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如懿传观后感2000字摘录80条

如懿传观后感2000字摘录80条

时间:2017-12-10 16:04

当静下心来细细“品茗”,才会发现,这世界其实难有《延禧攻略》里魏璎珞一路高歌猛进的顺风顺水,更多的是《如懿传》里如懿处处隐忍、步步退让却难以遂愿的逆水行舟,在婚姻中的无奈和生存的举步维艰才是人生常态。

被观众期待了几年之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古装剧《如懿传》,在经历了开播伊始的群嘲和“爆击”后,终于在播出近一半儿时挽回了颓势,豆瓣网评分一路飙升,以01分之差“艳压”了与之相提并论且处处进行PK的电视剧《延禧攻略》。

同为清宫大剧,同是“清朝第一网红”皇帝的轶事,可这两部剧最初的境遇为何大相径庭呢?

远有姊妹篇《传》的精雕细琢珠玉在前,近有《延禧攻略》的莫兰迪色调和“非遗”重现深入人心,《如懿传》却一开篇就是“农家乐”色彩的土味画风,再加上略显粗糙的服化道和后宫佳丽们一言难尽的“淘宝风”配饰,不那么“入流”的质感瞬间就将公众的期待度拉到了最低。

与《延禧攻略》“上来就开撕,一撕撕到底”的“爽文”气质相比,《如懿传》明显沉闷和憋屈了许多,原本是你来我往的“宫心计”,到这里变成了女主角一方是“公敌”如同软柿子被人处处欺。《延禧攻略》是一个普通少女从“底层员工”到“天之骄女”的逆袭晋级之路,全程开挂风雨无阻,从头至尾尽是快意恩仇,可《如懿传》呢,毫无战斗力和智商不在线的女主角诸多忍让却下场凄凉任谁看了都是胸闷又心塞。

“戏精影后”的加盟原本是《如懿传》最大的噱头,可是初期明显有“廉颇老矣”之感的她微肿且僵硬的脸确实让女主角如懿的“少女感”打了折扣,让人出戏;由饰演的与如懿势同水火的富察皇后,和《延禧攻略》里版本的大气温婉相比,也是小家碧玉的气质有余,母仪天下的风度不足;乾隆皇帝的中规中矩也是一大败笔。和《延禧攻略》里聂远饰演的时而可爱、时而深沉、时而傲娇的“毒舌小王子”相比,霍建华所饰演的乾隆皇帝魅力指数直线下降——优柔寡断、阴郁多疑、期期艾艾,少了真龙天子的威严,多了凡夫俗子的慈蔼,与历史上那个风流多情、骄傲自负的乾隆皇帝相差甚远。

历史上,乾隆皇帝最宠爱的是富察皇后,这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就是他生命中的白月光。《延禧攻略》里富察皇后的性情和她与乾隆皇帝感情的设定,都与真实的历史相符。可是在《如懿传》里,富察皇后却成了表里不一、心胸狭窄、刻薄恶毒的反面人物,与乾隆皇帝相见之初就是“备胎”,晚期还被他所厌弃;女主角如懿的人设也与历史上的辉发那拉氏皇后不同,虽然她们的生命轨迹类似,但如懿与乾隆皇帝青梅竹马的爱情,却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杜撰”——这个原本在乾隆皇帝生命中,生时没有感情、死后又被其深恶痛绝的女子,在《如懿传》里因“主角光环”变成了乾隆皇帝的一生挚爱;乾隆皇帝后半生最宠爱的令妃娘娘,在《如懿传》里性情大变,工于心计、心肠歹毒,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如此不符合历史的反差,让这个本是戏说的故事缺少了说服力。虽然“故事是故事,历史是历史”,但人们还是更喜欢贴近历史的“操作”。并且,刚刚在《延禧攻略》里被“”了一轮乾隆皇帝与原配富察皇后的伉俪情深,突然就来个大翻盘,必然有所不适。

当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这时最关键的

两天读完了《如懿传》,越到后面越是唏嘘。《如懿传》在我看来,大体可以分做三段:立后、离心、死后。立后就是如懿走向皇后的路程,这个过程里,宫斗不断,却并未让我唏嘘。因为,那时候所有人都还年轻,每个人都仿佛在挣命。离心就是如懿做了皇后以后,与皇帝逐渐不睦最后离心的过程。死后是如懿死后,皇帝的种种。仅仅几个篇章。

我想说一说离心。剧情不做言述了,因为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里面一件一件琐碎的事情下来,无非是让如懿对皇帝越来越失望,失望叠着失望,然后便连心痛也没有了。如懿的失望,其实皇帝何尝不失望?他们到底对什么失望呢?

读完书,整整两天心里沉重,无从下笔。今日提笔,是突然明白了,人到了一定的岁数,便会没来由的失望。而这失望的.根源便在于贪心。

人呐,不知何时,就变得贪心起来。年少的时候,一颗心全不在自己身上,注意力都在外面: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年少的时候,自己是空杯子,学的、看的、听的,都装进去,遇到一个人,也装进去,自己里里外外都是这个人的,想的也都是这个人。自己学的、看的、听的都想给这个人分享。

不知哪一天起,突然的就贪心了,虽然目光没有看向自己,但心里莫名的就任性起来,只想着自己,便如皇帝遇到香见。一整个人,没来由的不管不顾起来了。在我看来,贪心一起,中年即到,烦恼随至。

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从前装在自己这杯子里的,全乏味了!可是,这乏味也不想扔,遇到新鲜的还想要,什么新的、旧的都想抓着。都抓着,就是证明“自己还行”,证明着自己还没到顶峰,自己还没老。

就像我读书一样,从前爱读小说,现在还爱读小说,但这几年突然想读史,又读国学,又读经济,又读哲学,全想读,全读不完。又想顾着工作,又想顾着孩子,又想多读多走多看多学,这便是我的贪心。

如懿传里,是皇帝的贪心把如懿伤了,所以,离心这里,皇帝让人讨厌。但这份讨厌,该给人一个警醒——根源便是贪心。

如懿死后,全书最让人唏嘘的,是婉嫔的画画,皇帝看到婉嫔画的各个时期的皇帝,感动不已。这里我是泪奔的。

书里的婉嫔,何尝不是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写照,皇帝到底要到他老了,不再欲求不满的时候,才能看到这平凡却长情的婉嫔。

《如懿传》读完,内心极沉重,便是因为,《如懿传》揭开了中年人的无奈。一个人的体力、智能由盛转衰,越要证明自己还年轻、越是贪心想什么都抓着什么都控制。越是控制心强越是目光狭窄心胸狭隘,越是固执己见。非要到了自己像皇帝看到婉嫔画画一样,终于接受了衰老,终于把年轻与年老给分开看了,才能平静的看到周身的其他。如果皇帝可以从容一些,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如果皇帝可以从容一些,结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