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许多意象不懂,能帮我归纳并解释一下吗
如“跳舞”等。
还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上帝死了的含义该如何理解
求解答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疯了”。
在西方,能“与上帝争论”的人不多。
许多人信仰上帝,却成为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于是,尼采要起来革命,推翻虚有其表的上帝,让人类得以解脱,正视生命的价值。
“真正的哲学家,是死后才出生的。
”尼采这句话在他自己身上应验了。
尼采的家庭背景相当特殊:长辈三代皆为德国新教路德派的牧师,他由于父亲早逝,从小生活在全部是女性的家庭中。
他原来攻读神学,后来失去信仰,改念语言学,希腊文极佳。
25岁时,尚未取得博士学位,就应聘为瑞士一所大学的语言学教授,但10年之后就辞职,再过10年就精神失常,逝世时不过45岁而已。
尼采认为,每一生物都会设法扩张自己的活动及影响范围。
即使弱者屈服于强者,也是为了成为更弱者的主人。
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说“尼采疯了”。
在西方,能“与上帝争论”的人不多。
所谓“上帝死了”,是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西方世界的价值(尤其是道德)原本是建立在宗教信仰上的。
譬如,你问一个人为何要有道德, 则答案是因为上帝无所不知与无所不能,为恶必受惩罚。
但是,许多人信仰上帝之后,言行表现依然故我,成为口是心非的伪君子。
像他们这样的信徒不是谋杀了上帝吗
不是证明了上帝是个易受利用的工具吗
于是,尼采要起来革命,推翻那老朽不堪、虚有其表的上帝,让人类得以解脱,重新正视生命的价值。
他要对人的生命及其一切潜能说“是”。
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叔本华的“求生存的意志”给尼采很大的启发。
尼采认为,与其说“求生存”,不如说“求权力”(或“求力量”),因为有的生物会冒着生命危险而采取行动,目的是求其个体力量的最大扩张。
宇宙万物无一不是在表现“求力量的意志”,即使弱者屈服于强者,也是为了成为更弱者的主人。
就一个人而言,征服自己是更大的挑战。
他说:“无法服从自我的人,将会被别人领导。
”因此,要做自己的主人,不向别人寻求自己行动的理由。
能符合这种标准的人想必很少,尼采认为凯撒、歌德、拿破仑算是比较接近的。
真正理想的,则是“超人”。
尼采心目中的超人,原义是“走过去的人”(uebermensch),翻成英文是“overman”,而不是“superman”,超人不是为了胜过别人,而是要努力胜过自己。
由于上帝已死,留下来的空虚感就只有用“我成为超人”来弥补了。
那么,如何可以成为超人
答案是把身体与心智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
尼采认为,拿破仑加上歌德,大概就接近这个要求了。
但是,在真实的人间,他这种说法容易引起误解。
所以还须参考他的“精神三变”之说。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用一页篇幅介绍精神的三种变化,就是:骆驼、狮子与婴儿。
一个人是骆驼,就是他听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如何
”这表示处于被动接受命令的阶段。
其次,一个人是狮子,就是他对自己说:“我要如何
”这显示他已经从被动转为主动,能够决定自己的作为,可以开创自己的世界了。
然后,到了婴儿阶段,他只说简单的一句话:“我是。
”这是用现在式的肯定,表示当下这一切都很好,是新生命的开始与进展。
精神抵达这个阶段,才可以成为真正的人。
尼采的比喻十分深刻。
无论东方或者西方,许多圣哲都肯定小孩子的纯洁与潜力是人类应该珍惜的典范。
但是,真正可贵的不是小孩子的天真状态,而是经过人生历练之后依然充满信心与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尼采不但没有发疯或叛逆,却说出了永恒的真理。
然而,尼采并不认为世间有所谓永恒的真理。
他对后现代社会的贡献之一,即是他的知识观点。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是一个诠释的历程,表现了意志的支配欲望。
知识的目的不是要知道,而是要支配。
知识是力量(或有权力者)的工具。
最后,焦点转回到人的身上。
尼采认为:人是“悬挂在深渊之上的绳索”,是介于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条绳索。
“人是必须被凌驾的物种,人只是过渡的桥梁,而非目的。
”那么,世间芸芸众生从古至今的生活,又是为了什么
尼采说出掷地有声的答案:“超人是世界的意义。
”意思是:若要理解大地上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就必须等待超人来临。
等到超人出现时,万物的意义才会豁然开朗。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自己要明白道理, 判断才可以正确.
尼采的“我是太阳”出自《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几卷第几节
因为尼采下山不是为了拯救人类,而是他权力意志的展现,就像蜜蜂会酿蜜一样是他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