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时修建的大运河是现在的什么河
隋炀帝不是史书上说的那么昏庸 这个主要是唐人为了显示自己当时起义的正义性把炀帝说的坏到家了 其实他也是为雄才大略的皇帝 他的成就之一就是修京杭大运河 为漕运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南北交通起到重大作用 加强中央对南方统治 当然是利国的大事 但是它在短时间内不利民 大量征用劳役 再加上隋朝本来就是在几百年战乱后刚建立的 自然对百姓不是件好事 至于说到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出京城游览这个肯定是不对的 这个就是写隋史的唐人故意贬低隋炀帝而写历史的时候故意让后人觉得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出京城游览 当然,隋炀帝时期,开凿大运河,徵调大量力役,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
再加上劳民的远征高丽等等,611年到614年,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三次都均遭失败,导致民不聊生,国内烽火频起。
最后被叛军宇文化及於江都所杀。
隋炀帝4隋炀帝修建的是什么运河
京杭大运河大业元年(604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阳渠故道、汴渠故道为通济渠,同年修东汉陈登所开的邗沟直道,大业四年(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疏浚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与曹操所开白沟为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年)疏浚春秋吴运河、秦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
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代江苏镇江)到达会稽(现代浙江绍兴)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代的北京)的永济渠。
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
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
隋朝大运河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汴河)、永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
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杭绍,不再绕道洛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
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
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务部门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实现复航,计划于2017年实现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隋炀帝为什么要修建大运河?
其一为漕运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二对南北交通起到重大作用 加强中央对南方统治 当然是利国的大事。
但是它在短时间内不利民 大量征用劳役 再加上隋朝本来就是在几百年战乱后刚建立的 自然对百姓不是件好事 。
至于说到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出京城游览这个肯定是不对的 这个就是写隋史的唐人故意贬低隋炀帝而写历史的时候故意让后人觉得隋炀帝修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他出京城游览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究竟有几成是新建工程量
有多少是古人已经造好的
我看邗沟江南河鸿沟都是古已有之
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水利建筑工程。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
同年又改造邗沟。
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
610年沟通长江河。
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是中国大运河为隋大运河。
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以京都洛阳为中心,东北抵涿郡,东南至余杭,全长2500公里。
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并把京师、东都、涿郡(幽州)、浚仪(汴州)、梁郡(宁州)、山阳(楚州)、江都(扬州)、吴郡(苏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缀在一起,从而加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它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唐朝时,对运河作过一些修整。
如于公元742年在三门峡以东,人们在岩石中曾开凿一条渠道,为“天宝河”。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①南朝以来,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
因此,开通运河势在必行;②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③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④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观动机: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③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由于在隋朝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客观效果:①运河的开通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历代所用,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泽被至今;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同时,隋炀帝利用大运河,组织到江南巡游,也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成为隋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