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读后感1
我向往那绵延壮观的长城,赞美那激流澎湃的黄河,但我更喜欢那温柔美丽的长江三峡。
清晨,三峡笼罩在蒙蒙的大雾中,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天、山、水连成一片。太阳冉冉升起,雾,依依不舍向江水道别。我站在江滨,身旁的花儿羞答答地向我展开她美丽的笑脸,柳树姑娘则摆动她那婀娜身姿,时而亲吻一下江面,时而摇来摆去,好似在轻抚着江的肌肤,又似在享受着水的甘甜……
中午,雾终于全部散去,我坐在江面上的游船,欣赏那犹如翡翠般清澈见底的长江。此时,眉飞色舞的蝴蝶飞到我耳旁,诉说着清早飞行的惬意;精神抖擞的青蛙,则自豪地“呱呱”叫,讲述与同伴玩耍的乐趣。船靠岸时已是黄昏,金黄的霞照得江面闪闪发光。一群江鸟飞来,拍打着翅膀,欢乐地盘旋。
晚霞、飞鸟、泛光的江面,美极了!
过不了多久,我数着天上闪闪的星星,听着远处唧唧的虫鸣,赏着身旁潺潺的流水……
我醉了!
三峡读后感2
提起雪野,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那美丽的湖泊,味美的鱼头。但雪野的其他美景也令人流连忘返,比如梦幻般的雪野三峡。
雪野三峡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美丽动人。那高山上的美景,让人想高歌一曲;那瀑布的壮观,让人永生难忘。三峡的山很陡。在山脚抬头仰望,就如身在天堂。山上的水清澈见底。鱼虾在水中游,鸟儿在天上飞,甲虫们还时不时举行运动会。伴随着风,水上回荡起一波波水纹,树上的叶子也沙沙作响,就如一队大军在争斗。
山顶的老龙潭瀑布更是一绝。那壮观的瀑布,飞流直下,见其一点点清凉的水,那些调皮的水珠,有时上树,有时滴在地上,沁入土中,再也寻不见。陡峭的山路随着清凉的水花唱起了歌,滴滴答答,让过路的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欣赏这醉人的美景和动听的声音。
啊!雪野三峡,这梦幻般的美景让人忍不住地喜欢。
三峡读后感3
放假了,妈妈带我乘坐三峡邮轮游览著名的长江三峡,今天我们要去的是三峡大坝。
在前往大坝的旅游车上,导游讲了很多关于大坝的知识:整个大坝的建造花了9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大坝有防洪、通航和发电等功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
终于到了能看到大坝全貌的观景台上,我清楚地看到雄伟的大坝仿佛一条巨龙,将江水一分为二,水面倒映出大坝和天上的白云的影子,不远的山间烟雾缭绕,宛如仙境,真美啊!可惜没有看到大坝泄洪时候的情景,那一定非常壮观。
看完大坝后我们沿着山路下山,晚上我们的邮轮还会过长江大坝,听说一共要过五级闸口,导游还教了我们两句过闸的话:“大船爬楼梯,小船坐电梯。”晚上我可要好好体会一下。
三峡读后感4
描写巫峡江水之险,运用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连用四个“险”字,写出江水的“窄”、“急”、“曲折”、“多滩”。描写巫峡山的高峻,运用拟人手法:“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非常生动,将群山写活了。此外,用鸟“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烘托山峰的高峻。文中多处运用比喻,如“两旁的山,像刀剑削成似的”,言其峻峭;写巫山云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言其变幻多姿。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三峡读后感5
忧郁的诗情是文章的主旋律。或许不只是忧郁,还有一些无奈。
读完文章后,自己又吟了一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首我忘了题目的诗,只记得内容,还有作者。吟完了,沉默着。脑海里不禁痴痴地浮现了唐时的风雨,想那个清爽的早晨,李白是如何踏上轻盈的小舟,和船家寒暄几句。随即舟儿驶入三峡,李白的笔下萦绕了一会然后吟诗,他的诗吟了数千年之久。一直吟到了没有诗人的现在。在吟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他抬了抬眼,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座三峡大坝挡在了前面,它挡住了三峡的长水,挡住了三峡的诗情。于是,无论是真实的山水还是虚无的诗句,都失落了。
只有幼儿园的孩童和学校里的学生还在百般无聊地哼唧着这几句晦涩的诗句。
终于,没多少人还把诗看成是文化了。
三峡读后感6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现在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现在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寻找答案。当然,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始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
三峡读后感7
我从未亲身去过诗情与战火交融的白帝城,但我读过李白为它写下的诗词歌赋,也了解过刘备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同样的,我从未亲临到过三峡,但我读过余秋雨真实优美的现代文《三峡》,也细细品过郦道元娓娓道来的古文《三峡》。
但我发现读完后,不论是白帝城还是三峡,都呈一种纯自然的状态,如一幅画卷,伴随着阵阵凄凉的猿鸣缓缓展现在我眼前。且不说是几位诗人或是作家文笔描写太过真实优美,还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多高超厉害,但我的脑海中,是有贴近三峡真实景象的画面的。
直到我因作业为由再读余秋雨和郦道元的《三峡》之前,我一直错误的认为,这样就已经可以了。三峡那层神秘奇幻令人神往的面纱早已在我与几位作者的紧密配合下,被我一举掀开了。我也没有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一)
前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重庆三峡博物馆参观。
重庆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从外观看,最显眼的是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妈妈告诉我:“蓝色玻璃代表着水,而砂岩外墙象征着山,体现出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我们先参观的是《壮丽三峡》展厅。我看到了许多不同时代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森林里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的标本,还有许多鱼类的化石。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远古巴渝》展厅。在这里,我知道了人是由猿慢慢进化而来的。他们最初使用的工具是用石头做的,后来才变成用青铜器。
接着,我们来到了《历代钱币展览厅》。我们一进门就看见了一个特大号的铜币,比我还高。再往里走,我们看到了许多刀币、铜币、银币、金币和纸币。
最后,我们参观了《重庆·城市之路》和《抗战岁月》两个展厅。不过,我有些看不懂。但是,我记住了一些东西,有大炮、步枪、炸弹、火车头等。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已经累得精疲力尽了。不过,我明白了“三峡”指的是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我还学到了许多新知识。
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可真有趣啊!下次我还要来。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二)
我们坐着舒适的轻轨列车,来到曾家岩。同学们手拉手紧跟着老师们一起去参观三峡博物馆。
我们先到环球似的电影院去看了环球电影,在电影中,我们去了小三峡、小南海、白帝城、风都鬼城……那美丽的风光,使我们心旷神怡。特别是看到了举世闻名的白帝城,我便想起了李白站在船上,轻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提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白帝城很美,李白的诗让白帝城更加美丽。
看完电影,我们来到二楼,去参观了艺术展,从宣传牌上,我知道了三峡博物馆总建筑面积4.25平方米,展厅面积23225平方米。我们还看到了抱琴骑马俑、女厨俑、披衣俑,栩栩如生;抚琴俑,一女子于中,三男子位于其左右,或抚琴、或仰天歌唱、或侧耳倾听,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三楼是动物标本展厅,从中我知道一级保护动物有十种,二级保护动物有五十四种,我们还看到了狗熊、白兔、山鸡……的标本。看完三楼的展览,我们还去看了《重庆大轰炸》日本鬼子轰炸了我们重庆炸得到处都是火海,死伤了很多中国同胞,我很难过。
四楼是古人用巧手刻出来的锅、碗等,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出了博物馆的大门,我深深
再见了,美丽的三峡博物馆,再见了,古老的三峡博物馆,再见了,记载着三峡历史,使人永久不能忘记的三峡博物馆。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三)
9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一起去重庆三峡博物馆参观。
一进博物馆,我们就看到了两座乌杨阙。以前,乌杨阙上还雕有青龙、老虎,但因为乌杨阙以前在土里生活多年,土里的沙子就把青龙、老虎给磨掉了。我们先到了三峡展厅。三峡展厅里摆着一个瞿塘峡瀑布。这个瀑布世山下水长年累月在岩石上冲刷出来的,真令人不敢想象。再看看龙滩河唐代摩崖造像,雕塑着李白、刘禹锡、杜甫和白居易的形象,真是栩栩如生。哇!皇宋中兴圣德颂碑和汉巴郡驹忍令景云碑保存得可真好,连上面的字都能看清楚。老天,吓不吓人哟!
秦良玉的战袍、头盔、衣服等物品都还在,重庆以前的一位女皇帝明玉珍的衣服也在,战士不敢相信。关羽的铜像也非常棒。我和爸爸来到了二楼,看到了好多以前的火锅店、面馆、茶馆……还有一个小小设计师的'小游戏。它有A、B、C、D等许多地方的图,有给你一些房子、树木等装饰物,让你来设计。我选的A图,设计等级为C,嘻嘻。
知道中国第一辆蒸汽火车在哪儿开的吗?当然就是在北川铁路开的了。北川铁路就是从两路回静观公路上的一条铁路,我也亲眼看到过,这铁路很窄。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古时候的用品。最吓人的还是新石期的一些人骨头,吓得我心跳加快。到了三楼,我们看到了重庆以前的书、照片等等。
听爸爸说,重庆以前叫巴国。听到“巴国”两个字,我的心里便编起歌谣来:巴国,巴国,干巴巴的国。哈哈哈哈哈哈……肚子都笑痛了。但我又想起,我是重庆人,我不应该这样说自己的家乡。于是,我有没想了,继续跟爸爸往前走。这一层里还展览了一些MONEY(钱)。最早的钱是贝壳。我想:“当时住在海边的人不久发财咯!怪说不得海边的东西那么贵,一桶方便面十几元。”有一种钱特别不值钱,人们就把它用来做扇子,帽子等物品。到了四楼,我们看到了许多瓷器,书画,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内容,可惜我的版面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家就别怪我啦。还是自己去三峡博物馆吧!百闻不如一见嘛!
三峡的读后感1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全文无甚直接写景之处,只是以三峡游踪为经,编织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多次凸现三峡的文化含义,诗人、奇山异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峡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在作者笔下,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更含有极具浓郁的文化气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块圣地,一个无从替代的意象。没有太多的抒情,却能让人的心头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风的吹拂,三峡的水湍急澎湃——因为水下暗流汹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矫情不夸张,却在平和之中带读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游历。作者的学者气息、文人气息尽显无遗。《三峡》绝非泛泛的文人游记。读罢《三峡》,心中的汹涌远非释卷便可以静息。三峡是美景,更是历史与理想、力量与激情的结合体。这片美景外国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历经沧桑的三峡仅属于中华民族,这是只有我们才有的骄傲与狂放不羁。
无论你有没有到过三峡,请与我一起,在余秋雨先生的带领下作一番记忆情的三峡文化之旅。
太多的故事起源于长江,长江的故事神化在三峡。你看那风干的白帝城、颤巍的神女峰、断垣的张飞庙,是它们在召唤着整个长江的魂灵吗?如果是,那么长江的魂灵就能幻化成中原的心,然后,将它再升华成中华的梦。
三峡实在太像一场梦了,因为她神奇得不真实,她是刘备的英雄泪、是李白的酒壶仙剑,是巫山云雨的恣意放浪。怎么会这么矛盾呢?哪来这么多情?哪儿来几许豪肠?哪儿来多少风流?哪去寻找?
也许是长江几万里最异常的一次脾性吧。劈开险峻的山、涌进湍急的河、混入颠簸的独木舟,让史上最特别的人性去物化这些视觉感受吧!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好一个三峡!就凭这四百里水路,魂牵梦萦着那么多骚客浪子、英雄美人的心,让他们一遍遍地为你歌吟。我想你绝对不会在乎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也不屑一嘲白帝托孤”,更不会轻薄神女们的万般风骚。可是,当岁月的皱纹爬满你的周身,当无情的沧桑硬做你的附庸,你还会鄙薄人们的唱调吗?况且今天,还剩多少人愿意日复一日地为你谱写最原始的生命?别说是李白了,这样的身影早就绝迹千年,未来的三峡是一次梦的破灭、一次神化的平庸、一次故事的无能。
我的生命注定没有三峡,今天的三峡属于发电站、属于水库。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不属于刘备与李白了。三峡的波澜早就平静、三峡的`河道早已宽敞,刘备和李白不喜欢这样的三峡,于是,三峡也不会再出现刘备和李白伟岸的身躯。
三峡的读后感2
我从未亲身去过诗情与战火交融的白帝城,但我读过李白为它写下的诗词歌赋,也了解过刘备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同样的,我从未亲临到过三峡,但我读过余秋雨真实优美的现代文《三峡》,也细细品过郦道元娓娓道来的古文《三峡》。
但我发现读完后,不论是白帝城还是三峡,都呈一种纯自然的状态,如一幅画卷,伴随着阵阵凄凉的猿鸣缓缓展现在我眼前。且不说是几位诗人或是作家文笔描写太过真实优美,还是我的理解能力太多高超厉害,但我的脑海中,是有贴近三峡真实景象的画面的。
直到我因作业为由再读余秋雨和郦道元的《三峡》之前,我一直错误的认为,这样就已经可以了。三峡那层神秘奇幻令人神往的面纱早已在我与几位作者的紧密配合下,被我一举掀开了。我也没有认识到,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又读两篇《三峡》,我甚至没有让那颗轻浮的心沉静下来。却越往下读,越认真起来。当然,余秋雨口中“中国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又岂能让我区区一个初中生了解透彻。
这里是屈原的故里,他投身汩罗江,自行结束了自己作为一个“疯诗人”潦草的一生,也搅起了三峡的波涛。这里是王昭君的家乡,她放着宫女不做,却远嫁他乡,使中国历史也疏通了一条三峡般的险峻通道。
也许依旧有人对这些毫不在乎,毕竟这些精彩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年代成为了我们与他们之间最大的阻碍。没有人会想要鱼跃到他们的那个年代,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而最多就是在历史课本上见到了他们的名字,闲来无事地坐在电脑前,阅读着一段段排版整齐的宋体历史。甚至都不曾想过要揣摩他们的心理。
也罢,因为又有谁能真正揣摩出屈原和王昭君的心理呢?如同神女峰,人们为她捏造了那么多美丽的传说,编写了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她却只是一座石头,日复一日地接受着江水的洗礼。直到曾经锋利的棱角被江水打磨的圆滑起来。
二文读罢,我突然如同那个曾经对三峡毫无所知的自己一样,想去三峡看一看。无论是诗情与战火交融的白帝城,还是壮阔美丽的三峡,还是拥有美丽传说的神女峰。尽管我永远都回不到那个年代,但我依然,想要亲身,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