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读后感1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听到这些,我总是不由自主的想起木兰,为了替年老的父亲打仗,自己上街买鞍鞯,辔头,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知道十二年后,木兰回到了家,家人们都出来迎接她,迎接这位凯旋而归的女将。
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而“孝顺,勇敢,淡泊名利”这些优秀的品质都应值得我们学习,天子“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却“不用尚书郎”她为了国家打了无数的战役,到头来竟什么也不要,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木兰在外,在黄河边扎营,听不见父母的呼唤,只听见黄河那奔流不息的流水声;只听见马儿在旁交换着,令我深深感受到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木兰经历了无数的苦难,经历了无数的艰难,不远千里,奔赴战场,跨越一座座山,换来了胜利,勋级已经十二级了,有非常大的功劳,木兰一点也不爱慕虚荣。
我已后要像木兰一样:孝顺父母,坚强勇敢,坚持不懈,视金钱如粪土那样的精神。
木兰辞读后感2
花木兰替父从征的'故事,也许你也经能够倒背如流了,也许你从未听过。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她是女儿身,是女生的榜样。作为女生,我很钦佩她的勇气,一个女生,敢替父从征。在古代,女人的身价比男人低,只能由主子使唤来使唤去。木兰生活在一个小村子并没有被人抓到大户人家里当丫鬟,安心地过着她的农耕生活。某一年,边疆大战,急急从各地抽兵补力。木兰家里成年男子也只有年迈的父亲,弟弟还不足十岁。木兰想到这里,不禁落泪,决定代替父亲出征。购置好东西,装扮好模样,再看看年迈的双亲,木兰就这样离开了生活十多年的家,踏上了沙场。
木兰尽孝,为家里着想,让我想到了一件事:某天,我与弟弟妹妹在客厅看着电视剧。忽然间,一声“噼啦”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我回过神来,发现弟弟妹妹已经跑了出门,寻找声音的来源。我也赶紧跑了过去。我看到领居家的阿姨又来送饭了。碗被摔在地上,饭米洒了一地,她在收拾碗筷。领居家的爷爷脾气不是很好,一身的毛病,他的老伴和孩子们也就不和他一起居住,只留下他一个人守着这间屋子。只有阿姨每天来给他送饭,也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我才看到他们一家人的身影。阿姨一直默默给领居家的爷爷送饭,从未间断过。
木兰很聪明,也很细心。她照顾着身边的男士兵,也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不让他们发现。过了十多年的边疆生活,木兰带着累累的功绩回到可汗前;不愿再当官。回到小村,看到了年迈的双亲和已长大成人的弟弟妹妹,甚是欢喜的木兰,招呼着同行的男士兵入屋歇歇。回到自己的闺房,换回从前的衣服,木兰将士兵们吓了一大跳:木兰是女生。
我觉得在现代,女生能读书是很棒的,而不是与木兰一般无书读,只能过过农耕生活。现在的人,有很多是沉溺在表面幸福社会里的,总是悠然散漫,无所事事。这些人应当向木兰学习学习:学习她的孝心,学习她的勇敢,学习她的才智……
我在学习的旅行中,也总会遇到挫折,而每当我灰心之时,有一句话警惕着我:你不能输。是啊,我不能输,我要努力,帮助家里分担重任。这一点,我早已领悟。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征,今有我努力地拼。我要拼出我自己的一片天,我要冲破每一道难关,继续我的旅途。
“或许明天,永远不够完美;或许你我,真的很渺小;但是只要坚定信念,总有天,梦会实现”这一句出自《守护家》的歌词,鼓舞了我。我要快快长大,守护我的梦,守护我幸福的家。
木兰辞读后感3
《木兰辞》是一篇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描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不愿做官卸甲还乡的故事。
在诗的熏陶下,我脑中闪过了一幅幅图景:一位身着黄金铠甲的女郎,披着一件似血的披风,束着高高的发髻,眉宇之间透着一股英气,不细细分辨绝不知她是女儿身。一翻身跨上一匹雄黑的骏马,拉紧缰绳飞驰前去。
第一夜宿营在黄河岸边,当她听见那奔流汹涌的涛声时,心中一下开阔,对前方的军旅生活充满期望;第二夜到达黑山头,木兰听到了燕山胡人的战马洪亮的啾啾鸣叫声,但那萧瑟的风却牵动了几缕她心中的思乡之情。时间飞逝,木兰越过了一道道险峻的关塞山岭,建立下一个个显赫的功勋。不久后,木兰胜利归来拜见天子,不愿接受任何封赏,只希望驰骋千里马,早日返回故乡……
这一幕幕紧张刺激的情形让我深刻地感到了花木兰的热爱祖国、家人,勇敢机敏,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形象,也集中表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在那封建的古代社会,女子行军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木兰的这份坚忍与无畏十分值得我敬佩,除此之外武则天等人的辉雄气概也让我赞叹,但同时女人我却厌恶慈禧的那般嚣张跋扈,女子也不一定不如男子。
一身将军袍,驰骋沙场,替父从军,孝可泣。花木兰,是一个魏宋之普通女子。木兰之父昔为一军,故少则以木兰为男来养。余时间,木兰又好观父之旧书。时以柔然族扰,孝文帝制户出一男子上场。以父老太大矣,家之弟少,故决替父从军。其父以为一介女流之辈,岂比之上男子?然而非也,其杀无数,英勇善战,全然看不出是女子也。
木兰之精神岂是我等能堪比也?今人皆不能去尽孝,惭兮惭兮,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何今人都做不到?非也!今者庶几其子能陪在其左右!何其孤之!
今之小儿,以小鸡毛蒜皮之事皆得与父母争得天翻地覆,其子之生兮!何苦?
汝可知,其有何其悲也!君忘其谓君恩?
黄香之事君知否?忘耶?兮,君不愧乎?吾能知也,汝难到不知乎?非也!花木兰能为也,何不能?我等皆人也,何有如此之大差别也?嗟乎!嗟乎!
今又得新兮,勿蹈其失也!此为君自好兮!愿君知我之一片丹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嗟乎,愿天下之亲皆得福!亦幸木兰之孝神,能博者传。愿天下不与父母团聚之子能与父母团聚!
木兰诗读后感1
本是一个依靠织布而生计的普通少女,整日在织布机的声音下度过,上有父母,日子还算平静温馨,没料想好景不长,皇上大规模征兵,征兵名册上有父亲的名字。只可惜木兰的爹爹已年迈,又没有长兄可替代爹爹去。
这一切没有难倒木兰,为了保家为国,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读到这里,我不禁为木兰的大无畏精神所折服。
一路上可谓遭受了千难万险,夜宿黄河边,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更不必说,还得女扮男装,强忍着远离家乡和亲人的痛苦,这一切足以说明木兰有着坚强的心理素质。
在战场上,木兰凭着勇敢顽强的精神与敌人浴血奋战,殊死搏斗,在疆场上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打完胜仗归来朝见天子,天子论功行赏。但木兰不愿做官,她不计权力的诱惑,“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与她一同出征的将士回乡后才得知与他们同行多年的木兰竟然是女郎。
读完《木兰诗》,我很受感动:首先,百善孝为先,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惟有孝心才能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她忠孝齐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第二,她的大智大勇。打胜仗需要多少智慧的策略和勇敢善战,有智有勇从而使她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业绩。
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木兰能超越社会习俗,女扮男装,勇敢地代父从军,由此说明了一个事实: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有功于国家。
我们也要学习木兰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如此,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刻苦学习,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木兰诗读后感2
《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详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这样写,使得木兰的形象真实感人,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首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还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全诗气势雄浑,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辞官和还家都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分明、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木兰诗》说明了一个事实:妇女一样能够尽忠,一样能够为国家效力。现代男女都平等了,花木兰们都可以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了!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显示了人们对花木兰的喜爱、敬仰以及这位奇女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木兰诗读后感3
成长所需的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是苏东坡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潇洒,漫漫成长路上,更需要的是花木兰的爱国志,她为了国家而留血牺牲的深深报国情。
《木兰诗》云:“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想当年,风华正茂的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迈的爹爹参军,竟剪去瀑布似的黑发,女扮男装,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驰骋沙场,为国立下许许多多的汗马功劳……能文能武的花木兰,爱国情深的花木兰,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心目中的榜样。
在我们成长道路中,总有一些荆棘,一些磕磕绊绊,但是每个人都有一座让你依靠的山,那就是国,国家就像一颗璀璨的蓝水晶,永远熠熠生辉流光连连。我们要像花木兰那样胸怀祖国,为国争光。在我们成长道路中,才会撒下一颗又一颗晶莹的雨珠,回首间,才会发现,它是我们最难以忘怀的情。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的,我拾一片最灿的;漫漫成长路,我采撷人世间最重的——花木兰的爱国志和她那深深的报国情。
木兰诗读后感4
《木兰诗》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如今已也是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佳故。
木兰本是个柔弱的女孩,应当在家做活,打仗本是男人的事。木兰本应当在家织补,然而却走上了为父而从军的路。这也是对人们宣布:男人能干的事,女人也能干,女人也不应该向男人低头。
她与男人同吃共住,吃一样的苦,受一样的累,却干出与男人不同的事迹,创出了与男人不同的辉煌,同时也证明了女子哪里不如男?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说明了木兰非常的机警和聪明,因为与木兰同行12年一同打仗和木兰一起出生入死的火伴都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赞美了木兰聪明和机智,勇敢。替父从军的伟大精神。
木兰诗读后感5
每个国家的历史中都会出现这个国家的女神,而中国历史上为民众所喜爱的花木兰当属中国历史上传奇般的女神之一。木兰从军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人们的口中津津乐道,而极少有人会存疑木兰是如何在十二年长长的岁月中不被清一色的男子官兵发现自己是其实是一位女子。
《木兰诗》妙就妙在全诗最后的几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几句一下子让人打消了疑问,让人们十分自然地接受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诗》最后一段写的是雄雌双兔的分辨问题,是一段对木兰的赞辞,却也从侧面烘托了当年北魏王朝抗击柔然的战斗是何等的紧迫和艰难。当木兰与全军将士在大敌当前,同仇敌忾时,当“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困苦面前,生存与胜利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木兰作为一名军队的将官,背负着保卫家园的重任,木兰与她的战友们在游牧部落三番五次地南下掠夺面前众志成城,大义凛然,他们谁都没有去理会战争之外的事情。
古人认为读书时应做到:“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怀疑木兰女扮男装故事的真实性。我们从《木兰诗》中那朗朗上口的诗句中深深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优美,同时也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花木兰充满了无比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