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杀马特观后感作文选录86句

杀马特观后感作文选录86句

时间:2017-06-24 19:07

去看了《狗十三》,哭得断气,事实上我看什么都能哭得断气。看电影还是得一个人去看,约了人就有偶像包袱就要忍住眼泪,如果还化了妆那更不能哭,看场电影卸个妆那还了得。

刚开始觉得李玩挺讨厌的,就像青春期的你我一样,吃饭时捧着个碗坐电视机前看电视,不吃的东西吐掉。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为那就是全世界。更有代入感的是电影里那个旱冰场跟我小时候常去的超像,装满了自以为很酷的杀马特少年,抽着烟。

少女李玩以为,家人的爱是无条件的。他们爱的形式或许粗暴,但爱的投放对象一定是她。李玩的狗——爱因斯坦丢了,爷爷遛着去买菜的时候丢的。和全天下其他的少年少女一样,她拼了命找它、冲着家人生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音乐排解苦闷。而家人处理的方式是,找一条长得像的狗来告诉她爱因斯坦找到了。她很生气。她说狗找不到了可以一起慢慢找,为什么要弄一条假的非说是真的。我认为这里所讲的是“爱的方式”。中国的家长们,他们不愿意和一个伤心的孩子朝夕相处,他们不愿意处理你的情绪,不愿意去理解一个孩子,不愿意花时间沟通。你看起来不好的时候,他们总是想以一种最简便的方式,糊弄或者暴力之类的,迅速地让你“好”起来。

少女李玩离家出走了,找堂姐的男友喝了酒,堂姐的男友把她送回家。“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他说。回家后,她爸打了她,大哭之后,他们又和解了。

到此为止,电影也还是温情的。后半部分就太残忍了。

李玩的叛逆来自于她的爸爸和爷爷奶奶都爱她,而李玩的懂事来自于,他们也有可能不爱她。他们告诉她,她的后妈和她爸爸有了孩子,他已经一岁了。

她爸答应带他去看天文展,因为一个饭局而没能去。她爸因为她喝酒而打过她,饭局上却叫她敬酒;她的弟弟有妈妈保护着,而李玩只是一个被防备的外人;爷爷奶奶陪着她弟弟玩儿,弟弟顽劣,打了奶奶推了爷爷,却被全家人宽容了;她的弟弟打了狗,狗咬了弟弟,狗被丢弃了;为了不破坏气氛,她在她爸爸的`饭局上吃了狗肉。“以后这样的事儿还多着呢”,那个男孩儿说完这句话,李玩人生的真相突然飞快地砸中她。没有人等她,没有人等她造出铠甲,她只能被砸得头破血流。

后来她拒绝了那个爱她的男孩儿,我相信她也爱他。他在脖子后边儿纹了“玩”,她把世界地图画在橙子上送给他。后来在路上遇到了走丢的爱因斯坦,她掉头走了。变成一个大人必须要明白的一点就是,有些东西再好,再喜欢,也没有办法拥有。我们必须在一开始就做好失去的准备,或者直接放弃。

电影有一些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一个是李玩她生活富足成绩优秀,她的成长不是建立在什么死了亲人破了产这种戏剧性的悲剧上,而是极其细腻地叙述了一个少女意识世界的根基如何不动声色地倒塌,这很难。

还有一个是电影对所有人物都留有余地。爸爸毕竟没有把狗真的送去狗肉店,毕竟对让她喝酒感到心虚,毕竟为自己没有做一个好父亲而落泪。后妈毕竟还与她保持表面的和平。这些人太像生活中的成年人了,所以好像都值得原谅似的。但对我个人来说,“平庸之恶”也是恶。就好像电影里李玩问“这个单词怎么读?”“hypocritical,伪善的。”她重复地念道“hypocritical ,hypocritical ,hypocritical,hypocritical。”

还有一个细节。一天李玩回家的时候,楼下停着辆救护车,一个胖子被捆在担架上运上救护车,他的手臂上别着“大队长”的标志,他嘴里发出鸟叫的声音。在电影的前半部分,李玩和她堂姐说:“楼上有人养鸟,每天能听到鸟叫。”堂姐说:“不可能,什么鸟晚上叫啊。”

在电影的结尾答案揭晓,那个李玩想象中的鸟,只是一个被困在童年的精神病人。

可事情总是这样。我们的周遭,我们的生活,这个世界,在你毫无保留的时候狠狠推开你,当你有了戒心,懂得距离,它才会过来拥抱你。

《心花路放》是国庆节的大片,票房遥遥领先,直追去年的《泰囧》。今天下午我去看了,票价还很贵,大人票70元,儿童票35元,不过,我觉得《泰囧》更好看,王宝强,徐峥和黄渤都是当下的票房大咖票房灵药,当然我觉得王宝强和徐峥搭档更强,黄渤和徐峥搭档感觉默契度稍微差一点,有点两人争抢第一男主角的感觉。

《心花路放》是一部喜剧情感片,也是一部公路片,还是一个风光片加小品串联的集锦。总的说来,剧情一般,笑点中等,导演的`手法还算比较新颖,有些小花招,比如刚开始黄渤像个工人一样操纵砂轮切割家具,粉末四溅,就很有大片的气势,结果却是法律也允许不必分割财产的冷幽默。整部戏就是围绕着离婚和结婚展开的,悲催的是以黄渤离婚开始,以徐峥和阿凡达女郎陶慧结婚告终。本来是徐峥陪着黄渤玩,结果却是黄渤陪着徐峥玩了一趟去大理,幸运的是,最后黄渤在徐峥的婚礼上认识了焦俊艳,还算苦尽甘来,老天垂怜。

故事的重点是,徐峥口头说在路上要帮助已经离婚的黄渤找女朋友,实际上是他自己在泡妞,完全不顾黄渤的感受,最终激怒了黄渤,徐峥还挥舞关公大刀和黄渤的雨伞大战起来。

剧中的亮点是,黄渤拿钱来逼马苏说我爱你,马苏很想要钱,但是又没演技,应付了事,怎么也达不到黄渤的“要走心”的要求。还有一个是周冬雨的杀马特三角恋,扯到了一个非著名的技校京西技校,可周冬雨非要认为京西技校和蓝翔技校一样有名,一样强!

比较唯美的是,黄渤和袁泉的一段倒叙回忆他们的初次相遇,他们在大理的梧桐客栈相识,袁泉还带了一条狗,叫做“对不起”,两人在留言墙上写下了“耿浩 对不起康小雨”,最后耿浩(黄渤)面对现实,把“对不起”改成了“祝福”。大理的风光,美在洱海,海面碧蓝碧蓝的,美得让人心发颤。大理的山,一望无际都是层林尽染,那些树跟油画一般,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他们仨(黄渤徐峥和张俪)骑着电动车在洱海的路上兜风,别提心情有多么舒畅了!

对了,这部电影插曲不如《泰囧》,但是有一段小提琴音乐很棒,一听就是大师之作,果然,在网上搜到维瓦尔第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冬》,正是片中的曲子,它大大提升了电影的档次!这部电影的很多桥段很低俗,正是音乐拯救了它,低调奢华有内涵!

《心花路放》里导演宁浩比以往玩得更野,更恣意,玩得转小清新,也驾驭得了重口味,甚至还加入了不少高逼格的致敬情怀,作为一部商业片,《心花路放》的娱乐性做得相当抢眼,笑料也丝毫不输现象级的《泰囧》。

电影主要围绕两条线展开,一条是黄渤、徐峥的猎艳之旅,一条是袁泉的找寻之旅。前者偏接地气与无节操,而后者则主打治愈系与小优雅。作为一部喜剧片,《心花路放》还是将主线留给了黄渤徐峥身上,在片中,他们负责了绝大部分的笑料,而以袁泉为副线则是既为前者出行提供了动机,同时在后面有一个相当合理的结尾提供了依据。可以说,这两条线索彼此独立前进,但又在某个时刻相互交融,一同推进了这场空前绝后的狂欢之旅。

黄渤徐峥这一路的寻欢之旅颇有《末路狂花》中酣畅淋漓的味道,不过不同于后者女性的报复动机,黄渤徐峥这一路的动机则很明显,那便是对准了旅途的艳遇,这一路充满了雄性荷尔蒙的味道。从最先的阿凡达女孩,到之后杀马特女孩,再到宝马MINI女,以及之后的陪酒女,这一路的猎物不少,但每一段之中都充满了各种戏剧化的转折,而恰恰是这种转折与较大的反差,让片中的戏剧效果也达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旅途中分别遇见了四种截然不同类型的女人,这其中有固执而倔强的阿凡达女孩,也有周冬雨饰演的涉世未深的杀马特女孩,而之后张俪扮演的宝马mini女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出场的马苏则为这段旅途暂时告一段落,一路上遇见的这些女孩,导演可谓极尽癫狂之能,为观众呈现了一出又一出的捧腹笑料,当然一众女星在这其中也是蛮拼的,各种颠覆戏码,让人感受到了她们截然不同的一面,而贯穿始终的袁泉则维持了以往的本色形象,但依然非常打动人心。

总体上来讲,《心花路放》的尺度相当大,这几乎是我们所常见的.国产片喜剧中最尺度全开的一部的,但宁浩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将这种颇为毁三观的东西玩得非常嗨同时又不低俗,并且在搞笑之余甚至不忘玩一把情怀与致敬,在后面那段致敬港片桥段时,观众在爆笑之余不免还是沉思与感动,可见《心花路放》里,宁浩不仅玩得了癫狂,也可以是影片具备高大上的气质。

黄渤徐峥这对黄金搭档的卖力演出让我们回到了《泰囧》时候那种浑然天成的处处笑点,而这次加入的女性角色同样非常的讨喜,张俪与马苏在戏中也是非常的抢戏,基本上笑声从始至终就没有停止过,导演在调教演员上显然有着不错的水平,甚至是周冬雨,我们也看出了不少突破。

《心花路放》最终癫狂之后是回归正常,但这一路的嬉笑怒骂,也必然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且行且欢唱,心花怒放,开到荼蘼。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