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
由常熟市锡剧团演出的锡剧《侠医缪希雍》是一部以古代中医为主角的戏,而且这位医生的形象比较特别,据载“仲淳电目戟髯,如世所图画羽人剑客者”,看起来更像是一位侠客。仲淳即缪希雍,明末常熟名医,医术上与李时珍齐名,所著的《神农本草经疏》与李时珍《本草纲目》并称明代药学双璧。缪希雍的特别之处,当然不止是他的外貌,更体现在他身份和形象的复杂性。他是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同时他也深谙儒学经典,他在其他专业比如水利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他还有很强的社会担当,被东林士人引为同道。这部剧是常熟市锡剧团继《谢方正进京》、《杨乃武出狱》之后,与著名作家、编剧金曾豪先生合作的第三部戏曲,也是自20xx年《常德盛》之后,时隔10年常熟市锡剧团排演的第一部大戏。该剧20xx首演,距今已有4个年头,期间笔者曾三度观摩,颇有些体悟。
一、史与戏的交融
第一次看《侠医缪希雍》是在20xx年苏州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当时就觉得这戏很好看,无论是缪希雍与陈太医“斗法”,还是用童子尿给驸马治病,以及缪希雍与东林党杨涟的交往等等情节,都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编剧金曾豪将史载缪希雍的事迹与形象拆解消融再重建深化于情节与唱词之中,历史真实与戏剧情境交织融合、虚实相生。
缪希雍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小官,汉阳通判。但父亲在他十三岁时就病逝了,家道中落。少年缪希雍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段时间喜欢和街头小混混在一起,也不读书了。后来在其母周氏训诫下,缪希雍又重拾笔墨,奋志读书。缪希雍十七岁那年,突患痢疾,久治不愈。后来他自己研读《内经》、《本草》等医书,给自己开了药方,居然自治得愈。自此,缪希雍就立志从医。经过多年自学苦读和四方游历学习,缪希雍医术日益精进,终成一代名医。
在第一场“秘方秘方”中,甫一出场,缪希雍的侠气就已显现。俞新跃扮演的缪希雍提着马鞭登场,英气十足, “忽闻密云闹瘟疫,白马萧萧自奋蹄。道上来了缪希雍,一夜星月二百里!马前就是密云县,沉沉阴霾有戾气。”几句话交待了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古代中医有“医不叩门”的说法,但是缪希雍不讲这个,他“寻病叩诊”,自己跑到闹瘟疫的地方去诊治病人。历史上的缪希雍就是这样的,别的医生看病都是走路或者坐轿子,缪希雍常常骑马去很远的地方给人看病,为了病人肯“千里必赴”。
剧中三场看病的戏尤为精彩。陈太医不是庸医,但是他身上有他官僚势利迂腐的地方,而正是陈太医的官僚世故,衬托了缪希雍的侠义仁心。太医的死板教条,凸显了缪希雍的辨证施治,太医只看“人的病”,缪希雍更重“生病人”。第三场中,陈太医是虚情假意只为了套秘方,缪希雍是真情实意、大大方方不私藏。假与真,私与公,气度境界高下立现。在这一场里,缪希雍唱道“自幼丧父家贫穷,年少多病更凄惶……从此立志当郎中……牢记母训,我七尺可捐、千里必赴,悬壶济世,我乐此不疲天地广!”这一段唱词正交待了缪希雍的身世、从医经历以及他的医道理想。戏剧情境是虚构的,但却真实地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
在第一次看这部戏的时候,笔者就对戏里引医典谈药性的部分特别感兴趣,“钩吻”、“黄精”之别,童子尿的药用,这些内容不仅更加真实可信地表现了缪希雍专业的理论修养和高超的医术,也增强了该剧的传奇性、观赏性。后来得知,该剧的编剧金曾豪先生出身中医世家,在他小说作品中就经常提到与中医、中药房相关的故事和知识,怪不得他能写出这些精彩的内容。
二、古与今的参照
第二次看锡剧《侠医缪希雍》是在20xx年苏州首届文华奖·艺术展演季的开幕演出上。展演季是惠民演出,票价低廉,吸引了很多戏迷。看戏的.时候,笔者旁边坐着一对老夫妻。整场演出,他们都看得非常投入,在有些唱段,老人家还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在剧中缪希雍几次“上门叩诊”,看到这里,老夫妻会互相交流一两句:“现在哪有这样的医生哦!”演到缪希雍去给驸马治病,痛骂驸马又让他喝尿的高潮部分,老人家特别投入,非常入戏地说了一句:“活该!”
这次观剧体验给了我新的体悟,这是一部很有现实关照的戏。剧中表现缪希雍高尚的医德,他为病人肯“上门叩诊”,看完病却不记得收钱,他看病不论贫穷富贵身份,给穷人看病,给富人看病,甚至也给仇人(驸马)看病。在舞台上重现的历史真实与当今现实中的医患纠纷形成了参照对比,在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包括剧中反腐的内容,也是很有现实意义,可以引起观众思想共鸣的。
三、儒、医、侠的对立统一
第三次看《侠医缪希雍》,是看这部戏的结项验收演出。20xx年,锡剧《侠医缪希雍》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前两次看戏,我有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缪希雍是医生,剧中大量情节表现了他高超的艺术和高尚的医德。同时,戏里也有很多的篇幅讲到他与东林党的交往,讲到他参与反腐、抗击阉党等政治活动。表现一位中医,哪怕是一位医道高深的儒医,一些有关政治的内容是否过于拔高了人物形象呢?说他是侠医,那么这个“侠”字又应该怎么理解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戏,在这次看戏之前,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上的缪希雍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戏中提到的王肯堂和缪希雍一样,也是由儒入医,而且王肯堂还是进士出身。相关资料显示,在明代中晚期,儒和医身份上的界限比较模糊,读书人不仅追求仕进,也经商,也很注重学习中医知识。不仅是王肯堂、缪希雍,明代著名医家朱震亨也是由儒入医。在这些医家生平经历可以看出,由儒入医者,儒与医的心理身份与社会身份很难区隔。由缪希雍所代表的儒医形象,彰显了晚明特殊的时代精神。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以医道论治道,历代有之。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诊候》中称:“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钻研医道,济世救人,成为医家人格的理想追求。
于是此次看戏,我对剧目主旨、剧情包括唱词有了更深的体悟。在戏中,缪希雍一见到杨涟,就呈上自己精心绘制的《京郊水文图》,不正体现了缪希雍“身在江湖忧国事”的济世情怀吗?历史上缪希雍一生虽未仕宦,但与高攀龙、杨涟等东林士人往来密切,缪希雍为他们诊病,同时也与他们探讨时局政治。高攀龙就记载,“与仲淳酒间谈说古今事,绝不及医,仲淳无所不妙解,而后益信长孺言,知仲淳果天下奇士也。”缪虽因行医与士林人士建立交谊,但其内心却始终抱有经世的情怀。第六场中,高阳公主那段唱词正点出了全剧的主旨:“人有病,你悬壶,蠲疾延年,国有病,你也肯,慷概赴险。侠医之心映日月,真乃是,大国医,大明之幸也!”自此,缪希雍亦儒亦医亦侠的形象得以对立统一、丰满明晰。
关于“侠”字,有这么一种解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我觉得用这句话来解读此剧的“侠”义甚为恰当。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
昨晚观看了《护垫侠》即《印度合伙人》这部影片,竟让自己辗转难眠,是什么牵动着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30多年前,在歌与舞的炫彩中接触了印度电影,让印度舞蹈连同它的爱情故事深深印在我的心中,比方说《大篷车》《流浪者》。近两年又一次关注印度电影,是因为《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嗝嗝老师》等影片的贫民化生活中,那股强劲的奋斗精神感人至深。观影的同时,它们总会抛给我一个问题:“没有咬牙的坚持,是否可以在困难重重中挺过迷茫?”
知道印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就像外国人了解中国,也多是通过文学作品一样,我还停留在婆罗门的意识形态里构建印度社会呢,他们却一转念,竟让我爱上了它的朴素中的哲学美——
这部《护垫侠》就我个人来看,是两条线索缠绕并行,一是创新精神,另一个是爱情抉择。
因为爱,所以为了妻子 盖特丽 ,男主 拉克西米 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便让自己的妻子过得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卫生护垫,原本是医务工作者推行的卫生用品,但是,因为落后的观念,却让它蒙上了强烈的羞耻感让人难以启齿。更是因为贫穷,让更多女性饱受病菌干扰的苦楚而无法购买健康保护。而这份痛苦竟被“所有女性”默默接纳而假定为“正常”却不能言说,尽管她们着实被囚禁在精神的牢笼中被社会贬低,但宁愿花钱祈求一个“神猴”的祝福,却不愿意接受哪怕一丁点的生活常规改变。
观念的撼动是需要勇气的,生活,以一种习惯上的“铁律”扮演着卫道士,而男女从来就没有的平等却让普通人无法逾越它。幸好有个深爱妻子的男主,他的责任意识和善良真诚,促成了一段戏剧性的发明故事铺开。
像所有的成功都要经历的磨难一样,这个故事也不例外。在外界的不解、侧目、甚至唾骂声中,男主义无反顾,真是执著践行着为爱牺牲的精神。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来自家族以外的嘲笑都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不是你的至亲,没必要包容你、谅解你、鼓励你,他们没有义务始终爱你。而当所有不解殃及家庭以至于自己深爱的妻子时,就是对人最大的精神考验。不是不爱,而是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的掺杂,让人无所适从,无法坚持。不是所有的温情都能“等待”一个承诺,一个奇迹,一个好的结果。似乎山穷水尽之时,天使降临。
她是转机,美女合伙人 帕里 也是男主发明创造的新动力。尽管故事曲折,结局却也“天道酬勤”。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道理,却有两处戳中我的泪点:
印度社会对女性的歧视与伤害并不鲜见,然而,为了更多女性的安全幸福,男主放弃专利,而且很朴素地以为,只要是为了更广大人的利益,就是最接地气的科技发明。他的言行是对女性尊重与平等对待的最好呈现,他给数以百万女性创造了收入和就业机会,让经济独立成为女性获得尊严的一个保障。感谢印度政府的创新支持,更感谢纽约给予他的大平台,在诙谐幽默的演讲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忘初心”的践行者。是爱,更广泛的爱的范畴,给了他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力量,这也正是他人格伟大之处。
我想,一个人的价值,不仅是善良地与人相处,更是因为善良让更多人能够幸福的生活。“事业”也许并不是男主的预先追求,但是他的“问题即机会”的说法,却是真正让自己走下去的动力。想起那句话:如果你处于谷底,别怕,只要抬起头,无论向哪个方向,都是上升。的确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多少次为了理想而奋斗,也多少次因为碰壁而放弃。这不是对错与否的纠结,而是信念执著与否的坚守。来自帕里的陪伴与鼓励,才是他坚持走到底的另一个动力。他说,她是他的天使,我想就是我们平日里最常说的“贵人相助”吧。不离不弃的走街串巷和风餐露宿成就着他的善良,而让他在更广阔的平台获得掌声,获得发明创造的尊重,却是帕里一路相携的结果,这份精神依靠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如所有的感情抉择一样,选择自己一直爱着,却不能理解支持自己的妻子,还是给予自己梦想成真,精神陪伴的帕里。该选择谁呢?
我想,选谁都能让人理解。自己因为妻子而从事护垫的开发研究,这是为爱出发。只是在后来的困难阻挠亦或是“鞭笞”中,妻子选择了逃离,也就是说,在男主最需要她的时候,她消失了,尽管她依然爱着对方,这一点的确是感情空缺。另一个,帕里与他偶然相识,但是他的智慧、善良和执著精神,却深深打动了她,她也愿意放弃优渥的工作,致力于推广他的产品,理解他的初衷——让更多的女性获得健康、廉价的卫生护佑。这份放弃与支持,是最终成就男主的最大源动力。
合乎大道,天之佑也。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男主亦然。但是,在人生所有的.境遇里,谁不需要一个危难时候肯为你托底的人?帕里的爱,表白的很理智,但是,道义的抉择让男主在痛苦的“你是我的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这样的喃喃自语中,转身。
是的,最好的爱是成全。爱一个人,不一定非要握在手中,放飞,让他成为最真实的自己,才是对自己付出爱的最大回报。尽管思念令人煎熬,但默默注视,也是一份苦涩中的甜蜜……
印度电影的表现技法我无从评价,但就内容的犀利程度,足以震撼我。敢于批驳落后观念,还能将社会百态诠释在屏幕之上,草根阶层的执著,将一个阴暗面笼罩的社会现状铺开来任人指摘,这是何等的勇敢。勇敢,其实不仅是挑战自我,还有一份承担自黑的批评精神。只有迈出被束缚、被捆扎的艰难一步,改变才会让人勇往直前。
每个人都是怀揣着梦想启航的,但是,行走的路上总会有荆棘、坎坷、磨难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跳出来与人打个招呼。有的时候,在你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一根稻草也能将你压垮。可,若是咬紧牙关,抬头仰望星空中偶见的亮光,就会坚定走下去,不管历经怎样的风霜雨雪,自己不放弃,说不定次日的黎明就会给你送来一缕微光,一丝慰藉。
“有些爱名正言顺却没有被珍惜,有些爱点到为止却深入骨髓。”因爱源起,以爱结局。
串联整个故事的创新创造,是我久久不能释怀的精神所在:一个人总在向生活找寻自己的出路,也在祈盼那个能够指引自己方向的贵人,可努力到最后才发现,所谓贵人,其实是自己身上散发的某种特质才会吸引来的人。只有坚持能够打动人,也只有自己的人格具有了魅力,那个对的人才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成为你的灵魂守护者。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
尽管谓之“神奇”,但显然它并不怎么神奇,反而还特别的“腐朽”。相比之下,之前的一款款创意十足的预告片明显要神奇得多。
从实质上讲,本片就是属于那种见怪不怪的古装山寨恶搞类喜剧,但似乎又有那么一点小小的不同,就是加入了“超级英雄”这个元素,让其在外表上看起来是一部具有一定品质的古装超级英雄喜剧。可惜,它四不像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倒是很好的体现了谷德昭的“一贯水准”,如果你对他有一定了解的话。
热热闹闹的港式喜剧是他所擅长的,虽然也并不是什么高明的东西,但在放低姿态讨好观众这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这种“热闹”喜剧,首先要有一个简单的故事,哪怕毫无技术含量,也要做到有始有终,然后是在其中夹杂各种各样恶搞的段子,做到从头到尾毫无冷场,最后是要有明星撑场,并且如果还发挥得不错的话那就万事大吉了,如此这般就能成为一部还可一看的低姿态“热闹”喜剧,谷德昭前两年执导的《家有喜事20xx》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而本片显然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不痛不痒的故事(如果有故事的话),不咸不淡的特效(如果有特效的话),古天乐和吴君如倒是擦出了些火花,但在整体杂乱无章的情况下也显得于事无补。这部电影在未开拍之前就很像是个“烂摊子”了,谁接手谁倒霉,即便监制是陈可辛。
本片的质量也就那么回事,谁看谁知道,但前面的那些个预告片还是值得一提的'。如果没记错的话,本片在去年夏天推出了预告片,一来就是三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有神奇侠侣打高尔夫穿越百年历史的,登月球捣乱的,恶搞超人的,当时我就决定一定会看这部电影了,就凭这三款预告片。后来也推出了应景预告片,中秋节的,万圣节的,过年的,以及那款“看电影请关手机”版的。这一系列的预告片看下来给人一种神秘之感,每一款预告片都只展示了一个小的方面,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现在看来,这些个性十足的预告片更像是一种掩饰,对于自身“粗制滥造”的一种掩饰。如果,仅仅是如果,电影有预告片的七分神奇,也绝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如果说《我爱HK开心万岁》在内地的不讨好是正常的,并且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现在的《神奇侠侣》就是典型的两头不是人了,管它神不神奇,管它有没有侠侣,做好自己的活再出来“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