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八娘未嫁时,白裙飘飘,眉眼清丽,唇角含笑。那英气风姿让人忍不住想起戏文里佘太君要求的聘礼:东至东海红芍药,南至南海绿迎春,西至西海灵芝草,北至北海玉树根。一两星星二两月,三两清风四两云,五两火苗六两气,七两烟雾八两琴音,火烧的冰雹九两整,晒干的雪花要一斤。这等佳人绝代,自当配得上四色彩礼,星月宠爱。
只是,这是那个属于李若彤的年代。
终于抽空看了《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虽然没有期待那曾经的感动,却希望得到别样的恢弘。没想到,看了半个多小时,都只是一场众慈母护败儿的闹剧而已。
开场篇章,将军铁衣,银剑血染,本应是无限的风采和悲怆。没想到的是一只放飞了青丝的信鸽,就坏了全场的气氛,这战场柔情,或是将士死前的一次浪漫的回顾,或者血战前夜一次决绝的相拥。在这最紧急的时刻,两个将士的性命,就是主帅那一点点无所谓的柔情?!
小将文广,虽不记得他到底有什么威名远播,可也不明白怎么会无厘头到佘太君寿宴迟迟不归,归来却只是带回来一头莫名其妙的马?敢情当天是马儿的拍卖会,小爷您赶着赶场了?莫名其妙就拜帅,敢情宋仁宗娶不了八妹,就真真心打算断了杨家最后一点血脉?当年宋朝虽然政廷灰暗,可也不是没有法律规矩,没有忠臣名士了。拜了也就拜了,我当你一场戏,忘记了你的过。可是你居然看到几个半斥候半偷袭的小兵,就横刀立马大喝一声冲了出……留下一群孤儿寡妇的叫着文广,一溜小跑,莫名其妙折了几个丫鬟,还好意思显摆,我要是穆桂英,我就不是夺帅而已,我打残了你,让你回家除了传宗接代之外什么都不会做才是正经!
本还想尽量不用戏谑的口气谈这部戏,至少也看被冻死的那五匹马的份上,居然还是忍不住。不过说实话,张柏芝扮演的`穆桂英未出嫁时候的扮相还是蛮清丽的,那份刁钻英气也颇有寨主之女的风采。虽然那哭的时候总是上扬的唇角让人诟病,我总觉得这是张柏芝历经婚姻变化之后的另外一种顿悟:笑着流泪。这种美,或许属于张柏芝,或许这是她对穆桂英这个曾经也是小混混,曾经也是铁血娘子,曾经也洗铅华嫁入名门相夫教子的女人的感悟。观众的不认可,或者是习惯了穆桂英40岁本应稳健的将帅风姿,或者是带着对张柏芝本人的偏见。
话题渐远,还是就电影,论电影,最多就是感慨下,演员也要有文化,能够懂点历史,能够看懂剧本才行,这种大烂剧,最好还是sayonara。
前前后后那些不知所云之处实在太多,再比如那些呼天抢地的哭喊,“文广,我要救文广!”“七娘死的太惨了,大娘死得有价值……”一场几乎是不战即溃的战役,竟然折了杨家若干女将,真不知道这电影是不是为了抹黑而存在的!
战场列阵,本应以旗为号,不曾想都是主帅一声令下,姐姐,兄弟,你们虽然未得支援,也是万人部队,这么没常识?再有那战场上杀红了眼的时候,哪里顾得到什么鸳鸯、白雪的,不说这血花四溢,血流成河的冷兵器时代,就是后来枪战时候的一击即中,也不难从老兵日志和口述中知道那种无所畏惧,那种肾上腺激素作用下斩尽敌首方可回还的壮志情怀。这戏里,却太多男女情长,女女情长,男男情长……
柴郡主痛斥王强,算是难得大快人心的戏份,可是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佘太君稳坐如山,难道被保护惯了,那维护八妹,维护杨府,维护正义的刚正不阿已经不在了?佘太君亦是匪首之女,什么规矩方圆,无非是老来慢慢沉淀了火气,给族人当个范例,难不成不畏仁宗敢于拒婚的老太君,真的这点傲气都没有?!也罢,我当你是为了给儿媳妇多点戏份吧!
戏到尾声,宗保桂英殉国,死得挺着急。看来也是为了摆脱这白痴剧本和不争气的儿子!
突然一声“怀玉”,惊得我差点穿越。届此,文广的成长史正式完成,当了爹,挂了帅,怀念着爹娘,祸害另外一部电影。话说这小爷到底是谁家的亲戚?!不懂,不明白!看不透!音乐起……这音乐不错,真心的。
另外,这电影,叫什么名字来着?军令如山?!哪里?果然不怕编剧没文化,就怕编剧说瞎话!
真心不是我们要求越来越高,也不是真的要带着挑剔的眼光来看国内的电影。可是,自己总是在糟蹋自己的历史,自己总是在侮辱自己的智商,那让我们如何选择呢?
《杨门女将》是中国古典十大名著之一《杨家将》的节选,说的是公元十世纪,距今一千年前,北宋时期第四个皇帝宋仁宗年间,皇帝迷恋酒色,疏于朝政,朝中奸臣当道,边关战火连绵,战事不断,民不聊生。而西夏国封殷奇为元帅,以势不可挡之势举兵侵犯中原,欲夺大宋江山,朝中无人敢与敌兵征战,唯有杨家能举兵出征,虎将们都已战死沙场。只剩杨宗保一人镇守边关,朝中奸臣王强保举佘太君出征,杨家十四员女将和杨宗保之子杨文广英勇善战,以杨文广为元帅,佘太君为监军统领一万人马和杨大娘周云镜;杨二娘耿金花、邹兰秀;杨三娘董月娥;杨四娘孟金榜;杨五娘马赛英;杨六娘柴清云;杨七娘呼延赤金;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文广之妻杨金花和佘太君的干女儿杨排风浩浩荡荡杀向西夏国,平灭了西夏。
我真为她们的英勇所折服;为她们的胜利所欢呼;为她们的牺牲所惋惜。无论是怎样难的战争;怎样多的牺牲;怎样恶劣的环境……在她们的'心中永远记住了四个字——军令如山。
杨门女将为什么会胜利得如此光荣?因为她们很团结,她们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如果姐妹们快要走向死亡的边境,只要有一线希望,她们就会把生死置之度外,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机会留给自己。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能不让我震撼吗?
《杨门女将》给我的是勇气,是力量,是互助,是品质——大无畏,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这些精神不得不使我赞叹,一些壮举也会使后人称赞的。虽然她们牺牲了,但是她们的精神还在渊远流长!举世闻名的杨家十四女将已流传至今,我相信,她们一定会名垂千古的!
杨家将这三个字也算是家喻户晓了,我赞成杨继业的精忠报国,也尊敬大郎二郎的勇气;我喜爱六郎七郎的孝敬和武艺,更赞成杨门女将的威风与无敌。
所说的杨门女将,就得数穆桂英和七太太杜金娥最历害了,要论兵器,那就轮到烧火丫环杨排风的烧火大棍了,你可别小看这根烧火大棍,它可不是一般的棍子,这根棍子一头能打仗,一头能出火,你说稀奇不稀奇?俗话讲:物以稀为贵,这根木棍可少见哩!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杨家将在打天门阵的`时候。那时,宋辽就用大阵赌输赢。在打天门阵的时候,阵里躺着了无数的死尸,数量惊人。的确,在天门阵里,大阵套小阵,母阵套子阵,每一阵都有不同的布法和机关,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消灭一阵也需要不同的打法,能不死伤那么多人吗?
但杨家将齐心协力,在与韩昌的数次交手中,他们纳良言,收良将,互相帮助,最后取得了胜利。在打天门阵的时候,穆桂英还怀着杨文广,可打阵的时候,她拼死拼活,终于打下了天门阵。有一次她身受重伤,差一点就命丧沙场,但她把生死抛到了脑后。
天门阵威力无比、所向无敌,杨家将却能齐心协力一起击败它,其实我们在生活中,身边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门阵’。无论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同心协力、集思广益,所有的困难都不是所向无敌的,相信自己、相信朋友,再加上一个好的心情就能战胜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