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抒发凌云之志的古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写出三首抒发凌云之志的古诗词
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xiē)。
抬望眼,仰天长啸(xiào),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jìng)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lǔ)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què)
江城子 (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秋词中抒发作者凌云之志的诗句是什么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怎样写抒发凌云之志的古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男儿立志出乡关,学名誓不还。
志存高远气汉,壮志凌云响彻九天。
扶摇直上气贯长虹,百折不挠扭转乾坤。
平步青云同辉日月,淡薄名利游刃有余。
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
世界踩在脚下,雄心涌动在胸口。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
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宁立枝头抱香死,不随黄叶舞秋风。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形容顽强拼搏,不丧失凌云之志的古诗名句
1.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2.有志始知蓬莱近,无为总觉咫尺远3.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4.谁不向前看,谁就会面临许多困难5.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6.志高山峰矮,路从脚下伸 7.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8.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 9.有志的人战天斗地,无志的人怨天恨地 10.人生志气立,所贵功业昌11.人若有志,万事可为12.并非神仙才能烧陶器,有志的人总可以学得精手艺13.有志者能使石头长出青草来14.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15.无所求则无所获 16.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7.志坚者,功名之柱也。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9.鸟贵有翼,人贵有志20.一人立志,万夫莫敌
《送瘟神》一诗全文是?
诗词《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日读六月三十日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
浮想联翩,夜不能寐。
微风拂煦,旭日临窗。
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鉴赏】一个小小的血的肆虐,深深刺痛了一颗伟大的心。
一个残暴的瘟君的覆灭,大大激发了一份磅礴豪情。
当得知江西余江县消灭了为害极广的的血吸虫病时,作为共和国的缔造者,一个时刻系念着人民的领袖,他激动不已,彻夜难眠,感慨和热忱化作了壮丽诗篇,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闪射出了灿烂的艺术光辉。
第一节,诗人回顾过去,描述了瘟神给中国带来的无穷灾难。
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抒发了诗人的悲愤心情。
祖国的南方,向来以鱼米之乡著称,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
可是,一个小小的血吸虫竟使大好河山萧杀黯淡,就连华佗这样的名医奈之不何。
“绿水青山”与“枉自多”对举,“华佗”与 “无奈”相联,强烈的反差、对比,寄寓了诗人多么深厚的感情,又饱含了人民大众多少苦楚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千村”“万户”极言受灾地域之广,受灾人数之多;旧中国到处是人的地狱,鬼的天堂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
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人们寻遍长天,看过无数的星河。
然而,年年岁岁惨况依然,苦难依旧,人们到哪里去寻求帮助他们解脱疾病、消灭瘟君的救星呢
通过“坐地”“巡天” 的超凡想象,诗的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中天河边的牛郎:“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牛郎是劳动人民的化身神,他当然关心着人民的疾苦,要问“瘟神”肆虐之“事”。
如何回答呢
诗人的答词是:一切悲欢离合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成为过去了。
这样写,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写出了旧中国带给人民的灾祸,那是天怒人怨,世所难容,不仅有力地结束了这一节,而且巧妙地过渡到了第二节。
第二节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语义哽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二句即是一幅意气飞扬的画面。
在经历了冰封雪裹的严冬之后,新忠告大地万物复苏,一片欣欣向荣。
如今的南方春天,千万条杨柳随风飘拂,景象格外优美。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但在封建社会,这对于地位极其低下的民众来说,只不过是一种幻想。
即使是那些认识到“民可载舟,民可覆舟”的明君圣主,也仍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把民众当成负载自己功业的工具。
集领袖与诗人与一身的作为人民的儿子,他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及其创造历史的作用,因而写出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
这句诗,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歌颂,也表达了真正民主的人本思想。
解放了的人民,确定了社会主人的地位,本质力量得到了淋漓的发挥,让高山低头,令河水让路,将扼住人们命运的瘟神彻底消灭,这样的人民是真正的神、真正的舜尧。
诗人用一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心,唱出了热情澎湃的心声,一扫封建君主蔑视人民群众、封建文人轻视百姓的历史唯心主义陈腐见解,表达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对人民的关怀、推崇。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
暮春的落花飘入水中,随人的心意翻着锦浪,一座座青山相互连同,就象专为人们搭起的凌波之桥,整个中国呈现出一派兴盛的气象。
此时的水和山,仍然是从前的“绿水青山”,可在旧时代,山河被瘟神糟蹋,虽多亦枉然。
到了新时代,人人成为舜尧,山水也焕发青春,大地在日新月异地改变着面貌。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
“五岭”绵延在南方,“三河”奔腾于北国,这两个地名,代表了整个中国。
不论在祖国何处,皆是银锄齐挥、铁臂同摇,人民群众的凌云之志,山河动容。
诗人以高妙的艺术手腕,只用两句话就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令人叹服。
同时,诗句中还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
诗人“人定胜天”的思想,化成美妙的诗句,闪射出了动人心魄的魅力。
全诗名为“神”,但第二首的前六句却不见瘟神的影子,只在尾联点出“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在前六句中,诗人对此已作了暗示。
正是由于消灭了瘟神,人民才可以这么扬眉吐气,河山才这样妖娆动人。
可以想象,六亿人民皆成舜尧,意气风发,改天换地,完成了许多前人所不敢想象的事业,对付小小的血吸虫当然不在话下,瘟神必然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
诗人称瘟神为“瘟君”,实乃一种讽刺戏谑的口吻,充分显示了人民的信心和力量,辛辣嘲笑瘟神(一切反动派)的无能和无奈。
“照天烧”三字,是全诗的结穴,象征中国人民不仅能消灭血吸虫病,同时也能改变“东亚病夫”和贫穷落后的形象,也能扫除一切大大小小的瘟神和一切害人虫,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送瘟神》便是其革命浪漫主义的杰作之一。
在诗中,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
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
情致高昂,想象丰富。
诗人的才情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诗作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