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大师》观后感700汇集96句

《大师》观后感700汇集96句

时间:2019-12-08 14:02

未看《大师》前,对马相伯的认识颇少,直到看完这一集后,对这样一位拥有罕见的天赋和勤奋一生的爱国人士心生敬佩和崇敬。

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出生于一个天主教世家,出生时,英国女王的坚船利炮正隆隆地向这个国家驶来。12岁从江苏丹徒的私塾走出独自一人摸到了上海的徐家汇,受教会学校的经典教育,史家说,这一走,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走进了历史。他晓天文、数学,而且学贯中西,精通八国文字,成了一位神父。但1875年,这位出色的中国神父,不堪忍受法国教士的欺负,告别了过去的教会生活。

这一年,中法战争,中国实际上打赢了,但是签订了耻辱的合约。在这种情况下,马相伯把两件事情分的很清楚,一是他的信仰,他认为信仰是不能动摇的,可是当面对着当时外国人欺负中国人的现实,包括在教会中,中国的教士和教徒,也收到外国教士的歧视。这迫使他离开了教会。之后他将年富力壮的时期全部贡献给清朝的洋务事业,壮年生涯浪费在了一项失败的事业中。自此以后,他便走上了教育之路。

马相伯有许多创造,比如他办的学校主张文理科并重,主张要打好语言基础,主张必须训练严格的`逻辑思维。如今我们提到中国学生的弱点,我们的原创力不够,早在当时马相伯已经发现了。他所设计的课程,所设计的教育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原创力。还有一条是,他认为教育要自主,复旦的校歌中便有这样一句“学术独立,思想自由”。

1931年,日本占领东三省,马相伯先生心中忧愤,发表演说,奔走呼吁:“御辱自救,共赴国难,我国民猛醒,我国民亟起”。时人赞为“呼号抗日老青年”。最令我震撼和感动的是当年93岁的他,闻得冯玉祥抗日缺粮,便不惜老弱之身,一只脚坏了让别人扶着他坚持站着写字来义卖筹款,一个“寿”字30元,一副

他的一生,他的脚印,好像一直在那里往前走,马相伯就是中国爱国者的典型代表。从年轻时与教会的冲突起,他就始终贯穿着这一条,他的冲突,不是信仰的冲突,而是作为一个中国爱国者应做的选择。

马相伯一生只留下不多的文字,但他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时代。他毁家兴学,生命的最后40年已身无分文。但他培养的大师群星璀璨。他晚年大部分时间,就居住在徐家汇的孤儿院内,但他在中国留下了一个爱国者的无上荣光。马相伯先生逝世。晚号华封老人,近代中国教育家、政治活动家。震旦学院、复旦公学、辅仁大学的创始人。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高官于右任、邵力子都为其弟子。马老一生立学,欲振兴中华。晚年曾见国家之境遇而感慨:“我是一条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叫醒中国人。”

作为毕业后将从事教育事业的我,马相伯的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对待教育事业不顾一切毁家兴学的事迹是值得我深入思考和努力学习的。尽管现今社会是暂且的和平安宁,马先生的许多创造仍然适用。还有,他心中慢慢载着的爱。

去传递他热爱祖国的“爱”,去传递他爱护学生的“爱”,去传递他寻求真知的“爱”。因为爱,所以坚持。在教育之路上先生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是一座教育的丰碑。

慢慢回味、细细咀嚼他的人生传奇与精神追求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平和与宁静。另一方面,在重建兼容并包的中华新文化的道路上,我们大学生必须要具有开放的视野、健全的心态、坚定的信心,延续大师们对于事业的执着和奋斗。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光芒在我心中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阅读大师是一场精神洗礼是一次心灵震撼。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文化的积累。《大师》让我意识到生活中除了物质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可以感受幸福与价值。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

9月3日,是傅雷的祭日!

恕我直言,从民国时期到现在,作为外国文学的翻译学者,究其翻译水平和文学造诣,国内无人能与傅雷比肩!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傅雷就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大师!

初始傅雷的作品,是在1988年,苏州大学图书馆!

那个时候的文学流行风,外国文学名著必读作品当属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还有她的妹妹艾米丽的《呼啸山庄》等等。我遵照菜鸟的成长规则,一一借阅并记下读书卡片。

但我读的.口干舌燥且毫无兴致可言,因为这类外国名著文字晦涩干瘪、语句沉冗跨跃,似乎在逐字逐句地翻译对照,没有文法剧理,更匮乏语言逻辑。对整个作品似乎没有通篇的掌握与拿捏,或者说,翻译作品的人缺乏中外文学素养,更没有西方文化风情的感受与领略,只是一个金山词霸式的肉体机器人,见字拆字,见词译词……

直到我借阅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我才真正地读了进去!

当时苏大的这个名著版本一共有分12集,12本书。我从第一本就喜欢上了傅雷,他翻译的作品你读不到翻译的痕迹和故意。亲身感受到的人物以及情节变化,似乎都来自傅雷自己的笔下创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就应该有诺贝尔级别的文学大师来翻译,这才是文学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看名著的封面,看见罗兰忘记傅雷;读到名著的封底,看见傅雷忘记罗兰。

“1966年9月3日晨,翻译巨匠傅雷和他的夫人双双自缢身亡。当年,震耳欲聋的口号,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傅雷夫妇先是被罚跪在地,继而被人拉到长凳上戴高帽…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影响到这个人有条不紊地书写他的死亡文告,甚至连火葬费,保姆可能需要的生活补助等都一丝不苟地抄出……”

唉,往事不堪回首……

傅雷对中国文坛最大的贡献是通过他翻译的文字把罗曼罗兰介绍给了中国。所以亚伦建议中国当今的文学青年抽空看看这位大师的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这部傅雷呕心沥血翻译过来的伟大作品所赋予的双重的深刻的精神含义,只要你读懂了它,就有利于祛除社会和生活的压力强加于你精神上的轻浮和焦躁、迷茫和慌乱……

敬重傅雷夫妻,其实他们很柔弱也很勇敢,最后用仅剩的死亡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气节,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信念。

祭奠一下那个年代和那个年代的傅雷大师,不要忘记,在那个被歌颂为和平盛世的荒唐年代,偌大一个中国,竟容不下一个恪守清律的读书人和他那张淡泊宁静的旧书桌。

一刚开始看这本书有点扑朔迷离,不知道什么顺序,先是魔王遇到了没有宗教信仰的一群人,柏辽兹诡异的死亡,接着又到了犹太总督本丢?彼拉多处死耶舒阿的矛盾纠结。一直都没有出现大师和玛格丽特,所以看了简介之后才理清了头绪。可能还是看书的时候没有静下心来的缘故吧!说这么多,也想表明,一般而言看不懂作品的就是大师作品了,要多看几遍才行。

大师和玛格丽特给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感觉,他们注定不属于这个世界,最后只有死亡让他们逃离这个虚妄的世界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大师是一个很有才华很有坚持很有原则的作家,玛格丽特是一个出身非常好并且已婚的美丽少妇,他们相爱了。

尽管文学界重重虚伪,作家们都是为了度假金钱盘算着,但是大师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坚持为了拯救灵魂而创作。玛格丽特生活在一个富足的家庭,可是她并不快乐,她认为心灵的充实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两个人就像是污浊的`世界开出的两朵莲花,注定生死相依。希望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坚守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带给人们更多的启发。看《搜索》时也有一种感觉,叶蓝秋和杨守诚仿佛是这个世界的异类,杨守 诚因为诚实而丢掉了自己的工作,叶蓝秋就像一只蝴蝶一直在勇敢地和命运抗争,坚持自己心中的坚持,纯洁,最终还是敌不过无情的命运。不管世界怎样虚伪,我们都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坚持最初的那份坚持。

总督耶舒阿千年的遗憾在于自己的怯懦,他没有勇气坚守内心的坚持,耶舒阿的谈话让他懂得了真理懂得了真善美,可是出于对权力地位的迷恋,他最后还是释放了强盗巴拉巴,处死了耶舒阿。

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都那么贪婪虚伪丑陋?并非他们生来如此,也许他们和彼拉多一样,内心也有善念,只是出于怯懦,害怕与世俗对抗,害怕失去世俗的地位和权利,于是背叛了自己的内心,走向了错误的一端。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彼拉多一样出于那么高的地位身不由己,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彼拉多一样千年悔恨,大部分人也许连这一点都没有领悟到!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