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教师如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幼儿园的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
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班级管理是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便达到预定的目的。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和地位做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
在这一过程中真正的体会是“爱应充满教室”并且“以情动人”。
只要和幼儿打交道最能打开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级的管理中“情”更应是始终贯穿其中的主线。
对幼儿要做到关爱、友爱和慈爱。
1、多给幼儿一点关爱、理解和体贴。
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需要正确地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如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幼儿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等。
只有相互的了解、彼此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幼儿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班级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因此教师要经常和幼儿进行思想交流多创设一些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幼儿倾吐心声及时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对于不同个性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帮助让幼儿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
2、做幼儿的好朋友。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人认为在当今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
幼儿园教师为什么要学习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不仅老师和孩子学习同样家长也应该学习,在学校影响孩子最大的是老师在家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长 ,我们都想让孩子各方面都变得更好 ,所以我们就要找对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幼儿园老师让我讲育儿经验了 怎么讲
一、讲诚诚信是一个人的之本、立德之基。
对于我们,应该发扬诚实守信的优风,多一点实干精神;少一些脱离学生和家长,背弃誓言,多一点相信学生,认真务实地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誓言和许下的种种诺言。
当前,我们不仅要继续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同时,更不要忘了诚信——这个从我们的祖先就传下来的美德。
教师讲规矩守纪律心得。
对于我们教师,应该建立起对学生的诚信,让学生相信教师,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关系,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
因此,我以后要讲诚信,就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二、懂规矩。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规矩的社会,任何一个群体、集团,大到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国家有有法律法规,村有村规民约,学校有校规,一个家族,也有自己的族规。
如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是我们党纪律严明军队的老规矩。
人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任何一个人都处在社会的群体中生存、发展,因此,都必须遵守所在群体的规矩。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工作中更加要做好懂规矩,在工作上来讲一定要按校纪校规来办事。
教师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立足于让学生耳濡目染,做事要守规矩。
三、守纪律。
有了想干事的良好愿望,具备了会干事的基本素质,怎样才能干成事、干好事、不出事
就是要讲程序、懂规矩、守纪律。
讲程序,对上对下,对内对外,要严格按照约定俗成的工作流程办事,分清轻重缓急,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杂而乱为,不以事急而盲为,不以事忙而怕为,切不可乱了章法。
守纪律,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组织原则,照章办事,找准位置,帮忙不添乱;就是要懂得人情事故,知大小、明荣辱、辨是非,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
4岁孩子在幼儿园不敢和老师讲话,我该怎么鼓励他呢
请有育儿经验的前辈们指教
(一)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 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创设,对班级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
一个班级行为常规的形成,需要班级教师、保育员、家长几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班级管理者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尽量做好家长工作和保教协调工作。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
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小班时期是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我班在孩子入学不久,就召开了班级管理会议,就“如何接待新入园的幼儿及家长”以及“如何养成良好常规” 进行了共同商讨,达成一致意见,统一行动。
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
孩子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老师的亲近上。
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孩子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在中大班时期,我们除了继续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而外,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
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
这样更能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幼儿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
(二)、转换角色观念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
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主班教师)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和阿姨包括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
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
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
让孩子、家长、配班老师和阿姨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期我园都要分班召开家长会,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师一人包办,唱独角戏。
本期,我进行了改革尝试,让家长先讨论家长会应该怎样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对家长的意见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据家长意见,制订了家长会会议内容和形式。
请了上届大班家长来介绍孩子入学前的准备,以及如何做好家园配合,还请了我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经验的家长介绍育儿经验,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反响很好。
家长都说:这样的家长会我们特别乐意参加。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尝到了班级管理中角色转换的甜头。
在以后的班级常规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让孩子自己讨论制订各种活动常规规则,孩子们表现积极,而且遵守常规特别好。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
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
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
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每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组活动等。
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家园双方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我们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