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李白咏桂的诗句

李白咏桂的诗句

时间:2017-07-02 04:13

李白《咏桂》 的意思

《咏桂》 唐 李白 人种桃李,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意思是: 金秋时节,一株株桂花竞相绽放,一簇簇一朵朵玲珑隽秀的鹅黄色小花,为秋日增添了几许悠远闲雅的意趣,更有那扑面而来的阵阵馨香,沁人肺腑,令人陶醉,人们不禁慨叹:“又到桂花飘香时。

”  桂花之概括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

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

”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据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

”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

《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

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唐张九龄赞美桂花是:“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感遇》)李白在《咏桂》诗通过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

诗人王绩的《春桂问答》也通过对比的手法,衬托出桂花超凡脱俗、刚劲凛然的美质,其诗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颇具特色,“问春桂,桃李正芬华,年光随处满,何事独无花。

春桂答:春华讵能久,风霜摇落时,独秀君知不

”  古人云:“凡花之香者,或清雅或浓郁,二者不可得兼。

”而唯独桂花之香既清芬飘逸又浓郁致远。

宋代诗人洪适的《次韵蔡瞻明木犀八绝句》一诗对桂花的香气做了形象传神的描述:“风流直欲占秋光,叶底深藏粟蕊黄。

共道幽香闻十里,绝知芳誉亘千乡。

”桂花因此也被人们称为“十里香”;而宋代邓肃赞誉桂花的香味是,“雨过西风作晚凉,连云老翠入新黄。

清风一日来天阙,世上龙涎不敢香”(《木犀》)。

龙涎取自抹香鲸,是极为名贵的香料,可是与桂花一比,也相形见绌了。

  桂花树与月亮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说明桂花与月亮很早就联系在一起了。

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中就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里也有这样一则故事:“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这便是“吴刚伐桂”的传说,相传汉朝人吴刚学仙修道时触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罚在月宫中砍桂树。

但是,无论他怎样费心尽力去砍,桂树总能愈合重新长起。

多少岁月过去了,吴刚仍不知疲倦地伐树,而那棵神奇的桂树依然生机勃勃,芳香浓郁。

每逢中秋这天,吴刚才被获准休息,所以,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便看不到吴刚举斧伐树的身影了。

的“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蝶恋花》)便源于这一典故。

  在咏桂的诗篇中,很多都与月亮有关,如李商隐的“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昨夜》);皮日休则直截了当地道出了桂花的由来,他说:“玉棵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诗人白居易则显得幽默了许多,他觉得,偌大一个月宫,只有一株桂树,未免太冷清了,于是大胆建议:“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东城桂》)南宋杨万里也留有关于桂花树的名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咏桂》)桂花与明月、嫦娥的关系如此密切,自然也就沾上仙气了。

  桂花的美好寓意  桂花翠叶常青,亭亭玉立,不与百花争春,却香冠群芳,因而被人们赋予了许多崇高美好的意象。

  桂花是荣誉的象征。

我国古代的乡试、会试一般都在农历八月间举行,其时正值桂花盛开时节,人们便用桂花来赞誉秋试及第者,称登科为“折桂”或“蟾宫折桂”。

唐温庭筠在欣闻朋友及第高中时发出感慨:“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雾尚飘蓬。

”(《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钟先辈》)元代文人郑德辉在《王粲登楼》中则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

”由于“蟾宫折桂”寓意着仕途通达,所以唐宋以来,文人墨客和官宦之家都竞相栽种桂花。

至今,在我国一些地方还保留着许多古桂树。

如陕西省汉中圣水寺内的“汉桂”,相传为西汉萧何亲手种植,树龄约在2000年左右,开花时金黄一片,香飘数里;还有桂林市东郊唐家里村的“唐桂”,也是千年古桂树了。

  在古希腊神话中,“桂”也是一种崇高和荣誉的象征,“桂”是献给艺术之神阿波罗的圣物,从1815年开始,英国王室便把选拔出来的优秀诗人称为“桂冠诗人”,直到现在,人们还保持着给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优胜者赠送桂枝的习俗,以示赋予他崇高的荣誉。

  桂花还是友谊和爱情的见证。

早在战国时期,燕、韩两国就以互赠桂花来表示永结友好邻邦之意。

唐代诗人王建就曾借用桂花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情怀:“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望月》)在我国广西、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枝桂花一片心,桂花林中定终身”的传统,男女青年通过相互赠送桂花来表达爱慕之情。

  如今,“月中仙品”的桂花已成为供市民观赏的著名花卉,尤其是近年来,园林部门在西安的街道、广场中引进和栽植了许多桂花名品,为古城又添美景,真可谓是“广寒月中桂,香飘入万家”。

桂花树资料

桂花树  百科名片  桂花树桂花树,又名汉桂,汉中市市树。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

中国的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山海经·南山经》就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

桂花在日本、印度均有栽培,自1771年我国桂花经广州、印度传入英国,之后便迅速扩展,现今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东南亚各国都普遍栽培,成为重要的香花植物。

  中文名称: 汉桂  别称: 桂花树  二名法: Osmanthus fragrans Lour.  界: 植物界  科: 木犀科(Oleaceae)  属: 木犀属(Osmanthus)  目录  形态特征  产区分布  用途  习性  品种  栽培  开花条件  桂花史话  象征  栽培方法综述  阳台栽培  庭院栽培  整形  形态特征  产区分布  用途  习性  品种  栽培  开花条件  桂花史话  象征栽培方法  综述 阳台栽培 庭院栽培 整形展开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桂花树风姿飘逸,桂花树照片集锦(13张)碧枝绿叶,四季常青,枝干较细,飘香怡人。

桂花树为常绿阔叶乔木,高可 桂花树  达15米,树冠可覆盖400平方米,桂花实生苗有明显的主根,根系发达深长。

幼根浅黄褐色,老根黄褐色。

叶面光滑,革质,近轴面暗亮绿色,远轴面色较淡。

  编辑本段产区分布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

中国西南部、四川、陕西(南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长,现广泛栽种于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区,其适生区北可抵黄河下游,南可至两广、海南。

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高温而不甚耐寒,为亚热带树种。

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

我国桂花集中布和栽培的地区,主要是岭南以北至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大致相当于北纬24°~33°。

该地区水热条件好,降水量适宜,土壤多为黄棕壤或黄褐土,植被则以亚热带阔叶林类型为主。

在上述条件的孕育和影响下,桂花生长良好,并形成了湖北咸宁、湖南桃源、江苏苏州、广西桂林、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几大全国有名的桂花商品生产基地。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更加适宜。

  编辑本段用途  桂花终年常绿,枝繁叶茂,秋季开花,芳香四溢,可谓独占三秋压群芳。

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有孤植、对植,也有成丛成林栽种。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桂花常与建筑物,山、石机配,以丛生灌木型的植株植于亭、台、楼、阁附近。

旧式庭园常用对植,古称双桂当庭或双桂留芳。

在住宅四旁或窗前栽植桂花树,能收到:金风送香的效果。

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编辑本段习性  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广大地区。

性喜温暖,湿润。

种植地区平均气温14~28℃,7月平均气温24~28℃,1月平均气温0℃以上,能耐最低气温-10℃,温最适生长气是15~29℃。

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

桂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

一般第二年4—12月核果成熟,用其播种,一般要5—15年才开花。

无性繁殖用枝条扦插、嫁接、压条可以当年开花。

宋代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指出其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花凋榭了,月亮也亏缺了。

桂花喜温暖,抗逆性强,既耐高温,也较耐寒。

因此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均可露地越冬。

桂花较喜阳光,亦能耐阴,在全光照下其枝叶生长茂盛,开花繁密,在阴处生长枝叶稀疏、花稀少。

若在北方室内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于生长和花芽的形成。

桂花性好湿润,切忌积水,但也有一定的耐干旱能力。

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除碱性土和低洼地或过于粘重、排水不畅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最为适宜。

桂花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害气体都有一定的吸收性,还有较强的吸滞粉尘的能力,常被用于城市及工矿区绿化。

  编辑本段品种  桂花  桂花由于久经人工栽培,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栽培品种。

近年来,全国各主要城市对桂花资源及品种进行了广泛调查,实地记录桂花开花性状,对各种类型桂花的性状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出较为稳定的遗传性状,并考虑传统分类的方法和园林生产上的应用,鉴定整理出桂花的四个品种群。

四季桂品种群:四季开花,有“月月桂”、“日香桂”、“大叶佛顶珠”、“齿叶四季桂”等品种。

银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纯白、乳白、黄白色,有“籽银桂”(结籽),“九龙桂”、“早银桂”、“晚银桂”、“白洁”等品种。

金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有“大花金桂”、“大叶黄”、“潢川金桂”、“晚金桂”、“圆叶金桂”等品种。

丹桂品种群:秋季开花,花色较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有“大花丹桂”、“齿丹桂”、“朱砂丹桂”、“宽叶红”等品种。

各品种群中都有一些值得推广应用的品种,例如:四季桂品种群中的“日香桂”、“大叶佛顶珠”,均是小灌木,高0.5—1.5米。

“日香桂”花淡黄色,同一枝条各节先后开花,几乎日日有花,故得名。

现四川苍溪有大量母株。

“大叶佛顶珠”花乳白至纯白色,花序密集,顶生花序独特,花期自春到秋连续不断。

它们观赏价值很高,既可盆栽入室,也可露地大片栽植。

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种或品种进行繁殖。

例如以采花为目的宜选用花繁而密的丰产型,如开花、落花整齐的“潢川金桂”、“金桂”、“籽银桂”,“大花丹桂”、“橙红丹桂”等。

以观花闻香为目的,宜选用“大花丹桂”,“籽丹桂”,“朱砂丹桂”,“大花金桂”,“圆瓣金桂”等。

作灌木、盆栽、盆景宜选用“日香桂”、“大叶佛顶珠”、“月月桂”、“四季桂”、“九龙桂”、“柳叶桂”等,用作乔木或作庭园主景宜选“大叶黄银桂”、“金桂”、“大叶丹桂”、“大丹金桂”、“橙红丹桂”。

  编辑本段栽培  桂花晒干后,可以冲茶。

桂花其本在9~10月份开花,呈淡黄色,浓香。

广西省桂林市因桂花树成林而得名。

八月桂花遍地开,桂花开放幸福来。

每年中秋月明,天清露冷,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冷露、月色、花香,最能激发情思,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赏桂的最佳时期,桂花树盆景照片集锦(2张)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

中国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联系在一起。

许多诗人吟诗填词来描绘它、颂扬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月宫系列神话,月中的宫殿,宫中的仙境,已成为历代脍炙人口的美谈,也正是桂花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桂树竟成了“仙树”。

宋代韩子苍诗:“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

李清照称桂花树“自是花中第一流”。

近代,经群众性评选,桂树一跃登上10大名花的宝座。

桂花的名称很多,因其叶脉形如圭而称“圭”,因其材质致密,纹理如犀而称“木犀”,因其自然分布于丛生岩岭间而称“岩桂”,因开花时芬芳扑鼻,香飘数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桂花属木犀科、木犀属植物。

原产我国西南、华南及华东地区,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等地有野生资源,尤以苏州市(桂花公园、市花)栽培最为集中。

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淮河以北地区,桂花露地越冬有困难,一般采用盆栽,冬季移入温室或冷窖中越冬,以保其正常生长。

  编辑本段开花条件  古人对桂花开花的天气条件,有大量记载。

唐代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有“冷露无声湿桂花”,柳宗元“露密前山桂”,白居易“天将秋气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黄”,宋代陆游:“重露湿香幽径晓,斜阳烘蕊小窗妍”。

诗中“冷露”、“露密”说明开花天气要早晚冷凉;“烘与蒸”说明天气还会一度出现较高的温度。

这种早晚冷凉、白天燠热的天气既有利于桂树的营养积累,也促使雨露的形成,桂树开花随之加速,苏州人称之为“木犀蒸”。

中秋前后天气突然热起来,竟像夏季一样,桂花一经蒸郁,就烂烂漫漫地盛开了。

桂花开花既需要一定的湿度,还要有一定的温差。

  编辑本段桂花史话  据文字记载,中国桂花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

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多桂。

《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

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

《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

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桂就受人喜爱。

自汉代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桂花成为名贵的花卉与贡品,并成为美好事物的象征。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献名果异树奇花两千余种,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着在上林苑中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当时栽种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龙眼、荔枝、橄榄、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提到桂花,看来桂花引种宫苑初获成功,并具一定规模。

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南京为天朝古都,南朝齐武帝(公元483—493年)时,湖南湘州送桂树植芳林苑中。

《南部烟花记》记载,陈后主(公元583—589年)为爱妃张丽华造“桂宫”于庭院中,植桂一株,树下置药杵臼,并使张妃驯养一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

可想而知,当时把月亮认作有嫦娥、桂树、玉兔存在的月宫这一传说已相当普及,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把桂树用于园林栽培了。

现陕西汉中市城东南圣水内还有汉桂一株,相传为汉高祖刘邦臣下萧何手植,其主干直径达232厘米,树冠覆地面积400多平方米,枝叶繁茂,苍劲雄伟。

唐代文人引种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风。

柳宗元自湖南衡阳移桂花十余株栽植零陵。

白居易曾为杭州、苏州刺史,他将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带到苏州城中种植。

唐相李德裕在二十年间收集了大量花木,其中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先后引种到洛阳郊外他的别墅所在地,此时园苑寺院种植桂花,已较普遍。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现,尤其是唐代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毛主席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

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

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

这种需要,导致园中栽培桂花日渐普遍。

如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杆旁。

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阶桂影秋绰约”说明在玉色的台阶前植桂。

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周《客座新闻》中记载:“衡神词其径,绵亘四十余里,夹道皆合抱松桂相间,连云遮日,人行空翠中,而秋来香闻十里,其数竟达17000株,真神幻佳景”。

可见当时已有松桂相配作行道树。

在现代园林中,因循古例,充分利用桂花枝叶繁茂,四季常青等优点,用作绿化树种。

其配置形式不拘一格,或对植,或散植,或群植、列植。

传统配置中自古就有“两桂当庭”、“双桂留芳”的称谓,也常把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四种传统名花同植庭前,以取玉、堂、富、贵之谐音,喻吉祥之意。

在众多名花中,桂花是一种长寿植物,据全国15个省市调查资料表明:现存百年以上古桂2200余株,千年以上的古株约占0.5%,这些古桂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我们挖掘桂花文化,开展科技研究,开发旅游资源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有人对桂花开花习性作过专题研究,桂花开花以一年生新梢为主,其花量多少与桂花的发枝力、腋芽数、百朵花重等有密切关系。

  编辑本段象征  人们喜欢桂花,目前全国有16个省(区)市、县将桂花作为市花、省花、县花。

历史上五大桂花老产区:湖北咸宁、苏州吴县、广西桂林、杭州满觉陇、四川新都。

桂花树是崇高、贞洁、荣誉、友好和吉祥的象征,凡仕途得志,飞黄腾达者谓之“折桂”。

“月宫仙桂”的神话给世人以无穷的遐想。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编辑本段栽培方法  综述  桂花栽培  四季桂花(又叫日本桂花),四季开花,四季飘香。

夏秋两季芳香浓郁,春冬两季微有香气。

四季栽培,即可美化环境,又可入药。

其根炖肉服,治虚火牙痛、喉痛。

无论是阳台、庭院均可栽培。

其栽培技术是:  阳台栽培  阳台栽培选用幼株最为适宜。

高30~50厘米的幼株先将放花盆处铺放一层4厘米厚的碎石子,又将花盆底部钻几个小孔(以便利水),再将花盆放在碎石上面。

然后将花盆里装入细泥土,即栽培桂花苗株,栽苗后用细泥土覆盖苗株树根4~5厘米厚,又将泥土拍紧。

最后(用清水)淋定根水将花盆泥土浸透。

待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时,撬开根部处的泥土,按每株施发酵后的油饼100克。

3个月后,可按每株用碳铵100克对粪水500克淋一次,以后做到少施、勤施为宜。

  庭院栽培  ①50~100厘米高的小苗株,打窝栽培。

窝深40厘米、窝宽50厘米。

打窝后将窝内泥土欠细。

然后栽培,栽苗后覆盖细泥7~10厘米厚。

然后将泥土拍紧,最后(用清水)淋定根水将窝内泥土浸透。

②大株为 100厘米以上的,打窝栽培。

窝深60厘米、窝宽80厘米。

打窝后仍将窝内泥土欠细,然后栽培树苗,栽苗后覆盖泥土10~15厘米,再将泥土拍紧后,仍然(用清水)淋定根水将窝内泥土浸透。

待大、小苗株成活露出新芽时按每株施人畜粪尿1千克淋一次。

3个月后,又按每株用碳铵150克对粪水1~2千克淋施一次。

以后做到勤施、少施为宜。

  整形  ①阳台栽培的桂花树,应修剪整理为球形,其形秀丽可观。

②庭院栽培的桂花树应剪整理为伞形其形增添乐趣美景。

\ \ 。

桂花,又名木犀、丹桂、岩桂,属木犀科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0米。

树冠圆球 形。

树干粗糙、灰白色。

叶革质,对生,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幼叶边缘有锯齿。

花簇 生,3一5朵生于叶腋,多着生于当年春梢,二、三年生枝上亦有着生,花冠分裂至基 乳有乳白、黄、橙红等色,香气极浓。

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 丹桂和四季桂。

果实为紫黑色核果,俗称桂子。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和中部,现广泛栽种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耐高温而不耐寒,为温带树种。

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芳香四溢, 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和芳香树。

湖北咸宁地区成片种植甚多,是桂花之乡。

成都、杭州、桂林亦是丹桂成林,蔚为 壮观。

桂树木质细密坚韧,有多种用途。

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 津、止牙痛等功效。

采摘新鲜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等。

在中国文学中桂花有怎样的意象?

在中国中桂花有美物象征的意象。

桂花的神话传说不断出尤其是小说中的吴刚伐桂的故事,更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

传说中说:月中有桂树,高五百丈。

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时,不遵道规,被罚至月中伐桂,但此树随砍随合,总不能伐倒。

千万年过去了,吴刚总是每日辛勤伐树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树却依然如故,生机勃勃,每临中秋,馨香四溢。

只有中秋这一天,吴刚才在树下稍事休息,与人间共度团圆佳节。

的诗词“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源出于这一典故。

唐宋以后,桂花已被广泛用于庭园中栽培观赏。

宋之问的《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著名诗句,故后人亦称桂花为“天香”。

李白在《咏桂》诗中则有“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

表明诗人要植桂园中,既可时时观赏,又可时时自勉。

这种需要,导致园中栽培桂花日渐普遍。

如宋朝梅尧臣《临轩桂》:“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

欧阳修《谢人寄双桂树子》中“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诗人庭院中的芍药栏杆旁。

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阶桂影秋绰约”说明在玉色的台阶前植桂。

元代倪瓒《桂花》诗中“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桂花树代表什么意思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就是在托物言志,借桂花的清高比喻自己不同于一般的桃李那样俗气。

自己慢慢吧

桂花树是常青植物吗

《咏桂》 唐.李白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

李白的诗有那些????

先声明李写下来可能地方不够用,那就只写诗题吧:二字军行 春思 古风 惧谗 拟古 送别 怨情 秋思 古意 口号 九日 西施 苏武 金陵 姑孰 独酌 对酒 自遣 重忆 效古 感兴 寓言 感遇 咏槿 咏桂 惧谗观猎 杂诗 寄远 春怨 闺情 思边 赠内 暖酒 初月 对雨 晓晴 春感 三字赠汪伦 静夜思 客中行 塞下曲 菩萨蛮 长门怨 白鸠辞 白马篇 白头吟 长干行长相思 独漉篇 关山月 桂殿秋 胡无人 江上吟 将进酒 结袜子 荆州歌 久别离箜篌谣 劳劳亭 连理枝 洛阳陌 沐浴子 乌夜啼 妾薄命 清平乐 秋风清 秋浦歌塞上曲 少年行 蜀道难 双燕离 送友人 乌栖曲 侠客行 相逢行 行路难 阳春歌杨叛儿 夜坐吟 忆秦娥 有所思 玉阶怨 远别离 战城南 梁甫吟 行行游 飞龙引天马歌 春日行 雉朝飞 上云乐 北风行 鞠歌行 幽涧泉 王昭君 雉子斑 君道曲上之回 独不见 白纻辞 鸣雁行 黄葛篇 大堤曲 入朝曲 东武吟 怨歌行 北上行短歌行 空城雀 发白马 陌上桑 千里思 树中草 君马黄 折杨柳 紫骝马 豫章行高句骊 渌水曲 凤台曲 从军行 对酒行 估客行 长歌行 去妇词 襄阳歌 南都行玉壶吟 梁园吟 横江词 东山吟 僧伽歌 笑歌行 悲歌行 江夏行 怀仙歌 清溪行临路歌 鸟夜啼 采莲曲 襄阳曲 清平调 东武吟 发白马 少年子 静夜思 凤凰曲从军行 估客行 捣衣篇 猛虎行 去妇词 怀仙歌 上李邕 赤壁歌 赠柳圆 赠友人别鲁颂 别山僧 送殷淑 送舍弟 游泰山 大庭库 鹦鹉洲 上三峡 王右军 姑孰溪丹阳湖 谢公宅 桓公井 慈姥竹 望夫山 牛渚矶 灵墟山 天门山 忆东山 南轩松咏山樽 紫藤树 白鹭鸶 白胡桃 洗脚亭 嘲鲁儒 长信宫 长门怨 代赠远 代秋情巴女词 越女词 观鱼潭 寒女吟 会别离 望夫石 邹衍谷 战城南四字 咏苎萝山 夜宿山寺 望天门山 题北榭碑 赠孟浩然 把酒问月 草书歌行 广陵赠别日出入行 山中问答 于阗采花 子夜吴歌 公无渡河 上留田行 山人劝酒 古朗月行凤吹笙曲 来日大难 秦女卷衣 丁都护歌 元丹丘歌 白毫子歌 山鹧鸪词 赠徐安宜赠范金卿 赠薛校书 赠郭将军 赠裴十四 赠崔侍郎 赠参寥子 赠郭季鹰 赠崔咨议赠裴司马 赠僧崖公 秦女休行 宫中行乐 劳劳亭歌 山鹧鸪词 赠崔秋浦 赠刘都使赠常侍御 赠易秀才 赠王汉阳 赠卢司户 赠张相镐 赠从弟冽 赠僧朝美 赠僧行融寄王汉阳 寄崔侍御 寄上吴王 夜别张五 广陵赠别 别韦少府 南阳送客 送侯十一送蔡山人 酬谈少府 酬崔侍御 宣城青溪 九日登山 登峨嵋山 天台晓望 杜陵绝句登太白峰 登新平楼 谒老君庙 登瓦官阁 望黄鹤楼 望木瓜山 太原早秋 奔亡道中郢门秋怀 秋下荆门 江行寄远 上元夫人 苏台览古 越中览古 商山四皓 过四皓墓岘山怀古 宿巫山下 月下独酌 待酒不至 友人会宿 春日独酌 夏日山中 望月有怀越中秋怀 秋夕旅怀 江上秋怀 秋夕书怀 览镜书怀 田园言怀 江南春怀 观放白鹰巫山枕障 南奔书怀 题宛溪馆 三五七言 代别情人 学古思边 赠段七娘 别内赴徵秋浦寄内 自代内赠 示金陵子 哭晁卿衡 金陵新亭 戏赠杜甫 雨后望月 送客归吴胡无人行 题峰顶寺五字 送友人下蜀 春夜洛城笛 野田黄雀行 宫中行乐词 司马将军歌 枯鱼过河泣 扶风豪士歌 永王东巡歌 赤壁歌送别 玉真仙人词 邺中赠王大 赠新平少年 戏赠郑溧阳 东海有勇妇 赠武十七谔 赠闾丘宿松 宿清溪主人 陈情赠友人 赠闾丘处士 寄淮南友人 别东林寺僧 留别龚处士 赠别郑判官 灞陵行送别 送友人入蜀 送鞠十少府 饯校书叔云 江夏送友人 江夏送张丞 酬崔五郎中 东鲁门泛舟 游谢氏山亭 宴陶家亭子 九日龙山歌 早望海霞边 金陵望汉江 夜下征虏亭 庐江主人妇 寻山僧不遇 过汪氏别业 对酒忆贺监 落日忆山中 观胡人吹笛 平虏将军妻 陌上赠美人 湖边采莲妇 代美人愁镜 浣纱石上女 庭前晚开花 冬日归旧山 六字 登高丘而望远 结客少年场行 临江王节士歌 送贺宾客归越 寻雍尊师隐居 夜泊牛渚怀古 幽州胡马客歌 门有车马客行 君子有所思行 出自蓟北门行 赠任城卢主簿 赠瑕丘王少府 东鲁见狄博通 赠韦秘书子春 赠韦侍御黄裳 雪谗诗赠友人 赠华州王司士 赠卢徵君昆弟 赠嵩山焦炼师 赠别从甥高五 赠秋浦柳少府 前有一樽酒行 中山孺子妾歌 口号赠徵君鸿 赠崔郎中宗之 狱中上崔相涣 江上赠窦长史 赠汉阳辅录事 巴陵赠贾舍人 醉后赠王历阳 赠历阳褚司马 赠钱徵君少阳 寄东鲁二稚子 早春寄王汉阳 别中都明府兄 留别王司马嵩 留别广陵诸公 别储邕之剡中 留别金陵诸公 留别贾舍人至 江夏别宋之悌 送友人游梅湖 送杨少府赴选 送羽林陶将军 送贺宾客归越 送张秀才从军 送纪秀才游越 送长沙陈太守 送杨燕之东鲁 送王孝廉觐省 送梁四归东平 送郗昂谪巴中 送二季之江东 五松山送殷淑 送储邕之武昌 酬张司马赠墨 金门答苏秀才 江上答崔宣城 酬崔十五见招 游南阳清泠泉 邯郸南亭观妓 春日游罗敷潭 宴郑参卿山池 游秋浦白苛陂 九月十日即事 登锦城散花楼 焦山望松寥山 水 江上望皖公山 过崔八丈水亭 清溪半夜闻笛 春日醉起言志 寻雍尊师隐居 醉题王汉阳厅 上崔相百忧章 鲁东门观刈蒲 流夜郎题葵叶 题元丹丘山居 题江夏修静寺 题东溪公幽居 嵩山采菖蒲者 放后遇恩不沾 宣城见杜鹃花 白田马上闻莺 代寄情楚词体 南流夜郎寄内 月夜金陵怀古 送友生游峡中 题许宜平庵壁七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鹦鹉洲怀祢衡 上皇西巡南京歌 和卢侍御通塘曲淮海对雪赠傅霭 赠何七判官昌浩 赠清漳明府侄聿 赠张公洲革处士 书情题蔡舍人雄赠从孙义兴宰铭 赠崔司户文昆季 赠溧阳宋少府陟 醉后赠从甥高镇 金陵歌送别范宣赠饶阳张司户燧 走笔赠独孤驸马 流夜郎赠辛判官 江夏赠韦南陵冰 系寻阳上崔相涣赠宣城赵太守悦 寄弄月溪吴山人 沙丘城下寄杜甫 题情深树寄象公 北山独酌寄韦六寄当涂赵少府炎 禅房怀友人岑伦 江上寄巴东故人 江上寄元六林宗 游敬亭寄崔侍御留别西河刘少府 金陵白下亭留别 南陵别儿童入京 送张舍人之江东 送杨山人归天台送薛九被谗去鲁 送窦司马贬宜春 送外甥郑灌从军 送杨山人归嵩山 送范山人归泰山送韩侍御之广德 送李青归华阳川 答友人赠乌纱帽 金陵凤凰台置酒 铜官山醉后绝句游水西简郑明府 秋登巴陵望洞庭 下途归石门旧居 荆门浮舟望蜀江 望鹦鹉洲怀祢衡金陵白杨十字巷 纪南陵题五松山 山中与幽人对酌 庐山东林寺夜怀 秋夜独坐怀故山寻阳紫极宫感秋 避地司空原言怀 万愤词投魏郎中 在浔阳非所寄内 自溧水道哭王炎哭宣城善酿纪叟 宣城哭蒋徵君华 送袁明府任长沙

哪些诗是描写桂花的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 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是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明代边贡《嫦娥》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朝白居易《忆江南》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唐朝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虞俦《有怀汉老弟》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 宋 杨万里 桂树冰轮两不齐,桂圆不似月圆时。

吴刚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诚斋步月二首 宋 杨万里 桂树何曾不长枝,月轮却有不圆时。

若教桂树只管长,拶拆月轮谁补伊。

别萱桂 唐 白居易 使君竟不住,萱桂徒栽种。

桂有留人名,萱无忘忧用。

不如江畔月,步步来相送。

桂 宋 周文璞 偶向花边立,悬知病已瘳。

小山今夜月,团树满庭秋。

清露沾丛底,斜河在上头。

须臾香更好,还与碧云浮。

桂 宋 戴复古 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

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

丛桂 宋 曾几 行攀丛桂枝,坐息丛桂影。

王孙胡不归,岁晏雪霜冷。

桂花 宋 姜夔 空山寻桂树,折香思故人。

故人隔秋水,一望一回颦。

南山北山路,载花如行云。

阑干望双桨,农枝储待君。

西泠荫歌舞,夜夜明月嗔。

弃捐頳玉佩,香尽作秋尘。

楚调秋更苦,寂寥无复闻。

来吟绿业下,凉风吹练裾。

咏桂 唐 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二] 刘禹锡的“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苏轼的“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翛翛荔子然”。

还有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清人张云敖的绝句《品桂》:“西湖八月足清游,何处香通鼻观幽

满觉陇旁金粟遍,天风吹堕万山秋。

”颂桂的诗句虽多,但是触景伤怀的也不少,如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满意请采纳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