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食,清明的诗词曲 什么是寒食节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和子由寒食》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心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
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壬戌清明作》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 伍唐珪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寒食野望吟》
关于清明节的诗句——《寒食野望吟》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这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还是描写清明节的
写的寒食 作者: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即,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牵勾、斗卵等风俗。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不少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是唐代诗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全诗用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有关节日的名诗句,除夕,端午节,春节,寒食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
1、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 -八月十五夜月) 4、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5、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春 节: 时 间:农历正月初一,习 俗:熬年守岁 贴春联和门神贴窗花 扫尘 年画 燃放爆竹 拜年 蒸年糕 诗 句: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3、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 4、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林伯渠) 5、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孟浩然) 元宵节: 时 间:夏历正月十五日 习 俗:吃元宵 观 灯 中国的情人 节走百病 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诗 句: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 2、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 3、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李商隐) 4、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 5、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唐寅) 清明节: 时 间:春分后十五日,冬至后的106天 习 俗:禁火、扫墓 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 放风筝 诗 句: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 2、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 3、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王禹) 4、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 5、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 端午节: 时 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 俗:赛龙舟 端午食粽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诗 句: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 秀)2、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张建封)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李静山) 4、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老 舍)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边贡) 重阳节: 时 间:农历九月初九 习 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1、: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卢照邻) 2、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王勃 ) 3、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杨衡) 4、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文森) 5、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春节诗文 <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阳节 <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夕节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中秋节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诗钞》) 《中秋》 (宋)戴石屏 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除夕 <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清明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关于寒食节的诗诗句
寒食节的诗句 1、《和子由寒食》 宋·苏轼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2、《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3、《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5、《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6、《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
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7、《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8、《寒食日献郡守》 唐·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9、《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11、《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12、《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