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革命故事四分钟左右
*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来自“山大王”的启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在中国革命史和世界军事史上都有着显赫地位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是同志在井冈山斗争实践中提出的。
然而,您可能不会想到,这一创造性的游击战争理论的提出,竟来自“山大王”的启示。
清末民初至革命根据地建立前,井冈山曾是土匪出没之处、绿林栖身之地。
1912年12月,驻湖南的粤军连长朱孔阳因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曾率部进入到井冈山做起了“山大王”,成为井冈山有名的一支绿林武装。
为对付官军的进剿,朱孔阳利用熟悉地形环境等有利条件,机动灵活地在莽莽群山中与官军周旋,使官军疲于奔命,对他奈何不得。
他有一句对付围剿的名言:“不需能打仗,只要会打圈。
”廖廖数语,蕴藏着极其朴素的游击战术道理。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
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
为此,兼收并蓄的注意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我所用。
1927年12月,他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转变。
”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
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
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
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原则。
”1928年5月,朱毛两军会师后,湘赣两省敌军向井冈山发动了第一次联合“会剿”。
红四军主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敌一路的作战方针,南下黄坳,直奔五斗江,迂回拿山,第一次攻克永新县城。
几天后,召开干部会议,会上他广引古今中外战例,结合红军这次战法,再次谈到了战术问题,并首次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他说:“白军强大,红军弱小,我们以弱斗强,只能采用游击战术。
什么叫游击战术
简单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从此,“十六字诀”成为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井冈山红军连队有一位外国人*中国的革命斗争,得到过许多外国同志和朋友的支持帮助,许多重大事件都曾有外国人参与。
红军井冈山斗争时期,也有一位担任过红军连长的外国同志,他就是朝鲜人陈龙鹤。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使正在中国求学的朝鲜青年陈龙鹤倍受鼓舞。
1926年1月,他投考黄埔军校,成为该校第4期学生。
在校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卫戍广州、警戒黄埔、驻防虎门和惠州等行动,在斗争实践中受到锻炼和洗礼。
同年10月,他与伍中豪、林彪、陈毅等同期毕业,投身北伐。
1927年6月,我党协助国民革命军张发奎部组建总指挥部警卫团,卢德铭任团长,陈龙鹤受党的委派也成为该团的一员。
1927年8月1日,卢德铭按党组织指令,率警卫团赶往南昌准备参加起义。
但到武宁时,得知南昌起义大军已经南下,部队只好折回修水、铜鼓一带休整。
9月9日,陈龙鹤随部参加了、卢德铭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后,陈龙鹤随部上了井冈山,任兼师长的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一营一排排长。
他先后参加了著名的五斗江、龙源口、三打永新等战斗。
1928年8月,亲率三十一团主力前往湖南接应红军大队,一营留守井冈山。
湘赣两省敌人乘虚而入,用4个团的兵力进犯。
陈龙鹤率领全排凭借险要地势,配合袁文才的三十二团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1929年,陈龙鹤任红三十一团三连连长。
长汀整编时,三十一团改编为第三纵队,次年与赣南地方武装合编为红十二军。
1934年4月,红十二军参加攻占福建南部城镇的漳州战役。
激战中,陈龙鹤不幸壮烈牺牲。
*《真理报》曾向世界介绍井冈山斗争情况*许多人认为,延安时期来华的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是最早向国外介绍井冈山的外国人。
其实,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苏联最具权威的《真理报》,就对井冈山斗争情况作了真实客观的报道。
有关历史档案文献中记载着以下珍贵史料——1928年2月9日至25日,共产国际召开执委会第9次全会。
3月1日,《真理报》在一篇题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全会讨论中国问题》的报道中提到:“在湖南省,除南部以外,茶陵、永兴和酃县地区也都举行了农民起义。
在江西省,根据地方同志的来信,永新、莲花和全南县组织了苏维埃政权。
”文中提到的茶陵、酃县、永新、莲花,正是井冈山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1929年7月2日,《真理报》发表社论《中国统一的“假象”》。
社论指出:“彭德怀、方军敏(方志敏)、王佐、袁文才,特别是朱德和的红色游击队运动……在两年之间辗转战斗于许多地区和省份,占城夺池,到处闹起了革命,其史诗般的英雄行动是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必将引来数以百万计的新生力量加入新的起义大军。
”同年7月24日,《真理报》发表署名阿。
伊文的文章《彭德怀》,高度赞扬了井冈山的斗争和红军指挥员彭德怀:“朱德、、彭德怀、黄公略、王佐、袁文才……除了头两个名字,苏联读者对其他人可说一无所知。
然而,他们的名字却是江西、湖南、广东名流绅士地主们的心腹之患。
彭德怀去年率军队来到朱毛工农红军一边。
今年1月,朱德和撤离井冈山时,彭德怀与王佐留下继续战斗,进行顽强抵抗,直到敌人重炮将山上的工事全部破坏时,他们才开始撤退。
”文章不仅出现了“井冈山”这一地名,而且还报道了彭德怀率部上井冈山,并留守井冈山艰苦斗争的情景。
*“朱毛红军”为何始称“红四军”*1928年4月底,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
然而,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
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中共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
李济深受孙中山先生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四军各部均有共产党员担任政治工作。
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由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向湖南挺进,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1927年1月,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十二师扩编为军,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改编为其中一个师。
“四一二”政变后,四军“东征讨蒋”,进军到九江、南昌一带。
8月1日,四军由我党掌握的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南下入粤。
后来,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湘南,举行了湘南起义。
井冈山会师后,为发扬四军英勇作战的优良传统,故将我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命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在我军历史上,除朱德创建的红四军外,还有两个“红四军”:一是1928年6月贺龙在湘鄂西成立的“红四军”,此乃红二方面军的前身;另一个是1931年1月由许继慎为军长的红一军与蔡申熙领导的红十五军合编成的“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后由徐向前接任),此为红四方面军的基础。
后来三个“红四军”逐步发展成了红军三大方面军。
对此,应该说,这三个“红四军”功不可没。
伍中豪的名言有哪些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80年前,以、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从此,井冈山便以其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而浓墨重彩地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
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是中国革命的皇皇巨著。
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斗争中培育出来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
灾难深重的人民哪,你身上带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朗诵词朗诵(男): 在时代,祖国的人民多么幸福,祖国的江山多么壮丽。
可是,我们怎能忘记过去的苦难,怎能忘记毛主席带领我们跨过的万水千山
第一场:东方的曙光 朗诵(男): 黑暗的旧中国,地是黑沉沉的地,天是黑沉沉的天。
灾难深重的人民哪,你身上带着沉重的锁链,头上压着三座大山,你一次又一次的呼喊,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可是啊,夜漫漫、路漫漫,长夜难明赤县天……朗诵(女): 黑夜总有尽头,曙光就在前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五四”运动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传播了共产主义思想。
一九二一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朗诵(男):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农民运动波澜壮阔,出现了国共合作的新局面,响起了北伐大进军的号角。
朗诵(女): 工农兵奋勇前进,大革命汹涌澎湃。
突然间,天空出现了乌云,大地卷起了狂风——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背叛了革命,大屠杀开始了。
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使党和人民在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的时候,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大革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染红了黄浦滩头,珠江堤畔,大江两岸,一直到黄河上下,长城内外。
朗诵(男): 但是,人民是杀不绝的,革命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 听,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看,同志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点起了最亮的火炬,建立起第一支人民军队,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起义的风暴震动了长江南北。
朗诵(女): 凯歌动地,红旗漫天,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两支革命武装,会师在井冈山。
建立工农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设起一个又一个红色根据地,用乡村包围城市。
光辉的思想,指导着伟大的革命实践
第二场 星火燎原 朗诵(女): 工农兵奋勇前进,大革命汹涌澎湃。
突然间,天空出现了乌云,大地卷起了狂风——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背叛了革命,大屠杀开始了。
陈独秀投降主义路线,使党和人民在遭到敌人突然袭击的时候,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
大革命失败了。
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鲜血,染红了黄浦滩头,珠江堤畔,大江两岸,一直到黄河上下,长城内外。
朗诵(男): 但是,人民是杀不绝的,革命是扑不灭的,共产党人是吓不倒的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 听,南昌起义的枪声,响起了第一声春雷。
看,同志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点起了最亮的火炬,建立起第一支人民军队,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武装起义的风暴震动了长江南北。
朗诵(女): 凯歌动地,红旗漫天,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两支革命武装,会师在井冈山。
建立工农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设起一个又一个红色根据地,用乡村包围城市。
光辉的思想,指导着伟大的革命实践
第三场 万水千山朗诵(男): 革命正在胜利前进,红色根据地正在蓬勃发展。
机会主义者却把革命的航船引入了歧路,人民的事业又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朗诵(男): 在这最关键的时刻,遵义会议有如红日东升,把重重的迷雾驱散。
,我们伟大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渡过了激流险滩,胜利向前
朗诵(女):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的革命种子,将到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朗诵(男): 工农红军一、二、四三个方面军会师西北,胜利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四场 抗日的烽火朗诵(男):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高举民族解放大旗,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是,蒋介石反动派却不顾民族危亡,枪口对内,一心反共,对日本帝国主义卑躬屈膝,把大好河山拱手相送。
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背井离乡。
朗诵(男): 群众的怒火在燃烧。
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一二.九”爱国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
朗诵(女):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全国人民都仰望着你呀,革命圣地——延安。
你像灯塔一样,吸引着千百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你是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党中央和毛主席在这里,领导着全国人民战斗到胜利的一天。
朗诵(女): 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抗击着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进攻。
国民党反动派却重重封锁解放区,企图困死我们、饿死我们。
但是,革命的人民是封锁不住的,是困不倒的
解放区军民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依靠自力更生,战胜一切困难,坚持长期抗战
第五场 埋葬蒋家王朝 朗诵(男): 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嵋山,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这个卖国贼就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疯狂地发动了全面内战。
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纷纷起来,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
监牢的铁门挡不住反抗的怒涛,警察的水龙浇不灭斗争的火焰。
朗诵(男): 蒋介石张牙舞爪,仗着几百万军队,仗着美帝国主义的飞机大炮,妄想把解放区一口吞掉。
不
历史的车轮不能倒转
这是光明与黑暗的决战,这是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
英明的党中央、毛主席发出战斗的号召: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第六场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朗诵(男): 亲爱的同志啊
你可曾记得,在那战火纷飞的黎明,在那风雪弥漫的夜晚,我们是怎样地向往啊,向往着胜利的一天。
朗诵(女):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看哪,人人挂着喜悦的眼泪,个个兴高采烈,流水发出欢笑,山岗也显得年轻,他们在倾听、倾听,倾听着毛主席震憾世界的声音:朗诵(男):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井冈山上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诗 类似井冈山下后 万里不思游的诗句 就是描写井冈山的旅游诗 谢谢
西江月 井冈山 1928 山下旌旗,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 我自岿然不动。
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 岭。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
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
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
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
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
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
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
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 ,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作法】 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
全词主要特点是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来写,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展现了我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我军的胜利作了铺垫。
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我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
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人民战争图景啊
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
『敌军围困万千重』。
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我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勇敢的革命军是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
而『岿然』一词,庄严雄伟,充分表现了我军巍然屹立的雄姿。
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这两词写出了我军战胜敌人的原因。
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
当时,红军敢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又充分重视敌人。
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期,就指出:『巩固此根据地方法:第一,修筑完备的工事;第二,储备充足的粮食;第三,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工农红军和全体井冈山革命群众不但这样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正如所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
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
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反革命打不破我们,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
』事实正是如此。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两句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我军民,同时与上阕我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
据参加战斗的人回忆:黄洋界战斗激战了一昼夜击退了敌军四次冲锋、打垮敌人一个团之后,次日中午在作战的关键时刻,我军从茨坪调来的迫击炮,两发炮弹命中敌人,敌人惊惶失措地大叫:『不好啦 我们被红军包围了。
』便乘黑逃跑了。
另外一个显著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增强艺术效果。
一是敌我对比:『敌军围困万千重』,气焰嚣张,外强中干,而『我自岿然不动』,斗志昂扬,坚守阵地。
二是敌初来时气势汹汹,但最后当我『黄洋界上炮声隆』时,『敌军宵遁』了。
读到此,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还有善用古词、成语、简练、古朴、庄重。
『旌竞旗』、『鼓角』、『相闻』、『岿然不动』、『森严壁垒』、『众志成城』、『宵遁』等,分别表现出其艺术特色,增加了感染力。
典型概括也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
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在十分典型的意义。
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
词里所描写的战斗是一个典型形象,它高度地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
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我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
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