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夏树苍翠,秋高气爽,冬雪皑皑,伴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而雨,恰恰是众多珠光中的闪烁点,大自然的精灵。随之便有了温柔娴静的春雨,粗犷豪放的夏雨,缠绵婉约的秋雨,深沉素雅的冬雨。
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叮咚,叮咚”,声若风铃,只觉洁净清爽,沁人心脾,雨珠水清玉润,雨丝光洁细嫩,密密的织成网,纷纷然乎。所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也是春雨罢。如此凉意中渗着无私,湿润中含着热情,温馨中透着细腻,细腻中透着温柔。“天街小雨润如酥”,恬静温柔的雨哟,如烟如雾,低下头,它好像在低声歌唱,又好像在感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丝丝伤感呢?沉睡了一冬的世界被这多情的雨唤醒,大地睁开那惺松的双眼,望着那上天赐予的美酒尽情的畅饮着,那刚抽出嫩芽的树木、花草儿都沐浴在柔烈的春雨之中,一片嫩绿绿得扎你的眼。柔柔的风裹着柔柔的雨,一切都那么惬意。雨丝慢慢地飘落下来,织成了一挂温柔恬静的雨帘,雨捎着绿色的莹光飘洒。弹指一挥间,任凭自己接受大自然的恩惠——雨的.沐浴,来清洁、滋润一下吧!( )
夏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这是怎样的雨啊!顷刻之间,豆粒般大小的雨从天而坠,好像根根绳子连结于两地之间,瞬间便结成了一块天幕,铺开盖地的卷来。狂风夹着大雨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狂风怒吼,雷雨呐喊。倾盘大雨往下浇,真好似瓢泼一般。那一排排树木使劲的左摇右摆,像是在狂呼,闪电后面,滚滚雷声。雨扯天扯地一般,天上黑云滚滚,地上水流成溪,这就是那粗犷豪放、放荡不羁的夏雨吗?哦,它是如此的神秘莫测与瞬息万变,它的行为如此疾猛,它的思想又是这般的热烈奔放。它带着放纵的天性,就像一个小娃娃;可以毫无肆忌的哭与笑。欣赏了夏雨的豪放,而恍然惊觉,生命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这才恍然大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秋雨
丁香空洁雨中愁。
雨声潇潇,雨脚如麻,残花落叶伴随着清冷的雨儿纷纷凋落。一阵萧瑟的秋风袭过,送来阵阵凉意。秋风秋雨愁煞人啊!秋雨滴的是满腔愁绪,使万物尽染上凄凉的色彩。然而秋雨带来的不仅仅风吹雨打,残枝败柳。在局促的秋雨里,一片愈发的黄色。这里的雨儿虽也是“落处青草黄,残花随风扬”。但是一片希望,四处叮咚作响,像《月光曲》的旋律,柔和而又刚强,遥远而又逼进。秋雨缠绵,寄托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愁思,“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看!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的漫天飞舞,不禁使人怀疑,夏天也是它冲淡的呢?秋雨洗去的是秋的自私与贪婪,使秋毫不保留把果实赠给了勤劳的人民。
冬雨
冬在人们的印象中冷酷无情的,而冬雨却是温和而敦厚的。它不紧不慢的飘落,融化着积雪残冰;它不慌不忙的下落,洗刷着尘埃污垢。听窗外冬雨的声音,你怡然进入梦乡后,冬雪就会在屋檐下留给你一个梦呓:春天快到了!
这就是四季之雨,这最有灵气的东西,它时而吟唱,时而欢乐,时而怒吼,时而呜咽,时而倾诉,来倾听这些美丽的音符,净化你的心吧!
点评:
“雨”本身就是一种难写的事物:一是有太多的名家写过,二是读者对它过于熟悉,何况要在一篇文章中表现不同季节中的雨的特点呢?本文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自然和驾驭语言的高手,将春雨的恬静温柔、夏雨的粗犷豪放、秋雨的局促缠绵、冬雨的温和敦厚在诗一般的语言中真切自然的展现在我们面前。精彩的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是特别值得称道的优点。
关于春雨的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昨天晚上,这“油”好似仙界中的甘露,轻轻地撒向大地。
午夜,一阵“沙沙,沙沙”声在耳边回荡,把我吵醒,我不禁感到莫名其妙,好奇地披上衣服,走到窗户边,“呀,下雨了!”这可是今年的第一场春雨。“沙沙,沙沙”声令我辗转难眠,浮现在我眼前的不是那漆黑如墨的夜,而是大地一片葱绿的.景色。
早晨,我打开窗户,一股清香的空气扑面而来,雨点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滴一滴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顿时,水面上漾起了几圈圆形的涟漪。此时雨又大了,雨点像一根细细的绣花针撒在每个角落:高楼大厦,树木房屋,都被春雨洗刷得一尘不染,小草经春雨滋润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此时,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网,挂在我眼前,世间万物得以滋润。
雨停了,太阳公公悄悄地拨开云雾,露出了红彤彤的脸庞。你看那白色的樱花,黄色的迎春花。它们经过春雨的滋润,更加色彩鲜艳,呈现出那娇小生命的美丽,小小的花盘隐藏着无数的纯情。
小草儿伸伸懒腰,慢慢地抬起头来,脸上挂着露珠,绿得直逼你的眼。树上细嫩的枝条被雨淋得向下弯垂,叶尖上不时地滴着水珠。一阵轻风吹来,迎着清晨的阳光,显出珍珠般亮丽的晶莹。
燕子一只只在蓝天上同白云戏耍,引动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天空。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滴小小的雨点,投向大地的怀抱。
点评:
文章语言生动,流畅,写出了雨中小草,花朵特有的美,想象丰富,突出了春天雨后特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关于家风作文的评语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百善孝为先”,我家亦如此。“孝”字,即为我家的家风,而我家最孝顺的,非我的母亲莫属了。
母亲是位勤劳善良的女人,更是一位既是发自肺腑又能付诸行动来孝顺父母和公婆的女儿和儿媳。她自小受家庭熏陶,练就了一身做家务的本领。母亲做的饭菜经常会盘碗见底,母亲打扫的房间一定是一尘不染,我和父亲每天都能穿着散发着阳光味道的衣服出门,总之,提到家务事,母亲无所不能,而且样样精通。更为可贵的是,在孝顺长辈上面,她一直是“身先士卒”,“率领”我们全家做“孝子”,将我家的家风——“孝”,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日在奶奶家,午饭后,我以最舒服的姿势倚在沙发上看了好一会儿的电视,起身去餐厅开冰箱拿雪糕吃,眸子却无意间瞥见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是母亲!
此时,她正哈腰站在水池旁刷着碗,白色的泡沫飞溅,裹住了她白皙修长的双手,沾满油渍的白瓷碗盘一经她握在手中洗碗布的“洗礼”,瞬时间恢复了莹白的面容。真是好功夫啊!
耀眼的午后阳光照在母亲身上,将她那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得愈发臃肿的身躯映射出修长的似少女般的剪影,乌发间垂下的几缕银丝遮挡住了眉梢,我第一次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再年轻……
“红啊,别刷了,歇歇吧!你都忙了一头午了,等会儿你们走了,我来收拾。”奶奶心疼地在一旁不停地念叨着。“不用,妈,马上就好了,您进屋吧!”我恍然,母亲这是为了不让奶奶累着啊!
“妈妈,你和奶奶都去休息吧!我来干!”说着,我把雪糕放回冰箱,换鞋进了厨房,挽起袖子,夺下母亲手里的碗,开始认真地刷起来。见母亲诧异的瞧着我,就笑着说:“‘百善孝为先’不是我们家的家风嘛!”母亲也笑了,她满意地看着我,好像在说:“嗯,我的女儿长大了!”随后就拉着奶奶进了客厅。我知道这“离开”就是对我的信任。
家风,并不是一种摆设,而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为人处世的准则,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家家和睦,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加繁荣昌盛。
【点评】本文语言虽然不华丽,却极为准确生动,读来津津有味,“将她那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得愈发臃肿的身躯映射出修长的似少女般的剪影”等句子描写极为细致入微,精彩!
关于家风作文的评语二
家庭是花根,孩子是鲜花。家风如阳光,鲜花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才能清香宜人;家庭是种子,孩子是小树。家风如雨露,小树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
小时候,母亲经常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母亲有时也会把家务分担给我一些,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每当我找各种理由推掉不做时,她都会笑着对我说:“哎!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做人要勤劳,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最近姐姐考上了大学,家里的亲戚每隔几天就会过来家里坐一坐,祝贺姐姐。也时不时的对我说,你也要努力了,像你姐姐一样考上大学。今天,经常来我们村子里卖蔬果的爷爷又过来了。我和妈妈去买橘子,剩妈妈还有邻居挑水果的时间,他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哦,以后要考到博士!”我笑着答应了他。其实早在姐姐考上大学,看到爸爸妈妈骄傲地告诉别人,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是福大的时候我就立志也要像姐姐一样考上大学,让他们的心里多一份骄傲。
自古文人重“家风,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时贪玩,无心读书,他父亲兴王心中担忧,就将他关在书房里,反复罚抄一副家教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清香宜人;小树在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我,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更加出类拔萃!
【点评】这篇议论文,立意鲜明,观点明确,“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说理充分透彻,引用名人
关于家风作文的评语三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认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著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点评】这是一篇完整而又精彩的议论文,小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论题,“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富有丰富的意蕴。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证层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