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把握“寓教于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题记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这说明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老师。
只有感兴趣的,自己学习起来才有动力,才有信心,这样才会感觉愉悦。
\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呢
是不是所有的课都能上得有趣呢
兴趣的源泉何在呢
所谓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快乐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 在现实生活中,“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试图攻克的难题。
“寓教于乐”\ 中的“乐”字包涵两层意思: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学生。
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让学生乐在其中,体现深层次的“乐”\ 。
也就是”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这里的“愉快、快乐”并非是教师单方面制造的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
学生学得快乐,这才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
要让学生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 首先是要改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营造一种真正的“愉快教育”。
\ 1、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是“超市的供应商”。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多方面的,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多方面的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生存的资本与技能;引导学生完善人格,学会与人相处,而人格的健康与完善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教育的终极追求应该是对人性的关怀。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己任,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因为学生是真正的“性情中人”,有“喜怒哀乐”,我们在授课时,要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不能灌输、更不能强制,而应去吸引,去激发,利用学生们的兴趣、好奇心而引导他们去思考、探索、创造,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学习,去成长。
\ 2、转变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的沟通。
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时的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参与学生的探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身份要变成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一起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共同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来验证教材。
\ (1)、不要板着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
学生要说的话让学生说,要做的事让学生做,不要怕学生出错。
学生就是在不断的出错、纠错中前进的。
更何况我们都是从小到大的,谁没有那样的经历呢
(2)、经常找学生谈谈心。
嘘寒问暖,拉拉家常,可以谈学习,也可以谈学习之外的,如爱玩什么
吃什么
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代沟”问题,多谈心。
学生的心灵有时候很脆弱,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失去生存的勇气。
这时特别需要老师扶一把。
一句温暖的话语,会让一位可能频临绝望的学生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一个善良的“谎言”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
\ (3)、适时地表扬学生。
对学生的进步适时地表扬,后退则适时进行善意的指正。
因为每个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如:“你思路清晰”、“你有创造性”、“你的分析有理有据”、“你书写工整、字如其人”、“你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你会好起来的”、“你的问题意识强”、“你有潜能优势”等等。
“你”字饱含鼓励、期待、赞赏,学生的点滴长被认可,一下子就拉进了老师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感化虚伪上的心灵,让学生获得认同感\ ,从而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
\ 3、转变陈腐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进行教学。
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音乐、节奏、韵律、图画、情感和动作等来进行教学,会让学生学得更快。
据有关研究人员研究:动觉学习者占37%,听觉学习者占34%,视觉学习者占29%\ 。
因此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和画副,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定会刺激学生的大脑,增强学习的效果。
因为音乐有暗示作用、会调节大脑的工作。
正如电台和电视台广告每天证实的那样,当音乐配以文字,许多种音乐能帮助你记住信息内容;节奏——教师上课的节奏快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铿锵有力的陈词会激发学生学习,而软绵绵的话语会让学生恹恹欲睡;同时由于在课堂上集体阅读,会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宏伟气势,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 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这样去优化自己的课堂,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一个人体验到他能驾驭任何一门学科知识,这是一般智力发展的最强有力的刺激之一。
如果学生有了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优秀成绩而不安。
应当使人更为担心的,倒是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
那他就更需要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促使、扶植和巩固学生把知识加以运用,使他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
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样,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
他们就体验到一种无比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实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 ---------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
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会更加强烈。
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也会带给学生欢乐。
\ 由此可见,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把握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从生活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学习中来验证生活中的事物,这才真正把握了“寓教于乐”的宗旨。
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教育篇: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4、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她们并不是小孩子。
5、我们应该反思,也许你并没有把学生看透,可他们却把你看透了。
6、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7、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8、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9、如果把考试紧紧定位在评定优劣上,考试就必然成为一个教育的怪胎。
10、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11、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12、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首先应该认知的学问。
13、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4、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成人,都应该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
教育改革篇:1、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2、“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一论点呈现了
名人名言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丝方尽,蜡灰泪始干 ——李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身为世范,为人师表 老师是我们的在生父母
爹娘生养我们老师教育了我们
赞美老师的名言好句子诗歌 1、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3、在我们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上,您用生命的火炬,为我们开道。
4、教师的春风,日日沐我心 5、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6、亲爱的老师,您那赤诚的爱,唤醒了多少迷惘,哺育了多少自信,点燃了多少青春,摧发了多少征帆。
7、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9、片言之赐,皆我师也。
10、园丁,崇高的称号,祝您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11、江河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我们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12、老师,人说您在培育祖国的栋梁,不如说您就是祖国的栋梁,正是您,支撑起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13、老师,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
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4、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
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
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
15、老师,我们身上散发的智慧之光,永远闪烁着您亲手点燃的火花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