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1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经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8707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
故宫四面环有高10米的城墙,城墙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城外有一条宽52米、长3800米的护城河环绕,构成完整的防卫系统。故宫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布局严谨,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2
北京的故宫是个美丽的宫殿。
故宫是明、清时代的皇宫,又名“紫禁城”。是世界上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走进天安门和端门,就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午门。午门,传说中是斩人的地方,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其实皇帝说的“拖出午门,斩!”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把犯人带出午门,到刑场上斩了!”午门的前面有三道门,后面有五道门,正所谓“明三暗五”。
走过午门,再穿过一条像碧玉一样绿的河,就来到了太和门。走进太和门,就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的瓦片,汉白玉做的台阶,非常雄伟。大殿里有一把纯金龙椅,那便是皇帝的宝座。
从太和殿往后走。就来到了著名的'中和殿与保和殿。中和殿是皇帝的“休息室”;而保和殿则是一个“考场”。
故宫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说也说不尽,道也道不完,希望你能去细细游赏。
游览北京故宫观后感300字范文3
xx月xx日早上05:00我们就起床了。我们要去游览颐和园和故宫。吃过早餐,我们就出发了。
上午我们先到颐和园参观,我们坐船从慈禧水道进入颐和园。颐和园是清朝慈禧太后下令修建的园子,供皇室成员游玩、避暑用的。颐和园很大很美丽,有树,有船,有湖,有桥,还有凉庭,让人感觉很舒服凉爽,都不愿意离开。
下午我们来到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是皇帝居住和早朝的地方。故宫的建筑很古老,墙壁都是黄褐色的,屋顶是金色的,柱子有红的有金色的。故宫里有很多房子,但样式多差不多。导游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婴儿从出生就住进故宫,如果他每天住一个房间,那么,他要住到27岁的时候才能将所有房子都住完。可见,故宫的房间有多少。故宫房间虽多,但没有树,没有湖,光秃秃的,夏天住在里面会很热,所以,清朝的皇帝夏天会去圆明园和颐和园避暑。
第一篇:参观故宫
今天的路线是先到国家大剧院,再到天安门广场,最后游故宫,逛王府井。
吃过早饭,我们集合一起出发去参观国家大剧院,大剧院外观很漂亮,大大的球四周全是水,导游告诉我们,国家大剧院就像一个鸟蛋,真的很像,也很漂亮,几阵微风吹来,水面荡漾着小小的波浪,很美很美。
然后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我们参观了毛主席纪念堂,买了一束鲜花送给毛主席,纪念堂的人很多,大家都很严肃,我们随着人群慢慢往外走。
来到故宫,天一下更加凉爽了,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我和妈妈打着一把伞,走在故宫里,看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好漂亮,房子里那么的威武,那么的好看,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今天我亲自走到紫禁城游玩,这里真是好神奇,好漂亮。
接着我们又到王府井,再这里我给我的好朋友买了福娃自动笔作为礼物,由于太累,我和妈妈没怎么逛,就直接在集合地点等他们回来。
真的好累哟,但是心情很愉快。
第二篇:参观故宫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浙江的张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
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得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
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吧!
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怎么样,对我张导游的介绍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多多指教,好让我步步高升啊!
第三篇:参观故宫
暑假里妈妈、爸爸带我去北京玩,我印象最深的是故宫。
到了故宫,妈妈告诉我故宫是明朝和清朝皇帝的住宅,我看见屋顶上一片片明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房梁上各种各样的图案,真美!
在大殿里我看见里面有许多东西,床、图画、宝座……我印象最深的是乾清宫,正中间皇帝的宝座金光闪闪,垫着明黄色的坐垫,上面还有一块很大的匾,上面是字是乾隆皇帝写的,妈妈说有好几百年了。看着这个大殿,我好像看到了皇帝坐在宝座上威武地发号施令。
我们还去了钟表馆。在那里我看见了一座座奇形怪状的钟,有的像鸟笼、有的像梅花树、有的像小女孩……非常精美。有一座有几层楼那么高,还有楼梯可以走上去呢!在珍宝馆里,里面闪闪发光的钻石、五颜六色的凤冠、翠绿的猫眼和玉镯……,真漂亮啊!还有三层楼高的戏台、金壁辉煌的九龙壁、亭台楼阁的御花园、神秘的军机处……故宫里要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眼睛都转不过来。
逛了一天,回到宾馆我已经累瘫了,妈妈告诉我故宫有八千个房间,我们去的只是开放的宫殿的三分之一呢!故宫真大啊!
第四篇:参观故宫
今天,我们来到了故宫。
我们先到了广场,广场大极了!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
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太和殿。往太和殿内一看,太和殿内金光闪闪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
参观了太和殿,我们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臣工,接见外国使臣及内廷受贺和举行家宴。
接着我们进了御花园,御花园里有一座亭子。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神气极了!亭子旁边是一座山,那座山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假山,四处是碧绿的树木,美丽极了。
随后,我们还参观了中和殿、保和殿等地方,最后,就到达了故宫的正门。走出正门,我再一次回首遥望着这座古老的宫殿,心里默默的祝愿着:祝愿祖国繁荣富强,一代更比一代强。
第五篇:参观故宫
人们都说:“故宫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善,历史最悠久,最宏伟的一座宫殿。”我们乘着列车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来观赏雄伟的故宫。
我看见过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游览过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却从没看见过雄伟壮丽的故宫。故宫的古建筑占地面积真大啊,大得让你辨别不出方向;故宫的古建筑真多啊,多得让你眼花缭乱;故宫的古建筑真宏伟啊,宏伟得令你瞠目结舌,不由地啧啧称赞。是在人群中穿梭,加上夏日的疲劳,那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千篇一律的宫殿,和身旁川流不息的游客,误以为自己还在原处。
我看见过现代豪华的设施,欣赏过四合院简朴的摆设,却从来没看见过故宫这样的摆设。故宫里的陈设真精致啊,那门、那屋檐、那龙椅、那……都被雕刻的美仑美奂,栩栩如生,让你对明朝木匠那巧夺天工的手艺惊叹不已。
这样雄伟的故宫,这样精致的陈设,虽然不能供应水、电、汽,但世人都为它别具一格的特色,而不远千里前来观赏,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似乎已经穿越时空,回到几千、几百年前,见到了古人,闻到了古人的气息。
《故宫》观后感(一)
谈到《故宫》这么一部纪录片,除了膜拜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达我的观后感!
说实话,看《故宫》之前,我在想是怎样的勇气让导演敢去拍这么一部纪录片。故宫,紫荆城,古时的皇家圣地,这样一座几乎能代表中国的建筑,在国人心中是神圣的,在西方人眼中是神秘的。要想记录他的独特之处,展现他的魅力。这着实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与其说是艺术创作,我想整个摄制组更多的是自己的使命,一个文化传播者,一个传媒人的使命。
看完这不纪录片,我被震撼到了,长镜头,延时拍摄的运用令人敬佩!这么一部纪录片展现故宫的魅力,我觉得足够了!片中皇家圣地的庄严和神秘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由于故宫的特殊性,纪录片的拍摄只能故宫闭馆的时候进行拍摄,很难想象这么一部纪录片要耗时多久。更有一点要说的是,故宫中的藏品巨大多数均为绝世珍品,在进行特写镜头拍摄的时候,考虑到艺术创作的美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文物的保护。仅仅就打光这一环节来说,部分书画作品显然不能承受高温,所以,这对整个摄制组又是一大挑战!
我觉得,《故宫》这部纪录片对我的影响,精神上的影响圆圆打过艺术创作发面的影响。拍摄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除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艺术创作的心,能够耐下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完成每一个细小的工作吗,更重要的是不能被貌似繁重的任务所击垮。
《故宫》观后感(二)
《故宫》,这部大型纪录片是老师在课上给我们看的纪录片代表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总共12集,片名分别是:肇建紫禁城,盛世的脊梁,礼仪天下,指点江山,家国之间,故宫藏瓷,故宫书画,故宫藏玉,宫廷西洋风,从皇宫到博物院,国宝大迁移,永远的故宫。老师给我们课上看的是第三,第四集:礼仪天下和指点江山。第三集侧重于描写明清时期发生在故宫之中的礼仪大事,第四集则着重讲述明清时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及其重心的转移。
第三集:礼仪天下。
中国如此泱泱大国从古至今都是礼仪之帮。紫禁城是个封建等级极度森严的象征,在里面发生礼仪之争在所难免。明嘉靖帝朱厚璁,是正德皇帝的堂弟,因为正德帝膝下无子,就由兴献王朱佑沅之子继承。礼仪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从正门入进行登基大典。原本让其从东华门入,可东华门是太子平常出入的门,遂不愿。片中以此东华门事件开始引入叙述紫禁城中的`礼仪大事。包括紫禁城中三个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新年,万寿节,冬至。
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2004年冬至日,摄制组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利用3D制作结合实景拍摄,延时摄影,定点拍摄给人以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
第四集:指点江山。
本集以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惠亲王绵愉受到上喻,免去礼仪开始,讲述了紫禁城中权力的中心以及重心的转移。明朝到清朝皇帝上朝的路程,从最初的500米到后来的50米,政治中心从前朝移到后宫,体现封建中央集权不断的加强。明朝朱元璋的废丞相设六部,到明成祖设内阁,再到康熙帝的南书房,雍正帝的军机处,虽然时间推移,朝代更替,但是封建中央集权并没有停止,皇权在不断的加强,到达了顶峰。
直到后来战争爆发,慈禧太后掌握大权,到最后溥仪退位,中国的封建王朝才真正成为了历史。纪录片在这之间穿插宫廷建筑以及云层的移动,宫墙上光影的变幻以及从暗到明的光线变化,表现了故宫岁月变迁和时空的交换,巧妙运用了构图及色调的配合。多云的天空凸现了历史的厚重感,翻滚的乌云和季节瞬时变化,展现了历史的变迁。画面整体色调呈暗黄和黑色,显得庄重而深刻。
本片的声画结合也非常的相得益彰。无论是恢弘大气的乐曲伴随着宏伟的宫殿,还是故宫修葺时急切的鼓点,亦或是制造悬念时那空灵飘渺的中国古典乐曲,无一不是是的影片的整体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故宫》中,电脑特技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故宫的场景:从前门外,快速地向北移动,经过天安门,沿着故宫的轴心穿过了整个紫禁城,然后镜头上移,展现了故宫的全景,或者倒过来走位。这样的空间感的突破无疑更加立体和真实地展现了故宫的全貌。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对故宫的印象只不过是从那些讲述清朝故事的戏剧中获得,什么养心殿,太和殿的只知道其名不知道其来历。现在通过《故宫》,让我看到了近五百多年中国政治历史的变迁。也知道了明清两代社会大致是个什么样子的,我惊叹于这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故宫的宏伟壮丽,当然,我也为战争后中国的衰落给紫禁城带来的灾难而感到痛心。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民又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故宫这样雄伟的建筑就是劳动的结晶。
《故宫》观后感(三)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纪录片《故宫》将这座集合了无数工匠心血的建筑群展现的我们面前。直到纪录片结束,我的心情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从中也获得了颇多感悟。
相比于之前看的《新中国》,《故宫》中形象生动的人物扮演让人眼前一亮。影片灵活将剧情片的多种叙事方式与纪录片进行“联姻”。采用演员演绎故宫修筑的历史,采用数字技术以虚拟的方式再现历史上的故宫,再配以展示绘画、档案文献和故宫实景的纪实手法拍摄,讲诉了故宫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纪录片中形象而又生动的再现了历史的情境。这不仅使我们更加形象的了解了几百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同时也为厚重的历史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情趣,让我能够更愿意的观看下去。这种现实与虚拟、历史与演绎多种表现手法的交叉运用,是对历史纪录片的一种大胆尝试,发展了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此外,不得不提的片中大量出现三维立体动画。没有什么能比3D复原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动。当这一幕幕动态的美轮美奂的景观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仿佛置身其中充分感受到那被世人称道的故宫的魅力。这部纪录片为我们重现了辉煌的建筑,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历史上甚至是世界伟大的建筑。
纪录片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故宫》作为现代文献片的典范,其意义更为重要,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