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您给予了我无数的知识与关怀,让我的脑海中存储了许多知识和对人生的美好憧憬。今天,我很想与您谈谈心。
您每天很晚才能回来,一定很先想知道我的学习情况吧?告诉您,我每一次的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不用担心,只是书法、作文方面稍微有所欠缺,不过,我一定会努力的'!
记得有一次我问老爸:为什么有同学说我们这边是白天时,地球的另一边却是黑夜?你立刻专心跟我讲起来,见我似懂非懂,便拿来地球仪,又取来电筒,把灯关掉,说电筒是太阳,你把电筒悬在半空,将地球仪一转,只见“中国”亮了,“美国”却黑了我恍然大悟,终于看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这时您才打开了灯。
可是,老爸,您太低估我了,每次有不会的难题,您讲解完后,我也茅塞顿开。可是这时候,您总会再出两三题,说让我巩固巩固,又会反复讲好几遍,这样,让十五分钟可以讲完的题目,讲两三个小时!我不需要这样,老爸,讲一遍我就懂了。如果真不明白,我还会让您继续教下去的。
小时侯,您带我去看电影,那几乎是我第一次看电影,见灯一黑,我便大叫起来,您立刻握住了我的手,说:“不用怕,这是工作人员把灯关了。”我的心才静下来些。电影开始了,各种宏亮的声音和恐怖的镜头,把我和老爸的声音越压越低,我以为电影中的种种镜头与我有关,以为找不到家了,我甚至认为现在全世界除了那个恐怖的地方再也没有其他人,我害怕极了。突然,我感觉到您温暖的手又一次握住了我的手,此时我才猛然醒悟:爸爸一直在我的身边。
老爸:每当我有一丝丝的进步时,您会伸出大拇指,毫不吝啬的夸我,而每当我有一丝丝的退步时,您不会骂我,更不会打我,而是与我一同分析原因,为此,我十分的感谢您!“润物细无声”,正是您和妈妈为我付出的无数的耐心和洞察,让我培养了很多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品行,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祝工作顺利!
【第1篇】
在老师的推荐下,最近阅读了《爸爸的16封信》,此书的作者林良先生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大师,也是一位忙碌的爸爸。在女儿樱樱成长的岁月里,常常忙得没有空跟她谈话。但是,他却会利用晚上写稿的时间,尽量抽空写信给她,把许多他想和樱樱说的却没有机会说完的话,写进这些信里。一封封信、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承载着父亲对女儿浓浓的爱意,伴随着女儿度过了那“青涩的年代”。
这本书共16封信,每一封信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书信涉及交朋友、学习要专心、做事有计划、想问题要积极乐观、不要乱发脾气和妒忌等16个方面。林良先生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女儿分享,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激励、教育孩子,以自身的经验来畅谈人生,以自身的看法来告诉孩子该怎么面对突发事件,让孩子了解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问题。所以这十六封信不只是写给孩子的,我们做家长的也要读,从中学习林良先生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
如第一封信《为什么大家不理我?》,爸爸和樱樱讲述了自己因为误会好朋友而互相赌气,最后才发现朋友并非故意,而是因为他母亲生病心情不好,心结才顺利打开。藉此告诉女儿樱樱,若受到别人冷落,必定有其原因。要放宽心胸、不要计较,并且学习去关心别人。爸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他也曾遇到相同的事情,犯过类似的错误,然后爸爸如何解决,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种间接的说教方式,让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林良先生说:“中小学生所想到的问题和所遭遇的困惑,如果有人听他谈谈,分析他的想法,解除他的困惑,那该多好。”
学会和孩子沟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是这么重要!没有沟通,怎能彼此了解?没有沟通,又怎么传递关爱和温暖?良好的沟通才能成就良好的亲子关系,当孩子愿意与我们交流的时候,我们也就知道什么说教方式才是孩子最愿意接受的。孩子决不是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只是不喜欢他们的教育方法,一旦我们改变了教育方法,孩子一定会更乐于接受自己的父母。所以我们所有做父母的再忙也应该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多关爱孩子,弥补平时工作忙与孩子沟通少的遗憾。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孩子把我们当作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时,他才能向我们敞开心扉,把他的心里话和我们说,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从而使给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成为可能。
让沟通嵌入我们的生活,生活便多了几分美好;让沟通镶入我们的日子,生活便多了几分期待;让沟通溢满我们的生活,日子便温润如玉……
【第2篇】
前些天接到学校老师的任务,让我们做家长的看《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 当时虽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但是我猜想一定是跟教育孩子有关的吧!我很想一睹为快!
教育永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一个小生命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他就是一张白纸,把白纸变成一张美丽的图画,需要我们精心的构思·细心的绘制。孩子他又像一块海绵,你给他灌输什么他就吸收什么,就像书里的林爸爸用留言条的方式教给女儿樱樱许多做人的道理 ,及时的帮助樱樱疏解了很多“人生问题”。
读完林爸爸的16封信,让我受益匪浅,林爸爸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爸爸,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平时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不足。比如书中的第4封信《从从容容 稳稳当当》所讲的女儿樱樱三天丢了四样东西,而事实上这些东西都不能算“丢”,因为林爸爸帮樱樱把这些东西都找回来了。像樱樱这样每天着急找东西的情况,我的儿子也有,这孩子做事情总是毛手毛脚,一会儿说英语书找不到了,一会儿补充习题不在书包了,让他仔细地再找找,又全找到了。做作业的时候,不是钢笔滚掉地上了,就是橡皮掉地上了,甚至试卷也长了翅膀飞地上去了,以前我不太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以为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好了,其实这一切的发生正如林爸爸分析的都是因为“匆忙”,做事毛毛糙糙,没有条理,我希望他今后做事要提前做安排,有计划的进行,从从容容 稳稳当当。书中的第13封信讲的是“一人”对“众人”也让我印象很深,每一个孩子在班级团体中都是很出色的“个人”,“个人”是可以影响团体的,我的孩子在班上人缘很好,很多孩子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我希望他在朋友的团队里,“个人”是清醒的,当团队里有人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麻木跟风,不能在混乱中丧失理智,对的,敢说对;错的,敢说错,做一个思想健康·健全的个人,长大了能够真正成为有敢有谋的大丈夫。
《爸爸的16封信》里没有严厉的训斥,而是作家父亲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阅读借鉴。
【第1篇】
这两天读了一本台湾著名儿童文学家林良老先生的《爸爸的十六封信》一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位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每天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女儿面对面的交流,只有在晚上吃饭时听女儿讲讲她当天困惑或身边的事情,然后到了夜里通过写信的方式第二天和女儿聊聊,就这样一写就一共写了16封。
《爸爸的十六封信》中,每一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信写的也不是很长,通俗易懂,就像跟人聊天一样。信中的内容也大可以分为两个状况,一个是爸爸想对女儿说的话,想与女儿分享的想法;而另一种则是解决女儿晚上饭桌上所问的难题和她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爸爸在信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法帮助她来解决。这样的事情,就像事后他女儿所说的一样:父亲忙得没有工夫跟我说话,却有时间为我写了一本书!
看完这十六封信,我觉得它基本让我们做家长的看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大部分的问题和困惑,也让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比如:《快乐的敌人——发脾气》,这封信里主要讲述了女儿樱樱因为妹妹吃饭舀汤时,汤匙上粘着几粒米,她就突然发起了脾气,使得大家都没有吃好晚饭。父亲晚上就写信告诉女儿,原来发脾气不是她一个人的缺点,而是所有人都有的通病,特别是在人不舒服的时候最容易发作,而且还会让人不开心。后来又用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故事来开导女儿。看到这我不禁感触,其实我们自己有时也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特别是孩子所谓的不听话,考试考的不好,作业不认真等等情况下,发起脾气起来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得可怕,也难怪孩子也会在碰到自己不如意时也会对别人发脾气呢。所以我们有时也得冷静冷静,就像这封信最后写的那样,“当要发脾气时,最好冷静的想一想,难道我没有别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吗?”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这封信主要讲了樱樱第二天要考试,可是她自己还没有温习,但自己这时又很困,念不下去,想去问父亲该怎么办,但是父亲并没有给她有效的方法,最终还是她自己拿定了主意,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父亲在信中通过自己身边的故事告诉女儿,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决定,而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培养“下决心”能力的最好办法,这也是培养独立精神的最好方法。而“独立性”,是现在孩子们最缺乏的,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家长决定或完成(比如一些学校带回来的手工课,家长看到孩子作业多怕孩子忙不过来或者孩子说不会做家长就代为完成),当然我自己有时也会这样,都是怕孩子们做不好或者有危险,这也无形中也让孩子的.过多的依赖爸爸妈妈,独立性太差,没有自己的主见。看来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也应该给孩子们一点自己的空间和时间,以后也学会让他们自己来处理自己的事情,可能做的不是很好,那也至少是孩子们自己的成果和成就,我们只要在后面鼓励和加油就可以了。
读了信后,这让我感到很惭愧,原来孩子身上的一些缺点都是我自己培养出来的,为什么有时还要怪孩子呢,我要学习一下信里这些好的教育方法,让孩子更好的学习生活,也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这真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第2篇】
最近读了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的《爸爸的16封信》,感觉学习了很多,认识到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也给了我们这些家长很多的建议和意见。
这本书是林良写给女儿林樱的信,对于现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会出现的问题,用写信的另类的方式为孩子解答心中了的困惑。有关于交朋友、学习要专心、做事有计划、想问题要积极乐观、不要乱发脾气和妒忌等等16个方面。
林良工作十分忙碌,以至于和上初中的女儿林樱没有交流的时间,他在每天结束工作后,写信给女儿,用书信的方式解答女儿心中的困惑,于是就有了这本“爸爸的16封信”。这16封充满父爱温暖的书信从多方面给孩子们讲述了很多道理。
对于孩子来说,朋友非常重要,虽然他们身体不断的在长高,但心灵还是孩子,非常脆弱,害怕孤独,需要有人陪伴,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希望有人倾听、安慰。朋友就是一本本的好书,能增长你的见识,扩充生活经验,多认识朋友,就等于多读好书。
交朋友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好朋友,自己先做别人的好朋友。用诚恳的态度去交朋友,让朋友知道你随时愿意帮他的忙,要为别人多想想,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其次,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学习常见的问题。就拿杨艺泽来说,写作业的时候先磨蹭,再抓抓脑袋,抓抓腿,一会又要上厕所或者饿了……这样的场景对经常辅导娃功课的妈妈们来说并不陌生。每天晚上,总能因为这样的问题爆发“家庭大战”。
而林良的女儿樱樱也有这样的毛病。他写信告诉女儿:“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专心,就能越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绩越好。那时候,你就会有“把整个世界都忘了”的感觉”,而且“专心的人是活神仙”。
家长也是孩子的领路人和照明灯,首先我们要学会放下手机,多多陪伴,共同学习,哪怕是静下心来一起读一本书……
这是一本教导孩子人情道理的书,当下很多儿童文学的理论书籍,反对儿童文学用故事包裹说教的内核。可是,大部分情况下,靠孩子自己体悟一些道理,似乎很难,这时候必须有一盏明灯去照亮未知的路。
人性是很复杂的东西,古代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的说法,两者的观点连大人都没办法给孩子解释。我觉得每一个人的本性里都有善或者恶的部分,不能一概而论用“好人”和“坏人”去定性一个生命。
生气时会发脾气,看到别人优秀会妒忌,歧视有缺陷的人,这些是一个人本能的反映,产生这样的情绪和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嘲笑残疾人就是“没有教养”的行为,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身体的缺陷不是他的过错……
合上这本书,感慨良多,书中的许多例子也是在说给我听———— 一个在教育的路上遇到颇多挫折,甚至觉得没办法和孩子共处的年轻母亲。也许有时候我们不是不会教育孩子,而是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或许放下家长的权威和面子,我们的心,会靠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