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何不写一篇
第一眼看到书名,立刻联想到《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初读《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以为会是一篇长篇爱情故事,细读起来才知道是九个独立的爱情故事。
作者通过“重回记忆的旅人”、“不想我们只是朋友”、“愿你若天晴”、“再见永无岛”、“红灯故事”、“恋爱请多指教”等9个虚构的故事,以清新、细腻、温情的笔法,展现了爱情、友情、亲情的美好,字里行间散发着青春的张扬与迷茫、中年的成熟与谨慎、老年的遗憾与相守。
九个故事不在一一叙述,浅谈一下其中我最喜欢的三个。
《白日梦告白书》中年人的爱情,过于平淡与谨慎,缺少了一份激情与果断,以至于“白日梦”终究还是“白日梦”。故事读完,只想说遇到喜欢的人请尽力靠近让她知道,即使不能在一起,那么也就到喜欢为止,至少她的世界你曾路过。
《此去经年》学生时代的.爱情,带着对世界的单纯理解,带着对女孩的单纯好感,谈起了一场单纯的恋爱。他曾热情帮她申请了一个QQ号,第一个把自己添加上,还特意把自己设置到一个分组里;他曾为了她第一次翻围墙,第一次在学校外面听到上课铃声;她也曾为他对着风吹了一晚上,因为一句“你打喷嚏的样子好可爱”;她也曾为他绞尽脑汁写了一首“藏头诗”,虽然
青春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我们做过了那些“二”的事情,那些后来你想做也不会再去做的事情,那时候快乐是件单纯的事,后来单纯是件快乐的事,那时候,在小小的浴盆里,却无休止地做着大洋上的梦,骑着二八大梁车,却说要带你走遍天涯海角,兜里揣着五毛钱,却说要带你环游世界……
《逆时人生俱乐部》,如果你知道你的爱人会离开,你就不会做这件事,让她抱憾一生;如果你知道你儿子会成为明星,你就不会那样去无端指责他,给他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如果你知道朋友真心待你,你就不会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让他转身离去。人生若能逆时,怎会有蹉跎的时光,人生若能逆行,怎会有陌路的行人,人生若能逆旅,怎会有遗憾的旅行。
《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其实无论有没有后来,那些时间一直与你有关。作者:不想当将军的兵
突然静下心,看了一篇题为我爱你,与你无关的文章。故事是真实的,一个女人从15岁至33岁的少妇,从青涩女孩—风尘女子到背叛丈夫的贵妇—最后美丽死亡,她在他的眼里,只是三个片段,仅有的只是背影。他不知道,她们其实就是她自己,一个普通女人,为了能出现在他的生命里,耗尽了近20年的岁月。
我佩服那个爱情至上的女人,可以不顾一切的在他面前展现自己的美的勇气和对爱的执著。身边的感情故事有很多种,一直看好的感情对,在不知觉的时光里,洗净的感情,变得不爱了,就放手了,这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还有曾经笑着说要请我们喝喜酒的,直到他们彼此都各自成家,都没喝上所谓的'喜酒,只能默默送上祝福。
当然还有在不被看好的,时光见证他和她的婚礼,幸福的生活。无论是爱情至上的少妇,还是身边的人,这就是你的选择。只是有的人坚持,有的人放弃,这都需要勇气。有的人勇敢出击,有的在等待,有的只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无论是那种,都要用你真诚的一颗心去感受,无论是爱或是不爱。
套用沈浩波对春树的评价,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说韩东:一个人在“中年”的时候还在过着一种奋不顾身的生活,并且一直写着奋不顾身的文字,这无疑是可敬的,也令人揪心。
在我看来,在韩东懒散却不放任、冷静到了冷漠的外表底下,总隐藏着一种与当下日常生活的抵触情绪。也就是说,他是在以琐碎反对琐碎,以表浅反对表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韩东都以“他们”这个词来定义自己的身份,“他们”这个词意味着与“我们”的对立、反抗、决裂与割据,意味着身处远方。他保持着对世界直观冷静的体认,其目的既是“现象学还原”似的呈现,也是一种消解,消解它的诗意、激情冲动、甚至它的荒诞。如果说在他诗歌中,我们偶尔还能感受到一丝温柔和亮色,精神独处时的淡定和从容,那么在他的小说《我和你》中,我们能读到的,也许只剩下生活的无聊和惶惑。
“我和你”这个标题从表面上看是对“他们”的一次反驳,其实质恰恰是给“他们”写下了最好的注脚。“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换一个角度来看何尝不是“我和你”?那些被语符改写的“英雄”式的遥不可及的人们,如今也成了世俗社会中的一颗“螺丝钉”。作家徐晨和苗苗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爱情”,毋宁如尹丽川一针见血地指出的:是“绝望”。他们的喜怒哀乐自由,他们的卿卿我我如胶似漆,到头来都如过眼烟云,到了小说的结尾时,徐晨觉得连提一下的必要都没有了。这也许就是生活的常态。那些伴随着生理排泄而存在的看似高尚的爱情,在韩东的笔下回到了它和生理反应同一水平的位置上去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爱情毫无意义,但遗憾的是,它们在效果上等同于“虚无”。
竹内好发现,鲁迅不是一个先觉者,当然也不是一个跟风之徒,在深入理解鲁迅痛苦挣扎的个人史之后,竹内好这样来定义历史:“历史并非空虚的时间形式。如果没有无数为了自我确立而进行殊死搏斗的瞬间,不仅会失掉自我,而且也将失掉历史。”在竹内好看来,鲁迅的这种?徨、“既不后退,也不追随”、与现世“对决”的姿态与人生之间构成了一个个“紧张的瞬间”,并最终沉淀为鲁迅“抵抗”(或者称之为战斗)的文字。竹内好的目光还只局限在鲁迅一个个体之上,韩东的爱情史使我们相信,这种“紧张的瞬间”恐怕并非鲁迅或者竹内好所独有。韩东的小说注定了他不会制造“哈利·波特”这样的“光辉形象”。韩东的“反英雄”书写也是一种搏斗,在人的爱情乃至生命趋于黯淡之时,韩东近乎固执地描述着一段流产的感情发生过程中的种种细节,种种由甜蜜演变而来的愤怒和不如意,韩东知道,在普普通通的“我和你”之间,在那些貌似幸福的`“他们”之中,有着多多少少个徐晨和苗苗,在生活的漩涡中起伏、反抗,最终屈服,归于沉寂?
这么多年来,韩东似乎一直都没有变,一贯的平淡如水,却又带着一种隐秘的傲慢。他看重的是简单而又有力的表达,在文体上,走的和先锋派小说家和知识分子写作的诗人们完全不同的路线;但在感情上,我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别并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大,他们一样地“生活在人群中,穿普通的衣裳,吃普通的米饭,爱着每一个日子”;一样地承受着历史的辛酸和沉痛,在种种“紧张的瞬间”中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