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三个抒发凌云壮志的古诗词
《少年心事少年老》往事多少,二十七道阶梯刚好东风拂小楼,阳春巧打扰心事下江南,何处是归巢万点霓虹万千醉,尘念亦可抛如今少年初长成,理想难喂饱空楼饮,杯中笑,现实如拳脚北方凉,长城之外万里雪花飘江南春,雨花台前千层桃花笑天南地北,浮游过客命如草承诺是个宝,少年壮志一肩挑多少风波尔独行,不过是桀骜一肘之力撼泰山,初生牛犊最可笑
题西林壁能用来抒发古人的凌云壮志吗
题西林壁 是以言理为主的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
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
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
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
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
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
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
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
《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