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诗句 > 爱情美好忠诚的诗句合计100条

爱情美好忠诚的诗句合计100条

时间:2020-05-14 14:02

一、《七哀》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 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 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 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 回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 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 贱妾当何依。

赏析

曹植在后期生活发生很大变化。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及其子曹叡相继为帝,曹丕父子与曹植有深刻的矛盾。曹丕做皇帝必须得到旧世族的支持,做了皇帝不久便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向世族靠拢,并屠杀一向支持曹植的丁仪、丁廙兄弟,以削弱曹植的力量。此后曹植不断受到压抑与迫害,虽然身为王侯,实质囚徒。早年的壮志无法实现,终于在愤懑中死去,只活了四十一岁。

曹植后期思想主要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虽然还在不断地歌唱自己的理想抱负,但前期那种自豪的、昂扬的声音逐渐减弱。如《杂诗》之五:“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激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表现了理想,可是前期那种昂扬奋发的精神没有了。又如《七哀》,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是他的名篇。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流光:指月光,像流水一样明澈、闪动的月光。这两句是说,明月照射在高高的楼上,如水的清光正在不断地倾泻。

首两句运用了“兴”的手法带出女主角的背景:明月高照,思妇独倚高楼,对影自怜,思念远方的夫君。明月、高楼、流光、徘徊,引起联想,思妇月夜难寐念良人,典型兴的表达方式。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余哀:不尽的悲哀。这两句是说,楼上有个充满愁思的少妇,悲叹中流露着不尽的哀伤。

这两句运用了赋的表达方式,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本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绪——悲叹和哀伤。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也不能通。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宕子:就是游子,出门在外长期不归的游子。这两句是说,请问楼上发出唉声叹气的是谁?她自己说是游子的妻子。

这也是以赋的方式来表达的,但是以问答的方式来达到赋的表达效果。直截了当,干脆利落。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此为妻子对丈夫的尊称。逾:超过。这两句是说,夫君你远行在外已超过十年了,我只好孤清地独自栖居。

承接上文,继续用赋的方式来表达,透过思妇的诉说进一步用描述思妇的哀叹,非常直接。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这两句是说,你好像路上扬起的灰尘,我就像浊水中的泥浆。

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自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谐:顺。这两句是说,一浮一沉形态各不相同,什么时候才能和合起来呢?

以上四句是说夫妻本如尘和泥同为一体,而今丈夫像随风浮扬的清尘,自己像沉没水底的浊泥,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一个浮,一个沉,地势不同,不知何时相聚。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逝:往。这两句是说,我想变成一股西南风,飞到你的身边,投往你的怀抱。

这里运用了比的手法表达思妇的心态,思妇见弃,不单不以怨报之,反而愿意牺牲自己,思妇对夫君的忠诚和忠贞!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无依?”良:诚然。这两句是说,你的襟怀总是打不开,我怎么办呢?

这里运用了赋的方法表达思妇被冷待的遭遇和情怀,思妇很了解夫君的心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来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哀怨之情,直透长空。这两句表达非常直接,正是赋的典型手法。

《七哀》属于思妇诗,是一首抒发思妇怀念游子的哀怨的诗。《曹集诠释》评曰:“其意若欲曹丕追念骨肉之谊,少予宽待,乃藉思妇之语,用申己意。”这里是指曹植以思妇自比,用游子比兄侄,抒发对疏离自己的兄长曹丕等的怨情,希望重修兄弟之好,使自己的志向抱负得以伸展。通读全诗,的确有这层意思在其中。但是,诗歌的意象是饱含深意的,它具有多方面的解释,远不止影射曹丕、曹叡这般单纯。

曹植一生抱负远大,他在《与杨祖德书》中就说:“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应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功绩、辞赋为君子哉。”然而父亲去世,自己竞位失败后,面对曹丕的猜忌和陷害,曹植政治理想的实现成了一场空梦。在人生理想面前,曹植自觉是卑微的,他愿不计代价的投身于对政治抱负的追求,无奈理想的大门久叩不开,惟剩在门前苦苦徘徊,痴痴等待……此时的曹植任何人都不怪,就像寻爱不果的思妇一般,爱过了,恨过了,只剩下淡淡的哀怨和不尽的`怅惘,然后继续等待不悔,全诗终了,余音绕梁。“七哀”,李冶《古今注》谓:人有七情,今哀戚太甚,喜、怒、乐、爱、恶、欲皆无,唯有一哀,故谓之七哀。如此释“七哀”,真是太贴切了。而情至此,哀哉七哀!

二、《妾薄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对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逃脱不了色衰而爱驰的悲惨终局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有一种启示。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最后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与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处。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三、《千秋岁·数声鶗鴂》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赏析

这首《千秋岁》写的是悲欢离合之情,声调激越,极尽曲折幽怨之能事。

上片完全运用描写景物来烘托、暗示美好爱情横遭阻抑的沉痛之情。起句把鸣声悲切的鶗鴂提出来,诏告美好的春光又过去了。源出《离骚》“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从“又”字看,他们相爱已经不止一年了,可是由于遭到阻力,这伤情却和春天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惜春之情油然而生,故有“惜春更把残红折”之举动。所谓“残红”,象征着被破坏而犹坚贞的爱情。一个“折”字更能表达出对于经过风雨摧残的爱情的无比珍惜。紧接着“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是上片最为重要的两句:表面上是写时令,写景物,但用的是语意双关,说的是爱情遭受破坏。“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是正常的,而梅子青时,便被无情的风暴突袭,便是灾难了。青春初恋遭此打击,情何以堪!经过这场灾难,美好的春光便又鶗鴂声中归去。被冷落的受害者这时也和柳树一样,一任爱情如柳絮一般逝去了。

换头“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两句来得很突然。幺弦,琵琶第四弦。弦幺怨极,就必然发出倾诉不平的最强音。这种极怨的气势下,受害者接着表示其反抗的决心,“天不老,情难绝”。这两句化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诗句而含意却不完全一样,此处强调的是天不会老,爱情也永无断绝的时候。这爱情是怎样的呢?“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丝”“思”,谐音双关。这个情网里,他们是通过千万个结,把彼此牢牢实实地系住,谁想破坏它都是徒劳的。这是全词“警策”之语。情思未了,不觉春宵已经过去,这时东窗未白,残月犹明。如此作结,言尽而味永。

这首词韵高而情深,含蓄又发越,可以说,兼有婉约与豪放两派之妙处。

四、《生查子》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

这首词的题旨,就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可”(江淹《别赋》)之意,写情人伤别。不过,分手地点不在江滨,似在芳草连天的古道上。上片写别景,下片写别情,结句尤佳。

分别的序幕在破晓的景色中揭开:远处连绵起伏的春山上,白茫茫的雾气开始收退,依稀现出黑黝黝的如画剪影;东方渐明,露出鱼肚白色,寥落的几颗晨星也慢慢黯淡下去。天很快就要大亮,一个美好的春日即将开始,然而无情的离别时刻也逼近了。词以“欲收”、“淡”、“稀小”等含有动态的语词,写出天色由朦胧逐渐明朗的过程,暗示恋人抬望天色而渐渐收紧的心情。“春山”二句,在勾勒晨景中,挑明了季节、时间、环境、恋人早起等内容,为伤别垫下了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接下,文笔从天色落到人物身上:清晓的晨光下,女主人公脸上一串串伤别的泪珠不断地流落,西斜的残月,照亮她的脸庞,映出一道道晶莹的泪痕,分外凄楚动人。一个脸部特写,以天边弯弯的残月衬托女子鹅月形的脸庞,将人物也摄进了春晓画面。真是写景胜手。“别泪”二字,点醒题旨,与上片其他内容相结合,隐含他们从夜里室内话别对泣,直到天明路边难舍难分的内容。故俞陛云先生认为:“上首(片)言清晓欲别,次第写来,与《片玉词》之‘泪花落枕红棉冷’词格相似。”(《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下片由景入情。执手歧路,细细叮咛。别泪拭不干,别语嘱不尽,有情人送别,情深意长。“语已多,情未了。”纵说了千言万语,也难尽几多情意。花前月下的欢快日子已成陈迹,此后是闺房孤灯、梧桐细雨,梦里相思,“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情未了”,情难了。过片“将人人共有之情,和盘托出,是为善于言情。”(《栩庄漫记》)白描如口语,却高度概括,简约凝炼。时间消逝得那么快,分手的时刻终于来临。征马长嘶、催上行程,泪眼朦胧,牵袂依依。女子狠着心肠转身欲别,突然,“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里,词人借助芳草与罗裙同色的联想,生动地表现了女子临别时的复杂心理和眷恋情绪。女子看见萋萋遮满古道伸向远方的芳草,想到行人将离开自己而跋涉天涯,又想到自己将苦苦地思念他,又转想到他对自己的思念,猝而又担心他会不会忘了自己。芳草与自己身上的绿罗裙颜色相同,女子由这一联想生发开去:天涯处处有芳草,她希望行人睹芳草而记得绿罗裙(自己),行遍天涯,爱情永远不变。“怜芳草”即恋女子也。南朝江总妻《赋庭草》云:“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咏裙、草同色。杜甫诗云:“名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说睹景思人。这两句词化用前人诗句而翻进一层,把许多层的心情意思揉合进去,显得更为出色。从女子回身再追补的这句话中,读者可窥到女子内心深层的秘密。女子祈愿的是两情久长,远游他乡的男子永不变心。意不明说,又非说不可,于是含蓄而婉转地指草指裙郑重叮咛了这么一句痴语。女子的情深如海,韧如蒲草,自在言外不喻之中。结尾二句,通过联想,将自然景色与心中感情巧妙地结合起来,寄兴幽远,形象鲜明。这种联想,在古诗词中常见,如:见桃花而思人面,见春山而思眉黛,见彩云而思佳人,其好处在于能巧妙而形象地刻划出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牛希济在五代词人中以“才思敏妙”(《十国春秋》)、“词笔清俊”、“尤善白描”(栩庄语)著称。此词含蓄而深远,耐人咀嚼。

若提及爱情诗,徐志摩的爱情诗可谓是有史以来最为人所铭记的一位了,他受过很多的教育,而且有过几段爱情故事,他丰富的爱情经历给他的诗也提供了不少的灵感。

徐志摩的爱情诗

《我等候你》

我等候你。

我望着户外的昏黄

如同望着将来,

我的心震盲了我的听。

你怎还不来?希望

在每一秒钟上允许开花。

我守候着你的步履,

你的笑语,你的脸,

你的柔软的发丝,

守候着你的一切;

希望在每一秒钟上

枯死──你在哪里?

我要你,要得我心里生痛,

我要你火焰似的笑,

要你灵活的腰身,

你的发上眼角的飞星;

我陷落在迷醉的氛围中,

像一座岛,

在蟒绿的海涛间,不自主的在浮沉……

喔,我迫切的想望

你的来临,想望

那一朵神奇的优昙

开上时间的顶尖!

你为什么不来,忍心的!

你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你这不来于我是致命的一击,

打死我生命中乍放的阳春,

教坚实如矿里的铁的黑暗,

压迫我的思想与呼吸;

打死可怜的希冀的嫩芽,

把我,囚犯似的,交付给

妒与愁苦,生的羞惭

与绝望的惨酷。

这也许是痴。竟许是痴。

我信我确然是痴;

但我不能转拨一支已然定向的舵,

万方的风息都不容许我犹豫──

我不能回头,运命驱策着我!

我也知道这多半是走向

毁灭的路,但

为了你,为了你,

我什么都甘愿;

这不仅我的热情,

我的仅有理性亦如此说。

痴!想磔碎一个生命的纤维

为要感动一个女人的心!

想博得的,能博得的,至多是

她的一滴泪,

她的一声漠然的冷笑;

但我也甘愿,即使

我粉身的消息传给

一块顽石,她把我看作

一只地穴里的鼠,一条虫,

我还是甘愿!

痴到了真,是无条件的,

上帝也无法调回一个

痴定了的心如同一个将军

有时调回已上死线的`士兵。

枉然,一切都是枉然,

你的不来是不容否认的实在,

虽则我心里烧着泼旺的火,

饥渴着你的一切,

你的发,你的笑,你的手脚;

任何的痴想与祈祷

不能缩短一小寸

你我间的距离!

户外的昏黄已然

凝聚成夜的乌黑,

树枝上挂着冰雪,

鸟雀们典去了它们的啁啾,

沉默是这一致穿孝的宇宙。

钟上的针不断的比着

玄妙的手势,像是指点,

像是同情,像的嘲讽,

每一次到点的打动,我听来是

我自己的心的

活埋的丧钟。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经典爱情诗

1.

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 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2.

我的世界太过安静, 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 如此这般的轮回。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 ,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 ,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

傻气的人,喜欢给心 ,也许会被人骗 ,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 。

你以为我刀枪不入, 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3.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 ,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

不求有结果 ,不求同行 ,不求曾经拥有 ,

甚至不求你爱我 ,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 ,遇到你 。

ps: ··· 一生 再也不敢那么勇敢,为你 ···

4.

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

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

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

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

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

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二,

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

这种叫**的情啊···

如果你忘了苏醒, 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5.

你说你不好的时候 ,我疼 ,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

你说你醉的时候 ,我疼 ,疼的不能自制 ,思绪混乱 。

我的语言过于苍白 ,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 。

太多不能 ,不如愿 ,想离开 ,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

转而 ,移情别恋 ,却太难 ,只顾心疼 ,我忘记了离开 ,

一次一次 ,已经习惯 ,习惯有你 ,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6.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麼模糊,

曾经那麼坚信的,那麼执着的,一直相信著的,

其实什麼都没有,什麼都不是... 突然发现自己很傻,傻的不行。

我发誓,我笑了,笑的眼泪都掉了。

笑我们这麼傻, 我们总在重复著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不被痛找到。

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 再期待,再失望...

7.

习惯 ,失眠 ,习惯寂静的夜 ,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 ,想你淡蓝的衣衫 。

习惯 ,睡伴 ,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 ,抱着绒绒熊 ,独眠 。

习惯 ,吃咸 ,习惯伤口的那把盐 ,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 。

习惯 ,观天 ,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 ,念着关于你的诗篇 。

ps: 你走吧,我总要习惯一个人。

8.

谁的情感 无法张扬 ,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 ,

谁在夜晚 害怕腐烂 ,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 ,

先爱吧 把这一副肩膀 挡掉一点遗憾 ,先爱吧 看似一双翅膀 躲啊躲已经黑暗 ,

先爱吧 人们不懂这样 一旦欲求不满 ,先爱吧 之后感伤 之后再算 ,之后再算···

9.

我习惯了等待, 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的站回等待的原点。

我不知道,这样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看到一个答案;

我不知道,如此我还能坚持的等待多久去等一个结果?

思念,很无力,那是因为我看不到思念的结果。

也许,思念不需结果, 它只是证明在心里有个人曾存在过。

是不是能给思念一份证书, 证明曾经它曾存在过?

10.

一个人的世界 ,很安静 ,安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

冷了 ,给自己加件外套 ;

饿了 ,给自己买个面包 ;

病了 ,给自己一份坚强 ;

失败了 ,给自己一个目标 ;

跌倒了 ,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是啊 ,我总是一个人 ,你从来不曾来过 ,

我也从来不曾出现在你的世界

第一种:生死相随

《摸鱼儿·雁丘辞》/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第二种:白头之约

《诗经 击鼓》节选 /佚名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第三种:情深缘浅

《赠去婢》/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四种:相思成疾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画堂春》 /纳兰性德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第五种:情深不寿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第六种:恨不相逢

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佚名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第七种:棒打鸳鸯

《钗头凤·红酥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世情薄》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八、离愁别恨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拓展延伸】

读古代爱情诗,感悟现代爱情

读莎翁著名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看我国的传说《梁祝》人们都会为其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所感动、流泪。但中西方诗歌中都不乏薄情寡意的“负心郎”和红杏出墙的“不贞妇”。我们还能像徐志摩一样将爱视为生命和一切,渴求那样狂热的爱恋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诗歌,回顾历史,寻找答案:“爱能走多远!”

柏拉图对话录里阿里斯托芬对爱情所作出的绝妙譬喻:人原先是一个整体,由于强行分劈,才有两性。两性的情爱,正是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柏拉图,《酒宴篇》)。这譬喻的深刻处,就在于凸显出了两性关系的本质:爱情是生命对生命的肯定。歌德说:“人生之中有爱情,就恰如自然界有春天,大地上有鲜花。”爱情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在各国历代文学中都占重要地位。“夫妇,人伦之始也”,所以爱情是“人生代代无穷已”的命脉,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在两千年前的《诗经》中,爱情的多声部乐曲就已经开始鸣奏,从开篇的《关睢》里我们就能感受到强烈的人类之爱。

在中外文学的浩荡长河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优秀作品是永远也不会凋谢的、动心的波浪。从古至今,有人为爱痴,为爱狂,为爱泣,为爱痛,为爱生也为爱死。多少痴男怨女让我们同情,更是被铭刻在心底不能忘记。当今之世,观念日新而世风日下,物欲横流人欲泛滥,不论权势不计功利的爱情,真正海枯石烂的恋情,大约只能从诗经从汉魏乐府从梁祝之类的民间传说中去找寻了。在滚滚红尘之中,为俗物尘情所累所困的现代人,如果能捧读古代那些优美的爱情诗,像沙漠中的旅人捧起一泓清泉,像闹市的居人捧读一山翠色,他们蒙尘的疲累的心,也许会受到清纯的古典的洗礼,得到休憩和净化。让我们一起为爱感动。

一、爱的求索

中国文化对于爱情,向来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隐避情结,中国文人更愿意将爱情化在亲情中咏叹,这种含蓄像一枚坚果的壳,把最能表现性灵和柔情的部分包起。在层层礼教和儒家仪式的捆扎之下,什么样的锤能够敲开这层坚硬的外壳?儒家的家庭观念重视秩序,并持两性不平等的主张,甚或可以说:“夫为妻纲,夫唱妇随。”婚姻不自由,受家庭和社会舆论干涉。婚姻有时成为年轻人为家庭尽义务的一种形式。但无论如何阻挡不了人对真爱的求索,即使在千年前就已如此的炽热和率真大胆,只因为是在追求着生命性灵的完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留给后人的第一句爱情宣言。

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描写爱情的。第一首咏叹爱情的诗歌,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诗篇中固然在“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中表现着“君子”对“淑女”的情真意切,但这须从“君子好逑”之“好”的意义上来理解。诗是以第三者的视角来写的,它不是说的哪个“君子”的“寤寐”、“辗转”,而是借这种一般情态来倡扬“君子”对“淑女”的应有情分。“寤寐”云云,“辗转”云云,不可谓之不失态,不可谓之不“发乎情”,但只有在正当的婚姻关系前提下这才是值得称道的,才是“止乎礼”的。质言之,《关雎》所立意歌唱的是今之所谓“恩情”,而不是爱情,伦理的意义大于生命的意义,是对伦理意义上的夫妻恩情的强调。

在今天,或许仍有人追求刻骨铭心、生死相许的爱情;或许有更多的人仅凭习惯和道义维持着婚姻,他们朝夕相处,同床异梦,白头偕老。无论怎样,我们仍旧会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成眷属便要常相守,在相守的过程中执著专一,不离不弃。外遇问题为中国社会所难容忍,《易恒卦》谓:“从一而终。”为人夫者也应在情感的托付上,对妻子忠贞不渝。外遇是对配偶精神上的不贞,情感上的背叛。在夫妻之间长期的相互冷漠与疏离下,声气不通、情性不感、貌和神离的夫妻,失血的空壳家庭日渐增加。我们一味追求个性的张扬,个体本位为中心的文化渗透无疑是有影响的。我们不论其好坏,只是觉得偏离了我中华家族本位的.文化传统。爱与不爱,相守与相离的愉悦和痛苦是一样的深刻和难以言表,几千年前的古诗中有着我们现代人的悲欢离合,爱的深刻和被弃的痛苦也是不变的,那发自内心的哭诉和悲愤是一样的。

二、爱的单纯与炽热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单纯女子的爱的至纯至真,爱人就是阴雨表。那份单纯、简单的满足让我们怀念和感动。现代的我们丧失了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塑造、打磨出了世故的灵魂。

我们一起重读一下这首古诗,体会别样的冲动和感触。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元管夫人致赵孟)

这首元曲围绕单一的“泥塑”意象,表达男女两心相依的思想。这种心心相印,彼此之间装着爱人的理想,在今天似乎受到无以伦比的超越。恋人间、夫妻间的忠诚受到挑战。对爱人对家人的有责任感的少数被我们大加赞扬,因为日见其消减。金钱的诱惑让一些人丧失、忘记彼此的许诺和忠诚,可以不畏人言,堂而皇之地做“情人”却冠之以“真爱”或情不自禁;可以告诉爱人“我爱你,但我真的无法和你在一起”或“我爱你胜过爱自己,但我怕你承受压力太大,所以我不能离婚”,“我想你但我不得不和她(他)在一起,我要生活”……太多的理由让人们不得不原谅爱人的背叛、欺骗或背弃,彼此感觉不到对方的痛楚,因为彼此的心不相连,未相通,彼此的心没有融合成一体,爱人彼此之间的忠诚和唯一被践踏。我们忘了徐志摩对他的“眉”说:

我是否能给你一些世上再没有第二个人能给你的东西,是否在我的爱你的爱里你得到了你一生最圆满、最无遗憾的满足?这问题是最重要不过的,因为恋爱之所以为恋爱就在她那绝对不可替代的一点;罗密欧爱朱丽叶,愿为她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女子能打动他的心;朱丽叶爱罗密欧,愿为他死,世上再没有第二个男子能占有她的一点子的情,他们的恋爱之所以不朽,又高尚,又美,就在这里。他们俩死的时候彼此都是无遗憾的,因为死成全他们的爱到最圆满的程度,所以这“Die upon a kiss”是真钟情人理想的结局,再不要别的。“定情”the spiritual engagement,the great mutual giving up――是一件伟大的事情,两个灵魂在上帝的眼前自愿的结合,人间再没有更美好的时刻――恋爱的神圣就在这绝对性,这完全性,这不变性。(徐志摩,193)

在徐志摩看来恋爱是生命的中心与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质疑的。一些青年不知是忘却了,还是不屑徐氏这样的感情奴隶和“玩物丧志”之人。我们或许会耻笑如此的“痴狂”或至少有人会不理解此等愚蠢举动:“为爱放弃生命”。爱人间如此的相容、相依,让我们怀疑其真实性,毕竟文学创作是高于生活的。当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一些大学生为彼此的爱,忘记亲人的含辛茹苦,忘记其所肩负的社会和家庭责任,遗弃众多爱他们、关心他们的人,“决然”选择死亡。我们为其惋惜,惋惜年轻生命的白白葬送,我们不会被感动,不会称赞其崇高,甚至会鄙视这对“鸳鸯”的懦弱和肤浅。值得庆幸的是这样的痴情男女很少而且愈来愈少。更多的情况是我们忘了爱,忘了爱人,感觉不到心痛,甚至会过得更好、更愉快。只因彼此的心相隔太远,何谈融为一体,你的心就是我的心,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悲痛我无法理解更无法为你消解。或许在逐渐变得理智和聪慧,在此不敢妄作评论,只是出于困惑,将其呈现出来以供思考。

三、爱的背弃与伤痛

有爱就有爱的背弃,有背弃就少不了痴男怨女的痛苦和悲哀。

妾薄命

明袁宏道

落花去故条,尚有根可依。

妇人去夫心,含情欲告谁?

灯光不到明,宠极心还变。

只此双蛾眉,供得几回盼。

看多自成故,未必真衰老。

辟彼数开花,不若初生草。

织发为君衣,君看不如纸。

割腹为君餐,君咽不如水。

旧人百宛顺,不若新人骂。

死若可回君,待君以长夜。

现代译文:

落花离开原来生长的枝条,还有树根可以依靠。

妇女失去了丈夫的欢心,那难言的痛苦向谁诉告?

晚上点燃的灯光不到天明,宠爱至极还会变心。

只有这一双长长的蛾眉,能供得几次回头顾盼怜爱深深。

看得多了就旧而生厌,我的容颜未必真正已经衰老。

譬如那开了数次的花树,不如那刚刚长出来的鲜草。

用头发为你编织衣裳,你心目中还比上薄纸一张。

割下身上的肉为你准备饭食,你吞咽时还不如清水一汪。

原来的妻子百般婉曲顺从,还不如听取那新人咒骂一场。

如果一死可以使你转意回心,我等待你在死亡的地上。

“妾薄命”本为乐府旧题,多写弃妇之情。此诗也是如此,共分五层,四句一转,自悲自叹,如怨如诉。“待君以长夜”是旧时代弃妇没有出路的出路之一,真是可怜亦可悲。即使现代,那些没有经济能力的女性仍在上演如此的悲剧,她们企求丈夫的“回心转意”;等待爱人的怜悯和施舍;她们能接受形同虚设的婚姻和屈辱……这里看到的是弱女子的哀叹,是被弃后的自卑,“进退无颜仪”的复杂心理。由于女性的地位下降和从一而终观念的影响,弃妇的命运便日益悲惨了。素洁美好温淳的女性面对被弃的命运,已经不苛求男子对爱情忠贞,只求能够不被赶出家庭。我们为其感到心痛却无奈。或许爱使人丧失了自尊和独立感,因为我们生活中也不乏一些优秀男女为了爱而放弃生命:“我的生命不能没有你,没有你,我的生命没有意义。我能容忍你爱别人但你要在我身边,你只能是我的……”这样的故事仍然在发生。为爱痴迷不悟,为爱忍辱偷生,为爱彻夜难眠,为爱肝肠寸断,生不如死,为爱不惜以死要挟……多少人为爱快乐,更为爱哭泣,爱不能少,但当爱逝去时,该如何释怀,如何面对自我的生活?这让我们叹,让我们忧。时至今日,具有感情和经济独立性的女性能洒脱地说声“拜拜”而各奔前程吗?可能会有人说:“满大街都是男人……绝不会再在一棵树上吊死。”但大部分人是不能如此洒脱的。爱让人生美好,爱让人幸福,爱让人有智慧,所以当爱不再时要放手还彼此以自由也是一种爱。我们总说西方人对爱特别潇洒,其实作为人,其情感是一样的,爱的执着更是不变的,承受的伤害同样沉重,只不过由于其历史和经济条件造就了女性的不同地位。在我国这首诗――《妾薄命》中女主角只是一味埋怨命运,对爱人无厌恶和埋怨谩骂的语言,对其爱人仍流露渴望和幻想。

《诗经》里也有弃妇的感叹,但那不是后现代意义上的弃妇。“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与,其后也悔”(《召南江有汜》)。纵然情人背弃了她们,他也会为忽视她的价值而后悔,终究会回来的,这是何等的自信。而在《褰裳》这首活泼的诗篇里我们读到的是:“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这种大胆的邀请让我们欣赏和羡慕,那种洒脱更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涤荡。在这里“思我”之“思”表现出爱情的决定意义,如果“我”是“子”思的对象,则“我”可以将一切困难俱抛脑后,“我”对“子”可以不再是“思”的独立存在,而无所保留地归属于“子”;如果相反,则“子”对“我”就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思”是“我”与“子”一切关系的实质和基础。在这诙谐而又决绝的诗篇中,“岂无他人”一句是值得注意的,它突出爱情至上,爱作为强大的生命力是自发的,因此需要男女在社会关系上的绝对自主。

上面的诗歌都表现“弃妇”的埋怨,以及其不同的态度和反应,今天依旧在一幕一幕地上演,内容相差无几,促使人们感叹我国道德伦理的早熟和文化的理性。但那已是历史,在今天,女性有了独立的思想和经济基础,她们在变化,追求物质和情感完美,不再被传统的婚姻观和女性的所谓“三从四德”美德所限制和约束。在现代,我们会听到对“见异思迁,朝秦暮楚,见钱眼开”或傍大款的女性的埋怨,这就打破了几乎全是“闺怨”诗的传统。女人不再埋怨更不需要埋怨,因为我们在成长。

“软弱”不再是女人的代名词,她们不是缠绕在男人身上的藤,而是独立生长的高树,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独特内容。她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把失败看作最后的结果,也不把爱的遗失当作整个世界的陷落。无论是艳阳或阴雨下,她们在微笑着。

四、一样的真谛,不一样的诠释

对爱人的渴望和追求在任何民族都是永远不变的主题甚或生存意义。在我国没有谁比徐志摩在爱情至上和爱情神圣上走得更远。徐志摩相信,即便到了世界的末日,上帝的最后审判之时,“在一切标准推翻的那一天,在一切价值重估的那时间”,唯有爱的真理颠扑不灭,“在主的跟前,爱是唯一的荣光”。“我没有别的办法,我就有爱;我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恋爱是生命的中心和精华;恋爱的成功是生命的成功,恋爱的失败是生命的失败,这是不容疑义的”(李欧梵,199)。徐志摩把爱视作一项人生准则来追求。他的诗总与爱、死亡联系在一起,死成了爱的最高形式。这与他受西方教育和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西方的传统宗教使人们相信,人生并不终止于死亡,即使在死亡以后,也还有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等着他们。如果在人世爱情难以实现,那么可以到天国去实现夙愿;如果在人世爱情被迫中断,那么可以到天国去重续前缘。死亡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实现梦想,借此也读出徐志摩对爱的痴狂。在今天我们的爱被世俗化得几乎感不到心跳和兴奋的感觉时,重新审视和思考如此惊心动魄的爱。爱是一切,为爱而死,已经不再被我们现代青年视为崇高和伟大,相反我们会耻笑其为懦夫。爱不能走得太远,逾越伦理道德的爱注定是痛。我们不断追求爱,但生活不只有情爱,有太多的关爱、慈爱及责任需要去承担。我们不能走得太远,更不能怀疑纯洁、真挚的爱。

理想的爱情往往遭遇不期而至的阻力,因为残缺而变得更加完美。与自己爱的人一起爱每一个阳光灿烂日子,并肩度过风雨灰暗的每一天,过平淡的一生,也是一种完美,一种幸福。

1.形容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2.写美好爱情的古诗词

3.赞美美好爱情的古诗词

4.表白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5.表达爱情的古诗词名句

6.最美爱情古诗词

7.古诗词名句

8.有关励志的古诗词

9.月亮爱情古诗词

10.安慰励志的古诗词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