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忧愁后乐观的诗句,苏轼写的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
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
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
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
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
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赞美苏轼的句子~
急
lz没要求必须是诗句吧 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为了他的出现,中国,也许等待了一千年,又一千年 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苏轼——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
他长于散文创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名篇佳作脍炙人口,体现了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和人文精神。
他的诗,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结合起来,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代表了宋诗最高水平。
他的词,清新豪健,题材广阔,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开创了豪放词风。
他的书法、绘画,也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并且将他们的思想、人品、学问、才华、待人接物、立身行事,看成浑然一个整体,是有一定道理的。
更足称道者,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
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
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
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 由于苏轼多方面的巨大成就,由于他更多的人民性,由于他时时闪现着智慧光芒的睿智思想,由于他超凡脱俗的旷代才华,千年以来,他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而有口皆碑;更由于生活经历的丰富性,他常常成为人们谈话的话题及内容。
自然而然,学生们在作文时,也往往喜欢用东坡事迹作话题或材料,毫不夸张地说,有作文处尽可以有东坡。
这正是因为,苏轼的精神与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与历史,还在影响着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和传承。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 董其昌作过一段著名的跋语:“东坡先生此赋,楚骚之一变也;此书,‘兰亭’之一变也。
宋人文字俱以此为极则。
”这是对苏轼的《赤壁赋》及其书法最为深切而崇高的评价。
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
” 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用来劝慰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的句子是哪句
要非常确定再回答,谢谢
此事古难全
苏轼的诗,要两句 第一句是描写他得意时候的 第二句诗描写他遭排挤的忧愁时候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表达忧愁的诗句
1、莫道不消魂,帘风,人比黄花瘦 2、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春物与愁客,遇时各有违。
故花辞新枝,新泪落故衣。
5、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6、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
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7、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前日远别离,昨日生白发。
欲知万里情,晓卧半床月。
11、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zl\\\/转载请保留 17、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1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9、到来难遣去难留,着骨黏心万事休。
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20、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21、飞红万点愁如海。
22、歌者歌未绝,愁人愁转增。
空把琅玕枝,强挑无心灯。
23、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24、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苏轼的有关“酒”的诗句有哪些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
错
错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句),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关于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暗里回眸深属意。
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菩萨蛮》)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绿杨芳草几时休
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玉楼春》)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苏轼诗句中关于月光吟咏的句子
苏轼 水龙吟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
云间笑语,使君高会,佳人半醉。
危柱哀弦,艳歌馀响,绕云萦水。
念故人老大,风流未减,独回首、烟波里。
推枕惘然不见,但空江、月明千里。
五湖闻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云梦南州,武昌南岸,昔游应记。
料多情梦里,端来见我,也参差是。
苏轼 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
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锺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念奴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木兰花令 霜馀已失长淮阔。
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
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苏轼 西江月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
夜香知与阿谁烧。
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
莫教空度可怜宵。
月与佳人共僚。
苏轼 渔家傲 皎皎牵牛河汉女。
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
无寻处。
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馀花纷似雨。
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
但揽取。
清光长送人归去。
苏轼 南乡子 不到谢公台。
明月清风好在哉。
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
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
满院黄英映酒杯。
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
尽是刘郎去后栽。
苏轼 南乡子 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苏轼 南歌子 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会看光满万家楼。
记取他年扶路、入西州。
佳节连梅雨,馀生寄叶舟。
只将菱角与鸡头。
更有月明千顷、一时留。
古人的忧愁诗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唐)白居易《琵琶行》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做官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
——(唐)李白《秋浦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白居易《琵琶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下心头。
——(宋)李清照《一剪梅》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
——(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宋)陆游《示儿》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扬子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