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说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家庭兴盛的关键,是国家繁荣的源力,是社会延续的希望;青少年强则家庭兴,青少年强则国家雄,青少年强则社会昌。
榜样乡村支教老师支月英
《榜样》专题节目,在学习这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中,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支月英同志和李万君同志。
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白洋组教学点有一位女教师支月英,尽管山村贫穷,教育落后,条件艰苦,但在36年的岁月里,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36年,她走得最多的是崎岖坎坷的小路;她想得最多的是天真的孩子;她做得最多的是寂寞、艰苦的教学;一切只为了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即教好孩子,教好每一个孩子。她是燃烧的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她是护花的春泥,浸润着土地的芬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起,托起了深山孩子梦想的翅膀。
36年,支月英同志用自己的青春无悔,深刻演绎了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心系他人,奉献自身,在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创造非凡的成绩。
榜样乡村支教老师支月英观后感2016二:
支月英,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她几十年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龚全珍式好干部”、江西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2016年7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在这遥远偏僻的小山村,无不传颂着一位“娃娃王”的动人故事,她整整教了这里的两代人,可谓桃李满园。
远离城区赴山村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教育事业方兴未艾,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边远山村,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姑娘支月英,毅然选择了招聘山村小学教师的
刚到那儿,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姑娘能有耐心教孩子么,她肯定是过渡一下,弄不到几天就溜掉。这话也不假,前些年,有好多年轻老师在那里教过,不满一年也就离开了。到了一个学期,家长们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姑娘啊!
以校为家爱孩子
两年过去了,她渐渐与家长熟了,同孩子感情更深了。大多数家长才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钉子,把它钉好,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当初工资只有二十几块,孩子有时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还是先垫付了,没有办法,你不交,他不交,学校不要关门么!百姓也说,不要羸,只要平,大家交了,就放心,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老公小蔡发现了,他会大动肝火,“跟你活咯鬼,像叫花子一般”!她忍气吞声,笑着对他说:“日子会好起来的”!他毫不理睬。
后来,她被提拔为校长,支老师深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各项管理必须精心周到,责任不小呀。
那里交通非常阻塞,支老师带领老师从二十华里外的地方,挑着七、八十斤的课本,一步一步回到学校,真是筋疲力尽,浑身酥软,腰酸腿疼。
顽强不屈战病魔
生命既是顽强,又是脆弱,2003年身患胆管结石,她还在讲台上痛得豆大的汗珠滚下来,学生发现了,叫来一名家长,把她迅速送往医院做手术,孩子们总是打电话问:“支老师,您好了吗?”她回答:“好多了,过几天我会回去!”听到孩子们的欢呼声,支老师决定回校休息。
支老师常常头晕眼花,经过医生检查,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影响视力,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领导几次找到她,给她调换环境,安排一点轻松的工作,支老师微笑地说:“谢谢领导关照,我能坚持一天就挺住一天!”说句心里话,她还是舍不得这些娃娃们。
支老师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泥洋山脊上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了三十五个春秋,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五年,而且是青春焕发的三十五年,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党和人民看到了,得到组织的认可。连续七年被澡下镇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多次被评为镇、县优秀老师。2010年荣获“感动奉新十佳人物”称号,2011年获得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被评为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3年被评为张丽莉式的优秀教师,2014年被评为省师德标兵、龚全珍式的好干部、全国模范教师,2015年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山村红烛闪余晖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执着坚守自己的岗位,夜晚还在灯下批改学生作业,钻研教材,备课写教学论文。山村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夜静人稀,鸟啸兽嚎,使人寒心彻骨,有一回,支老师女儿跟她睡了一夜,听见夜间的怪叫声,用被子蒙住头,她说:“妈,您真吃了豹子胆啦!”其实,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足为奇。
支老师现在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劝她提前退休,莫把命丢在那山顶上。支老师耐心开导他们,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他们对她无可奈何,只是再三叮嘱,叫支老师注意身体。
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下山,进中小任教。她老公连忙为她准备行李。可她满眶泪水,哽咽着说:“白洋的家长需要我去那儿当老师,我答应了!”她老公赌气把行李一扔,说:“你一个人去,我不管你了!”她苦口婆心说服老公,扛着行李奔赴更远的山村白洋村小任教。
支老师一到那儿,就遇上久雨低温,就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家长如同亲人般的对待她。学生李小军起得晚,她每天去接送,还要辅导他做作业。孩子进步很快,令他的家长赞叹不已。在那小山村里,时时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真是来了位好老师,孩子读书不用烦恼了!”。后来,在外地读书的孩子纷纷转回白洋教学点,学生由原来的5名增加到现在的20多名。
如今,山里的留守儿童偎依在她身旁,拉住她的手,“支老师,你不会退休吧!”“不会,我怎么舍得你们!”她吻着孩子的小手,露出灿烂的笑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她正充满着激情,像一支燃烧火焰的山村红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
72岁的朱敏才退休时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61岁的妻子孙丽娜是北京最早一批取得小学英语教师资格的老师。2005年,两人选择回贵州山区支教,足迹遍布望
《最美乡村教师》
今年的9月10日是全国第30个教师节,学校组织我们全体老师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随着一个个推选评委陈述推荐人选的理由,随着一个个宣传短片的播放,我们一次次走进乡村中国,寻找最美的答案.十位教师的坚守令全国人民震撼,而我们的泪水也随着现场一个个最美乡村教师故事的讲述而溢出眼眶。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原来他们只是放下了自己。正是这种放下,让他们摆脱了个人名利的束缚,而是循着人的基本情感需要出发,自然而然地打通了小爱与大爱、小我与大我之间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因而,他们一面给予着爱,一面又受爱的滋养。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滋养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荣获“2014最美乡村教师个人”的分别是:远赴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干部孙丽娜、朱敏才夫妇;拖着残疾之躯、克服重重困难登上讲台的曾维奋老师;“民族团结的大使”、远赴新疆卡伊拉克村幼儿园任教多年的周丽娜老师;带领学生搞科技发明的天津市刘岗庄中学教师刘月升老师;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坚守三十年、关爱每个参加儿童的张美丽、张秀丽姐妹;连续工作三天没有合眼、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张伟;关键时刻用智慧稳住歹徒解救52个学生、把自己做人质的湖北省潜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教师秦开美;不幸患上尿毒症之后克服重重困难走上讲台的陈腊英老师;冒雨翻越14座大山位学生运送期末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老师有各种各样的比喻,老师就是把我们从懵懂的世界里带到一个充满着知识,充满着好奇,让你急于进入的一个世界的渡船,把孩子从孩童带到成人的世界里,从一个未知的世界里带到一个充满各种常识的世界里,让孩子从一张白纸,带到充满梦想的世界里,让每一个人有梦,成为未来的祖国和社会的栋梁之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些光辉的形象里面,包含着一群不为人知的群体,他们就是乡村教师,他们的待遇没有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师那么优厚,工作没有那么轻松,但是他们的责任更重,他们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启蒙者。耐得住寂寞,不畏条件艰苦是众多乡村教师共有的特点.
这十位最美乡村教师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儒林小学教师曾维奋。他对教师工作非常执着,“能拄着双拐上课至退休,这一生就算没白活”,他这样说。1995年,曾维奋从师范毕业眼看就要工作了,一场意外导致他下半身瘫痪。为了能走上讲台,曾维奋锻炼体力,终于能拄着拐杖在平地上行走,他提出申请,只要能当老师,哪怕到最偏远、最艰苦的学校都行。经过连续三年申请,2001年9月1日,他终于站在了儒林小学南洋教学点的讲台上。他一天最多时有6节课,一节课40分钟,在讲台上就要拄拐站立240分钟。他还要走下讲台辅导检查学生作业,在讲台上单手拄拐转身板书。虽然讲台旁有一把椅子,他却说,坐着讲课不生动,对孩子也不负责。曾维奋说:“如果有一天能恢复健康,我要把书教得更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奔跑。”
在我们的心中,这些乡村教师无疑是最美的,他们的美表现在他们关爱孩子的心灵之美,扎根乡村的坚守之美,追寻理想的执著之美,献身教育的人格之美,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乡村教师共有的人性的光辉。
画面中的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朴实,真挚,感人,这无疑是对于我们一场灵魂的洗礼;最美乡村教师,她们用执着与博爱,书写了人间真爱,印证了平凡中的平凡;最美乡村教师,美在大爱,大爱无痕,大爱无疆,只有真正的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事业,才会做好本该属于我们的一切,才会无愧于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014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最近我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感人的事迹,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其中很多情节令我深受感动,留下久久回忆。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的教师而感到自豪骄傲。
我感动于他们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生活极为贫苦,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都是凡人,他们也有妻子儿女,也很想回家陪陪自己的妻子儿女,但是当面对那一双渴望的到知识的眼睛,他们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年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他们这样做了一辈子,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守护着知识的家园,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工作的责任。
其次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说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很多老师把自己的收入也就是养家糊口的钱,都救济了自己的学生。陈银玉从教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多达500人,其中200多人考上了大学,走向了大山外的.世界。而她的两个儿子,虽然品学兼优,却因为家庭的贫困,不得不辍学。也因为贫困,她虽然身为教师,利用课后或者周末的时间,背上背篓,捡拾垃圾,借“收破烂儿”养家糊口,救济贫困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学生,放弃了自己儿子的上学机会,看完这段事迹令人痛心,也令人动容。
作为一名教师对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育事业事关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而我们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推进者和践行者,需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热爱自己的岗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事业上,在工作中做到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衡量自己工作业绩好坏的标准,切实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这一个个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他们的事迹,感人的镜头,一直清晰的出现在我的大脑,我无法入睡:为什么他们在如此环境条件下,还能心甘情愿付出?他们很多人都面临着许多更好的人生选择,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在乡村坚守?想着他们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想着他们那一张张质朴的脸庞,想着他们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让他们选择了留下与坚守,我懂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我想到了我自己,有点羞愧,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工作中我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但是今晚我明显的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因为在名利与荣誉面前我也曾感到过世事的不公,而今天相比之下想想他们的付出,我在他们面前我明显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我的灵魂应该向乡村最美教师无限靠拢,因为人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价值;活着,就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最美乡村教师的执着坚守,照亮了农村孩子们的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任,因此需要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建设,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们的“精神”作为标尺,作为镜子,时刻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爱岗敬业,用心的对待每位孩子,关心每位孩子。身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向“最美老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始终不渝的顽强意志。学习他们把自己置之度外,心中只装着学生,为孩子带来无限希望。学习他们不为名不为利,默默奉献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前几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最美乡村女教师》教育视频,观看过程中不时听到我们老师低声抽泣的声音,大家都被视频中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震撼了。邹桂芬、林子
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邹桂芬老师,为了让偏远的教学点的孩子能上好学,在湖北省
令人难忘的还有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达祖小学的支教团队,一群富有激情的80后和90后,他们用热情和努力,改变了大山深处孩子的命运,用知识的力量,带领当地村民致富,打开了山里少数民族与外界的一扇窗。在泸沽湖达祖小学共有十八位老师,8位当地老师,11位来自北京全国各地的支教老师。校长林子
像这样的乡村老师还有很多。他们本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工作,去生活,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但为了乡村的孩子,坚守教育岗位,用脸上渐深的皱纹,慢慢驼起的后背,撑起了孩子们的梦想。这些为孩子们的希望而坚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们,是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他们虽然出身平凡,但不愧是当今最伟大、最可爱的人。
从小学到大学,我遇到过很多的老师,遇到过很多师德高尚、
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乡村教师们,用他们的坚守,让大山的孩子有了学上,让他们学会礼仪文明,懂得了珍重,知晓了祖国河山图板,明白了五星红旗的鲜艳。他们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伴着穷山恶水,实现着他最喜欢的事业,不辞辛劳,为山区的孩子带来知识,带来了希望。一天的坚守不难,一年的坚守也不难,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却很难很难。
当看完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我不止一次为之感动。多么纯朴的心灵,多么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一次次无地自容,今天的我或许有些对不起所获报酬,更对不起那些还坚守在边远山区培养孩子成才的老师,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那样恶劣,但他们却毫不动摇,几十年如一地坚守,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人生,而我自己呢,又有多少时日想过如此。心有愧,行动更加有愧。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都有些麻木了,躺在不知所事的日子里寻求着生存的机会,萧条的过着撞钟一样的日子,浪费着自己的生命,把付出与收获、名利与爵位看得太重,总想用高官厚禄武装自己,而我们的最美老师,他们的收获与付出是那样的不对称,但他们却没有为此而放弃坚守,而我们呢,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胸怀,又有多少人有如此的毅力而坚守过。
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执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守使其人生绽放出璀璨的花朵,使其学生茁壮成长为社会各界的.人才,他们留给社会的不是金钱和名利,却是一份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二
今天再次看完《寻找最美乡村教师》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的内心被强烈震撼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让我惭愧。想想自己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可是与最美乡村教师比起来我不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在看短片令我最深刻的就是马复兴老师,马复兴老师在出生四个月时摔到火坑里烧毁了双手,这个没有双手的老师却是全校师生最佩服的人。因为他穿针走线、书写绘画、样样都行。没有了双手,为了能够和健全的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马老师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马复兴常说的一句话“我能行”,他从不轻易请求别人的帮助,他是生活中的强者。他用自己克服身体残障自立自强的切身经历感染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用自己克服重重苦难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以其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格告诉孩子们怎样成为生命的强者。怎样去克服人生的苦难。苦难给了马复兴太多的打击,却成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篇
“马背上的校长” 徐德光所在的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为了孩子们上学少走点路、少些危险仅凭一把镰刀披荆斩棘徐老师硬是用双手打开了一条山路。一日又一日一天又一天徐老师和自己的老伙计白马将水泥沙子一点点运上山一点点铺就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之路。马背上的徐老师双手因为长时间握镰刀割草砍树残废了徐老师的白马因为一次雨天护送学生回家滚落山崖,树枝扎伤了一只眼睛几近失明……这一人一马依旧走在山路上。
还有阿力甫夏、吴金成等老师,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动人的事迹。
这群可爱的可敬的乡村教师,他们强大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都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真正意义。我们常提教育,常常讨论怎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看了他们,我才真正明白教育就是身体力行,就是言传身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人世间的大爱,什么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画面中的最美乡村教师,一个个朴实、感人,这无疑是对我们一场灵魂的洗礼,最美乡村教师,他们用执着的博爱、书写了人间真爱,印证了平凡中的平凡。“最美乡村教师”我向您们致敬!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篇三
最近学校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开始我只是认为是普通的评选节目,没有放在心上,可是我从观看开始到最后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屏幕,双眼模糊,感动的眼泪一直往下流,整个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教师真的是最美的,最善良的,最有魅力的,最令人感动的。
“我以前总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觉得给孩子们教授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比我自己赚钱更有意义,我留下来,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出大山。”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寄宿小学校长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这样感慨。
“我留在茶寨,孩子们就快乐,以后他们也会幸福。没有运动场所、没有电、没有讲台,我们依然唱歌,用笑声、歌声表达我们的快乐。”湖南省凤凰县禾库学区茶寨小学80后教师吴金成想到自己一走,茶寨的40多个孩子就可能失学,最终还是放弃了发财机会,他说“有人不理解,我却很快乐。山村孩子有好前程,山村有好面貌,山民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付出有回报,所有的忙碌和艰辛都值。”
这些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
和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相比,我平时所做的一切相差甚远。最美的乡村教师美在坚守,这份坚守的真爱,铸就了人生的美丽!我将从“最美的乡村教师”身上汲取力量,今后自己要多加努力,学习上多指导学生,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做孩子们希望的坚守者和播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