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奇迹》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由弗兰克·达拉伯恩特执导。下面是相关的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一:
弗兰克达拉邦特是最懂得斯蒂芬金的导演,他从惊险悬疑的氛围下关注到斯蒂芬金笔下流淌出来的不为人所注意的人性关怀,并试图通过镜头传达给更多的人。无论是《肖申克的救赎》还是《绿里奇迹》,以监狱的题材和边缘的人物,描写了人性中渐被遗忘的角落,并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上帝的信仰。
这是一部188分钟的电影,漫长却不拖沓,甚至可以称得上奢华,它用铺张的篇幅轻缓的描绘细致的情节,镜头感像电影的淡黄色调一样厚重朴实。它描绘了一群死囚在人世的最后一段时光,传达的却是救赎与希望。
《绿里奇迹》首先告诉我们上帝的存在,他值得我们信仰,因为他悲悯每一个魂灵。
圣经说,上帝怜悯众生,派神之子耶稣入世感受并承担苦难。而电影的主角——约翰克菲则作为耶稣的化身出场。他形象巨大且丑陋,看起来平凡懦弱,以死囚的身份出场,却拥有上帝恩赐的神力。他消除了保罗尿道炎的苦楚,使小老鼠金格重生,治好了艾琳达的肿瘤,并严惩了佩西和比利小子。他传达了上帝想要给人类的友好提示,包括即将死亡的囚犯:神迹的确存在,哪怕生而无望之时,上帝也会庇佑每一个无辜纯善的灵魂。他总是在面前等着你,迎接你回到灵魂的安息地。而你要做的首先是相信上帝。
这是一个108岁的老人60年前的回忆,也许,也正是因为这样而带着这种轻泛的凄美。用一种近乎悲悯的基调潜行在电影的底层,这给了这部电影在质量上的一个升华。真是一部令人感到温暖的电影。瞥开近乎残酷的结局,整部片子像一列老旧的火车,沐浴着冬日里干净的暖阳徐徐缓缓前行。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二:
终于把《绿里奇迹》看完,合上书的最后一页,不禁长长舒了一口气,为故事有了结局,也为自己终于坚持看到结尾。不记得什么时候,朋友介绍我看《绿里奇迹》这部影片,没有去看电影却买了原著。当时没看完就放下了。据说,看斯蒂芬·金的书,一旦开始,没有人能够拒绝将他的小说读完。而我却半途而废,看来世事没有绝对的。
由于隔的日子太久,终还是从头看起。《绿里奇迹》讲述了州立冷山监狱死囚牢房里的故事。那是1932年的事,当时死囚在执行死刑时,要走过监狱走廊上铺的绿色油毡,这条在监狱里称为“最后一英里”的绿色不归路被称为“绿里”,之后要上的是电椅。
整部小说给人节奏缓慢的感觉,人性的善、恶却被彰显得格外清楚,其间的角斗、对人性的拷问格外惊心动魄。在死囚身上展现人性的光彩,在地狱之中梦想着天堂,震撼人心。
书中的主人公约翰·柯菲,是个黑人,身躯庞大,因为强奸了两个小女孩并残忍杀害了她们而入狱。他入狱后,几件事的发生,让保罗·埃奇康比——州立冷山监狱的一位看守,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柯菲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吸去人们的痛苦与伤病,让它们在空气中烟消云散。他奇迹般地医好保罗·埃奇康比的病,奇迹般地让被珀西·韦特莫尔重创的叮当先生起死回生。他善良、真诚,宽厚仁爱,会为别人不幸的遭遇落泪。保罗·埃奇康比不相信这样的'人会做出那样的禽兽之举。疑点也出现了,凶手在绑走两个女孩前先用香肠吸引了女孩家的狗,之后用肉铺的麻绳绑好了剩下的食物,但是柯菲是不会打绳结的。最后,真相还是被保罗发现,凶手另有其人。但是,这个案子无法重审,柯菲是清白的,但他还是得走上绿里,走向电椅。这个上帝派来的天使,最后却得到了这样的结局……
文中柯菲临行刑前与保罗的对话,记忆深刻;“头儿,我真的厌倦了我听到和感到的痛苦了。我厌倦了整天在大路上流浪,孤独得像雨天里的小鸟。没有朋友和我在一起,告诉我我们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又为了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你恨我我恨你。我感觉就像脑袋里扎满了玻璃碎片。每次我都想帮人一把,可总是帮不上,对这我也厌倦了。我不想再呆在黑暗中。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痛苦。太多痛苦了。如果我能了结这一切,我愿意,可是我做不到。”柯菲的感受我亦有,孤独地流浪,至少心是如此。比柯菲好些的是朋友倒有很多,可我不知道那些朋友哪个能真正懂我,哪个能肝胆相照。之后,柯菲心甘情愿地走上绿里,坐上电椅。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而我所要跨越的却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是一次奇迹之旅,一次生死之旅,一次人性之旅,一次心灵之旅,一次人性救赎之旅。让人不禁对活着的意义和个人的取向做出反思。
绿里奇迹电影观后感三:
一个叫科菲,有着罪犯相的大块头,却有着超自然的神力。
在冷山监狱里,科菲因为杀死了两名小女孩而判死刑。但他与其他的犯人不同,科菲总是安静地呆在牢房里,好像一个单纯的孩子,还天真的对狱长保罗说:“就寝后是否还有灯亮着?我怕黑。”看到这里我不禁怀疑:这样一个大男孩竟然会去杀人?然而除了保罗似乎所有人都对他怀有戒心。在科菲向Paul伸出手想要与他握手时,保罗真诚的握住了他的手。
他们虽然是在监狱中,却不缺少许多善良的本性。当戴尔遇到一只小老鼠时,他的生活被点亮了。当他专注地看小老鼠金格先生吃奶酪,玩轴承时,他似乎已然不是一个死囚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仍然如此亲切的与小老鼠告别:“再见,我爱你。”监狱的生活并未让人丧失善良的本性,他的灵魂被洗涤了。
然后奇迹发生了,就在保罗因为尿道炎而晕倒在监狱的地板上时,科菲又一次向他伸出手,顿时监狱灯火通明,就像上帝到来一样,科菲治好了保罗的尿道炎,使保罗不得不对他产生敬佩,又对他杀人的作为感到怀疑。戴尔的老鼠被佩西踩死,在他的手中奇迹般复活。州**尔的妻子梅琳达身患绝症,保罗建议让科菲挽救它的生命,于是狱警们偷偷将科菲运到海尔的家中,面对躺在床上的梅琳达,科菲轻轻地吻了她,奇迹再一次的发生了。梅琳达重焕青春,她感激地对他说:“我们是在黑暗中找到彼此。”并送给他一个项链。科菲却留下了泪水,因为他能够感受到梅琳达的痛苦。
狱警佩西是一个喜欢虐打囚犯的人,他打折了戴尔的手指,凶狠的踩死了他的老鼠,又在他的死刑上做了手脚,让他在电椅上慢慢又痛苦地死去。戴尔的头上迸发出的蓝色火光,还有空气中烤焦的味道,戴尔逗弄小老鼠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闪回,这些无不让我震惊,一个狱警怎能如此残忍。,他丧失了善良的本性,沦落成一个以虐待人取乐的魔鬼。但是恶有恶报。当佩西想伤害科菲时,被科菲抓住手腕,看透了残忍的心思。他被科菲注入梅琳达的病魔,在连续开枪杀死了万恶不赦的比利小子后,他因精神失常进了精神病院。
终于,黑暗降临。科菲的刑期不远了,保罗对他说:“科菲你想让我做什么我都会做。你想让我放你离开这里,看看你能走到多远吗?”然而科菲拒绝了他:“我知道你伤心焦虑,我可以感觉到,但你现在必须停止。因为我希望结束。真的,我累了。厌倦在路上,像雨中孤独的麻雀。厌倦没有伙伴陪伴,或者告诉我何去何从,或者为什么。我厌倦了人们丑陋的彼此相待,厌倦了每天感到和听到的伤痛。太多了。它一直就像我脑袋里的玻璃碴。你能理解吗?”科菲最后将他的超自然能力传给了保罗,原来科菲只是要救小女孩没有成功,却被人们误以为是他杀了她们。科菲就像一个天使,替有罪的人赎罪,替那些痛苦的人分担痛苦。
他的超能力全部用在了行善上,但是巨人也有累的时候,他无法承受那么多的悲哀了。他通过死刑这种方式来解脱自己,让保罗继续承受世人的痛苦。他的遗愿竟然只是看一场电影。当他看到两个男女演员在跳芭蕾时,他说:“他们是天使....天使就像在天堂一样。”他就像个孩子,心里只有纯洁和善良,他是上帝的使者,天使的化身,因为他痛别人之痛,忧别人之忧,他永远都拥有光明。
电刑开始了。但不同往常的是,狱警们都默默地流下眼泪。科菲对保罗说:“老板,别给我带黑头套,我怕黑。”看到这里我终于止不住眼泪了,他的死是如此的圣洁,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的让人震撼,却又让人如此惋惜。旁边的狱警已经泣不成声了,保罗也犹豫的不想说出“通电”。蓝色的电流穿过科菲的身体的场面令我恸哭。
保罗再也没有行刑。他以这超自然的力量活了108岁。他看着周围的人离世,把这些作为他扼杀了上帝神迹的惩罚,他感受了太多的痛苦,希望死神现在就到来。
“人终将一死,没有例外,但是,上帝啊,有时绿色旅途真的没有止境呢。”
《海上巨型风机》观后感1
对于纪录片,我在平时也是不少看的,甚至可以说挺喜欢的了,无论是《舌尖》还是《荒野》都是很不错的作品。但对于科技纪录片这个以乏味难懂著名的类型,却不禁令人顿失兴趣。
《海上巨型风机》,这便是这纪录片的片名,整部影片详细地解读记录了这世界上最大的风力发电机从构造到安装的整个过程,向我们展示了国家科技的飞速进步和贡献者们的艰辛。
再配合上激昂的背景音乐,更加使学生们沉浸已久的爱国之心阵阵荡漾,如若不是周围有人,想必还要大喊一声:“厉害了!我的国!”但在看到科技飞速进步的同时,却不禁又让人忆起那个在当代已经被无数次提起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以来,地球上的资源渐渐被过度消耗,而纪录片中推测,大约再过几十年,煤炭之类将被消耗殆尽。虽说现在已经有了许多的清洁能源,但无奈太阳能利用过少,风能难以持续,而水能无法遍及各地。现在人类还无法找到一个真正能够替代煤炭发电的能源,或者说还无法完全利用,提供全球。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等想必已经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懂。而在这却是谈些别的了,或许大多数人觉得开发新的.能源便能解决能源枯竭问题了,再不行就再开发一些,一种不行两种,两种不行三四种,怎么样也能够用。而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对于有几十亿年龄的地球而言,人类在其表面待的时间就像是土地上飘下一片雪然后融化那么久,根本微不足道。
在我们人类社会之前,乃至在有璀璨生命之前,二氧化碳比现在多几百倍的时候有,到处火山喷发的时候也有。地球并不需要我们保护,我们保护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可比我们人类多多了,不一样只是地球不小心翻个身就没了。
庄子言“顺其自然,无以为治。”对于大自然而言,人类永远如同蝼蚁。我们要做的是节约能源,保护人类,而非地球。
《海上巨型风机》观后感2
不久前,我刚看完一部令我内心震撼的影片,它让我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制造”的实力有多么强大。观看影片时,工程师们攻克各种难题设计并制造出SL5000,特别是最后克服恶劣天气完成安装都令我热血沸腾、感触深刻,这部影片就是《超级工程——海上巨型风机》。
它有着巨大的身躯和叶翼,它的风轮高度超过40层楼,机舱上甚至可以起降直升机,银白色的皮肤使它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焕发光彩,它就这样屹立在西太平洋上,转动着它弧度优美的叶翼,为人类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的电能……它就是影片的主角——SL5000!
SL5000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机,但建造出这么一个海上巨无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光说要制造出这样前所未有的超级巨型风电机本身就充满挑战性,最后还要把SL5000安装在海面起伏不定、天气变幻莫测的西太平洋上,就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中国的技术人员可没有放弃,反而知难而进,他们计算出SL5000各个部件的尺寸,再交由中国风电行业最有实力的工厂制造出来。尤其对于SL5000最关键、难度也最大的三个部件:主机架、叶片和轴承,负责制造的工厂更是谨慎得不能再谨慎,他们采取一切方法保证每个部件的误差达到最小。最后,SL5000的各个部件被完美地制造出来,虽然在组装部件和放置固定的过程中遇到意外的困难,但在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SL5000最终屹立在西太平洋上。
海上风电机SL5000的建造完成,是“中国制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相信在未来,中国会在各个方面不断突破自我,而成为发达国家这个目标,也总有一天会达到!
《海上巨型风机》观后感3
周一下午,学校组织我在内的一些学生,观看了《超级工程——海上巨型风机》,这是一部介绍中国骄傲——SL5000的纪录片。在影片开始前,我就已怀着激动的心情,期待着了解祖国的又一项可以站在世界顶端的骄傲。
正当我们还在疑惑SL5000到底是什么东西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矗立在海上的风力发电机,而其中最高最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座标着SL5000的风力发电机,此时我们才明白,它是风力发电机的型号。它实在过于耀眼,引起了我和每一个人的求知欲。“全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在中国建成!”这句话如雷贯耳、满座皆惊,所有人都发出了感叹,这是为“最大”而惊叹,更是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不过,SL5000的建造安装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影片一开始介绍安装时的天气恶劣情况时,已让我眉头紧皱,而接下来回顾它的制造过程,看到它对各个部件的极高要求,更是让我对这种“最大”的挑战而担心。可“中国制造”不会让人失望,各个部件都是由国内相关最好的公司制造,主机架的组装天衣无缝,用的是最精密的仪器检测,内外都是“严丝合缝”;叶片用的原是硬度极高的材料,但专家们却精益求精,他们向其中加入编织物,使之成为了硬度高延展性又好的材料,也就是俗称的玻璃钢;而叶片的检测也是极端严格,要在超越大自然极限的强度下连续振动五百万次,总和相当于工作二十年的损耗,而振动过后,发现竟毫发无损。看到这里,我松了一口气,不禁为祖国而点赞。
看到这里,我已经很为“中国制造”而骄傲了,但是影片接下来的一组数据——这一台风力发电机,在设计寿命二十年内从空气中可以获得的清洁电能的总量更是使人惊叹。看完影片,我心中仍波涛汹涌,为祖国不断的发展、强盛,不断的迎难而上,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而感叹!
当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发表之后,心想,如果把它搬到舞台上、银幕上,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及至看到电视剧《葫芦坝的故事》,以及两个《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影片,仍未感到满足。又想,如果用四川地方艺术来表现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人物和事件,岂不相得益彰?就在这时,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把他们根据小说改编的大型现代川剧《四姑娘》送到北京来了。
自贡市是川剧“戏窝子”之一,过去人们把川剧分为三个河道,大概就是流派吧,有所谓上河、下河、资阳河。上河指成都,下河指重庆,资阳河指资阳一带,荟萃之地就在自贡。自贡市川剧团在整理传统剧目和编演现代戏方面都有成绩;并且注意培养接班人。这次《四姑娘》的演出,满台中青年演员,而且从表演到唱腔都具有过硬工夫,甚是难得。
《四姑娘》的故事是围绕四姑娘的命运而展开的,正象说明书上所说:“四姑娘在婚姻上的坎坷遭遇,象秦香莲,又象祥林嫂,也有些象穆桂英,不,谁也不太象,她就是四姑娘。她的个人命运,同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着,她是现代农村妇女的一种典型”。改编者及演出者就是这样紧紧地把捉住这一核心,使人物的塑造生动具体,栩栩如生;情节的发展,丝丝入扣,脉络清晰,因而使主题更加鲜明而深刻。
演出是认真而严肃的。演四姑娘的段蔚,演金东水的`陈树根,一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是是受打击的农村基层干部。他们爱家乡,希望把家乡建设得更富饶,同时建立起自己美好的生活。然而就连这朴实的也可以说是一个普通农民最起码的愿望,在那动乱的年代里,也不可能实现,爱情也备受折磨,这在“咫尺天涯”一折的“三叩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演许茂的杨先才,为我们活画出的一个既有是非观念又能逆来顺受的朴实老农。演三姑娘的朱贻芳虽然戏不多,却使观众看到“三辣子,一盆火,敢笑敢骂又敢说”的泼辣性格。演郑百如的李信元则勾勒出十年动乱中的风云人物,他“深谋远虑测气候”,确实象四川曾流行过的顺口溜所说:“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个风向标”,看风驶舵,心毒手狠。就是演长生和长秀的两个小演员也能那么人戏,那么感人,岂不可喜。
当然,不是说这个戏已经尽善尽美。如金东水这个人物,他原是支部书记,不能总把自己摆在被同情的地位。虽然他也说过“常言无私就无畏,上门弄清大是非”,但这方面的表现还不够。又如把郑百如逼着四姑娘离婚的地点安排在金东水的家里,对剧情发展不利,给演员表演电造成困难。颜少春担书上废品站,虽是被迫的,但对这种毁弃文化的行为,应有所表示。郑百如在金家发现汽油,长秀说出“不要耍火”,他首先想到的不应是“失了火哪个负责”,而应是由油及火,然后“眉头一皱主意出”。
《四姑娘》是一出好戏,也相信它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