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晚观后感1
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是接地气的,节目体现出的家国情怀让人看了余味无穷、荡气回肠。尤其是小品,描述了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国人或优秀、或丑陋的品质,或幸福、或辛酸的经历,让人在捧腹之余也受到了一定的感染,不免陷入沉思。《占位子》中各位家长对孩子的爱是真心的,望子成龙的心是急切的,但那种让老师都束手无策的畸形心理却令人唏嘘。
《占位子》就表现了一群这样的家长。新学期开学时开家长会,家长们最关心的不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是抓紧时间跟老师沟通,而是盯住了“学霸区”的第一个位置,好像孩子坐到那儿就会成为学霸,就会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就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当然了,小品是把众多家长的奇葩行为浓缩到了一起,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展现出来,是很夸张的。然而它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深思。
家长们给孩子的爱永远是无私的,为了孩子我们可以上刀山下火海,但是我们却很少反思一下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有毒”,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家长,家长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2019春晚观后感2
终于同步看完了春晚节目,很久没做到这样了。
新清流,新面貌,新时代,新春晚,这是与近些年来春晚的比较而得来的感受。
服装,化妆,舞美,摄影都有品位上的提高,舞台灯光色彩明亮、辉煌大气,整台春晚年轻演员多,充满活力,充满了青春气息,文化品位上了新高度,有了艺术上质的提升。
《妈,我回来啦》看的热泪盈眶;小品《办公室的故事》时代感强,人性味浓;《找朋友》充满了童趣,小朋友扮演的豆虫(方言)、蜗牛、七星瓢虫、青蛙、蜜蜂适合儿童心理,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回归常识;《今夜无眠》歌词:“让我们为相约举杯祝愿,舞翩翩,月也无眠,爱在天上人间;歌绵绵,星也有约,美在梦想之间,心相连,风雨并肩,情无限,祝福永远,幸福岁岁年年”歌词写的真美;《演戏给你看》笑出眼泪来了,《敦煌舞》民族文化优美飘逸;《请茶歌》老歌新人演唱,再配上舞台绿色环保的场景,使这个节目唱出了新的气息;《狮子舞》舞的可爱,比往日看到的形态更加活泼、生动、有趣。《请茶歌》由黄晓明、刘涛,《映山红》由吉克隽逸这些年轻人唱出了新的感觉,再加上场景,伴舞,有了新意。《我和我的祖国》老中青三代歌唱家一起演唱出了高品质的声乐欣赏。《新的天地》歌词:“让我们一起播种希望,耕耘土地”,由平安、郁可唯、喻越越演唱的亲切,提神,《和祖国在一起》歌词:平凡如我,非凡如你,为了你,我要做更好的自己,奉献给你的礼物,是我们过的幸福,祖国的怀抱,温暖如初,和祖国在一起,黄河源起,长江逶迤。由雷佳、韩磊演唱的深情动人;尤其是那句“平凡如我,非凡如你”多少年了很少听到这么谦逊的话语了,其实越是谦逊越是深入人心,越有更多的受众。由此看来歌词歌曲的创作者是在用心地制作,发自内心的情感是让人动心的源泉。还有《观灯》里面的大小丑角也很有趣,机器人弹琴,钢琴群弹,芭蕾舞等等都有新意。
总之,今年的春晚能够让我自始自终,一个不拉地把节目跟踪到底,还能够看的想一个个地点评,看来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在创作上争取创新,争取精致都下了一定的功夫。
因此有了想知道是哪位导演导的这台春晚的想法。百度上搜出了原来是刘真导演,以前雪藏了那么多年做副导,今年终于被挖掘出山了。
今年春晚节目制作在新旧(老的红歌与现代舞美艺术)的融合上,实景与舞美的融合上,政治理念与艺术领域的融合上,都有了创新与突破。较之往年如新闻联播式的,色彩斑斓眼花缭乱的春晚,有了一股清流,质的改变。
春晚从领导的思想认识到导演的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再到演员的演艺功夫,更重要的还有创作队伍的观念更新,是整台演出的根基。感觉吉林场地的演出,上个世纪的表现形式多于江西与广州场地,创新不够,观念僵化。相比较而言倒是地处西域的江西场地,现代理念、创新理念出乎意料地脱颖而出,不差于央视总台。
总之,今年的春晚在文化供给侧上有了质的提高,有了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能够把政治理念与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让人喜悦地接受,不是念新闻稿件上党课地生搬硬套,是思想理念与工作方法上的改变与提高,达到润物细无声,是一种能力的再现,需要长时间的学习与修为才能做到。
把人们共同追求的希望和理想,让每个人愉悦地接受,不产生逆反排斥心理,自觉自愿地为之努力奋斗才是文化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看完这台春晚,想起了高晓松说的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愿春晚在艺术追求上不断推陈出新,永无止境。
2019春晚观后感3
总体感觉,央视春晚不再追求高大全了,这是对的。总想把春晚做成所有人都满意的,什么情怀都往里添,什么节目样式都顾及到,所有节目都必须是精品,这是做不到的。
不追求盛宴,反而能够让人看得轻松,不给过高期望,否则失望越大。把春望做成一道年夜饭饭后的小菜、甜品即可!
1,猪年春晚总体中规中矩,可以接受。我们看到,少了一些高大上的说教唠叨,少了一些公式化的团体或单位拜年,少了一些老面孔,少了一些不厌其烦的抢红包提示。挺好的'。
春晚也少了一些明星的过多露出(如给到林志玲等明星的镜头频率是适度的),不要非要哪个明星撑场才算春晚,无论他是歌星笑星,还是影视明星,节目有年味即可,大众化口味即可。
春晚是全民舞台,时间珍贵,节目内容需要亲民平民化(不用过分求主题、视觉和华丽),让更多普通人、普通演员上春晚的思路是对的。节目和氛围有年味,让大家有点开心,有几点新意就可以了。
2,语言类节目总体还是不错的。林永健小品《演戏给你看》揭示了村干部*,贾玲小品《啼笑皆非》反映了当下社会服务行业与消费者的关系现状,而开心麻花沈腾小品切中了当今社会为孩子盲目争抢教育资源的问题,闫妮(身材真好)的小品表现了职场的欢笑与压力,郭冬临小品《爱的代驾》较好呈现了创业者的苦恼与不易、葛优潘长江小品虽然语言水准不算高,剧情也不算出色,但对老年人防骗还是有教育提醒作用的……
小品多于相声的思路是对的。大家还是喜欢看能生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表演。
3,梅花桩舞狮、刘谦的魔术、李易峰和国外创意灌篮团队表演等等,都还是不错的。歌舞类,《敦煌飞天》、《英姿》给人还是赏心悦目的感觉。
此外,井冈山和深圳会场的背景和灯光秀的确非常漂亮,花这点时间看春晚,也值了。
春晚其实不需要背很大的包袱,订立很高的目标。2019央视春晚,不是一道盛宴大餐,不需要那么多的文艺形式大杂烩,却是一道都还能适合大家口味的甜品,只要有几个有亮点的节目就可以了,这或许也是未来的方向。
世界上有许多感人的事情,而相比之下更多地则是让人揪心的事情。2014年马年春晚中沈腾、马丽合演的小品扶不扶很是让我印象深刻,并被沈腾那夸张的演技和隐藏着搞笑的脸庞所吸引。
小品扶不扶的故事是从老人失足跌倒说起,喜欢助人为乐的聪明小伙郝建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通过事件还原来帮助老人弄清事实,用诙谐幽默演绎出梗塞着道德这条社会动脉的不良风气。
从春晚首播到地方台的转播,再到互联网上的点拨,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扶不扶这个小品了?不是因为它精彩、不是因为它能够使人捧腹大笑,而是因为通过此小品,我仿佛又坐到了课堂上,听着一堂生动的道德教育课,这节课不仅搞笑,更能使我受益匪浅。
那年我刚刚完成大学学业,还在学校等待毕业证书,就有那么一个事例让我终身难忘。刚刚入夜,天还不是特别黑,我和几个哥们从公园旁边的餐馆出来准备回学校,可是,正当我们走了大概200米时,却看见了在公园的一角似乎趴着一个人。
我那时胆子比较大,于是抛却了伙伴向其走了过去。我看清了,是一个小妹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且脸上有血迹。看样子,是不小心摔倒了。正当我准备伸手准备扶起小妹妹的时候,我有一哥们不知从哪钻来了,他拦住了我:你不怕被讹上呀?
说得当时我也有点慌了,心里也开始打小鼓,虽然我有点傻大胆的意思,但我也害怕,我怕被讹上,万一被讹上那就不好办了。但我转而一想这是个小妹妹,她是绝不会那样做的。这么想着,我将小妹妹抱了起来。
住手!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一声怒吼。接着黑暗中走出一位中年男性,一把揪住了我的衣领,硬说我是人贩子,还说如果给他多少钱他就不再追究,否则派出所见。小妹妹这时也被吓了一跳,在我怀里只不过是一个劲地哭。
完了,被讹上了,怎么办?这样想着,不知哪来的一名穿制服的'警察,中年男性这才逃跑了。事后我才知道,是有一哥们发现远处似乎有一男子盯着这里,苗头有些不对,于是将公园巡逻的警察请了过来,而且小妹妹也根本不认识中年男子......虽然这次讹诈没有成功,但我却再也不敢做这种傻事了。
扶?还是不扶?小时候,老师和家长经常会教导我们要做一个热心助人的人、一个善良的人。然而现如今我们却在扶与不扶中犯了难。小品扶不扶中还有这么一个镜头,正在手机通话的路人甲:我看见有个老太太摔倒在大马路上也没人来扶一把,你说现在的社会风气怎么变成这样了,别人不管,我管!
大妈,您别动啊,我等下要发个微博好好谴责一下这种行为......这个事情却是可笑,你说不扶老太太也就算了,还让老太太躺着别动,自己好拍照发微博。难道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谴责,也可以扶起社会的风气?伸出双手扶一把,这个事情不难,可是为什么能够做到的却是寥寥无几呢?如此做法,与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又有何区别?
都说好人自然有好报,公道自在人心。我想如果当初在公园的那次如果不是警察来得早,我想也许我也会深受其害,到那时我就真是落得满头鸟屎、一身臭气。
扶?还是不扶?有的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真相必须要弄清楚。我们要事实、要真相,在没弄清楚真相之前不要跟风、不要围观,更不要平白无故去冤枉一个好人,只有扶正良好的风气,我想好人自然就会更多一些。
扶不扶小品观后感1
在观众的掌声中,春晚小品《扶不扶》将生活中的诸多“扶不扶”冤案搬上了舞台,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但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来了”的话也深深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小品的内容也十分吸引人。男主角“郝建”由于多管闲事让一位自己摔倒的“老太太”误认为是“郝建”撞倒了她。偏偏摄像头坏了,“老太太”便一口咬定“郝建”是肇事者,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后来他们又先后遇到了两位路人,路人甲是标准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虽然慷慨激昂地说了这么多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评,最后只是拍了一张“老太太”倒地的照片传到网上,连扶都不扶“老太太”一把就走了。而骑着自行车的路人乙就更有意思了,他的那句话使人在欢笑之余又感到心酸:“我扶过仨老太太。这么给你说吧,哥以前是开大奔的。”好在最后终于真相大白。
而那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而人心倒了可就再也扶不起来了。”让人深省,发人深思,生活中像“郝建”这种“多管闲事”的人越来越少了。由于这样的事件频频发生,让人害怕了,心寒了。现在很多人心态是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给苦自己惹麻烦。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在告诉我们,看到有困难的人就应本能地去帮助,而不是因为各种顾虑就对他人的困难不闻不问。难道中国传承了几千年助人为乐的美德,就因为害怕被他人误解而葬送在我们手中吗?我们是带着良知去做好事的,无论有没有人在身边,我们都是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事,并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此,我们只有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抛开一切杂念,伸出援手,人与人之间传递正能量。
但愿这个小品能够唤醒人们善良的心!
扶不扶小品观后感2
今天晚上6:00,我们在CCTV—11的《一路欢笑》节目里观看了一些小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春晚里演过的小品——《扶不扶》。
这个小品讲了一个叫郝建的'人,在帮助别人时,追尾了。在回家的路上,他看见一个老奶奶摔倒在地上,他本来可以装作没看见,但不忍心还是扶了一把。结果,老奶奶偏说她是郝建撞倒的,过了一会儿,处理郝建追尾事故的警察赶过来了,把这个事情给老奶奶讲清楚了,老奶奶才知道自己误会郝建了。
这个小品的语言很生动、幽默,不时地让我们哈哈大笑。笑过之后,让我明白了: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们。因为举手之劳,往往可以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扶不扶小品观后感3
小品我国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而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作品接连登上春晚的舞台,例如《今天的幸福》《同桌的你》《扰民了你》《你摊上事了》等。而这几天里,我在网上又查到了一个小品,给了我一个深刻地警示,那就是《扶不扶》。
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做好事上瘾”的郝建(沈腾饰)拿着自己因为想帮人关后备箱而跟人家汽车追尾之后的几乎撞废了的自行车走在前头,突然,一个老太太摔倒在了后头。郝建本想装出一副看不见的样子,但仍旧忍不住去把老人扶了起来,结果却反被老太太给误会了,以为是他撞得人。郝建用了各种方法来解释,但就是没法跟老太太说明白。直至处理了郝建追尾事件的交警看到了,给老太太解释清楚才还了郝建一个清白。这时郝建说出了一句灵魂台词“大妈,这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是呀“这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初心难改,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哪怕是被误会了咱也得去帮助别人,哪怕仅仅是帮人做了一件小事也是好的。即使被误会,会有所损失,但只要做了好事心安理得,身正不怕影子斜,再怎样令人难堪、气愤、无可奈何的误会,终究会水落石出,做好事的人一定不会心凉。如今的社会上有不上人因为扶摔倒的老人而被误会,更有胜者还会碰上专门在大街上碰瓷的,愣是被讹了一大笔钱,让不少人不敢去扶大街上摔倒的老人;还有的人,的确撞倒了老人却还不肯承认,一个劲儿的推卸责任,不想作出任何的赔偿。马路上,老人碰瓷讹钱,肇事者推卸自己的责任,这些举动真是让人们心凉。大街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我们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呢?
“这人倒了咱要是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这样的几句话,值得我们去深思。
扶不扶小品观后感4
“扶与不扶确实是很矛盾的事情,但别被少数的负能量事件遮蔽了眼睛,确实,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金钱和良知的面前,我们选择良知。——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
我认为:现如今的人生怕自己吃一点亏,扶起老人这样举手之劳的事都不肯做。就算被老人诬陷,但自己要相信,法律总会还自己一个清白。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着小算盘,那这还算美德吗?想想看,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的面前,你伸伸手,一条生命就被你拯救,你转身离去,可能一条生命就会就此终结。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的结论是“老人倒了,我还是要扶,但是我先了解情况,做好现场证据了再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