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酒江湖,悲喜人生
作为南方人的我很是喜欢栋笃笑和脱口秀,注意到相声实在是因为无水跳台运动员张云雷的一首《探清水河》,印象中相声是传统且刻板的,可今天看了一眼,咦?原来相声这么贴近生活、好玩且生动有趣的吗?
《过得刚好》分享了德云社的创办人郭德纲成名前后的一些心路历程,三进北京的心酸和咬牙坚持的毅力,其恩师的提拔和栽培的苦心,及后来小有名气之际被同行挤兑的愤恨难平,圈子里不为人知的恩怨情仇等。
印象很深的是他曾说:人可以没有文凭,但是不能没有文化。从他的.行文中足见日常阅读量之大、涉猎范围之广,台上10分钟的云淡风轻,实则台下是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付出与耕耘,也无怪有那么多人称他为“男神”。当他说相声只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时,我的内心是很动容的,早年穷困落魄、寄人篱下没有让他放弃对相声的热爱,中年时名利双收、富贵泼天也仍能保有对相声的热诚,圈中人也有各种事儿,他凭着这份初心温暖待人,他自诩文人,可也带着江湖中人的侠义之气。也许这也源于他早年得其恩师侯耀文先生力排众议收他为徒,悉心教导的恩情,他铭记于心,于是日后对自己的门徒也多有爱护,一代传一代的恩情实属不易。
行文间,又觉得文思若此的人,生活中若遇着辜负、毁谤、欺瞒,又得有多少心酸苦楚呢?相声圈中门槛极低,更是包罗万有,为名为利相争的也确实不少,观众们哪会看到后台的故事呢?最多也就看看台前风光图个开心。文中确实有部分篇幅略有重复,也看着这个风口浪尖上的人在面对流言蜚语时的挣扎与自处,这成年人的成长和进步是一脚一个血花儿。
很多网友说他小气、拧巴,对过去死死不放,忒执着,在我看来,他只是比较敢说,敢把他真实的想法分享出来,也不惧怕别人对他的评价,也不活在别人对他的期望里,他只是一个有手艺的人儿。说他拧巴的人,也许对他是有期待的,觉得人成名之后就该宽容大度、普度众生等。阅读有趣之处也在此,通过对别人的思考,可以看到自己的样子。
再看德云社的作品,每一位台上的角儿都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质,与观众们互动的点儿也是独一无二,哪怕相同题材的作品也都能发现皆有创新。台上的演员们享受舞台,观众才能从他们的乐趣中分一杯羹。
再看看每一位演员的成名之路,真真如俗语所言:只看到贼吃东西了,啥时见着贼挨打了?想起栋笃笑霸王黄子华先生,演艺圈摸爬滚打数载,一直红不起来,最后也是想着破釜沉舟了,吐槽吐槽这吞人不见骨血的娱乐圈吧,本想着吐槽完就彻底转行了,谁想到观众居然爱听这个丑家伙的心酸血泪史。这一听就近30年。无怪人说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
人生的悲喜又其实短短篇幅可以写完的呢?而所谓悲喜,也许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侧重点不同罢了。如郭德纲先生所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对船上的人来说是悲剧,可是对船上还活着的海鲜来说,就是生命的奇迹。
我很少看国产电影,主要是因为纯娱乐内容太多。但纪实电影《燃点》确是跟踪拍摄了中国当下最具话题感的创业者群体故事的严肃电影,我毫不犹豫就去看了。
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四十年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创业家,有人说是“三代”创业故事,在我看来何止?说来也怪,虽然创业洪流白骨皑皑同时也星光璀璨,但真正反映创业者的电影却寥若晨星。我印象中除了一部《中国合伙人》,没有哪部片子能和《燃点》相提并论了。
与其说影片讲述了14位创业者故事,倒不如说是采访14个人的生活和言论的集合。影片重点讲述的,也是给我印象深的有这么五位“小伙”:
安传东,一个农村青年北京人大毕业后试图通过互联网餐馆短视频项目创业但失败,后转变方向再次创业结果生死未卜的故事。这也是影片中唯一一个讲创业失败的故事。创业失败后小安回到老家,一边是温情春节,一边却是那种前途无路的落寞和壮志未酬的泪落,拨动了观众的心弦。
老罗,一位成名于新东方的教师,自诩“说相声的来创业”,通过“发布会驱动公司发展”的独特商业模式,不断吸引眼球的“话题王”的故事。他质朴人格和宽广胸怀给人印象深刻。推荐锤子去年鸟巢四万人发布会视频和老罗多年前写的一本《我的奋斗》。
戴威,一个连续6次创业的北大年轻学生干部,在共享经济大潮中大起大落,面对ofo公司倒闭压力苦苦支撑的故事。他带领团队回到了四年前曾经注册小黄车域名的青海省,创业团队湖边骑自行车,然后在田野里回想当年不忘初心、踌躇满志,而后坚定前行的'情景让人心生豪情和祈祷,要知道戴威才27岁。我笃信:打不死他的注定让他更强大。
傅盛,一个文弱书生创立猎豹移动公司并送上市,然后毅然转型开发小机器人,轻松化解挑战再次成功的故事。金星,一个没有做过医疗美容的互联网人,跨界把新氧科技这家公司做到成功融资7000万美元的故事。两位虽然也焦虑、孤独,但还算轻松,中国创业者群体本身也是千姿百态的。
还有我敬佩的两位投资人,一位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另一位是经纬创投张颖。小平老师总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观创业潮起潮落,视野宽阔,童言无忌,青春不老。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如果在当今中国还谈“阶层固化”,谈“上升通道受阻”纯属扯淡,实际上每一个普通年轻人都可以通过创业来改变命运。
张颖总眼光犀利—对项目的判断果断迅速,挑战自我—从事极限运动,令人印象深刻。他已经超越了普通投资者仅仅为“赚钱”的循环,他用获得的资金扩大影响,发现更多优质创业项目,继续扩大影响力,再帮助创业者创造新奇迹。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跟中国这样的创业环境相媲美。同等条件下,如果中美两国的创业者相竞争的话,那美国的创业者将会被中国的创业者杀得片甲不留,原因是美国创业是在”竞争“,中国的创业是在进行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
作为一名在中国的投资人是幸运的,有这样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环境,有雨后春笋般的项目源,同一赛道多个同质化的项目供你来挑选评判,培养你的投资眼光,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绝无仅有的机会。
中国社会的燃点,就在于创业。创业是广义的,其实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只要你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带队伍、为你所在的组织带来成长和收获,你就是在“创业”。
人生的燃点,就在于发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全情投入。令每个人兴奋和骄傲的事情都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要找到让自己燃烧激情的那件事情,或者是那个时刻、那样一些人,去燃烧,去做最好的自己。
创业能支撑你走下去的前提就是那一定是你真心想做、真心喜欢的事,不是别人想做、别人喜欢,别人劝你去做的事。只有这样你才会无惧嘲笑、无惧打击、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才能等到云淡霾散、人间花开。
人自强则万强,在创业投资的道路上与诸君共勉。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1
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周年庆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下个学期要及时记录教学点点滴滴,希望能在组里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与同行的帮助和指导。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2
“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以前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看我们安徽电视台的这个节目,黄梅戏我非常喜欢听,其他的京剧和越剧也会经常欣赏下,但是真正去了解戏曲的来源等知识还是从来没有过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文化精粹,是国家的艺术瑰宝,深受国内外中老年人的喜欢,也有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也对戏曲有着很大的兴趣和爱好。如果流行歌曲能放松心情,那戏曲便能让你身心愉悦,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超然感觉,让你不觉开怀大笑,让你不觉伤心感叹。
《曲艺知识》这门课让我们不仅了解戏曲的种类,即包括京剧、豫剧、黄梅戏等,还包括相声、小品等。在开始时,老师让我们了解并欣赏各种乐器,使我们感受我们各种民族乐器的奇妙功能,那些乐器所奏出的.音乐,与那些演员明亮有节奏变化的声音相搭配,简直是美妙极了!我后来又有幸能够听到非常出名的女子十二乐坊演奏,那时候听到乐器表演后的感受和平时大不一样,听他们演奏就好像是享受一份美餐那么的美好,所以呢,我很想说一句话,那就是:“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
任何东西都有人喜欢,有人讨厌,对待事情也是一样,有人会有很认真的态度,而有些人只是无所谓。我原来以为大家对戏曲课应该挺感兴趣的,可是上完这个学期才发现其实不是,好多人不是直接不
去上课,就是很晚才去为不让老师点名时不被点,哎,我感觉真的挺让人值得思考的。对于我们国家的传统艺术,我们国家的新一代却竟然是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啊。我不是一个愤青者,我只是一个爱我们民族传统艺术的戏曲爱好者,真希望大家能够改变那种态度,用心去学习这种高尚的艺术精髓并感受戏曲艺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
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学习和了解曲艺知识,不仅仅是在感受生活,更是在体验生活。戏曲中许多出名的曲段广为流传,如“牡丹亭”“窦娥冤”“女驸马”等等。我们通过曲艺知识这门课学习到戏曲来源与它们的唱腔品类等等,同时老师也给我们放映许多经典曲段,像“夫妻双双把家还”、“刘三姐”等,还有许多经典的相声、小品节目等。我感觉这学期的曲艺知识课很充实,老师让我们在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下,学习曲艺知识并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妙,总而言之,我个人觉得,这学期的这门选修课非常有意义,使我对戏曲的喜爱程度更加深厚,也让我明白,我们既然选择了就该好好去做,我们会从中学习到我们曾经无法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