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晚落幕,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和搭档王迪演绎的《雀之恋》,清新脱俗,美得令人窒息,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与情感满足。舞蹈魅惑之欲望,是舞与自然的融合,是高雅的精神享受。
纯净而神秘的原始森林里,一对蓝孔雀相见甚欢,缠绵亲昵,交颈诉说着爱恋,手指巧妙颤动,似流水缠绵不断,你啄着我,我柔情与你,爱情在此刻升华、生命之河潺潺流淌,洗涤浸润我们的心灵,演绎出自然纯洁的情感,诠释出世间万物对爱的呼唤。爱,无需语言,如蓝孔雀,只需抖动一下羽毛,只需交织一眼深情;爱,睿智从容;爱,淡静沧然;爱,没有对错,只有付出与理解。杨丽萍老师的舞蹈拾起了一份纯纯的爱,这份爱情浪漫、缠绵、纯粹。
《雀之恋》以爱情为神圣力量,展现唯美性;以生命本体为主题,表现仪式性;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主题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诠释大众性。归真的艺术表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是《雀之恋》的精神特质,而普惠性、大众性、接地气则是她的生命力。《雀之恋》通过对艺术天然去雕饰般的演绎,旨在将现实生活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带给观众一种立体、纯粹、挣脱世俗羁绊的艺术享受。远离现实的纷扰,却慰藉着人们饥渴的心灵。美,最单纯的美,自然地渗入到灵魂深处,远离尘嚣,置身世外。唯有将灵魂融入到原生态的舞姿与其所勾勒的自然之境中,观众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彻底的涤荡与返璞。一支《雀之恋》,真、纯、淡,如此空灵唯美的境界,得益于艺术的不被刻意雕琢,她存在于民间、扎根于生活的舞台,散发着艺术人生的气息。
好的艺术,有灵魂的艺术,最需要执着所爱、满腔热情的艺术家的倾情演绎。杨丽萍老师此前最深入人心的作品为早年的民族舞《雀之灵》。近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原生态舞蹈艺术的推广与发展,倡导用原生态舞蹈艺术表达纯粹的唯美世界。从《雀之灵》到《雀之恋》,从格调高艳的《藏迷》到超凡脱俗的《荷花度母》, “孔雀公主”为舞而生,她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对舞蹈艺术的完美演绎,更在于她“为舞而生”、“以生示舞”、为原生态舞蹈艺术的发展而执着于心的人生境界。虽已年过半百,却依旧风韵犹存,舞姿婀娜,引人入胜,杨丽萍“用情、用心、用生命”,借以如落花飘零水上的柔美肢体,完美演绎一对灵动尤物的旷世爱恋,以昂扬的精神、奔放的激情吸引和感染着亿万人民。
在还没有在屏幕上看见杨丽萍的时候,我就听到过孔雀公主还知道她的一些小故事,那些故事在八十年代的一些《荧屏采风》或者《河南青年》之类的杂志上也许还存在着一些一影子。
有一个我至今还记得的故事是这么说的,说是周恩来有一次带着中国的艺术团去东南亚的一个国家访问,当时我们能访问的国家也只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忘了具体是那个。据说,杨丽萍一曲孔雀舞结束后,当时的那个王子就迷住了,以至于很是郑重的问我们的总理可以不可以娶了我们的孔雀公主。周总理当时是舍不得不过他还是问了杨丽萍的意思,杨丽萍说不管嫁给谁她为了舞蹈是不会要孩子,然而做为王子不可以没有子嗣,于是那个可怜的王子就只好空怀着相思。
我喜欢这个带着遗憾的美丽的故事。
据说杨丽萍后来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而那个深深的爱着她的人也真的接受了她为了舞蹈不要孩子的决定,以至于到现在她的生命在舞蹈里还是那样的郁郁葱葱。
去年还是前年,在节目上看一个关于她的采访,不过是长裙,打了一条辫子,却让人觉得就是时尚,是很个性的妆容,然而在她那里硬是让人觉得和谐,真的'不能用漂亮来形容,那是不折不扣的美,是一种带着灵性的美丽,就那样不经意的把另一位也算是端庄大方的女主持衬托成了俗世里的脂粉。
后来还听说她去云南那边采风,看一眼水牛上吹着短笛的牧童,就那么打眼一看骨架就那么认定孩子是跳舞的料子,就那么把他待到了北京,还听说她的弟子大都是这么收过来的,没有什么
其实,我看过的舞蹈倒是真的不多。我比较的没有艺术细胞,以前每次看到歌舞都觉得不如小品相声有意思,第一次被舞蹈吸引是在06年的春节晚会,一共两场舞蹈把我直接就看呆了,一支舞是那一场震撼无比的《千手观音》还有一支就是杨丽萍的《三棵树》。惊讶于那是怎么做到了。
今年的这一场《雀之恋》更是美轮美奂,让我那么轻易的就相信了,动作是超越了语言的表达。那些动作,怎么那么就那么美丽,美丽的让人想起来自然,想起来爱,想起来艺术。
她很有名,却并不是什么话题。就算是在春晚这样大的舞台,流程也不过是报幕演出谢幕,没有一点儿多余的话,简单干净的像是那些舞蹈动作,没有一点是多余的。
而且在如今,无数节目都在竭尽全力想着怎么吸引眼球的时候,她拿出来的节目还是那样子的精致,精致的像是云南的那些竹楼,不带一点儿水分。
我在想象着,在那多的人辛辛苦苦找看点的时候,她是怎样的坚持,坚持着一个一个一丝不苟的练习动作。
做为一个如此美丽又成功的女子,其实她有很多的地方可以打动人,她的坚持,她的美丽,她的名声,她的阅历,她的荣誉,可是除了舞蹈,她似乎并不打算用别的东西打动你。而她,也只需要舞蹈,就足以打动这个世界上的人了。
而我,一个连音律都不通五音都不全的人,还真的被她呈现出来的舞蹈深深的吸引并且深深的打动了。
看着眼前美到让人找不到词语的画面,我似乎听到一只美丽的孔雀在谆谆教导:
吸引人只是需要一点儿看点就成了,而打动人,真的是需要付出全部真心和诚意的。
讲真《南极之恋》这部电影起初期待值并不是很高,看过点映场之后后知后觉,很幸运没有错过这部很不错的电影,深深被其美景和其爱情惊艳到了。看似极美的南极之地,却是一个充满神秘又充满无尽危险的地带,而在极寒的南极唯一燃着的火苗是来自这份南极之恋。
《南极之恋》是由吴有音执导,赵又廷、杨子姗主演的作品,讲述了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赵又廷饰)和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杨子姗 饰)在去南极的专机上相遇,但因为一场坠机事故,让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男女在南极腹地无人区冒险生存相互依赖75天的故事。
一览无余的南极之地虽然美丽,但是美丽背后的荆棘又会让之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像是玫瑰花虽芳香四溢,却在枝干上长满了一身的戎装战甲。更严重的是在这里随时都可能面临着生命的最后一刻。吴富春和荆如意看似在社会上根本不会搭上边的两个人,却在一起共同面对着未知危险的到来。是勇气给他们带来的勇敢,又是爱带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从女性角度出发,女人许多都是非常感性的一类。在影片中,如意因坠机而导致腿部骨折受伤,不能正常行走,在一望无际的极寒之地,只能依靠富春,这也便成为了形成了这段感情的小基础。如意听着富春每一次去找寻找救援征途的脚步,看着每一次富春回来之后的沧桑模样,内心就算是寒冰也该融化了。富春或许是掉进了冰冷的海水里,或许又是被一片茫茫白雪刺伤了眼睛迷失方向。每一次的经历都令人心酸,每一次的'过程都如此惊险,慢慢的如意依赖上了这个男人,“你若活着回来,我便活着,你若不回不来,我会自行解决”。
从男性角度出发,男人需要动力,需要生活下去的理由和动力。而影片中富春所需要的,莫名之间如意给到了他,对他来说,如意好像就代表着家,每一次的征途虽说都很辛苦,都很危险,但是每每想到如意心头就会萌生一种念头“我死了,如意怎么办”。在富春掉进冰裂缝下面的那一段尤为记忆深刻,被裂缝困了几天时间,苦苦找寻出口却未果,巧合看到一条最缓最薄弱的缝隙,决心一点一点挖爬出去,谁知又遇到了雪面崩塌,生生被压倒在冰封的大雪之下,心中强烈的求生欲望怕是已经泯灭,但是燃起来的却是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使他在死亡面前又绝地逢生。
《南极之恋》脱离世俗谈一场恋爱,最纯真最美好。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金钱的诱惑,所拥有的只是两个人互相的依赖和彼此的真心。一览无余的南极之地,极美也极其恐怖,不时紧张揪心,不时又小温馨,而其恋情又是本片最浓墨的一笔,点燃了内心纯至的爱火,更是南极最绚丽的欧罗拉之光。
《南极之恋》是一部华语电影中少见的灾难片。作为一部在南极真实取景拍摄的电影,它真实地再现了南极这个苦寒之地到处存在的危险。但它不是发生在南极的《1942》,它并没有在灾难后人们心理创伤上着墨较多,更不会从这些心理创伤带给主人公的人性扭曲侧面反映灾难的无情。
它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客观冷静的残酷。无论是飞机坠毁后杨子姗饰演的荆如意脚骨折,还是赵又廷饰演的吴富春打鱼掉入冰缝里,这些细节的展现并没有着力表现主人公的痛苦,而是不动声色地把焦距对准了这一片白茫茫南极大地。这样做反而能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想象自己如果在南极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是否还能活下去。强烈的代入感带来了强烈的恐惧感。
作为唯一一部在南极拍摄的剧情长片,《南极之恋》贯穿始终的冷峻气质也许就是源自于导演本人的经历吧。导演吴有音是中国第27次、28次南极科考队员。对南极了若指掌的他在拍摄本片之前竟然三次前往南极、一次北极考察勘景。与其说是敬业,不如说是敬畏,敬畏大自然的力量。所以两位主人公在空旷南极上面前才显得渺小,一场雪崩就能轻轻松松抹除他俩存在过的痕迹。这种敬畏感也可以从黎耀辉的镜头里、久石让的配乐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以两位主角的视角来看,敬畏之心倒在其次,而生死压力下迸发出的爱情彰显了生命的伟大,也让这场爱情或多或少有了纯爱电影的影子。那种只存在于想象中,愿意为彼此付出生命的美好爱情。那种爱情的存在仿佛是为了羞辱现代爱情的无聊与市侩,所以吴富春在开篇飞机坠落后就不在有“土豪”这一标签,在求婚的`时候,吴富春也没有为荆如意戴上闪亮的钻石,只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承诺。金钱让人们在爱情面前变得犹豫不决,当除掉这层粉饰后方能见到爱情真正的样子。
谈到爱情的本质,马上会想到片中两人在上下铺“躺”而论道的那一幕。荆如意提到庄子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虽然将意思局限在爱情上,但在影片当时当下却再合适不过。与荆如意舍弃相濡以沫,想让吴富春单独活下去不同,吴富春选择了相濡以沫,同生共死。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吴富春后面的行为。两种态度无论高低,都表现出两人对于爱情的纯粹的信仰。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冰心和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吴文藻先生84岁时离世,14年后冰心先生也与世长辞,两人的骨灰合葬到一处,完成了冰心“死同穴”的遗愿。
不管是冷冰冰且危机四伏的南极,还是抛弃世俗标准的相依为命的爱情,都应了冰心的一段话:“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这段话也是对《南极之恋》这部灾难爱情片最好的阐释。
纯粹的爱情就如同极光一般震撼人心,它的美丽与可贵,才是大家心之所向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