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评价离骚的诗句

评价离骚的诗句

时间:2015-11-18 06:42

离骚中经典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吾将上下而求索。

惟草木之零落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恐美人之迟暮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离骚》全部的诗句全文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写小人们的种种丑态、伎俩,自己不为所动,宁死也不与他们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写自己与小人们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调和的,自己愿意为正道而死.) 不吾知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写自己虽然遭到贬抑,但仍要一如既往地修身洁行,而不论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重申自己始终以“好修”为乐,即使为此遭受极刑也决不改变.)

屈原《离骚》有哪些诗句

一、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求索。

惟草木之零落兮,人之迟暮.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二、作品简介:《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离骚》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描写屈原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顾。

后一部分主要描写屈原对未来道路和真理的探索与追求。

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三、创作背景:屈原学识丰富,“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具有远大的理想,对内主张修明法度、任用贤才,对外主张联齐抗秦。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

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绵缠悱恻的情绪。

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还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时。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谗害,被楚怀王疏远。

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

”《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离骚》本身找证据是个好办法。

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

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这并不足信。

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诗人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即《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时,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创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诗;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太忠实于史实,也是有可能的。

四、作者简介: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国人,楚王同姓贵族。

早年深得怀王信任,官左徒和三闾大夫。

由于贵族保守集团的反对,终遭失败,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

当楚国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时,他在彷徨苦闷、悲愤忧郁的心情中投汨罗江自沉。

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篇,从不同的方面艺术地表达了他热爱祖国的深切情怀。

离骚的诗句是什么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 《离骚》:“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义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赏析]:苍梧:舜死后所葬的山名。

悬圃:神话中的地名。

灵琐:神仙住处的宫门。

羲和:神话中的日落的山名。

曼曼:同“漫漫”。

屈原痛感自己的道是不能为楚王所接受了,他只好走开了,去寻求那理想中的人。

诗人运用了积极的浪漫主义手法,作了一番抒情的描述:早晨从苍梧启程了,晚上到达了悬圃。

一天的奔波,该是多么地疲劳啊

本想在宫门之外少休息一会,但,不能啊

时间紧迫,天已快黑了。

我请求羲和,不要再驱车前进了,崦嵫已在眼前,不要靠近它吧

摆在我们面前的路程是那样的长,那样的远,我是下定了决心,要上上下下去寻找我那理想中的人。

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何等地感人,这种奔放的文笔又是何等的动人?

古人今人评价《离骚》的名句, 谢谢了 好的给分

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以情为里,以物为表,抑郁沉怨”(刘师培《论文杂记》)。

屈原的离骚中最著名的几句诗句是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离骚的评价

《离骚》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是中国古长的抒情诗。

《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文人无不对这首长诗推崇备至。

唐代大诗人李白宣称:“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的许多作品同《离骚》一样,往往大量编织神话传说、日月风云和历史人物,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雄奇图画。

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在1926年出版《彷徨》时引《离骚》诗句作为书前的题词,显示出《离骚》所体现的屈原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对鲁迅的巨大影响。

《离骚》在文学史上开创“楚辞”(即骚体诗)体裁。

汉魏以后甚至以“骚”概称楚辞。

晋郭璞《山海经注》引用《天问》《远游》,都称《离骚》;梁刘勰《文心雕龙》有《辨骚》一篇,所论包括全部《楚辞》作品;梁萧统《昭明文选》列“骚”类,包含《离骚》《九歌》《九辩》等篇;宋朱熹《楚辞集注》卷一到卷五总称《离骚》,之后称《续离骚》。

其他像明吴仁杰《离骚草木疏》、明黄省曾《骚苑》、明张之象《楚骚绮语》、清贺宽《饮骚》等书,都是就全部楚辞而言的。

《离骚》已经成为楚辞的代名词,“骚人”也成为诗人的代名词。

《离骚》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殉身无悔的态度、上下求索的精神、香草美人的喻托和悲秋伤逝的传统等方面。

《离骚》诗中包含的殉身无悔的执着和坚韧,激励着后世诗人在诗歌中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政治和社会,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爱情。

后世诗人还从诗中继承了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美好理想的追求精神,继承发展了诗中独特的比兴手法。

此外,中国古代诗歌的“悲秋”传统,当亦源于《离骚》。

《离骚》不仅在中国备受推崇,在世界上也享有崇高声誉。

随着《昭明文选》的传播,《离骚》在日本奈良时代即传入日本。

它传入朝鲜、越南的时间也很早。

自从1852年德国费兹曼在维也纳皇家科学院报告上的德译本《〈离骚〉和〈九歌〉——公元前三世纪的两篇中国诗歌》问世以后,法、英、意、俄、匈等译本相继产生,有的不止一种译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