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名言 > 关于文化底蕴的名言名句

关于文化底蕴的名言名句

时间:2015-04-04 21:14

关于文化的名言及解析

1、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

——里德   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

——约翰·赫尔达    3、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

——马大·安诺德    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

——爱默生    5、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

——阿诺德    6、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

——森谷正规    7、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    8、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    9、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

——爱献生    10、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

——黑塞    11、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

——印度    12、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    13、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

——马洛利    14、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

——雅各布。

布克哈特    15、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尔基    16、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

——《世俗智慧的艺术》    17、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

——爱献生    18、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19、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20、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

——邱吉尔

1.有没有能表达“人尽其才”的意思名人名言或古文诗句什么的,比较有文化底蕴的说法。

马说,韩愈。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马说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有什么关于“文化·人文”的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历经岁月的检验而熠熠生辉。

陆机在《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名言警句就像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勾人眼球,引人遐思。

写作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能为作文增色添彩,锦上添花;在写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为例,介绍一下名言警句在写作中的妙用。

巧作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引用名句作标题,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2015 年高考中的不少高分作文,巧用名句作为文章的标题,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江西一考生的《道是无情却有情》,浙江一考生的《繁华落尽见真淳》,山东一考生的《剪不断理还乱》,天津一考生的《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分别引用刘禹锡、元好问、李煜、三毛的名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读者过目难忘。

用作题记 题记是写在作文标题之后、正文前面的一段简短的文字,或交代写作缘由,或渲染气氛,或点明文旨。

好的题记能吸引读者,引导读者思考。

例如高分作文《独上高楼》的题记: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那时花开》的题记: “ 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 《我的美丽乡愁》的题记: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赵二柱的故事》的题记: “ 了却父母心头事,赢得邻里一片情。

” 考生们引用名句作题记,气势非凡,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用作开头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一样,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引用名句作为文章的开头,先声夺人,美不胜收。

例如 2015 年湖北一考生的高分作文《台前幕后,共筑人生》的开头: “ 朱光潜曾写下: ? 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

? 瞩目的喷泉生活在人生的台前,光彩四溢,尽享阳光;地下的泉水流在人生的幕后,默默无闻,却能与泥土相拥,我想这两种生活都是有滋有味的,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的人生

”2015 年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软硬兼备和谐我》的开头: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是和谐的自然景观图,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 是和谐的生态景观图,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是和谐的生活景观图 …… 万事万物得以正常运行都赖以和谐的氛围,我们每一个人当然也不例外 —— 只有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才能看见风景深处的风景。

” 两位作者借助名人名言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镶嵌文中 在文章的正文中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或作论据,或用来抒情,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 2015 年北京一考生的高分作文《深入灵魂的热爱》的片段: “ 竹子长得太美了,多少丹青画师、文人墨客为之倾倒。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这是多么唯美的画面

辛弃疾的 ?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 ,郑板桥的 ?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 ,苏东坡的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 ,这是多么倾心的热恋

我愿意像古人一样,与竹子交朋友,和竹子做知己。

” 广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享自然,品人生》的片段: “ 流沙一指,兰花清幽,纵使昔日的美景悠然长去,却仍是沧海明月,天长地久。

唯愿找到李太白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的洒脱,唯愿寻得海子 ? 面春大海,春暖花开 ? 的希冀,唯愿觅得林徽因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的美好。

” 作者在文章中大量引用名句,使文章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

用作结尾 “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 文章的结尾如同开头一样重要。

结尾引用名言警句收束全文,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例如 2015 年山东一考生的高分作文《认清本质,走出繁多纷扰》的结尾: “ 毕淑敏说过: ?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

? 你的心要坚固到能认清本质,坚守本质。

虽身处繁多纷扰,但心泰然自若。

” 上海一考生的高分作文《不要傲气要骨气》的结尾: “ 相反,只有那些有骨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受人敬佩之人。

如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的李白,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的陶渊明, ?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的夏明翰 …… 他们都像文天祥一样,用自己的骨气书写出一曲曲的人间正气歌。

做人就应该像他们那样,调得身体 ? 软硬 ? 度,不要傲气要骨气。

” 作者引用名言作为结尾,干脆利落,发人深思。

在作文中引用名言警句,一定要遵循准确、贴切、自然的原则,要根据写作的需要灵活、恰当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切忌为引用而引用,否则就有画蛇添足之嫌。

求大神给个含有“朝,沛”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等,或者直接对“朝沛”给出富有文化底蕴的解释

1、这样探到现实的河底,也就是福尔赛精神的底蕴,索米斯的脑子就休息一下。

2、深知底蕴,不以为怪。

3、英汉习语的文化底蕴及翻译4、苏轼诗歌的文化底蕴探析5、土楼的文化底蕴与价值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