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的诗句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是“怀才不遇”的,而是另一种境界。
“怀才不遇”最经典的当然是张九龄的感遇诗啦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生此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有关于李商隐写国事之悲.怀才不遇的诗..最好有赏析...谢谢!!!
贾生①??[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②。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③。
????[注释]??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②宣室: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贬之臣。
贾谊被贬后,汉文帝曾将他召还,问事于宣室。
才调:才华气格。
????③可怜:可惜,可叹。
苍生:百姓。
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
诗的前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而无求贤之实。
后两句以“不问苍生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
全诗显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感慨深沉。
翻译:汉未央宫前殿的正室皇上寻求每个臣子中有贤德的人,贾谊的才华气格更是无人能比.可惜到了半夜前面的坐垫空了出来,文帝不问天下苍生而去问鬼神之事.商隐:安定城楼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时诗人年二十六。
安定城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当时是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治所。
三年前,李商隐仕途受阻,远道投王茂元幕,还被王茂元招为女婿,而在当时的牛李党争中,王茂元属李党。
据说李商隐就是因为这一原因,在应博学宏辞科试时受当权的牛党排挤。
这首诗就是在应试落选后重回泾州时所作。
诗中主要抒写了诗人自己建功立业的志趣、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端受谗的愤慨。
它是晚唐时期年轻士子在朋党争斗中不幸遭遇和痛苦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扣题,写登楼所见。
颔联以古人自况。
贾谊为汉文帝献《治安策》,条陈时势,中有“痛哭”“长太息”之语;王粲远道避乱荆州,投依刘表,作《登楼赋》;两人都有怀才不遇之痛。
诗人化用杜甫“去国哀王粲,伤时哭贾生”的成句,写得更具体更动感情。
上句一个虚字,既是对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慨叹。
下句则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冀王道之一平”的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前途的隐忧。
颈联由忧时感事、自叹不遇转而申述志趣,其中用了春秋时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浮于江湖”的典故。
“永忆”是“坚持地向往着”的意思。
这一联所表现的积极入世的态度,深得宋代王安石的激赏,以为“虽老杜无以过也”。
但是,诗人这种要功名不要禄位的衷情,在朋党倾轧的环境下却屡遭歪曲,于是诗人愤愤不平地唱出了尾联。
尾联运用《庄子.秋水》中所写的鸱鹰嘴含腐鼠忌鵷雏抢夺而鵷雏不屑一顾的典故,既是自我剖白,又是冷峻的讥讽。
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辞,不是为了区区禄位。
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
对于那些利禄熏心的权贵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无端造谣中伤,则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全诗最大特色是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
四个典故,都能贴合自己的身份、处境与思想感情;而且相互联系、构思缜密。
如颔联所用的贾谊、王粲的典故,一是年龄同自己相仿,都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时期;二是经历遭遇同自己相仿,都在“虚垂涕”、“更远游”之痛;三是与颈、尾联结构紧凑,颈联用范蠡之典,是正面阐明“垂涕”“远游”的目的,尾联鸱鹰忌凤凰之曲则速写他人对“垂涕”“远游”动机的歪曲。
另外,此诗用典手法也多有变化,贾谊、王粲典是明用,好在准确深沉;范蠡曲是隐用,好在有意无意之间;出于《庄子》的典是活用,好在灵巧而流转。
正由于能通过使典用事含蓄而深刻地抒情言志,《安定城楼》才成为李商隐七律代表作之一。
我能想起来的就只有这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