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战争,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给予了无限的遐想,但一提到战争,我们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词就是—残酷!今天我看了《决战中途岛》,不仅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认识到了那爱国的精神。
此影片讲的是美国与日本大战时期,为抢夺太平洋在中途岛决战的战役。这是一场艰苦的水上之战,美军军舰受到大量损坏,飞行员也所剩无几,但是我们的主人公却是不依不饶,带着自己的小队,径直向日本军舰冲过去,飞机严重受损,但是它们不足以畏惧,最后成功丢下炸弹完成任务,但此时也只剩下了主人公自己一架飞机在上空孤独的徘徊,战斗的损失足以能够证明战争的残酷。
那让我们再来想想,有人说:“伤员就应该在战地医院,不应该属于战场。”但是我又想问一句,在这当中有谁属于擅长的,人人都是自己家父母的孩子,又有谁家的父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战争中死去呢?放眼望去二战时期,已经离我们远之又远,但是,疫情这场战争也在全球蔓延开来,那么冲上前线的`医护人员,他们又属于这个战场吗?不,他们不属于,但是他们甘愿为国服务,为人民服务,他们即使再平凡,也要为中国添一份自己的力量,那么,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可以加入这为中国加油打气的行列,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也可以属于抗疫一线战场的后勤人员,为白衣天使加油打气,祝愿祖国早日的康复!
二战时期相比现在,没有了炮火,没有了硝烟没有了,天上轰鸣的飞机,没有了炸弹落地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但他依旧异常残酷、是一场令我们肃穆的战争!我们最应要严阵以待!
这场电影,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在这个和平年代,即使没有了大的战争,但是在社会之中也是有明争暗斗,所以我们每个国家,每个人民,每个民族都要和平共处,为世界打下和平的基础。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1
按照我们要求仔仔每个月要阅读一本书,春节期间他把日本作家山冈庄八的《太平洋战争》第一卷读完了,在写读后感前,爸爸和他专门聊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想帮他梳理一个写作读后感的思路,没想到他还真洋洋潇洒滴写下一篇,不过介绍书的上篇、中篇、下篇的部分是他把书上内容找来抄上的 ,估计自己觉得书上的概括更清晰,自己总结不了这么好吧,嗨,不管他怎么写上去的,找得到地方抄也算本事 ,不过最后对日本这场战争战败的总结可是他经过思考后写出来的。
寒假里我和妈妈在广州机场买了《太平洋战争》第一卷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的作家山冈庄八,他曾经写过著名的人物传记《德川家康》。买这本书的目的是想从日本人的角度去看待这场战争描述,此书共分三卷, 第一卷主要讲的是从《日苏中立条约》到日军从瓜达尓卡纳撤离的这段历史,后两卷主要是对二战后日本掘起的描述。
全书分为三篇:
上篇主要讲的是日军占领法属印度后,罗斯福在1940年7月31日颁布禁止向西半球以外输出石油的法令。因为日本的钢铁、石油、稀矿全部依靠进口,所以日本和美国和谈,但最后日本认为美国要求太苛刻导致日本对美、英宣战。宣战当天,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篇讲的就大东亚战争,1940年12月10日马来海湾战爆发,日军击沉英国“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当天,日军还进攻了菲律宾,6日,美菲联军宣布投降。日军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石油禁运,日本必须通过战争手段获取必需的石油,因此日军必需要攻下被称为石油宝库的印度尼西亚。1941年3月9日驻扎在万隆的荷兰军队全面投降,12日苏门达腊北部、瓜哇岛、英国、澳大利亚军队投降。
下篇讲的就是南太平洋战争了,1942年10月26日中途岛海战爆发,由于日军情报泄密导致日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4艘航母,而且还损失了制空权和制海权。一年后的瓜岛恶战因为失去制空权最终导致战败。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日本战败主要是因为陆军、海军的意见不同,海军认为战场还在太平洋,而陆军觉得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了;还有就是日本在中途岛、爪哇岛海域中失去了制海权与制空权,并且国内和海外资源供应跟不上,作战部队人心涣散,失去战斗力等原因。我觉得书里把人物描写的很细腻并且还选取了其他一些描写相关内容的书籍,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再现当时壮观的战争场面。希望接下来能看到第二卷和第三卷。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2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用四艘母舰上的'飞机对美军珍珠港进行了狂轰滥炸,从而爆发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战争——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读后感600字。
这一行为激怒了美国人,事后他们又得知日军占领了太平洋多数岛屿。美军准备打击报复,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
他们挑了100多名飞行员,乘坐专业轰炸机从美军航母上起飞,直飞东京,给日本人结结实实上了一课。后来他们在珊瑚海和中途岛进行了大海战,日本人的舰队第一次受挫。此后,日本海军节节败退,而美国人吹响了收复失地的号角。由于日本人经常发动自杀性攻击,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空投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正式结束。
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当年的原子弹让日本人民饱受巨大的灾难,可是日本政府似乎忘记了曾经的教训,现在又对我们国家的领土虎视眈眈,总想寻事挑衅,难道他们忘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的领土是寸土不让,寸土必争的吗?难道他们还妄想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容圈”,难道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签署战败条约,被赶出中国领土,忘记了那时的他们怎样狼狈的样子吗?!
幸福的生活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是靠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创造出来的。人生在世,不是为了浪费,不是为了所谓的狂妄的“荣誉”,更不是为了发动战争甚至是侵略!希望日本人能好好反省,好好自重!
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也要珍惜时间,利用充足的时间,好好学习本领,如果有人胆敢再次侵犯我们的领土,我们一定要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偷袭珍珠港电影观后感一:
《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袭珍珠港、突袭珍珠港等曾经用名)二战海空战题材经典。美国导演理查德·弗莱彻(Richard Fleischer)与日本导演深作欣二、舛田利雄联合执导。在1941年的时候,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向位于太平洋中心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珍珠港基地发动远程突袭,致使毫无戒备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珍珠港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偷袭珍珠港的战略战术,抚摸美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虎!虎!虎!》比纪录片还要豪华
本片从美日双方的角度和观点同时呈现珍珠港事件的历史真相,以近似个案
本片就像是个二战纪录片一样,中立视角,不偏不倚,偏激的人甚至可以说它是在褒日贬美。开场的画面就给了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了展现日军的风采,可谓不惜血本。而当画面转向美军时,营造出来的气氛是截然不同的。日军庄严肃穆,考虑周全;美军轻松写意,毫不在乎。很难想象这是美国人执导的电影,本片在美国上映时被骂得很惨,而在日本上映时却大获好评。不得不佩服这位导演的魄力,且不说“褒日贬美”,就说将一部耗费巨资的影片拍成纪录片,如果在现在,不被投资老板,制作公司骂个狗血喷头......。。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目标是美军航母?
我们回到偷袭珍珠港这个历史事件:珍珠港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7日(东京时间为12月8日),结果为美国海军阵亡2403人,损失五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和188架战机(另有三艘战列舰和155架战机不同程度受损),日本海军损失29架战机和5艘袖珍潜艇,阵亡64人,被俘一人(俘虏者酒卷和男,史称太平洋战争第一俘)。该事件直接导致国力雄厚、隔岸观火的美国作为同盟国主力参战,从而大大改变了二战交战国双方的力量对比。其间有点蹊跷也最让山本五十六将军扼腕的是,作为日军主要攻击目标的三艘美军航空母舰当时居然没有一艘停在珍珠港,难道真是天佑美国?
其实不然,当时美国“企业”号就在珍珠港外围训练,当天派出大批舰载机参与了反击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而当时其余美军航母压根不在珍珠港附近海域,就算企业号被击沉。对于美国来说无非是少一艘航母罢了,并不影响未来反攻计划。
而航母在当时作为作战编队中心的作用也不是那么明显,这是为什么山本五十六还依赖大和级等战列舰做决战的思维。参考日本海军在偷袭北洋舰队,偷袭俄太平洋舰队驻旅顺基地,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偷袭珍珠港无非是将鱼雷艇换成了航母。根本谈不上航母为作战中心,这一点的弊端在中途岛海战中体现出来。
运气改变了战争
《虎!虎!虎!》没有什么动人的爱情故事,更没有缠绵浪费时间的故事梗概,就是实实在在的干仗。美国在实力上不如日本,但在许多细节上处理的很好。比如在修理“纽约城”号时,美国军官的态度上“要么百分之百能用,要么不能用”。与之对应的是日本的一艘船的弹射出了问题,使侦察机晚起飞半小时。更致命的是侦察机发现了敌人但发报机坏了。在运气方面美国人的运气好很多,日本换了炸弹却留在了甲板上。影片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情报方面,美国破译了密码。后来山本五十六就是因此丧命的。而且本片的观点是:决定重大事件的是运筹,勇气,失误和机遇多因素的综合。尼米兹的话很是准确:“山本在各方面占了上风,兵力,信心,
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通过《虎!虎!虎!》可以了解双方的战略战术,日美双方的运筹帷幄等等。其实美军并不是没有掌握日军的动态,但是官僚主义、按部就班的办事程序、所有政界军界的麻痹思想造成了美军的重大损失,这点对后人应该有所启发!我们可以看到到处找人找不到,连战备值班都没有,雷达观察到了机群竟然会认为是己方的,遭到了日本潜艇袭击竟然还要确认等等……
日本海军受伤战机还要撞坏建筑物同归于尽……这是日美合拍的片子可能没有刻意美化日本吧?其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应该引起我们的思索和警惕!
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
刻画日本人自杀精神,其实这与美国人的强者心态与尊重历史是不无关系的。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美国人虽然对日本的偷袭极为不齿,但对于日军的战斗力与执行力还是极为佩服的。如果把日军拍的和手撕鬼子一样,那岂不是说美军就更加愚蠢透顶了。这也是《虎!虎!虎!》之所以成为战争电影中经典的原因之一。
客观、中立、理性、严谨,使得这部电影极为真实的描绘了当时这场事件的经过,如果想了解一下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个历史,那么本片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课本。而且,这样的战争电影,也许以后真的不会再出现了。
偷袭珍珠港电影观后感二:
《珍珠港》绝对是迈克尔贝的野心之作,他大胆尝试把爱情放入弘大的战争背景中,谱写了一曲血水交融的战争史诗之作,这是迈克尔贝新世纪的大手笔,试图把战争动作片引入一个新的历史台阶。
不过《珍珠港》这部片子在影评家的眼里并不如后年上映的黑鹰坠落,许多人把他看成是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爱情片,迈克尔贝这个向来之作爆破性大场面的动作片导演怎么会想到拍一部爱情片,在这充满紧张气氛的三个多小时里,迈克尔贝最令人期待的仍然是中间的半个小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桥段,真乃令人拍案叫绝,也就是迈克尔贝能拍出这样的场面,也就是他才成为人们对这部影片的期待。
珍珠港作为美国人最为耻辱过去而载入史册,连同21世纪的911事件深深触动美国人的神经,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痛心的两次袭击。影片选择在2001年911事件后上映,确实有着非同寻凡的意义,让人们铭记自己不幸的经历,才能展望更好的未来。
影片《珍珠港》开头伴随着汉斯季默那震撼心灵的音乐,一抹夕阳下的黄昏景象,一架飞机在空中的一角飞翔,这个镜头已经把整部影片基调和元素站出来,战争、回忆。串联成整部影片的两部重要的线索。主人公雷夫和丹尼是死党,从小憧憬能驾驶飞机在一望无际的蓝天中飞翔,成为优秀的飞行员。随后两人在训练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上司的认定,这个时候雷夫邂逅了美丽的战地护士伊芙琳,两人迅速坠入了爱河。故事发展到这里也预示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响彻整个珍珠港。雷夫丹尼和伊芙琳的爱恨交织也在这战争中慢慢体现人性的生死离别和命运的捉弄。
看完《珍珠港》这部电影,我并不为这两男追一女的情节感到瞠目结舌,这样的故事题材在世界电影都有身影,不必纠结,但是我会想,美国人对于爱情的奉献和施舍如此的深明大义,不顾道德和心灵上的谴责。战争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和认知,这不得不说明美国电影有着一个更高层次对人性背叛的思索。如果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周围,该如何的坦然面对。在欧洲战场死里逃生的雷夫从新回到伊芙琳的身边,得知伊芙琳和丹尼的所作所为,他也会像所有人一样愤慨,甚至无法相信,他从小的挚友和他的爱人居然双双背叛了他的人格,可是换一个角度而言,战争改变了人类的一切看法,毕竟活着的人还要追求美好的生活。不能永远活在死人的忧伤的哀悼中,战争令两人摒弃前嫌共同完成自己作为军人的使命与责任感。
《珍珠港》影片的最后,雷夫和丹尼执行任务的团队失败,在最后危险的时刻,丹尼用生命完成了自己对朋友的诺言,悲痛的雷夫运送丹尼的遗体返回本土。雷夫和伊芙琳又重新生活在一起,共同抚养丹尼的儿子。背景和音乐再次响起,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落下了帷幕。
迈克尔贝的精明之处用在战争的场景弥补了整部电影关于爱情刻画的缺陷,这三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并没有给我无聊与狗血的感情戏,相反并没有影响爱情对整个战争戏份的格格不入。大概西方国家这种价值观和世界观过于伟大,我还是有些不理解和不适应总之电影就是电影没有必要去纠结和现实世纪有多少出路,只要能带给我们感动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