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笑中有泪是我对这本书最简明扼要的概述。如果对死亡对时间对悲伤对爱情对温暖对善意还存有思考,读一读这本书,看一看这部电影吧,那些留下的泪是你对世间最高贵的爱。
死亡是一桩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并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的最大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我们害怕它,但我们更害怕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对死亡最大的恐惧,在于它与我们擦肩而过,留下我们独自一人。
人们总是说欧维刻薄。欧维一点都不刻薄,他只是不会嬉皮笑脸罢了。难道这就要送去?欧维可不这么想。但当他不得不亲手埋葬世上唯一理解他的人时,还是会心碎欲裂。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抚平这样的创伤。
时间是一桩奇怪的事情。大多数人只为了未来生活。几天之后,几周之后,或者几年。每个人一生中最恼人的那一刻可能就是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到了回忆比展望更多的年龄。当来日无多的时候,必须有别的动力让人活下去。或许是回忆。午后的阳光中牵着某人的手,鲜花绽放的花坛,周日的咖啡馆。或许是孙子孙女。人们为了别人的未来继续生活。索雅离开欧维的时候,他并没有一起死去。他只是不再活着。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读后感2
寂寞孤独常常会让人致郁,而身边不管是亲人还是爱人还是朋友,都是必不可少的。谁都不能独活。当我们老去,在暮年之时失去曾经的依靠与信念时,我们应当选择如何去生活?这本书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不要被这样一个书名蛊惑到了。“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这仿佛是一本求死之书,悲伤,灰暗,沉痛...不不不,当然不是这样!原文的书名是A Man Called Ove,“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就这样,没有“决定去死”。这么一看,这本书应该讲的是欧维的一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确实说了他的一生。但是,我们的叙述从他的老境(59岁)开始,从他最孤独的时候开始。
半年前,欧维的妻子索雅死了。他认为他的生活也没了。他每天早上六点差一刻起床,煮好两人份的咖啡,巡视整个小区,默默地给垃圾分类,把乱放的自行车放回车库,看看有什么不合秩序和规矩的事以及人,尽量纠正。巡视完了之后他回到房间——她的照片和物品依然照旧摆放,仿佛她在注视他每日的每时每刻。他在她的注视下起居、行走、吃喝、骂骂咧咧、怒气冲冲;他在她的注视下自言自语,也对她叨叨念念。他会定期买粉红色的花去看望她的墓地,跟她说话,话不多。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年,这样的`日子他不认为这就是生活。在遇见她以前,他也过着类似的日子;在遇见她以前,他也认为自己没有在生活。
欧维就像万万千千性情沉默而坚忍的人,跟随沉默而坚忍的父亲长大,继承了不仅是他的性格,还有技术,以及人品。十六岁头上父母双亡,他倒没有怎么惊惶。他默默继承了父亲的工作,勤奋努力,脚踏实地。一拨拨的挫折和厄难没有打击到他,无非是换个地方继续勤奋努力。我们不知道他脑海中对人生有过什么样的期待,可能没有,直到他不期然地遇见她,穿红鞋的爱读书的女孩。从此后他的世界再无宁日,从此后他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欧维和索雅的恋爱并不是这本书主要讲的。他们从相识到结婚仿佛电影中几个连贯而短促的片段,疏忽一下就过去了。这是一对相差迥异的组合:男的寡言、粗莽、直率、非黑即白、迷恋数学和技术;女的活泼、美丽、宽厚、对生活充满欣喜、热爱文学和艺术。索雅的追求者曾经可以组成一个团,所有人都质疑她的选择。而索雅知道:“只有他会每天陪我坐火车下班,只有他会倾听我所有的诉说,只有他会认为,我是世界上唯一的女孩。而最重要的:他对正义、道德、勤劳以及一个对错分明的世界深信不疑,并不是因为这样的人会赢得奖牌或证书,或者会被别人拍拍肩膀说声好样的,而是这样处世的人已经不多了。"
故事的一开始,索雅已经不在了。故事的一开始,欧维就已经是个暴烈而偏执的老头。看不惯当今的世界:浮躁、肤浅、“还没有过期就已经过时”;人们不会基础又根本的技能,什么都可以用钱买到而且买通。他也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不相信流浪的猫咪。他知道如果索雅在,会责怪他会让他别这样,可是索雅不在了。他有她陪伴的四十年人生突然就被抽走了,他觉得了无生趣,他想到了死。是的,欧维想死。可是,正如他会不期然地遇见索雅,他也在一个想死的上午遇见了邻居帕尔瓦娜一家。——我们应该反过来说,索雅和帕尔瓦娜们,都在突然间闯入了他的世界。遇见她之后,他没了宁日;遇见他们之后,他也无法安生。
我很喜欢帕尔瓦娜!虽然她来自中东(伊朗),却完全没有中东女子“温柔敦厚”的气质。她嗓门大、动作大,冒冒失失,敢说敢做,敢哭敢笑,明明挺着个大肚子,却活泼矫健,爱憎分明。如果索雅有女儿,如果女儿由索雅养育,恐怕就会养成那个样子。帕尔瓦娜的丈夫是个本地IT宅男,女儿一个高冷(七岁),一个蠢萌(三岁)。这样的组合注定是个喜剧,啪嗒一声就撞到了欧维的人生。一个个的“麻烦”开始了,一个个的麻烦都需要欧维帮忙去解决,甚至因为帕尔瓦娜一家的频出状况,小区里其他的人也开始纷纷出状况——正确的说,是欧维才开始注意到其他人的状况;偏偏这些状况他也觉得非得自己去解决不可。忙乱、热闹、进进出出、磕磕绊绊、百感交集,人生如失控的汽车,朝着他压根料不到的方向飞驰而去。他有些惶惑,常常问索雅,这些人都是怎么了,这个世界到底要闹成怎样?但他总是觉得,索雅应该是喜欢这样的。
一个叫做欧维的男人,在妻子去世之后觉得了无生趣,索性决定去死。可是,无论他以什么方式想要终结自己的生命,就是死不成。总有这样那样的事儿去“阻挠”他,让他先把自己的死抛在一边不去想,去解决“危机”才是更重要的事。——哪怕欧维在一般人的眼中那么刻板、吝啬、严肃、凶巴巴,他其实是很热心,很愿意帮助人,很有爱也很懂得爱。
虽然“爱”这个字让他觉得酸的倒牙。我们相信,当帕尔瓦娜的小女儿们为他画歪七扭八的画,把他称作“外公”的时候,他是欢喜的;当他眼中的“白痴”帕尔瓦娜终于学会了开车之后,他是开心的;当冻僵的猫咪在吉米怀中终于复苏,他是庆幸的;当吉米不顾他的训斥总是开心地吃喝,开心地与别人互动,他是受用的;当玻璃男孩儿终于与父亲和解,他是欣慰的;当吵了几十年嘴的老友变得认不得自己,他是悲伤的;当帕尔瓦娜的大女儿羞涩地说她想要一个ipad,当帕尔瓦娜佯装镇静地让他开车送她去医院,当鲁尼的妻子安妮塔畏畏缩缩地诉说她无效的抗争……他真的是记住了的,惦记着的,在乎着的,无论如何都要帮人家达成心愿的,甚至时光回溯到许多年前,当怀着孕的索雅在异国他乡的酒店里睡着长觉,而他兴致勃勃地每天去帮助这里修修那里补补——即使他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他对别人的爱。
欧维以他自己的方式善良着,爱着,爱人们,爱世界,爱这生生不息的人生,“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突然有人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的这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熟谙所有的破绽和瑕疵。天冷的时候,如何避免钥匙卡在锁孔里;哪块地板踩上去的时候容易弯曲;怎么打开一扇橱门又恰好不让它嘎吱作响。这些都是会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这样的描述简直就是为欧维量身定制的,这样的描述出自索雅。是的,她真的懂他。
“死亡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们终其一生都在假装它不存在,尽管这是生命最大的动机之一。我们其中一些人有足够时间认识死亡,他们得以活得更努力、更执着、更壮烈。有些人却要等到它真正逼近时才意识到它的反义词有多美好。另一些人深受其困扰,在它宣布到来之前就早早地坐进等候室。”曾经欧维就是后一种人,他之所以想死,不仅仅是因为索雅走了。当死亡与他们擦肩带走的却不是他,他愤恨恼怒;而当他觉得不惦记死,生活也能继续时,死却悄悄离他近了。
欧维终其一生都觉得他是孤独的,终其一生,他也不指望有人能理解他的孤独。而总是有像索雅,像帕尔瓦娜,像吉米,像莱娜,像小女孩们这样的人,一眼看穿了他,包容他的偏执,认可他的规则,感受和欣赏他的善良,关爱他,发自内心,对他假装的不动声色和不屑一顾,一笑了之,不离不弃。
所有执着而善良的人,即使寡言、刻板、沉闷,都不该孤独,也不该被孤独,更不会被这个世界抛弃。就算遭遇不公、不幸、不快乐,也会遇见幸福。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观后感1
看到荧幕上的北欧,总会让我有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上次写观后感和读后感也是很久之前了,今天抽空放松一下自己,把电影版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翻出来看了一遍。
看完电影情绪总是会一时间出不来,有人说电影是鸡汤杂烩,不过我倒觉得全篇没有什么说道的痕迹,只是把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戏剧化而已,简单而温暖,甚至能够击溃麻木与混沌。
这是一部开头很容易让人放弃的电影,原著我也是看了三遍开头才坚持看了下去,无趣又暴躁的独居老男人,对社区任何事都要插上一手,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威胁、谩骂就会从他口中冒出,实在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巨人花园一般的温暖。固执和温情毫不冲突的同时上演。
欧维无数次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却也无数次的被打断,在着许多次的纠结中,他向别人敞开心扉,听起来是个很俗套的故事,但是却给我一种很是温暖的感觉。配上独特的北欧风,在这个周末让我有了一种很放松,很愉悦的心情。
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索尼娅对欧维说的“我们要么死亡,要么就好好活着,”这句话强调的是好好活着,而不是那种对生活无所谓的活着。此生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逃不开人生,都要好好活着。
也许人生就是这么反复无常,个人渺小如尘埃,任由命运翻云覆雨。就像男孩欧维在教堂里参加完母亲的葬礼,看着棺木从后门抬出,要举行婚礼的人们从前门进去。就像少年欧维听到火车后面一阵闷响,父亲就不见了。就像中年欧维拨开破碎的玻璃,看到索尼娅躺在血泊中。就像老年欧维躺在午后的墓园跟妻子的墓碑絮絮叨叨。
即使如此还是要勇敢的活着,在下一个路口,下一个转角,就会有人朝你露出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在下一天你就会和多年的老朋友握手言和,在下一个明天,你的周围就会搬来吵吵闹闹的邻居,寻求你的帮助并且给你回报。
然后你就会觉得,这样的日子,好像也不错啊。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观后感2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影片名字里的这个男人。
欧维已经59岁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人。但他一点也不温和,相反地,他是一个奇怪的人,脾气火爆,性格刻板,还爱多管闲事。在这个社区里,暴脾气的欧维每天都在大喊大叫,他咒骂那些把车子开进人行横道的人,扬言要把邻居家随地大小便的小狗做成毛毯,他捡起别人扔在地上的烟头,又没收了违规停放的自行车。
而现在,他决定去死。
他买了绳子,在妻子的墓前放上一束花朵。在索尼亚的墓碑前,一个叫欧维的男人说,我好想你。
而当他接二连三地实行他的死亡计划他试过上吊、汽车尾气中毒、卧轨、吞枪自杀,可每每在他喷上香水,整理仪容,想要体面地与天堂的妻子重聚时,他讨厌又麻烦的邻居们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他。
濒死体验让他想起了以前的事,早早死去的母亲,来自父亲的拥抱,看到自己成绩单时过于兴奋而没有注意身后火车的父亲,和索尼亚热烈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大巴司机酒驾而失去的.未出生的孩子和索尼亚的双腿、索尼亚的癌症。
当欧维一次次充满期待的抬起头,他只看到了绝望。
新来的邻居是一对异国的夫妇,妻子帕维娜开朗又热情,她让自己的两个小姑娘给新邻居送去了加有藏红花的鸡米饭,让欧维收养一只流浪猫,拜托欧维教她驾驶,和欧维到索尼亚常去的饭店吃饭。
生活还不太糟,因为欧维突然有了帕维娜这样一个耐心又有趣的女儿。欧维把年轻的时候给未来小孩做的摇篮送给夫妇的新生儿,他小心地抱着这个小小的生命,欧维说:嗨,你好啊!
一口气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明白为什么这是一部喜剧。影片里展现的生活平平淡淡又热情洋溢。欧维呆板但又有点可爱,他虽然一开始决定去死,却从来没有停下用他别扭的方式帮助别人。影片用自杀的方式回忆了欧维的一生,故事从善良开始,也从善良结束。欧维在痛苦的一生中遇到了他的救赎,乐观正直的父亲,开朗善良的妻子,热情耐心的邻居。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终究要在鼓舞与感动中相濡以沫。
影片中展现了原著作者对很多主题的思考。爱,灾难,死亡,生活。
当欧维第一次被父亲拥抱时,他说自己感受到了一种奇异又温暖的力量,这是父亲的爱,沉默有分量。当落魄的欧维在火车座位上醒来,睁眼看见了一双色泽鲜艳的红色高跟鞋那是索尼亚,她为这个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付了车费,欧维遇见了爱情,它像这双鞋子一样艳丽有温度。当欧维和老朋友一起为了社区的秩序忙上忙下、开怀大笑时,友情来到了他的身边,它像他送给鲁内的酒,热血有回味。正如帕维娜对欧维说的,没有人能独自承担一切,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俯仰皆是各种温度,它们有的浓烈有的平淡,贯穿每一个人的一生,给我们带来星星点点的感动。
灾难,这是带给欧维多番打击的源头,一次次的事故下他变得固执暴躁,敏感脆弱。个性鲜明的索尼亚在灾难目前表现的乐观勇敢,她是欧维的骄傲。车祸夺取了这个女孩肚子里的小生命和她的两条双腿,她却仍然高高兴兴地坐着轮椅到处求职。没有什么能打倒一个充满能量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是索尼亚。更多时候我们会像男主,无助,迷茫,害怕,抱怨。可是生活还会继续,还有好多美好值得留恋。
故事的名字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作者也反复提到了欧维的死亡计划,在这些计划中,欧维永远西装革履,精心装扮。在欧维的大脑里,死亡,只是和索尼亚的团聚,是需要仪式感的。在影片的结尾,放弃死亡计划的男主却因为心脏负压大而在睡梦中去死,欧维迎来了真正体面的死亡,临死之时,他再次看到了一双红鞋子。欧维曾参与过多场葬礼,作者似乎想用特殊的方式告诉我们他眼中的死亡,平淡,自然,没有必要害怕。
与死亡对应的是生活,影片反复提到一句这就是生活。第一次是欧维的父亲开着萨博车行驶在小道上的时候,父亲开心地对欧维说,这就是生活,另一处是欧维载着邻居和她的几个小姑娘,欧维感到浑身轻松,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开心地说,这就是生活。人们都有自己关于生活的看法,在欧维简单的想法里,开心的时候就是生活。即使前一刻还在痛苦中泪流满面,他也能站起来,在开怀的时候大叫一声,这就是生活。毕竟生活,就是有热热烈烈的活着。
生活有时候也会不太如意,但我们从泥巴地里爬起来,还是可以抖抖袖子,激动地说,这就是生活。毕竟,和这个决定去死的怪老头一比,我们的不开心算得了什么呢。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观后感3
我看过的北欧电影并不多,能留下深刻印象的更是寥寥无几,然而、当我看完瑞典电影《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之后却让我萌发出一种想谈谈自己看法的冲动。影片用平静温婉的叙述方式讲述一个叫欧维的中年男人,面对这个生无可恋的世界,沮丧无望,想要结束生命但却屡遭失败的故事。
整部影片没有宏大的叙事场面,没有庞大演员阵容,也没有设置太多的噱头,然而,就是这部看似平淡无奇的影片使我感触良多,发人深省,许多场景画面久久徘徊于眼前挥之不去。也许是故事中主人公和我有着相许多似的性格特质的缘故而使激发的情感共鸣吧。
故事的主人公欧维脾气古怪,性格孤僻,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又不善表达,人缘不佳,因此,他的内心世界长期处于一种孤独和痛苦的状态之中。他坚持原则,恪守规矩,容不得那些不合规矩的事情发生。他每天都会定时检查小区里的车辆停放是否合规、垃圾是否合理安放、外来车辆是否随意驶进小区等等。
欧维的眼里只有他的妻子索尼娅,她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他的唯一,是他的希望,是他的天和地,是他的全部;除了子索尼娅,他的眼里再也没有其它风景。也正是索尼娅身上不同寻常的力量支撑着他活下去,可是当索尼娅也被死神带走之后,没有了索尼娅的他就等于失去了全世界,他的精神支柱崩塌了,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向,活着不再有意义,于是他才要紧随妻子的脚步而去寻死。
妻子索尼娅的辞世,对欧维造成致命的打击,他悲观、失望,直到邻居帕瓦尼一家搬来以后,他才逐渐变得柔和起来,他的人生才没有陷入绝望,虽然不乐观,却也并不厌世。欧维在一次次被邻居需要的过程中,他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如果活着是有意义的,谁愿意去死?欧维找到了自己活着的意义所在,所以,在不知不觉中,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欧维看起来行事执拗古怪、貌似强硬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温暖柔软而细腻的心,他善良、正直,不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剧情中不难发现触动观之内心的细节和场景:他对于妻子充满着爱恋,即使妻子身受重伤而瘫痪,在他的心中,她依旧是哪个唯一的最美丽的、最热情的化身;他还舍身施救晕厥跌落铁轨的陌生人;他去找中风的鲁尼,帮他修理暖气片;还收养了社区里的流浪猫;把自己多年前亲手做的婴儿车拿出来给帕瓦尼的新生儿用。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欧维逐渐发现了生活中的乐趣,更发现了活着的意义。
故事的结尾,欧维之死不是死于自杀,而是心脏肥大症,死之前他的心已经不再冷了,他看到了希望和温暖。欧维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安详地去世的,回到了他梦中的火车,与索尼娅相识的地方,再次拉起了她的手,他们再也不会分开了。
这部电影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人生不过就是一次次的相聚和离别,人的一生中也难免会遭遇冷眼、误解甚至排斥,在怀疑人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学会和这个世界和解;和自己和解,有时妥协并不代表软弱,它更是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接纳,而唯有接纳才能救赎自己。
现实中,我们生活的周围也会遇到与影片中主人公类似的人他们由于性格内孤僻不善于和人相处,甚至有时他们像只刺猬,蜷缩起来保护自己。如果人们能够摈弃世俗的成见,给他们一个微笑,给他们一点善意,给他们一些包容,结局往往会是温暖和感动的,这份温暖和感动不仅属于欧维那样的人,也属于那些理解包容他的人。
除了剧情,影片的画面也十分打动人:北欧的的天空纯净而静谧、大地平静而安详,人们的脸上显得平和而纯粹,似乎这世间并没有那么多烦心事。
看到荧幕上的北欧,总会让我有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
上次写观后感和读后感也是很久之前了,今天抽空放松一下自己,把电影版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翻出来看了一遍。
看完电影情绪总是会一时间出不来,有人说电影是鸡汤杂烩,不过我倒觉得全篇没有什么说道的痕迹,只是把一个很简单的故事戏剧化而已,简单而温暖,甚至能够击溃麻木与混沌。
这是一部开头很容易让人放弃的电影,原著我也是看了三遍开头才坚持看了下去,无趣又暴躁的独居老男人,对社区任何事都要插上一手,如果有人提出异议,威胁、谩骂就会从他口中冒出,实在不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角色让我感受到了巨人花园一般的温暖。固执和温情毫不冲突的同时上演。
欧维无数次的想放弃自己的生命,却也无数次的被打断,在着许多次的纠结中,他向别人敞开心扉,听起来是个很俗套的故事,但是却给我一种很是温暖的感觉。配上独特的北欧风,在这个周末让我有了一种很放松,很愉悦的`心情。
里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索尼娅对欧维说的“我们要么死亡,要么就好好活着,”这句话强调的是好好活着,而不是那种对生活无所谓的活着。此生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都逃不开人生,都要好好活着。
也许人生就是这么反复无常,个人渺小如尘埃,任由命运翻云覆雨。就像男孩欧维在教堂里参加完母亲的葬礼,看着棺木从后门抬出,要举行婚礼的人们从前门进去。就像少年欧维听到火车后面一阵闷响,父亲就不见了。就像中年欧维拨开破碎的玻璃,看到索尼娅躺在血泊中。就像老年欧维躺在午后的墓园跟妻子的墓碑絮絮叨叨。
即使如此还是要勇敢的活着,在下一个路口,下一个转角,就会有人朝你露出阳光一般灿烂的笑容。在下一天你就会和多年的老朋友握手言和,在下一个明天,你的周围就会搬来吵吵闹闹的邻居,寻求你的帮助并且给你回报。
然后你就会觉得,这样的日子,好像也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