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观后感 > 二里头遗址观后感600字集合56句

二里头遗址观后感600字集合56句

时间:2021-01-31 13:01

篇一:参观博物馆

今天和孩子们参观了新开的山东省博物馆,自己和孩子们一样兴奋。共十四个展厅,孩子们到最后已经筋疲力竭,但是收获颇丰。因为里面不能用闪光灯照相,所以一些有趣的画面没能留住。很遗憾。

孩子们认真地用笔记本记录资料,后来有个宝贝儿突然发现馆内有宣传单,于是大家改为收集单子了!在文字的演变展示中,孩子们趴在地上找着自己认识的古文字,那热情不亚于考古学家呢!最有趣的是在“私塾学堂”中,孩子们坐在学生位儿上,情不自禁地齐声背诵论语,还真有私塾的味道,我们俨然已成了博物馆中的一景,游客们不是在看文物,而是在看我们了,哈哈!最后一站我们找到了孩子的最爱:踢足球!每人一脚,似乎不太过瘾,但让我们感慨高科技的运用,那屏幕还真结实!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的工作人员很热情,为孩子们免费介绍着文物的基本情况,孩子的收获很大,他们的表现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好评,夸他们聪明机灵呢。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应该是他们三年级学习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二:参观博物馆

今天我们去参观了博物馆。

一进门,我就看到了孔雀和仙鹤的标本,它们造形逼真,栩栩如生,仿佛就像真得一样。

来到一间屋子,我们看到了一些小鸭子、天鹅和鹰。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鹰的飞行动作很快,特别是在捕捉猎物的时候,只需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而且在天空飞行时,鹰的动作非常优美。

接着我们又来到另外一间屋子。“哇!”、“太美了!”我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到。原来,在一个大大的玻璃框架里,有许许多多的鸟儿——有鹊鹞、黑耳鸢、苍鹰、山斑鸠……其中最吸引人的鸟儿就是蓝翡翠了。蓝翡翠的翅膀和头都是蓝色的,只有身体是黑色的,好看极了!

走着走着,我的目光又转到了一个鱼类的牌子上。上面列举了有好多鱼儿,有鲈鱼、小带鱼、鲐鱼、褐牙鲆……,在它们中最美的就是银鲳鱼了。它的身体细长,颜色是黄色的斑点裙,好看极了。

我们正陶醉在博物馆美丽的鸟儿和鱼儿的欣赏中,不知不觉,时间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对博物馆说了声“再见”便转身离去了。就这样,我们离开了博物馆。

今天真是开心极了!

篇三:参观博物馆

昨天,我们江东中心幼儿园大4班小朋友要参观博物馆,妈妈开车送我去参观博物馆。车子刚到博物馆门前,就发现大4班的许多小朋友早就到了,当他们准备合影时,我连忙跑了过去。哇!还好我总算赶上了。

合影后,我和小朋友一起进入了第一个参观大厅,那里有古代人们制作出来的鸟类型的碗,而且还有一个梅花鹿的骨头,在我门面前摆放着还有好多关于古代人们生活的景象。我还看见两个巨大的古代人物都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让我了解了过去的历史。

小朋友又和我一起来到二楼,了解了古代人们是怎样过节的。我看见金黄的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月光照在用木头搭建的房子上,一位小女孩坐在院子里看月亮。孩子的爸爸、妈妈在一张方桌上正收拾碗筷。他们可能刚吃完团圆饭,你瞧,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多美、多么亮啊!

我们简单地了解古人生活,还亲眼看见古时候人们的衣着。我想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科学也越来越发达。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古人啊!

篇四:参观博物馆

一直很想看下洛阳博物馆,在十三朝古都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也应该亲身感受下文物。自己一个人转到博物馆今年是免费的。就两层的大厅,仔细参观下去的一个上午。进门是个很大的石辟邪——很大的石狮子,是守墓的。一楼是从北京故宫运来的文物,经周总理亲批的,都是清朝的文物。进入二楼你就可以领略到洛阳那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我最喜爱的是唐三彩,太逼真了,真由衷的佩服古人那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各个生动逼真。还有一具从洛阳本地出土的象化石,以及仰绍文化和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多的让人目不暇接。博物馆新官建在新区隋唐遗址附近,明年为了迎接世界邮展。

亲身感受文物震撼就是不一样,对先辈们发出由衷的敬佩,感谢你们留给我们这些无价的财富。我们一定传承文明,继往开来。

篇五:参观博物馆

十月十八日上午,我们班去了文化广场的博物馆参观。

我们先去了一楼,那里放的都是历史文物。在那儿,我看到了隋朝的“大业四年”石碑、龙华碑、兴益造像碑。北魏孝昌二年的造座。北朝的秦绍敬等造像座、线刻菩萨、线刻石狮、佛立像、菩萨立像、比丘立像、半成品造像、疃子造像碑。东魏的“武定五年”碑。元朝的弥勒像。北齐太宁二年的太子像。唐朝的佛坐像。北齐的大势至、阿弥陀佛、观世音。明正德十年的重修柳泉寺碑等。

我们又去了二楼,看到了清朝的赏瓶、元朝的石香炉和韩秀珍同志生前织的布,知道了刘顺元、张静源、王博昌这些人都是博兴最早的共产党员。我们还看到了中国与日本战斗的武器、制做铜钱的机器和纺线的纺车。

让我好奇的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历史文物?真为博兴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

走出大厅,我们在楼梯旁边的橱子里还看到了蚕、锦蛇、珍珠贝,知道了蚕是昆虫纲,锦蛇是爬行纲、珍珠贝是软体动物门,我猜,这些装在瓶子里的动物就是所谓的“动物标本”吧。

这次参观,我看到了许多以前没有看到的物品,真是大开眼界啊!

篇一: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暑假,妈妈说要带我去上海玩,我别提有多高兴啦。7月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了上海,那天的天气真是格外的好,万里无云,好像老天知道我们今天要去玩,所以就把天空放晴了。

妈妈说下午要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得就像吃了蜜一样甜。下午,我就和妈妈坐地铁去了博物馆。出了地铁站,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样子十分奇怪,像个飞碟的形状。我们一直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伍,终于轮到了。一踏进气势磅礴的博物馆大厅,我们马上买了票,租了两个数码语音机。

我和妈妈每个馆都去参观了,我们先参观了陶器馆,在这里,我欣赏到了粗犷纯朴的彩陶、富贵华丽的唐三彩、精美绝伦的青花瓷知道了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我们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陶器制作几乎遍及中华大地,品种十分丰富,许多产品技法讲究,制作非常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始艺术特征。我们还参观了青铜馆,青铜馆非常大,里面陈列着许多青铜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克鼎。大克鼎是三千多年前西周孝王的宝贝,鼎上刻着漂亮的兽面纹,里面写了两千九百多字的铭文。据说,它是整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还了解了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左右,中国就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是目前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青铜文化。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容器、乐器、兵器、工具和饰件,并发现铸造遗址。青铜礼器造型初具规范,器壁匀薄,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熟练的水平。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雕塑馆、钱币馆、玉器馆、书画馆、少数民族馆、家具馆。我越看越有劲儿,那么多的艺术珍品好像都在叫我去仔细得参观呢!可是时间到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一边走还不停地回过头来,我仿佛听到了它们在跟我说再见的声音。

这次参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感受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真的很了不起!

篇二: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哇!这么长的队伍,什么时候能排到啊?”我无奈地对父母说。终于等了恍如“七七四十九天”,我们来到队伍最前,根据计划直奔四楼。

嘻嘻,我们计划的不错,四楼人少。首先我和爸爸妈妈参观的是钱币馆。这些钱币都是古代的,包括公元前,三国时期,唐、宋、元、明、清等古时候朝代所使用。别看我们现在的硬币是完整的圆,纸币很新,和古代钱币区别大着呢!我走进展馆,第一个看到的钱币是——长方形的,扁扁平平,还参差不齐!嗯…下面的几个钱币准会让你大吃一惊:

蚁鼻钱:名字有趣吧?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它模样很小,像一个小贝壳那么大,中间刻有“贝”、“君”等阴文。因为它像一只小蚂蚁歇在人的鼻子上而得名,是楚国用的钱币。

马蹄金:这是一个用全金打造的马蹄形的货币。如果让马穿上这“马蹄”,那该多神气啊!

贞祐宝券五贯钞版:这种钱币名字很长,表面也很大,长约20厘米,宽大约15厘米,就厚度也有1厘米。说来也真奇怪,古代人提得动这么重的“钱”吗?往展馆里面走,这些钱币就越来越接近现代了,也慢慢成形了。大小各异,奇形怪状,样品琳琅满目,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时间像水流一样迅速流逝着,钱币馆也在不知不觉中参观完了。

接着我们参观了书法馆,玉器馆,雕塑馆……其中我最赞叹不绝的便是书法馆。瞧哪些书法家写的字,有些龙飞凤舞,有些小巧玲珑,还有些铁画银钩。这个展馆的展品并不多,却给我了一个启示:这些名人能写出一手好字,是要从小苦练的',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

啊,参观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再回头一看那5个金字,它们仿佛在和我述说着古人的生活呢!

篇三:上海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有许多博物馆,这次我去的是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的上海博物馆。

远远望去,上海博物馆是一座圆顶的,气势宏伟的建筑,门口还有8个汉白玉的石兽,十分引人注目。妈妈告诉我,这座建筑代表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馆名"上海博物馆"这几个大字是上海的第一任市长陈毅写的。我们排了好久的队才进入上海博物馆大厅。

上海博物馆好大啊,我被它深深吸引住了。这里总共有四层,我们在门口拿了地图,发现一楼有中国古代青铜馆和中国古代雕塑馆,二楼有中国古代陶瓷馆,三楼有中国历代绘画馆、书法馆和印章馆,四楼有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古代玉器馆、历代钱币馆和丝绸之路中亚古币室以及明清家具馆等展区。我和妈妈在一楼一人拿了一个大哥大造型的电子解说器,就开始参观上海博物馆了,准备从一楼往上参观。

我们开始参观了,青铜馆里有很多的青铜器。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克鼎,大克鼎上有一对双耳,身上还有对称的龙纹,重201.5公斤,非常精美。

雕塑馆里有许多精致的雕塑,很多都是佛像、菩萨像和天王像,虽然有的已经损坏了,但我还是觉得它们很好看。离开展馆我才发现,一个好大好大的菩萨像摆在雕塑馆门口呢,我觉得古代工匠的手艺真是高超啊!

接着,我们来到绘画馆和书法馆,里面有好多绘画和书法的作品,书法作品有的是毛笔字、有的是钢笔字。绘画作品有的画花、有的画鸟、有的画人、有的画竹。

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里面有各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少数民族的服装都非常特别,我也想试穿呢。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都逛了三个多小时了,马上就要到闭馆时间了,我和妈妈急急忙忙地跑到博物馆大厅,归还了电子解说器,离开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通读许宏老师《最早的中国》,从各个方面了解了二里头遗址及二里头文化。许老师从考古的角度,讲述了中国最早的历史,而我也从全新、专业的角度认识了最早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并非最早的中国,中国一词作为地域、文化和政治疆域概念,其内涵也经历了不断扩大和变化的过程。最早的中国也仅指在群雄竞争的过程中兴起的王国都城,以及以都城为中心的社会政治实体所处的地域,尤其是它的中心区域。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邦国时代(仰韶—龙山时代),王国时代(夏、商、周)和帝国时代(秦汉以至明清)。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王国即早期王朝的诞生。随着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的崛起,华夏文明由多元的邦国时期进入了一体的王朝时期。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时代约为公元前第二千纪的前半叶,即公元前1800-1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著名的“二里头文化”即由此而得名。二里头遗址及其文化拥有两大特质:一点,是指其都邑中心的庞大化与复杂化;一面,是指其大范围的文化辐射,形成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强势“核心文化”。

二里头的发现,是徐旭生先生凭借文献踏查“夏墟”的时候发现的,给我们的启示是:文献中关于古史的传说并非全是无稽之谈;经过系统梳理考证的文献,可以作为我们探索中国早期文明的'有益线索。许老师认为因为迄今为止没有发现像甲骨文那样可以确证考古学文化主人身份的当时的文字材料,二里头王朝的归属问题仍旧是待解之谜。

最早的文明之所以诞生于中原的原因:东方“大两河流域”长江和黄河流域:农业起源的温床;四方辐辏的交通战略要地;两大农业的交汇地带;两大自然和文化板块的结合部。而洛阳盆地,正具有以上多种特征,从而成为早期王朝建国立都的理想生境。建于盆地内的都邑二里头遗址都分布在盆地北侧宽广的二级阶地上,显现出以盆地周围山脉为屏障,以整个盆地为“大郭”的气势。

从城市的规划显出王都之气,二里头遗址可以分为中心区和一般居住活动区两大部分。中心区由宫殿区、围垣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若干贵族聚居区。一般居住活动区常见小型地面式和半地穴式以及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的小型墓葬。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都邑,其布局开创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

最能表述二里头遗址的是,二里头的中国之最:最早的城市干道网、双轮车辙;最早的宫城(紫禁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最早的大型四合院和多进院落宫室建筑;最早的宫城(围垣官营作坊区),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铸造作坊;最早的青铜礼器群;最早的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邑。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