品个性做解释,一般而论,总是徒劳无功的。在一个多才多艺,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选出他若干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3
苏东坡的‘赋’,有别于历史中其他的‘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富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尤以赤壁赋为最佳。这篇文章虽然在景物描写方面未尝着墨过多,但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抒发情感真挚朴实。其中有由今昔对比产生的不尽感慨,却又不失达观自适;亦有抒发自己对自然的讴歌,并产生了‘与造物者游’的超凡情结。
细细研读,发现苏子进行过多次比较:变化与永恒,武略与文才,生存与死亡,并辅以佳句:‘盈盈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轴轳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黄州也许是湫隘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美好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这些合而为一,酿造了苏子神仙般的谪居生活。
结语: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于躯壳之中的形式——但苏子认为那不尽然。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苏子在他的心灵识见中产生了混合的人生观——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4
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
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
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可真够可怜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400字5
这本书从家庭、生活、政治、书画等角度概况了苏轼一生,读完第一感受就是苏轼怎么这么好,被一贬再贬,还是很豁达地面对一切,王安石真的是令人讨厌,还邋里邋遢。
苏轼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一群追随他的粉丝,敬仰他的人品和才华,穷困潦倒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朋友愿意接济他,他倒是自得其乐,没官做就做做农民,种种地,到处游玩写写诗提提词。他是一个心中有国,却没政治的人,职位再低,都尽可能地救济百姓,他是真的想做事的人。
看他给友人的书信,幽默自嘲,他好像一个体验派,总要搞点事情,体验瑜伽,体验制酒,体验制墨。他的名气在当时没有网络的时代竟然能席卷整个大陆甚至外邦。
他在政治道路上是不幸运的,起起落落,被政敌视为眼中钉,但有很多人懂他,在他就要被害死的时候,与他政见不和的司马光替他说话,太后也替他说话,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吧。
第一次看他写的书法并不觉得好看,大大小小一点都不规整,倒是和他的脾性浑然天成,自然洒脱,字是要有灵魂才会像跳舞的精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