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1
海南省博物馆展出了以“国家宝藏”命名的国宝精华。带着几乎可以说是“企盼”和“虔诚”的心情,我们走进了设立在一楼两个展厅的“国家宝藏”展厅(见图1)。
这个展览所陈列的文物,从被称作“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到堪称中华文化极至的甲骨文、“青铜时代”最为显赫的四羊方尊,还有金缕玉衣、编钟、编磬、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个展览被称作“国家宝藏”,确然名副其实!
我几乎是忘我地投入了对这些文物的速写记录当中,浑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杰作《人面鱼纹彩陶盆》,是一件无论是在考古发现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堪称“人类文化奇迹”的史前艺术作品。作品的纹饰是用黑色描绘的,作为用来盛殓儿童尸身的容器,上面的人面应当是殓葬的主人;丰富的鱼饰纹,应当是祈福和富足的象征。
从作品的器物上看,这种通过就地取材、低温烧制的粗陶制品,时至今日还可以在我省的很多地方可以看到;陵水、琼中、三亚的黎村仍有制陶传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产生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7000年、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制陶艺术,相比较于海南的民间传承艺人,居然也是以女性为主。
《四羊方尊》(是公元前1600年到前1046年之间的大型青铜盛酒礼器,总重接近70斤。
我国素有“水之精为玉、士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德政和善良的象征;民间常把“三羊开泰”比作为福祉和政通人和。这件用四个羊头组合而成的重要礼器,不但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堪和《司马戊大方鼎》相比肩的伟大作品,在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四羊方尊》无疑更胜一筹。这个展览的青铜器较多,其中对书法爱好者特别有意义的几件国宝文物,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虢季子白盘》高:39.5cm、口长:137.2cm、重达4百多斤,是与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的巨构。“盘”是盥器,有8行111个字,记录了虢季子的战功。
《让瞂其来》是一件全甲刻有“卜辞”文字的龟甲作品,这对有爱好古文字的读者来说,实在是难得的学习机会。
河南出土的《“作册般”铜鼋》,“鼋”就是大龟。就记载在龟背的“金文”来看,这是件古代勇士连发四箭射杀巨鼋的纪念性作品;难得的是在我国国宝档案中,这也是仅见的一件以鼋为造型的青铜艺术品,堪称奇迹。
一路匆匆走过、画过……眼见还有大量的国宝艺术品还来不及记录,深感遗憾……
我多么希望这样的国宝展览也会如我在国外的巴黎、罗马,国内的北京、上海看到的类似展览那样——一票难求、庄严静穆!
这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国宝展览、是真正的‘国家宝藏’展览。如果一件金缕玉衣还不足以说明展览的价值,这些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的精华。
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2
20xx年6月29日下午,我们小学组织我们年级参观了深圳的劳务工博物馆。
那里一共有两个馆。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主展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们留下来的书本,日常用品,收音机,乐器,照片,工作证等。在讲解员热情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这个博物馆中以前发生的事情。一台拥有16年“高龄”的海鸥牌相机,静静地躺在一个干净的玻璃柜里,他的主人当初是一位来深圳打拼的员工。相机的镜头无数次的对着那些幸苦工作的劳务工们。在博物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劳务工们的照片。虽然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可能工作很幸苦,但是,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我们要感谢这台摄影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我们第二个去的馆是“三来一补”。里面摆放的是劳务工人们工作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很多人挤在一起,夏天炎热时,没有我们现在的空调;冬天寒冷时,没有暖气吹。他们每天就在这个窄小的地方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我想:那儿一定也很吵。可是,劳务工人们为了打造更好的明天,他们熬了过来,他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
这些劳务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献给了深圳。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那一点点的工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为了建设深圳,背井离乡,好多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建设深圳。看看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看看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看看现在宽敞的公路,在看看一个个美丽的公园,这些都是劳务工人们修建的。他们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深圳,一个全新的深圳。
以前的深圳,公路凹凸不平,甚至连公路都没有。人们居住的就是一间很矮小的平房,房子里暗无天日,阴冷潮湿。一家人就挤在一个这样的房子里。学校也就是几间小平房,富有一点的天花板上就有几个灯管,而平穷一点的,就只能靠屋外的阳光和蜡烛上课。课室里,只有一个大黑板,老师就在大黑板上写字,教学。
现在,公路四通八达,人们居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有的还有电梯,屋子里亮堂堂。天气炎热时有空调,天气寒冷是有暖气。学校里,高大的房屋,亮堂堂的教室,整洁的桌椅,上课时不仅仅有黑板,还有电脑。操场宽大,还有很多体育器材。我们有今天这个美好的生活,都是拜那些劳务工人所赐。
深圳,正在向着美好而前进,我们要像劳务工人们一样,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而努力学习!
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3
上海博物馆总面积达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建筑以圆顶方体的基座象征着“天圆地方”,它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所得到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馆中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晴朗的冬日,我有幸与同学一同前往并参观了上海博物馆这座沉淀了华夏几千年文化底蕴的每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自豪的丰碑。怀着一份期待的心情去寻觅历代能工巧匠与文人墨客的足迹。
展馆宽绰,光线暗淡,人影稀疏,寂静幽幽的。你可以静心、自由浏览,也允许拍照。这里,没有喧哗,人们墨守契约,用眼与心观察,平与静穆,品位历史文化艺术珍品,沐浴一种精神享受。
整个博物馆设有青铜、陶瓷、书法、绘画、雕塑、印章、玉器、钱币、少数民族工艺十个固定陈列厅,另有国际交流书画展等。
大千世界的神秘不会屈从于任何公式,没有一个体系能够万古长存。幸好真正有生命力的思想不会被体系的废墟掩埋,一旦除去体系的虚饰,它们反以更加纯粹面貌出现在天空下,显示出他们与阳光,土地,生命的坚实联系,在我们心中唤起亲切的回响。在一件件的文物熏陶下,我们沉睡的感觉唤醒了,失落的记忆找回了,朦胧的思绪清晰了。我只能说,有一些文物,他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灵留下了痕迹......
在陶瓷馆里,各种形态迥异的陶瓷作品中凝聚着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我不禁为古人的心灵手巧而赞叹;在青铜馆里,我见识了中国铸造艺术的博大精深;步入绘画与书法馆,我顿时被那一幅幅大气恢宏的作品所感染,俗话说字如其人,透过风格各异的作品对各位书画大家的性情可见一斑;在历代钱币馆里,我们领略了中国及波斯等文明古国的货币演化的历史;四楼的明清家具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件件散发着檀木香的案几或是摇椅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时代,去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
从一开始看到上博的标志性古代铜板建筑开始,我们就对我们的参观充满了期待。从一楼的雕塑馆与青铜器馆到四楼的少数名族工艺馆与中国古代货币馆,每个馆都展示了中国历史独特的一面。所有馆共同构成了辉煌的中国历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看每一件展品的时候心中一定会有一种自豪感,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独有的自豪感。我只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心中的感想:中国,我以你为豪。
此一游让我收获颇丰,让我暂时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解脱,让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与洗礼。
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4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物馆观后感1000字5
在寒假期间,我抱着缅怀革命文人,继往开来的心态,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它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无比的震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给我们这些晚辈留下的,不仅是文章、语言,更多地是精神和灵魂得感动。这些都是十分珍贵的财富,无人能及的是他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带来的革命,谁也不能替代他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其中有一件展馆是专门介绍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爱情经历的。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从1923年起,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执教期间,鲁迅发现许广平是最敢于淘气和放肆的一个。她坐在第一排,好提问题,有时竟会打断鲁迅先生的话。是她的聪明、才气以及肯动脑筋的好习惯打动了鲁迅先生,使鲁迅对她颇怀好感。后来与许广平相识、相知,并彼此倾心爱慕。
鲁迅是一个极为孝顺的儿子,父亲过世得早,从小是母亲带大的。从小是母亲带大的。所以当他得知母亲骗他回国娶亲的真相后,也没有拒绝,他说过,他说过,与朱安结婚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个意外的礼物,是母亲在娶儿媳妇,“我只能好好地保养她供养她,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于是和朱安的名义婚姻一直持续到了鲁迅去世。
鲁迅的伟大体现在他的爱国上。他曾经立下“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言并为此而奋斗着,弃医从文是他意识到从精神方面改变国民的重要性所做的决定,为此迈出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当封建制度死灰复燃时,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有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日本”的
鲁迅,这个名字永远烙印在我心里,每当听到这个名字,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如今有幸能够参观鲁迅纪念馆,兴奋之情难以言说。他的生活是如此的简朴,他把他的一生致力于唤醒国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之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写照,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写一份
《陵园》观后感1
这是四月,四月的天气,晴朗而清爽。万物复苏孕育着新的生机,活力窥伺着机会,在充满养分的土壤里蠢蠢而欲动。而这充满养分的大地,是萌生万物的摇篮,也是那些为了别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们的归属。他们长眠地下,他们安息,我说他们是清醒的,他们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视着后辈的崛起。
逝去的是岁月是历史,却不是一种情怀,满载沉重的心情去安阳陵园,大量的参观者、游客纷至沓来,重温历史,找寻着革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答案。今天我是来重新来扫墓的。陵园扫墓,那时觉得高高的纪念碑有着说不出的巍峨和肃穆,一朵精致的白花别于胸前,一条红领巾默默拭去纪念碑上的尘土,却拭不去内心的疑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他们走了,我们来看他们,他们知道吗,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么。带着疑问而来,又带着疑问而归。
生死何惧!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质,这也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气节。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革命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这就是士气!
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我党装备和资源供给远不如那些洋枪洋炮,可就是靠了这种精神支撑我们走下来,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士气,这是我们民族真正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那个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每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这种文化特色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理论做为支撑。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积淀更赋予了士气新的涵义,用充满张力的斗志让世界认识中国。士气,能创造奇迹,能以小博大,能加快发展的步伐。
扫墓是挖掘,扫墓是追忆,扫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扫墓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扫墓这种形式必须进行到底。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深刻的,也许某个时期这种形式是肤浅的,当日本人的再一次直刺中国人的灵魂的时候,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不得不遭到质疑:扫墓难道仅仅是形式吗?不,它是一个民族的血痛。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偌大的革命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从珍贵的革命文物到感人的历史图片,再到震撼人心的革命故事,无一不使我们再一次感受了们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缅怀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也使我们对国家的先进性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心灵得到进一步净化。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战争时期们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者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陵园最深的感受。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陵园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却永远铭刻在心!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几代人的梦想,几代人无怨无悔的付出,换的我们今朝发展的机会。为了一个契机,为了创造一个环境,多少代人用他们的肩膀默默承担。犹如当年红军过河攻占高地,冲锋的战士踩着水中战友肩膀过河,不时有人倒下了,有人牺牲了,可这种奔跑却没有停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冲才有胜的希望,战友的牺牲才是值得的。而现在我们有如那些冲锋的战士,我们也必须不停的往前跑,往前冲,不住脚步的去发展和学习,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为今天而倒下的先辈,我们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去实现一个全民族共同的梦想——中华之崛起。致敬,向我们的英雄。
《陵园》观后感2
九月的天,秋高气爽,微风徐徐。这天下午,我们坐着公交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新建的陵园。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革命纪念碑,它象一把利剑直插云霄,上面“革命永垂不朽”几个金光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纪念碑底座是革命战士英勇奋战的雕塑,周围鲜花簇拥,表达了老区儿女对革命无限的崇敬之情。
来到展览馆,顿时一股凉意袭来,我们仿佛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首先看到了一大一小、一轻一重两挺机关枪,哦,这就是革命用来打击敌人、消灭鬼子的武器吧!接着,我们又参观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用过的书籍、文件、地图等。当年的红军战士是多么不容易啊!人少,条件艰难,武器装备差,他们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克服了多少困难,才取得最后的胜利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就没有今天温暖幸福的生活。此时此刻,我才真正
随着导游,我们上了二楼,这里是古文物展览厅,展出的是当地的珍贵文物,有鹿角、象牙、玉八仙等,还有胡旋舞墓门的复制品,听说真品还是国家级文物呢,古时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使用的钱币也在展出,那些钱币的外型很奇特,真想象不到古人是怎么用它进行交易的。
从一楼到二楼,我边参观边听讲解,还边做着笔记,可怎么记都记不够,真恨不得把所有的东西都印在脑海里。
看到革命曾使用过的武器,仿佛看到了壮士门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场面。看到那些精美的古代文物,我从内心里佩服古人奇妙的思维和精湛的技术,我为我生长在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次参观,不仅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更使我受到了教育,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刻苦学习,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陵园》观后感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又是清明节,我带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来到了陵园。
一大早,陵园外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进门,向西走,一座高大的陈毅元帅的雕像高高地立在广场中央。陈毅元帅一手叉腰,昂首挺胸,像是在发布作战号令。在北面,一座雄伟的塔直冲云端。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莱芜战役展览区。这一展区分为战前,战中和战前支援三个部分。我们边走边看,两边是宣传展板,中间展览了许多实物,如解放军所使用的,榴弹炮等。
我最感兴趣的是模拟战时的攻守战。里面的房子、小人栩栩如生,生动再现了战时的激烈、紧张和战场上的'分秒必争。
通过一个螺旋式楼梯来到全景画馆。伴随着解说员带有磁性的讲解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莱芜战役战斗场景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的面前。
从全景画馆出来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英烈的形象总是在我眼前浮现。
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应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辜负先烈的遗志?有没有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美好今天?
我们不能忘本,要以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感恩的心,报效祖国。
《陵园》观后感4
在一个阴沉沉的上午,老师带我们去参观“陵园”。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陵园”走去。
不知不觉就到了“陵园”的正门。正门上面写着十四个字“定南山城好风光,革命精神大发扬”。登上台阶,看见了一尊塑像,有一个小姑娘,抱着几只和平鸽,象征着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不要战争。两侧刻着十几幅精美的图案,有:老城古塔、京九公园……
我们从正门走上去,踏上了一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小路两旁矗立着苍翠的松柏。走了几分钟,我们终于到了“革命纪念碑”前。纪念碑高二十多米,宽一米多。上面刻着七个鲜红的大字“革命纪念碑”。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墓前。在墓前,我们低下头,默哀了三分钟。墓有五米多高,八米多宽。墓旁的石板上刻着许多英雄的名字,有:雷锋、黎富元、黎为清……有的只有二十岁就牺牲了自己,救了别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这些英雄生前勇敢地同敌人搏斗,他们那种精神多么可贵啊!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下一代过上幸福生活,他们舍生忘死地战斗,用鲜血和宝贵的生命换来今天和平安宁的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来报答我们的社会!
从“陵园”返校途中,我内心还在赞叹那些革命的英雄气概。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做好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陵园》观后感5
中国历来都有清明祭祖、扫墓的习俗,4月2日,学校组织我们参加市里组织的“清明节陵园扫墓活动”。
那天,天下着雨,刮着风,正可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感觉格外的阴冷。同学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缩着脖,弓着腰,撑着伞,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跟在杜校长后面快步走着。雨纷纷扬扬的下着,许多同学的衣服、鞋和袜子都湿了;风呼呼的刮着,同学们的伞被刮得东倒西歪,我的伞也翻了好几次,同学们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好不容易到了陵园,我定睛一看,这里已黑压压都是人了。先是市里的领导讲话,后来又有一名学生代表做了发言。接下来,八名解放军代表迈着稳健的步伐,神情凝重的给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了花圈。那一刻,让人感觉空气似乎都停止了流动,人们的心情异常的沉重。
那刻着“革命永垂不朽”几个烫金大字的革命英雄纪念碑,昂首挺立,像一个威武的大将军。你可不要小看了它,它的身高足有29.5米,可是咱们河南省最高的纪念碑呢!
开始参观了,不过因为天气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参观了一个展区。要知道,这些可是李亚书记动用专款修的。正参观着,忽然,大家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这个展厅的边上还有一个牢房呢,真是太奇怪了。
参观结束后,我们平安返回了学校,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辈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我们,又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呢。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陵园》观后感6
清明节的一天,我们全班师生来到高桥陵园参观。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高桥陵园,陵园里有绿油油的松树和鲜艳夺目的一串红,整个陵园给人的感觉是景色庄严而美丽。
高桥陵园,它建于己于1954年,安葬着为解放上海而牺牲在浦东的1525名。高桥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高桥镇人民心中的一方红色热土。
走进纪念馆,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了许多英雄的事迹,其中有闵绍骞,王荣祥,白怀等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王体然的故事,他是江苏省沛县人,1949年5月,驻守在高桥的蒋军,用海,陆,空联合向高桥镇外围的解放军阵地猛烈地反扑,妄图夺回高桥镇外围已被解放军占邻的阵地。王体然和战士们奋勇打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墓地,这里36个墓穴内,安葬着1525名的忠骨,立碑68块。一块块墓碑整齐地排列在草坪中,龙柏森森,芳草萋萋,更增添了肃穆的气氛。
参观完后,走出陵园,我想:无数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我们少先队员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要做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陵园》观后感7
4月4日,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到陵园扫墓参观。
一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们要到伟大的们的墓前,表示我们对他们的崇高敬意,他们为了祖国事业的发展,为了祖国的兴盛,为了让祖国不再受屈辱而英勇牺牲。
到了陵园,我们看到了,也听到了武警战士和警察叔叔在纪念碑前的庄严宣誓,感受到他们也会把那些们为了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富有而努力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的信念。
轮到我们学校发言了,我们以最好的站姿,严肃的神情,响亮的声音,表达了对那些已故的们的怀念。
此时此刻,我想:如果让我对那些已故的们说几句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那些为祖国而牺牲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为了让我们在这种美好、幸福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你们不惜牺牲自己,你们是多么地伟大呀!我们会永远地记住你们,你们的精神将永垂不朽!”
我们学校发言以后,我们围着墓碑转了一圈,我看到墓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顽强拼搏的样子,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我的心不禁感动了,我好想在他们的墓前都敬上一个队礼。
我们又参观那些们的遗物,听了那些千古流芳的故事,同学们都看得很专注,很认真,我也不例外。
参观完以后,我们在回去的途中回想着刚才参观的那些遗物和故事,我的脑海里出了一个个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动人画面……
篇一:小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一、活动目的
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活动宗旨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体验性学习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服务社会做出贡献。
二、活动主题 实践科学发展主动服务社会。
三、活动内容
1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 三至五年级学生走进乡村了解家乡文化可以搜集家乡的民俗村名的由来有关地名的传说家乡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家乡的变化等等。然后写一份实践报告。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一至二年级学唱3—6首爱国主义歌曲开学后以班为单位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 2观看5—10部爱国主义影片或2——3部爱国主义电视连续剧写两篇观后感。
3、学技能 家庭“有耕田”的学生跟随父母参加劳动学习几种种植技术。家庭“没有耕田”的学生以“今天我当一名义务打工者”为主题。通过别人介绍或者自荐选择饭店、摊位等一个处所实实在在打一天工学学手艺、学学经营之道然后写一篇感想文章。
4、亲子读书活动
1各班将《学童诵宝》安排到活动中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的诵读计划将在暑假开学两周内开展诵读比赛。
2三至五年级读1—3本爱国主义读物写一篇读书笔记或编一份读书小报。
四、活动方式 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指导要求下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自主开展活动。
五、有关要求
1、活动中注意安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
2、各班根据学校活动安排结合本班实际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开学第二天将各种活动材料交德育处所交材料如下 ①三至五年级实践报告 ②观后感两篇(要求一律用16开稿纸写然后每班选出三篇优秀作品用A4纸打印上交) ③三至五年级学技能感受文章要求一律用16开稿纸写然后每班选出三篇优秀作品用A4纸打印上交) ④读书笔记或读书小报要求一律用16开稿纸写
篇二: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为了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结我校阳光教育实际,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制定以下计划:
一、加强宣传
在师生队伍中加强宣传,提高对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充分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校内外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二、活动计划
1、指导教师:各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参与的形式
2、时间要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学校统一组织与学生自我设计参与相结合的形式。要切实保证学生社会实践时间。学校在课程上适当安排综合实践课,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进行适当调整。
3、活动内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形式。
三、活动形式:
1、公益活动:
校园晨扫 ,校园保洁(课余时间),大扫除;
2、社会调查:(通过综合实践课实现)
①课时(如语文课指导怎样写好社会调查报告) ②选题、调研、撰写研究性学习的报告
③进行社会调查
④寒暑假深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社会调查活动
3、社区服务:
要逐步建立学生假日社区服务制度,以少先队为主,以自愿为原则,组织假日社区服务小组,开展服务活动;
4、志愿者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校环保自愿者行动小组,开展一系列活动。
四、建立校内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校内基地:
1、公益劳动类:卫生包干区、护绿区、教室、校园环境
2、生产实习类:爱护校园花草树木
校外基地:
1、社区
2、敬老院
五、活动过程
1、在开展活动之前,利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培训,提出具体要求,给学生讲解一些相关知识、方法,让学生了解活动。
2、确立目标,写出计划心得。
每位学生或班级通过活动,如何实现目标,以学会创作或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贯穿于活动的始终。
篇三:社会实践计划书
一、前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大学生毅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关注社会,体验民生的重要课程。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16号文件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围绕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动员青年学生发挥知识技能优势,在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实践主题和内容
本次红色寻访活动以“红色寻访,青春报国”为主题,感悟红色土地的沧桑巨变,对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体会。
寻访活动以实践小分队的形式走访“上海-沙家浜-嘉兴”红色线路,开展“参观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寻访一位老革命、老党员,采访一位典型人物”的调研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路线中主要红色基地有:上海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龙华革命陵园,宋庆龄陵园,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嘉兴市南湖风景名胜区(中共一大旧址);江苏新四军红色基地—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
预期路线:上海宋庆龄陵园,嘉兴南湖中共一大旧址,苏州沙家浜。
三、预期成果形式
(1)宋庆龄陵园馆考:
一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利用方式”的问卷调研报告;
(2)嘉兴南湖采访一位老党员:
照片、DV录像、一份采访资料文稿。
四、实践前准备工作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前,本小组成员将详细查阅寻访地点的情况,包括交通、天气、住宿等,做好具有高度可执行性的活动计划和应急预案。我们将成员分成了联络组、宣传组、财务组和实践组四个小组,分别负责本次红色寻访活动的联络、宣传、财务、执行工作,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此外,我们将做好此次暑期实践活动的活动预算,预定好活动过程中的住宿地点,力求经济性与安全性双重保证,并准备齐全活动必需品,如:防暑药品、常用药品、摄像仪器、应急经费等。
对于红色寻访活动中的问卷调查和采访老党员活动,事先做好规范合理的问卷,联络好当地党部确保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详细计划及日程安排
(一)任务
1、宋庆龄陵园馆考
考察上海宋庆龄陵园,并当场发放调查问卷,最后通过总结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撰写一份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利用方式”的问卷调研报告;
2、采访一位老党员
在嘉兴南湖,通过当地党部联系并采访一位老党员,倾听老党员的红色革命记忆,以照片、DV录像的形式记录此次采访活动,并撰写一份采访资料文稿。
(二)详细计划
为保证整个暑期实践活动能顺利开展,我们将成员分成了联络组、宣传组、财务组和实践组四个小组。
1、联络组:
负责工作
(1)负责联络宋庆龄陵园的工作人员。
(2)负责寻找当地的老党员,联系确定采访时间和地点。
人员安排
江海涛 宋俊杰 彭丽
2、宣传组:
负责工作
(1)负责调查问卷的制作以及最终的`问卷统计工作和调研报告的撰写。
(2)适时对游客宣传红色革命精神,介绍其中的历史典故。
人员安排
杨雄 孙俊 彭婷婷 黄静姝
3、财务组:
负责工作
(1)活动前期做好财务预算,活动过程中负责整个团队的财务管理。
(2)整理并保管好活动中的各项发票,保障项目资金的正常运转。
(3)购买活动中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及医疗药物。
人员安排
丁浩 林真引 陈科 陈鹿楠
4、实践组:
负责工作
(1) 制定活动行程安排,确保活动期间每日活动行程的高效进行。
(2) 负责确定实践期间的交通方式,制定出安全可靠经济的交通路线。
(3)撰写每日的工作小结,反思总结一天活动的收获和待改进之处。
人员安排
马威 江雨琪 王冬萍 王晓维
(三)日程安排
七、实践后的总结内容
(一)撰写活动感悟
在此次红色寻访活动中,我们对参观考察过的宋庆龄陵园、嘉兴南湖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用文字记录下我们对其中包含的红色革命精神和革命历史教育意义的感悟心得。
(二)问卷调研报告
通过在上海宋庆龄陵园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利用方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数据,最终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三)影音图片资料
采访一位老党员的视频记录;
宋庆龄陵园、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嘉兴南湖的照片记录。
八、活动意义和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回顾中共发展的艰难而光辉的历史,提升爱国主义热情,以更饱满的心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国。
求是学子,再次踏上那块遍布党的红色革命记忆的土地,重温革命光辉岁月,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调研、寻访老党员等方式,了解党的历史,挖掘党的故事,考察红色基地建设发展现状,结合个人知识和思考,书写红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