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评心雕龙》是中国作家鲁迅的一篇文章,出自《华盖集》,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莽原》周刊第三十二期。
评心雕龙〔1〕
甲 A-a-a-ch!〔2〕乙 你搬到外国去!并且带了你的家眷!〔3〕你可是黄帝子孙?中国话里叹声尽多,你为什么要说洋话?敝人是不怕的,敢说:要你搬到外国去!
丙 他是在骂中国,奚落中国人,替某国间接宣传咱们中国的坏处。他的表兄的侄子的太太就是某国人。
丁 中国话里这样的叹声倒也有的,他不过是自然地喊。
但这就证明了他是一个死尸!现在应该用表现法;除了表现地喊,一切声音都不算声音。这“A-a-a”倒也有一点成功了,但那“ch”就没有味。——自然,我的话也许是错的;但至少我今天相信我的话并不错。
戊 那么,就须说“嗟”,用这样“引车卖浆者流”〔4〕的话,是要使自己的身分成为下等的。况且现在正要读经了……。
己 胡说!说“唉”也行。但可恨他竟说过好几回,将“唉”都“垄断”了去,使我们没有来说的余地了。
庚 曰“唉”乎?予蔑闻之。何也?噫嘻吗呢为之障也〔5〕。
辛 然哉!故予素主张而文言者也。
壬 嗟夫!余曩者之曾为白话,盖痰迷心窍者也,而今悔之矣。
癸 他说“呸”么?这是人格已经破产了!我本就看不起他,正如他的看不起我。现在因为受了庚先生几句抢白,便“呸”起来;非人格破产是甚么?我并非赞成庚先生,我也批评过他的。可是他不配“呸”庚先生。我就是爱说公道话。
子 但他是说“嗳”。
丑 你是他一党!否则,何以替他来辩?我们是青年,我们就有这个脾气,心爱吹毛求疵。他说“呸”或说“嗳”,我固然没有听到;但即使他说的真是“嗳”,又何损于癸君的批评的价值呢。可是你既然是他的一党,那么,你就也人格破产了!
寅 不要破口就骂。满口谩骂,不成其为批评,Gentle-man决不如此。至于说批评全不能骂,那也不然。应该估定他的错处,给以相当的骂,像塾师打学生的手心一样,要公平。骂人,自然也许要得到回报的,可是我们也须有这一点不怕事的胆量:批评本来是“精神的冒险”呀!〔6〕卯 这确是一条熹微翠朴的硬汉!王九妈妈的肞嶒小提囊,杜鹃叫道“行不得也哥哥”儿。湅然“哀哈”之蓝缕的蒺藜,劣马样儿。这口风一滑溜,凡有绯刚的评论都要逼得翘辫儿了。〔7〕辰 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他是窃取着外国人的声音,翻译着。喂!你为什么不去创作?
巳 那么,他就犯了罪了!研究起来,字典上只有“Ach”,没有什么“A-a-a-ch”。我实在料不到他竟这样杜撰。所以我说:你们都得买一本字典〔8〕,坐在书房里看看,这才免得为这类脚色所欺。
午 他不再往下说,他的话流产了。
未 夫今之青年何其多流产〔9〕也,岂非因为急于出风头之故么?所以我奉劝今之青年,安分守己,切莫动弹,庶几可以免于流产,……
申 夫今之青年何其多误译也,还不是因为不买字典之故么?且夫……
酉 这实在“唉”得不行!中国之所以这样“世风日下”,就是他说了“唉”的缘故。但是诸位在这里,我不妨明说,三十年前,我也曾经“唉”过的,我何尝是木石,我实在是开风气之先〔10〕。后来我觉得流弊太多了,便绝口不谈此事,并且深恶而痛绝之。并且到了今年,深悟读经之可以救国,并且深信白话文之应该废除。但是我并不说中国应该守旧……。
戌 我也并且到了今年,深信读经之可以救国……。
亥 并且深信白话文之应当废除……。
十一月十八日。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莽原》周刊第三十二期。
“雕龙”一语,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雕龙睪”。据裴骃集解引刘向《别录》:“驺睪修衍(驺衍)之文,饰若雕缕龙文,故曰‘雕龙’。”南朝梁刘勰曾采用这个意思,把他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题为《文心雕龙》,本篇的题目就是套用《文心雕龙》的。作者的用意是调制当时文坛上流行的一些稀奇古怪的论调,最主要的是在攻击从林琴南到章士钊的'读经尊孔的复古主义,和胡适、徐志摩、陈西滢等人对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奴颜婢膝的阿谀;但同时也批评了新文艺阵营中的某些偏向和不正确的主张。而文中所举的一些语句,大都见于上述诸人的文章,但也有经过作者提炼的。
〔2〕A-a-a-ch 即Ach,德语感叹词,读如“啊喝”。
〔3〕关于“搬到外国去”的话,参看本卷第83页注〔2〕。
〔4〕“引车卖浆者流” 一九一九年三月林琴南在给蔡元培的信中攻击白话文说:“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5〕噫嘻吗呢 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二号(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孤桐杂记》中说:“陈君(按指陈西滢)……喜作流行恶滥之白话文。致失国文风趣。……屡有佳文。愚摈弗读。读亦弗卒。即噫(原文作嘻)嘻吗呢为之障也。”
〔6〕关于批评与谩骂的话,可能是针对《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西林的《批评与骂人》一文而发的。
该文有如下一些议论:“批评的时候,虽可以骂人,骂人却不就是批评。
两个洋车夫相撞,车夫回过头来,你一句,我一句,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我决不赞成一个人乱骂人,因而丢了自己的脸。”“讲到批评的时候免不了骂人……我们都不能不承认‘不通’,‘胡说’,‘糟踏纸张笔墨’,是骂人;我们都不能不承认在相当的情形之下,这些话是最恰当的批评”。“新近报纸上常引法国大文学家法朗士的话,说:批评是‘灵魂的冒险’。既是一个‘灵魂’,‘冒险’,还能受什么范围?”
Gentleman,英语:绅士。“精神的冒险”,也译作“灵魂的冒险”。法国作家法朗士在《文学生活》一书中说过文学批评是“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的话。
〔7〕这一节是模仿徐志摩的文字而给以讽刺的。参看《集外集·“音乐”?》。
〔8〕买一本字典 胡适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二十一期(一九二五年五月二日)的《胡说(一)》中,说“近来翻译家犯的罪过确也不少了”,他指责王统照在翻译美国诗人朗费罗的长诗《克司台凯莱的盲女》时不查字典,“捏造谬解”,“完全不通”。并说:“我常对我的翻译班学生说,‘你们宁可少进一年学堂,千万省下几个钱来买一部好字典。那是你们的真先生,终身可以跟你们跑。’”
〔9〕青年何其多流产 当时有些人把青年作者发表不够成熟的作品斥为“流产”。《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期(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刊登江绍原《黄狗与青年作者》一文,认为由于报刊的编辑者不知选择,只要稿子,青年作者“就天天生产——生产出许多先天不足,月分不足的小家伙们。”随后徐志摩等人也发表文章应和。同年十月二日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发表《副刊殃》一文,指责青年作者“藉副刊作出风头的场所,更属堕志”。鲁迅对这种论调的批评,可参看本书《这个与那个》第四节。
〔10〕开风气之先 一九二五年章士钊在他主编的《甲寅》周刊上激烈反对白话文。胡适在《国语》周刊十二期(一九二五年八月三十日)发表《老章又反叛了》一文,其中说到章士钊也是很早就写过白话文的,“同是曾开风气人”。章即在《甲寅》周刊一卷八号(一九二五年九月五日)发表《答适之》,其中也说:“二十年前。吾友林少泉好谈此道。愚曾试为而不肖。十年前复为之。仍不肖。五年前又为之。更不肖。愚自是阁笔。”
鲁迅的杂文特色
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与心血于杂文创作中。他的杂文极具批判性,鲁迅曾把杂文分为“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所强调的正是杂文的“批评(批判)”内涵与功能。顺次翻开鲁迅生前出版的14本杂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这是一种文学家的关照。正如鲁迅自己说:“我的习性不太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因此,他最为关注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无法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如杂文《论“他妈的”》,鲁迅在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的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鲁迅还提出了“推背式”的思考方式,即“正面文章反面看”,据此而写出的一些杂文,例如《小杂感》:“自称盗贼的无须防,得其反倒是好人;自称正人君子的必须防,得其反则是盗贼”:这都是深刻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自然也是“刻毒”。鲁迅的杂文思维也是非规范化的,他常在常规思维路线之外,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就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例如其在著名的学术随笔《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就以这种思路就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嵇、阮对礼教的破坏只是表面现象,事实上却是爱之过深的表现。鲁迅杂文的犀利、刻毒,令人难以接受,还在于他的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鲁迅一方面将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人和事连接在一起: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另一方面又能够发现和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联系。在《小品文的危机》中“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在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到马路上来”。这样一端是高贵者及其殿堂,一端全是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在经过鲁迅的牵连下就达到了“神圣”的“戏谑化”,高雅的恶俗化。
“将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排除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做出普遍意义懂得整体概括,并加以简括的名称,经‘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本’,同时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这是鲁迅在进行论战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在鲁迅生前的14本杂文集中塑造了许多精彩而典型的形象,如“叭儿狗”、“西崽”、“洋场恶少”、“革命工头”等等。这些形象常是对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从而提炼出的一种社会类型,这些形象具有超时空的意义,这也使得这种类型的“共名”与鲁迅小说里的阿Q、祥林嫂一样,具有长远的艺术生命力。
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无拘无束而极富创造力的。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杂文中:或口语与文言句式夹杂;或排比、重复局势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可谓“深情并茂”。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酣畅淋漓,气势可观。而在另一方面,鲁迅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比如他有时将含义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词组织在一起,于不合逻辑中显深刻:“有理的压迫”、“跪着造反”、“在嫩苗上驰骋”等等。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评语1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即将到达的是八达岭景区!我是孟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在八达岭上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前方不远处,就是长城了。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你们知道吗?从北京出发,行车一百多里就能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型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型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各位游客,现在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不知是否能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看,单是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关于长城。
关于长城,还有一段有名的传说。相传孟姜女丈夫成亲的当晚,官兵她丈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夫君。于是,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了长城边。不料,夫君早已变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伤之下,昼夜不停地哭泣,哭倒了长城。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游客们,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大家自由观赏,同时提醒各位在长城上不要乱刻乱画,乱丢垃圾。请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的此趟旅行即将结束了。回头看看那雄伟的长城,这么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真有点依依不舍!下次如果你有机会再来游览,我一定再当你们的导游!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评语2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小姓唐,你们就叫我唐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各位游客们,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我们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游客们,现在让我来给你们细细地讲一讲关于长城的`故事,你们可要仔细听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下凡,男的叫万善良,女的叫孟姜女。当他们要结婚时,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善良捉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里苦苦地等着自己的夫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给夫君做好寒衣,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大家听了这个故事,是不是对长城又有新的认识呢!
?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大家都当了一回好汉,我们的浏览到此结束了,祝你们旅途愉快,谢谢!
嗨,游客们。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刘,大家可以叫我刘导。我将带领大家去浏览气魄雄伟的长城。Let?s go!
朋友们,这就是长城,它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到前三世纪修建的。那时各国诸候为了互相防御和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在各自领地上修筑了防御用的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三万多人力,十多年时间,把原来秦、赵、魏、燕、齐等国所筑的城墙加以修缮并且连接来。现在我们通常说的万里长城是指明朝修建的西起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濒临渤海湾的河北山海关,中间主要关口有:山海关,嘉峪关,玉门关、居庸关、紫荆关,偏关,雁门关,平型关,娘子关,横亘七个盛市,全长六千七百多公里。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八达岭长城导游词评语3
我是导游小王,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举世无双的长城。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为防止外敌入侵修筑的防御工事。长城很长,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它东到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一万三千多里。
请大家向这儿看,长城就是用这些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外沿是成排两米多高的城墙,外沿上有着数不清的瞭望口和射击口。城墙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两座堡垒之间可以相互呼应。
游客朋友们,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起重机、火车汽车,就靠着无数的胳膊无数的手,人拉肩扛,才凝成了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长城。
关于长城,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天下第一关》等,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查一查。
好了,我们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苏醒吧,不朽的长城,你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腾飞吧,中国龙,你是炎黄子孙的期盼。
3、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的知名度,能与长城齐名的恐怕不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国魂”,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至少目前,这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4、落后是要挨打的。掘起的中华大地迎来了改天换地的春天。用科技修补龙的脊梁,用智慧梳理龙的鳞片,用振兴完美龙的利爪,用巧手放飞龙的明天。
5、站在瑟瑟秋风中,远望长城古道,阴云密布,狼烟四起。火光中一闪,看杨门虎将,金戈铁马。一路烟尘,挥王者之师扬戈征西。玉门关外,李广的神箭穿云射月,斩落胡虏不渡。
6、站在龙头探海的岸边,看蔚蓝的海天。那潮起潮落的涛声,让人浮想联翩。伟大中国这条巨龙,曾几何时变得千疮百孔,历史的沉思如海浪拍岸。
7、不朽的长城,中国巨龙。我们为你骄傲。为你感动,为你欢欣。
8、不朽的长城,中国巨龙。我们为你起舞,为你歌唱,为你呐喊。
9、我们一鼓作气往上攀登,人在长城上,长城在万山峻岭上,千峰耸立,长城蜿蜒,古代战斗仿佛就在眼前,真让人心潮澎湃。长城,多么宏伟的工程,她展示了中华的千古文明;长城,多么壮观美丽的风景,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长城,多么伟大的壮举,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浩瀚力量。你看,长城依山椐梁,连绵不断,就象一条光彩四射的巨龙,游动在中华大地。你看,长城,多么神圣,多么壮观,多么美丽。你看,眼前这些登长城的人,就象攀天梯去天上一样,大家都气揣吁吁,小心翼翼,慢慢地艰难地攀登。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不仅修建了长城,而且还要在长城上展开抵御敌人战斗。修建长城,那是多么宏伟的场面;与敌战斗,那又的多么壮观的场面……
10、长城,曾经是大汉民族抵御异族的一道似乎是不可跨越的界限,是军事的防线,也是心理的屏障。
11、崇山峻岭矗峰声,抗略疆场万里城。巨大砖岩一块块,千军铸就华山诚。
12、在无数次民族融和与朝代变换之后,长城被岁月的长河洗练成一道别样的风景,成为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骄傲,成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
13、长城,你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巨人;你是一个崛起的国家,一个举世闻名的“中国龙”。
14、长城,你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你豪放的气魄,气如长虹;你穿越历史的空间,向世人瞩目;你滔滔不绝地心诉屈辱的历史,你默默地呈现出一幕幕,一篇篇,一段段,一行行,一点点,仰天挥洒“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一朵瑰丽奇葩的创世史诗。
15、长城,这个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古代建筑,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金字塔在埃及人心中的伟大,亦不逊于古罗马斗兽场在意大利人心中的神圣。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经后世历朝历代不断修缮,一直保存至今。它是古建筑中的一个奇迹,它的身上,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千百年来,因其不断抵御外族侵略的光荣历史,长城的风骨,就是整个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象征,每提及长城,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无不油然而生。
16、伟大的长城!在世人面前,你是雄伟的象征;对炎黄子孙而言,你更是荣誉的象征,自豪的名称。
17、在波澜壮阔的渤海,在大漠孤烟的塞外,在拔地而起的山岳,在尘土飞扬的古道。飞舞着一条雄伟神奇的中国龙。这就是不朽的长城。
18、长城,是热闹的,几千年的战争撕杀,让它没有过一刻的'安宁;长城,又是寂寞的,在寂寞中悄悄地见证着中国历史的沧桑。
19、你龙盘九州的一声长啸,灿烂了我们的历史。你在战火烽烟中的凤凰涅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你不屈的雄姿震惊了世界,你腾起的明天是不朽的诗篇。
20、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它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之一,它规模大,工程艰巨,耗费人力之多,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年,纵横十万余里”。
21、我将抚摸长场面,看看长城的雄伟壮大,也感受到了秦代的“悲剧”,明白长城的思想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那是我一辈子学不完,用不尽的,我还没到过长城,可长城的真正意义、价值,那高大的形象,永远树立在我心中。
22、我们走得很慢,东看看西瞧瞧,看着沧桑的长城青砖,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依旧坚固而筑,依稀看到当年建筑师们堆砌的身影,在那个没有机械只靠人工的年代,他们是怎么一砖一砖堆砌上去,又使这些建筑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呢!想着想着,心中不由的感叹,感叹祖先的智慧和伟大,这砖于砖的缝隙里凝结着他们多少辛勤的汗水和智慧。
23、这么陡的长城古人是怎么建造成的呢!是啊,长城凝聚了中华儿女太多的智慧和汗水,不愧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不可遗忘的宝贵财富。
24、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
25、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也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26、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的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评论长城时说:“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27、长城不仅仅是古时用来抵御外来敌害的工具,更是今天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巧夺天工的设计,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度智慧,它,是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