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寄语 > 北大校长对学术研究生寄语汇编76条

北大校长对学术研究生寄语汇编76条

时间:2020-11-08 09:09

昨天,在北大开学典礼上,林建华校长激励同学们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转眼之间,五四路,一段情……”昨天,北京大学8100多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新生和毕业生合唱经过改词的歌曲《南山南》。据悉,这是北大开学典礼首次唱流行歌曲。校长林建华激励同学们成为引领未来的人。

林建华校长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北大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仅仅只是探寻的开始。为什么要上大学?在北大应该怎样思考和学习?将来要做怎样的人?这都是同学们在今后的几年中需要细细

开学典礼结束前,全体新生为自己佩戴了北大校徽。据介绍,这是北大开学典礼首次举行全体新生佩戴校徽礼,主要是为了体现庄重和神圣。

“你在未名的石舫上,弦歌咏归。我在静园的芳草间,夕阴朝晖。如果你还记得开学季,如潮涌的人群。转眼之间,五四路,一段情……”8点半,在北大版《南山南》动情的歌声中,北京大学2016年开学典礼准时开始。典礼上,校长林建华鼓励同学们要以天下为己任,做引领未来的'人。

数学科学学院2016级刘上代表新生发言。他坦言,在学校、专业选择的过程中自己曾经犹疑。曾听说北大数院不少都是集训队甚至国家队的“大神”,担心进入“牛棚”跟不上进度。为此他特意与学院的老师交流,“老师以《哈利·波特》作比,保送生就像是‘巫师’血统,高招生就像是‘麻瓜’血统。虽然‘巫师’血统有着天然优势,但‘麻瓜’里不也出了赫敏这样优秀的魔法师吗?”刘上备受鼓舞,决定鼓足勇气选己所爱,“挑战的意义不在于登顶,而在于每一次尝试中发现更为卓越的自己。”

接下来,一位来自英国的金发碧眼的美少女——白若汐,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入学北大读研的感受。“15岁,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并爱上了这个充满活力的国家。那时,对于一个来自英国乡下,从没离开过欧洲的少女来说,将来在北大就读如同童话。”大学时,她如愿来到北大交流,“如今重回北大读研就像回家一样。”白若汐表示,毕业后将把中国文化传递给更多外国人,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迈上新台阶而努力。

在掌声与欢呼中,校长林建华走上演讲台。他首先对2016级新生表达了欢迎和祝贺,“择校、择专业激励同学们独立思考,对此我表示赞赏。此外,我还要对大家最终选择北大表示感谢!”林建华指出在人生的旅途中,北大并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探寻的开始,“为什么上大学?在北大如何生活或学习?将来希望成为怎样的人?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细细思考。”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地球‘变平’了。这对大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网上就能方便地获取知识,那大学存在的意义何在?”针对该问题,林建华表示北京大学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方式,“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引路人。”为此,北大今年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方式上更加灵活、主动、有创造性。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问题摆面前等待着发现和解决。问题就是召唤,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林建华激励同学们要以天下为己任,“你们的北大之旅今天开启,这将是一个探索之旅。希望你们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充满激情,成为引领未来的人。加油吧!新北大人!”

■相关阅读:

人大273名新生身高超1.9米

北京晨报讯(记者 郑超)昨天,中国人民大学有7000多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报到。其中,有273名超过1.9米大个子新生申请加长床。

据介绍,人大今年共录取内地本科生2797人,内地硕士研究生3735人,博士研究生885人,港澳台研究生共录取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27人。

据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是第一家对新生住宿习惯进行调查的国内高校,去年首次推出,今年又进行了完善,促进新生宿舍的科学合理分配。中国人民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助理田岩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总体来看,大多数新生都愿意和早睡早起、不熬夜的学生住同一个宿舍,北京的新生更愿意和外地喜欢学习的学生住一个宿舍。

“其中,身高超过1.9米的新生比去年增加了3%,” 田岩说,身高超过1.9米,需要申请加长床,总人数为273人,其中本科生有82人,硕士生有153人,博士生有38人。据了解,大学学生宿舍的床位一般分1.9米、1.95米、2米。这说明,对于超过1.9米新生,原先的配置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申请的加长床位为2.1米。

北京大学2016本科毕业典礼在北大邱德拔体育馆举行,3185名本科生迎来毕业典礼。典礼现场,校长林建华以最近发生的国际大事为例,提醒广大毕业生不要人云亦云,信息时代更需要理性思考。

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几年前,同学们踌躇满志、带着忐忑和喜悦来到这里。今天,你们将怀着梦想和期待离开燕园,步入激动人心和充满挑战的未来。作为校长,我要向同学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向为你们的成长辛勤付出的老师、员工和家长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和敬意!

今年的毕业致辞,我想和大家谈一个稍微严肃一点的话题:网络时代,更需要理性。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就在你们将要毕业的这段时间,世界发生了不少事情。一向严谨持重甚至有点保守的英国人,通过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备受瞩目的美国总统大选,一反常态,没有了关于社会价值和社会问题的理性探讨,陷入了哗众取宠和相互指责;还有,在里约奥运会的前夕,巴西的总统遭到弹劾,拉美和中东的一些国家动荡不安,以种族和宗教为借口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极端主义蔓延,难民潮、恐怖主义让所有善良的人都不能“隔岸观火”了。一些悲观的学者甚至认为,也许我们这代人,将会目睹“罗马帝国崩溃”一样的动荡历史。二战结束70年、冷战结束20多年之后,世界好像又转入了某种“新常态”。

世界上发生的这些事情与我们并不遥远。我们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甚至未来的人生轨迹,都可能因此而改变。世界所发生的这些事情,当然有其深刻社会根源。但大家是否想过,网络和人们社交方式的变化,也为这些事情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家知道,信息和网络技术为知识的获取和传播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从网上方便地学习和获取任何知识,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网络技术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方式,人们可以即时地与成百上千的人交换信息,这些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进步。但是,大家是否发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些其他社会效应。大量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侵占了人们的静心与沉思,也阻碍了令人感动的眼神与关切。在虚拟的社区里,人们的猎奇心态被放大,善良,因为习以为常而不受关注,而那些超乎常理的奇闻逸事、耸人听闻的传言被广为传播。缺少了当面的观点交锋和理性思考,肤浅的、迎合的、偏激的甚至粗鲁的观点大行其道。这些在传统的社交体系中,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更加扁平化了,你在微信朋友圈中的一个不经意的转发,也许会像蝴蝶翅膀,在远方煽起一场飓风。网络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任性了!

同学们,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来北大担任校长时,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打破了当时北大的陈腐风气,奠定了现代中国大学的思想基础。蔡元培校长当时还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一百年来,他的这些主张一直为我们所坚守,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北大人,也形成了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些思想更显得弥足珍贵。

在信息时代,大学已经不再能够垄断知识了,但大学所代表的人类理性思维,变得更加重要,更加不可或缺!大学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人类文明的精髓,培养跨文化、跨文明的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使他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正确的历史观;大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使他们明辨是非、坚持真理,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大学应当使学生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们懂得,简单的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民粹和狭隘民族主义也不行,我们要探索出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同学们,你们在北大、在燕园度过了最美好的几年时光。这几年,你们付出了,也收获了。从燕园眺望世界,我们不只一次地问自己:这个世界会更好吗?今天,当你们将要从燕园走向世界的时候,请一定要告诉自己,北大人的一生都是努力使这个世界朝着好的、向上的、光明的方向发展。

在这分别的时刻,我希望伴随你们的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生存能力,还有经过激烈思想碰撞所形成的坚定信念和价值观;不仅有真诚的同学情谊,还有北大人的家国情怀;不仅有对燕园生活的美好记忆,还有守正、奉献、超越和“敢为天下先”的使命感。我相信,你们在北大收获的一切,都将激励你们,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去弘扬正气,去坚守正道,去不断创新,去引领未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充满机遇、孕育梦想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荆棘丛生的时代。我们都是被历史所塑造的,但我们也正在和将要创造历史。勇敢地融入时代,是每个北大人最好的选择。

北大精神将生生不息,与你们同在!

经历秋雨洗礼,北京大学校园朗润清新。昨天上午,3000多名大一新生在操场上席地而坐,参加开学典礼。北大校长王恩哥寄语新生:“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入学第一课,校长会说什么?好奇的新生得到了恩哥简单又真挚地祝福:做一个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

王恩哥说,北大是精神的乐园,自由的乡土,但首先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知的'最高学府。“你们历经十余年的辛苦来到北大,千万不要辜负了这大好时光,要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吸收一切有益的养分,多去图书馆、多去自习室、多去体育场,不断健全自我的智识,不断丰盈内心的世界。”

王恩哥还给新生留了两道“作业题”:为何来到北大?又将以怎样的身影告别北大?他提醒新生:“在燕园的几年,同学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怎样做好学问,也要思考如何立身做人;不仅要恪守学术道德,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心去慢慢沉淀和培养一种为学和做人的高贵品位;不仅成长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也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发出印有你们标记的一份热度。”

北大中文系78级校友刘震云作为“神秘嘉宾”出现在开学典礼上。这位35年前的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告诫在场的新生:“进了北大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能证明你有好脑子。”他建议学弟学妹:在北大,要锻炼自己眼睛的宽度,还要锻炼眼睛的深度,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近些年来,我也听到一些对于母校的闲言碎语,我听到的时候首先不是愤怒,而是想到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兼容并包,北大应有胸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以校友的身份诚恳地拜托在场的学校领导,共同擦亮北大的眼睛,共同擦亮北大这盏灯。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