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
地球的力量观后感1000字1
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在文艺复兴的年代,这句话很有必要。然而越发展,我们反而越发现原始人对自然的敬畏精神的必要性。
人类,别太把自己当一回事。
就像在最后一集提到的玛雅文明。一个那么发达的文化至今已不知去向,我们甚至无法确定它究竟是怎么消失的。那里,现在是一片森林,但是曾经,它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它是某颗毁灭恐龙纪元的陨石所降落的地方,也许,它曾经是一片海洋。类似的还有亚特兰蒂斯,据说它的文明程度其实比我们现代还要高,但是现在照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人类天天破坏地球,却又喊着拯救地球,好像自己是地球的救世主似的。其实,我们不是,人类和任何一种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一样,只是地球上的过客。即使有一天,地球遭到了对生命来说的毁灭性的危机,脆弱的人类和其他物种会在瞬间消失,而地球却仍然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恢复。你还觉得是人类在拯救地球吗?
我在某本书上看到,说科学家在火星、金星、甚至是水星上都发现了类似金字塔的文明遗址。它说,也许地球不是太阳系文明的起点,而是其终点。
我觉得地球很善良,居然能容忍人类这样糟蹋自己,而且自人类诞生以来也没有发生过严重危机。但是,人类不要太自以为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双翅膀。
看完最后一集,the rare planet,准确的说,看到最后一刻,我才明白。
为什么这一集的名字不叫humankind。因为人类根本没有资格与其他四位(volcano,atmosphere,ice,ocean)并列。当我们高喊‘拯救地球’时,我们根本就高估了自己。人类还不具备摧毁地球的能力。但我们可以摧毁自己。对地球来说人类自取灭亡对它的伤害至多是一场灾难,一百万年之后,地球依然美丽,人类被那时最聪明的生物与恐龙相提并论,一个自杀另一个他杀,而已。
地球会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演化,而我们人只是她力量的`众多分享群体之一,恐龙力量再大,在火山面前不过是蜉蝣之动,人的智慧再高,在这样的物理系统面前什么也不是。
我们的哲学只是由少数所谓的“精英”创作的人较高端思维方式,我们的生活也只是由地球表面上那些可以暂时立足的环境所映射而成。
其实我们是租户,而地球是房东。一个拥有创造与毁灭的房东。这个房东给了我们人极大的自由,不论我们以什么样的形态、意志、身份存活。
我们是一群被放养在表壳上的羊羔,至于什么时候会变成叠层石、化石、还是尘土,只有放牧者知道。
无论是地理跨度、探险设计还是拍摄技巧,BBC这部耗时三年的纪录片处处可见其诚意和用心。独立的每一集不仅分别展示了火山、海洋、大气层、冰川这四种元素对地球的塑造和其背后的原理,对诸多奇妙地貌和景观的实地拍摄也极大拓展了观者的视觉体验。
实在太喜欢有些妙不可言的画面了,整理出来了所在地,希望以后能用双眼去看看那些自然奇迹。
地球的力量观后感1000字2
第一集——火山爆发:
本集讲述了地球的火山将为我们解释地球内力的作用使之大陆移动,并创造了地球产生生命的必要的条件。火山改变了地球的地貌,使地球不再被海水覆盖。它创造了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火山和地球相互依靠,它给地球生物带来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第二集——大气层流:
本集为我们讲述的是大气层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在1960年8月16日有一位部队飞行员(joe)前往太空的.边缘。展示了同温层中的大气层,我们美丽的地球。本集还为我们讲解了雷电的形成,空气的对流等。
第三集——冰川融化
本集以阿尔卑斯山为开头,告诉了我们要研究冰川的最好地方就是阿尔卑斯山脉。给我们展现了冰花的美丽,当冰花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自然界令人敬畏的景象。冰川是最具有动能的,它变化莫测,冰下是一个消失了超过一千万年的世界,它有可能是我们未知的物种起源之一。冰川与我们的世界息息相关。冰使一种叫片岩的硬岩床暴露出来,它可以挖出坚硬的地基来支撑大楼,冰层就像有生命一样冰层里面充满了水,这样才解释了冰层是流动的。
第四集——海洋涌动
海洋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自然景观,它占据了我们世界5/3。它的力量不可估量,就像海浪,海浪其实是由一阵微风吹起的几片涟漪。还为我们讲述了大西洋里的巨大潮汐,当月球、太阳与地球在同一直线上的时候,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创造了巨大的海洋景观。也为我们讲述了海浪的惊人威力。
第五集——稀有行星
我们的星球是太阳系里中独一无二的,甚至在宇宙中也是这样,地球为何何如此特别?好像一切都安排好了一样为生命创造了完美的生存条件?
这个看似完美的星球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那就是人类。问题是,它会活下去吗?
本集为我们讲述了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地球的独特性。针对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太空中为什么都没有发现其他有生命的星球。
在片中我们回到了我们地球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在地球刚刚形成几百万年后的一天,据分析,那时候地球有一个孪生星球,叫西亚。西亚有着与地球近似相同的轨道,这一天两个星球相撞,西亚被毁灭了。只留下一些残留物,这就是再创造复杂生命存活条件的重要第一步,因为地球吸收了他的孪生兄弟的物质。这样才逐渐的成为了更大的星球,增加了地球的重力。因为这样大气层被牢牢的抓住。再借此大气层,提供了我们这些生物的一切一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
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虽然其被人们称为地球,但在空间站看来更像一个水球。
地球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球有着独特性,通过BBC记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向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展示地球海洋,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地球孕育了生命,海洋有着超级长的海岸线,是气候等改变是等无不与地球的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波浪是大洋能量的传递形式。海洋向大气输送氧气,在演示了直布罗陀还行如果关闭将对地中海造成的巨大的影响,海洋的浮游生物为地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氧气,从而滋养生命,巨大的洋流将海洋的热量带到了世界各地,使地球的温度达到了均衡。 原始的海洋,海水不是咸的,而是带酸性、又是缺氧的。水分不断蒸发,反复地形云致雨,重新落回地面,把陆地和海底岩石中的盐分溶解,不断地汇集于海水中。经过亿万年的积累融合,才变成了大体匀的咸水。同时,由于大气中当时没有氧气,也没有臭氧层,紫外线可以直达地面,靠海水的保护,生物首先在海洋里诞生。大约在38亿年前,即在海洋里产生了有机物,先有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在六亿年前的古生代,有了海藻类,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慢慢积累的结果,形成了臭氧层。此时,生物才开始登上陆地。 海里的水总是依照有规律的明确形式流动,循环不息,称为洋流。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墨西哥湾流,最狭窄处也宽达50里,流动时速可达4公里每小时,沿北美洲海岸北上,横过北大西洋,调节北欧的气候。北太平洋海流是一道类似的暖流,从热带流向北流,提高北美洲西岸的气温。
盛行风是使海流运动不息的主要力量。海水密度不同,也是海流成因之一。冷水的密度比暖水高,因此冷水下沉,暖水上升。基于同样原理,两极附近的冷水也下沉,在海面以下向赤道流去。抵达赤道时,这股水流便上升,代替随着表面海流流向两极的暖水。
岛屿与大陆的海岸,对海流也有影响,不是使海流转向,就是把海流分成支流。不过一般来说,主要的`海流都是沿着各个海洋盆地四周环流的。由于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海流以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的流动方向则相反 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例如: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寒流对流经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例如: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洋流的异常,就会使全球的大气环流发生异常,从而影响到气候。如: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在全球范围、正常的情况下,在太平洋东部,受洋流和信风的影响,东部海区的海水随南赤道暖流向西北流动,大洋东部有上升流补偿,表现为东部海区的水温低,西部的水温高。而当厄尔尼诺发生时,由于大洋东岸、秘鲁沿岸温度升高,致使秘鲁沿岸冷水上翻停止,上升流消失,使大气环流异常,降水发生变化。如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使赤道东太平洋沿岸秘鲁的降水骤增,洪水泛滥;太平洋西侧的澳大利亚、印尼等地持续干旱,并引发森林大火,整个非洲更是干旱异常;中国也受其影响。如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厄尔尼诺的影响。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地球上一切的平衡发展是对气球最重要的,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保护地球。人类的存在对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事在人为,人类在将来要齐心协力才能保护好地球。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
宇宙,我们称之为能量来源的太阳只是其浩瀚无边空间中一颗普通的恒星;于太阳,我们称之为家园的地球只是其常规轨道中一颗普通的蓝色星球;于地球,我们自称高等动物的人类只是其崎岖不平地表上一种平凡的生命体。然而,即使再普通的物种,也有其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好比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很难想象,50亿年前的地球竟是由引力聚集尘埃和岩石而形成,地表温度高达1200℃,没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更别提空气了,炙热的熔岩覆盖着每一寸表面,火炉般的炼狱。那时候的太阳3小时便落,一天仅6小时,一切都变化得很慢,生命的迹象为0。好在,39亿年前,内部含有小水滴的盐粒般的流星雨降临地球,赋予地球生命的关键要素——水。一滴水并不能对地球带来什么影响,但水滴既然能够穿石,那流星雨持续2000多万年的轰炸,使得地表降温也不足为怪,地壳也随之形成。紧接着,地球内部熔岩喷出地壳,冷却成火山岛,岛屿形成,地球进入婴儿时期,有水,有陆地。但大气仍是毒热,温度仍是高,生命迹象仍为0。与此同时,陨石的猛烈攻击带来了水、矿物质、碳和氨基酸,沉到海底,决定性的一刻诞生:单细胞细菌出现,微生物出现。几亿年过去,在前海的叠层石菌落以阳光为食,发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和氧气,并不断积累,地表温度30℃,星球开始活跃。
按下快进键——7.5亿年前,地质活动激烈,火山时长喷发,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与水反应,生成酸雨,而岩石又吸收酸雨和二氧化碳,结果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无法留住太阳热量,几千年后,地表温度降到—50℃,地球进入“雪球地球期”,也称史上最长冰河期。然而,地核内的熔岩仍是躁动的,沉了许久后,火山再次大规模喷发,二氧化碳重新产生,温度渐渐回升,到6亿年前,原始细菌诞生,并于约一亿年后进化,植物也随之产生,新一代复杂多细胞体兴起,寒武纪大爆发期来临,海洋里生机盎然。让我们放眼陆地,地表温度30℃,氧气充足,但仍无生命迹象。究其原因,太阳致命的辐射阻碍了生物的产生。又过1亿年,这个聪明的星球形成臭氧层,挡住辐射,水里的怪鱼们渐渐进化成脊椎动物,爬上陆地。原本燃烧着的灰色星球有了现在的模样。之后,地球上的生物开始多起来,但霸主却不停地更换,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恐龙是最好的例子,庞然大物的它,无所畏惧,本能存活很久,却因小行星的撞击,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但生命总是伴随着死亡,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永恒的道理再一次得到验证。一个故事的结束,必定意味着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恐龙的灭绝,给我们哺乳动物带来了发展的机会。身居地底的我们,躲过了高温,不挑食的我们,躲过了饥荒,成为新一代霸主。
论我们人类的成长史,与地球想必,甚短,但也是个漫长积累的过程。约于40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猿猴,因喜马拉雅山挡住了水,雨林沦为荒原,不得不直立行走,早期的人类也应运而生。地球似乎也进入了稳定期,不再有大规模的灾难,人类得到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适度的.温度,充足的水,足够的氧气,并通过人类独有的智慧,一点一点解决生存时产生的各种难题,经过几百万年的磨练,最终诞生了现在的我们。
此外,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用的每一滴水都是数亿年前,数百万公里随着流星才到达地球;我们现在用的每一毫升石油都是数亿年前,数百具古代鱼类和生物的遗体经过许久的沉积而形成;我们现在踩的这颗星球,是数十亿年的不断演变而产生?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应学会珍惜,感恩祖先给了我们一切成形了的东西。
最后,科学家研究表明,地球所围绕的这颗恒星,大概还能存活50亿年,这50亿年里,人类会进化成什么新模样,或者会不会同一代霸王恐龙一样灭绝,我们谁也不知道答案。
在那神秘未知的宇宙里,能有的猜想太多? 地球成长史的道路还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