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心得体会1
奥运会是一项家喻户晓的大型的受人欢迎的活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00多年来,奥运会在延续,奥运精神也流传至今,就像奥运圣火的火焰熊熊燃烧,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发着拼搏的芳香。这次,我的思想主题则只有十六个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砾志拼搏,走向成功。”
1928年奥运会之前的四个月,贝蒂·罗宾逊才第一次参加比赛。她在自己的第一个室外比赛中便创造了100米的世界纪录。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子径赛项目的,罗宾逊以半米的优势赢得决赛,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参加比赛。她还得到了一块4×100米接力的银牌。三年之后,罗宾逊在一次飞机失事事故中严重受伤。第一个发现她的人还以为她已经死了,将她装在汽车后备箱里直接送到了殡仪馆。整整七个星期,罗宾逊处于昏迷状态;随后的两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来。罗宾逊仍想重返短跑赛场,但是她的膝盖再也不能完全弯曲了,所以她无法再采取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但是,她还能跑接力!1936年,贝蒂·罗宾逊作为美国4×100米接力队的一员赢得了她的第二块奥运会金牌。
然而,并非每一位奥运运动员都能获得奖牌。奥运史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金牌的闪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奥运精神:阿克瓦利,这位坦桑尼亚马拉松选手,当他带着伤痛最后一个跑过终点线时,整整花了3个半小时。在他们心中,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奥运精神,什么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几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例论证了我的观点,奥运精神真伟大啊!他让人充满斗志,充满活力。
不过,虽然不是运动员,但却有着同样的奥运精神的,那么中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因此,我们要通过宣传奥运精神,激励亿万人民发奋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通过宣传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鼓舞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努力营造有利于成功举办奥运的舆论氛围。参与奥林匹克事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长期的追求。在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将使奥林匹克运动更加深入和普及,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十分宽阔的舞台,也将是中国人民在新的世纪里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心得体会2
中国以文明大国身份谦和而体面站立在世界人民面前,拼搏奋斗、自强不息这是奥运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完美契合。站立在奥运的赛场上我们没有在金牌崇拜里迷失,不以金牌的多少论英雄,更多得是去享受它所带给我们的魅力、激情和快乐。
赛场内,有杜丽、孙杨首日失金的遗憾、有张梦雪夺金的从容淡定;更有新晋的“网红”泳坛谐星傅园慧“我已经很满意了”的自我的肯定和洒脱。以平常心面对成败,这是运动员展现出的大国风范。
赛场外,我们为奥运健儿鼓劲呐喊,期待捷报频传,但我们更加期待他们为世界展示中国拼搏向上的竞技风采,带给一场场运动美的视觉盛宴。无论成败,我们都将最热烈的掌声和最衷心的赞美声献给拼搏的健儿。这是数亿中国人展现的大国风范。
奥运的征程还在继续,享受奥运精神,展现大国风范的理念将继续并永远在每个国人心中沸腾、燃烧。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心得体会3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在世人的期待中盛大开幕了东京奥运会正式揭开大幕。持续一个多小时的文艺演出既像一出戏剧,又好像一次摇滚音乐会,整个开幕式演出贯穿了数不清的英国元素。牧歌中的炊烟,莎士比亚的诗句,劲爆的摇滚……
整场开幕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一是开幕式的场景很有创意,在体育场上没有什么极为华丽的舞蹈,也没有过于绚丽的烟火,却是一片安详宁静的田园风光。这完全不同于北京奥运会,东京碗里俨然形成一座小型村庄——有人在放牧,有人在休息,水车轻轻地转动,羊儿们静静地吃草,还可以看到大树,小山,还有草地。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们感觉很是亲切。二是主火炬的.创意,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想象:没有用名人点然主火炬,而是用象征美好的花瓣,由代表希望、充满阳光的七个体育青年点燃,同时也把不息的奥运精神传递给了世人。三是圣火火炬手进入体育场时,特意安排建筑工人们也亮相镜头,建筑工人们在短短四年内,用血和汗给了全世界一个莫大的惊喜,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最有趣的地方是:看似优雅的交响乐团中,竟然出现了一个一只手敲钢琴,一只手玩手机的身影——憨豆先生!憨豆先生放回手机,却忽然要打喷嚏,以手捂鼻,令人捧腹。之后,由于要卫生纸擦鼻子,憨豆先生竟做出了更搞笑的举动——一手用雨伞敲钢琴,另一手拿纸巾,擦完鼻子后又不慌不乱扔到了紧邻的钢琴上,音乐结束,憨豆先生不但没有收尾,反而一直在敲琴。突然醒悟的憨豆先生赶紧匆忙收尾,但紧张的他却又放了一个屁。这诙谐的英式幽默引得东京碗内盛满了笑声。
东京奥运会奥运精神心得体会4
我国跳水天才众多,中国跳水队也被称为梦之队。其中诞生不少跳水皇后,比如郭晶晶,在跳水运动中绝对的强者。早早退役的她如今又复出了,将以国际泳联代表的身份担任跳水评委。在孩子和工作面前,她选择了工作。另外一位跳水皇后陈若琳,中国最多的奥运金牌获得者,5枚奥运金牌。此次将担任东京奥运会跳水比赛裁判。
东京奥运会增加了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四个项目,增添这些项目无疑是为了自己多拿几块金牌,作为东道主,肯定会变着法子为自己谋金牌的福利。还增添了一些隐藏项目,比如,比如柔道的混合团体。这个单项等于是直接送给日本一块金牌。反正怎么对自己有利怎么来,不过也能理解,也只有东道主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多拿几块金牌。
与上届奥运会比,东京奥运会男女混合项目从里约的9个增加到18个,女性选手比例在历届奥运会中达到最高。增加的男女混合项目包括射箭混合团体赛、田径4x400米混合接力、柔道混合团体赛、铁人三项混合团体接力以及射击三个男子项目变为男女混合项目等。
得益于“促进男女平等”这项大原则,乒乓球混双成为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颇受中国国球爱好者关注。目前,奥运会上乒乓球有男、女团体,男、女单打4个单项,这次增加混双后,乒乓球奥运金牌总数将达到5枚。
总之,我们现在是强国,已经不需要用体育成绩来说话,已经不需要体育成绩来提高全民的自信。我们现在只想着中国代表团能一切顺利,成绩很重要,尤其对于运动员来说,但今年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安全!
2016年里约奥运冠军陈若琳的感人故事
陈若琳感人的跳水故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看今朝!南通小丫陈若琳不负众望,和王 鑫一举摘取奥运会女子双人 10 米台跳水桂冠。
殊不知,这枚金光闪闪的金牌背后,除了凝结她本人和教练的血 汗之外,还有多少亲人,为她掏尽人间温暖。
1992 年冬天,若琳降临在南通市民成勇金家。当时,成勇金已经 有了一个儿子,一子一女,刚巧凑成了一个“好”字。 夜间睡觉,一张床上躺四个,两大两小。
儿子好睡,一落枕便进 入梦乡,成勇金两口子却遭殃。若琳饿了会哭。床上有奶瓶,成勇金 迷迷糊糊中顺手将奶瓶朝她嘴巴里一塞,既喂奶又堵哭,再各睡各的。 岁时,父母离异了,母亲带着哥哥去了国外。外婆陈桂英心疼若琳,将她带回自己的家,隔代颔养,陈桂英视她为宝。 “如今,若琳已经过继给了我的儿子、媳妇。”陈桂英说,老伴 以及他们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个个都对她嘘寒问暖,递衣给 食,掏尽人间温暖。
从小立下夺冠志向
小时候,若琳体弱多病。为让她增强体质,4 岁那年,爷爷、奶奶 把她送到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学游泳。跳水教练高峰见若琳生得四肢 修长,人也挺乖巧,有意栽培她。从此,若琳改学跳水。 1997 年金秋,若琳随家人赴上海观看八运会比赛,看到健儿们在 空中翻腾、转体的英姿,若琳对跳水的兴趣更浓了,她深受启发:“我 一定要练好跳水,我要夺冠军。”为了实现冠军梦想,幼小的'若琳表 现出无比坚强的毅力。天麻麻亮,她就起床跑步,400 米跑道她一次要 跑十几圈!天长日久,若琳体能日益增强,跳水成绩也突飞猛进,不 久就被选拔到江苏省少儿体校,成为该校一名短期代培生。那是出钱 培训的,外婆倾其所有,并经常来宁探望。
跳水路上,有奶奶陪伴 爷爷唐诗的笔记本上,详细列举了若琳的成长经历,其中一条就 是:若琳从南通市儿童业余体校到省少儿体校,最后进国家队,在 年时间里实现了“三级跳”。“没有天才,天才都是苦练出来的。”爷爷唐诗告诉记者,若琳 在今天成功的背后,倾注了很多汗水和泪水。 1999 年初夏的一天,若琳在训练中,不慎造成右肘关节脱臼。当 时距离江苏省少儿跳水比赛开战已不足一月。为了抓紧时间训练,她 休息 周不到就被迫拆下石膏。“当时,我们已经不想再让她练了。”奶奶说,若琳十分坚持,她说:“我喜欢,我要练,我要拿冠军。” 最终,若琳还是参加了省少儿跳水比赛,并夺得儿童丙组全能第 四名的好成绩。
一年后,若琳成为省少儿体校的一名正式队员。 奶奶陈桂英一如既往,常往南京跑,尽量抽空多陪伴她,给她鼓 劲。“苦啊!”谈及若琳平时的训练,奶奶陈桂英整个脸都皱了起来。 有一次,她走进训练房,看见孩子们一个个倒立着,双脚反贴墙壁上, 大概有时间了,多数已经下来,下来的双手剧烈颤抖,脸憋得通红。 若琳也在其中,大头朝下,身体笔直。她额上渗出的汗珠,结成了小 黄豆,滴落在地上,仍坚持着纹丝不动。
哟,原来额上不是汗水,而 是滚滴的泪水,浸湿了头发。 若琳训练辛苦,奶奶总想方设法补偿她。每次来宁探望若琳,她 都会带若琳去吃肯德基,因为这是若琳当年最爱吃的。 跳水让爷爷奶奶改变习惯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3 年,若琳在全国少儿跳水比赛上独揽三 金;2004 年,若琳在全国跳水锦标赛上,勇夺十米跳台第五名。陈若 琳的出色表现引起了中国跳水队掌门人周继红的关注。她成为一名国 家队队员,完成了五年之内三级跳的巨大飞跃。 进了国家队,若琳犹如雏燕展翅,一飞冲天,半年后出征世锦赛, 个世界冠军,唯其最小,被誉为“伏明霞第二”。每次夺魁,她总打电话回来,只一句话:“奶奶,我又拿了冠军。” 若琳没跳水之前,爷爷奶奶几乎从来不看体育赛事。如今,老两 口改变了习惯,对电视剧已经没有了兴趣,体育新闻成了他们每天必 看的节目。
如今,若琳奥运夺冠,南通市体育馆内,又多了张特大照片:“陈 若琳,南通第 14 个世界冠军”。若琳金光闪闪的金牌,也有奶奶一半。
8月21日晚上,“水立方”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0米跳台跳水决赛。此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最关心的就是陈若琳能否击败加拿大选手赫斯曼,夺回中国队连丢两届的金牌。
今晚的决赛没有预赛和半决赛来得轻松。最后一跳前,赫斯曼领先2分,赫思曼最后一跳88分。紧张使我紧紧地握着拳头,如果陈若琳有任何一丁点的失误,金牌就成了赫思曼的.囊中之物,我默默地祈祷着陈若琳好好发挥。
终于,陈若琳上场了,观众大声呐喊着“加油”,陈若琳低着头,深呼吸,她要跳的动作是5253b,就是在空中需要做出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她不能出错,必须在这一跳拿到89。65分以上,才有可能拿到和我们分别了12年的金牌。只见陈若琳脚尖一踮就起跳了,翻腾、转体……全场顿时肃静,我也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这一刻如果针掉在地上也能清晰地听到,陈若琳这一跳得了100。03分,终于逆转败局,漂亮!顿时全场猛然沸腾掌声如雷,离别两届的金牌重回中国,我跳起来欢呼雀跃。
后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陈若琳的相关报道,知道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习跳水,有一次她手臂骨折了,在接受教练的极其痛苦的正骨术后,在伤臂未愈的情况下,还参加比赛,为了控制体重,硬是戒了零食和甜品(这是我们十几岁人的最爱啊)。她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训练,才得到她今天的成就。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应该象陈若琳一样,克服自己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