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句话经典语录网
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当前位置:一句话经典语录 > 经典诗句 > 描写炼丹过程的诗句

描写炼丹过程的诗句

时间:2017-10-05 01:29

描写炼丹的句子

闻说晋葛洪,炼丹曾此占。

庭前废井今,不见长松见短松。

——出自唐 《炼丹井》 六一合和相须成,黄金鲜光入华池。

名曰金液生羽衣,千变万化无不宜。

——出自《太清金液神丹经》蓬莱起扬祖龙帆,炼丹声响汉金鸾。

莹肌骤然暗夜雪,红楼烟散晓月残。

古代炼丹的过程的步骤

(1)调药  调药是最初一步,药不调则真种不生。

是以佛经有“和合凝集,决定成就”之语。

和合者,合神气二者为一也。

神栖于心,气寓于肾,不能自相和合;必神入气穴,始能神气相抱为一,而后始有真种发生。

故一忌念动,念动则神驰;一忌昏睡,昏睡则气散。

神驰气散,虽坐七日,不如静观一时。

故初坐时须放下心身,大静一场,即先以两目视鼻端,如木匠之标线,总要不偏不倚。

然后返照两眉中间,俟眉间稍热,即用意从眉间运两道金光上至绝顶,再由绝顶双分左右,从耳后绕至喉间,下重楼、入气穴。

此穴在脐下一寸三分。

目照于斯,神凝于斯,心目不离这个,行住莫忘此间,一念不起,万虑俱寂,念止神凝,神凝气回,既不着相,又不落空,坦坦然然守我真如,融融和和调我神气,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神气相抱,心息相依,而后入得大定,自有真动,以正所谓“冬至子之半,时”也。

此机虽动,我仍主静,仍凝神于气穴,呼吸也移到此处。

我主于静,彼必愈动;彼愈动,我愈静,动气为神吸收,自与神混合,久而阳气充足,自有真种发现,产药景至。

但年老精气衰残,必须二六时中常常回光返照,药始发生;一有间断,即不可得矣。

  (2)采药  药产景至,如光透帘帷,火球上驰,耳后生风,暖溢四肢,恍恍惚惚,外肾勃然而举,此即采药归炉时也。

当以神宰之,使不外驰;以息摄之,使归炉内。

宰是以神探其动处,坐镇丹田,不沉昏,不散乱,主宰其间,动气自转而相依。

摄是用呼气之法(〔注〕按采药当用吸机摄之归炉。

此言“摄是用呼气之法”,疑属排印错误。

因为,呼气时内气是下降的,而吸气时内气却是上升的。

真种产出时,真气下冲阳关,外肾勃起,理当用吸气之法使其“逆归玉炉”。

说:“先天真一之气以动,且不可出静,速凝神气穴,目光照定,心力提起,一意不敞,万虑俱宁,用吸字往上提,用舐字舌舐上腭,用撮字紧撮谷道,用闭字闭住三关,耳目口是也……用吸不用呼,呼乃后随之而已”,可供参考。

),即稍用意于呼,吸则仅随之而已。

当此之时,呼吸绵绵,因用意于呼,元气亦随呼气转入穴内,此即摄之之法,亦名武火。

  (3)封炉  如觉气已归炉,即当停止武火,正当沐浴;以目寂照,以意守护,以息吹嘘,以神熏蒸,不照而照,不守而守,以文火慢慢养之,亦曰封炉。

达摩谓二候采牟尼者是也。

封固少时,又有动机,一股阳火从中发出,方是周天机到,行阳火之时也。

真意仍坐镇丹田,分意于阳火,使到尾闾,自然冲关荡窍,妙转*矣。

运一周天后,归根复命,牢牢封固;静则朗照,动则如是,神行则气行,气住则神住,行住相依,始得其妙。

此万古不传之秘,吾今露之矣。

4、炼药(小周夭)  真种摄归炉内,以目寂照,以意守护,封固少时,忽然一动,一股阳火从中发出,即所谓“鼓巽风,运坤火”之时也。

当阳气动时,以神煦照,即以火炼药也;以息逆吹,使之上行,即以风助火也。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风火同用,精自化气;气受神息引吹,自然上升。

升之机来则顺其机以升之,降之机至则顺其机以降之。

总要明合辟之机,机动则随其机而行,机止则随其机而止,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自然而然,虽有神引而不着,虽以息吹而不滞。

当升机发动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其神以引之上升,息之吹逼,不过着意于吸机,呼则听其自然。

吸机虽向下,而气受真息吹逼,反转而上升也。

用升用息,不过如是,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矣。

  吾道法天,故以神为日,以精为海水。

以炼精,即能化精为气,上升绝顶也。

气从尾闾上通脑海,非由夹脊上升,别无径路。

此即之周天,佛家之转*也。

不知行几许周天,精始尽化为气。

到此火足丹成,,正宜温养。

若再行火,必有伤丹之虞。

倘若见几次机动,便谓周天功效,火候未足,外肾不缩,便妄自止火,则内丹未结。

  总之,造至虚极静笃,忽然一动,即是真机。

能于二六时中“行住不离这个”,气动则用真息摄归本炉,用武火锻炼;一动一炼,气满则真种自见。

此中有二候:气动一候,积气产真种一候。

又有六候:药产一候,封炉一候,升一候,降一候,沐浴二候。

由阳生而采,采而归炉,此是调外药,不在六候之中。

由药产而采,采而归炉,运行周天,升降沐浴,至于归根温养,余无事矣。

  至于小周天纳甲、卦象之喻,子时起火,自尾闾向上,即是丑时,再上为寅时,再上为卯时,神气不行,沐浴也。

如自鸣钟,内针转一周,子丑寅卯均在其中矣。

药升之时,亦如此说,乃谓子丑均是微阳,至寅始三阳足备。

此是借子丑二时明一阳,二阳之数,以喻药嫩之不可采,必待阳足始可采摄之义,非以子丑二时为生药之时也。

即如月之三十日晦,初一日一阳生于坤,至初八日上弦,阴中阳半,又谓之二阳生,此皆指药嫩不可以采,必待十五日三阳备足,始可采取。

若此时不知采取,至十六日望(按:当为“过望”或“望远”)。

一阴生于乾,二十三日下弦,二阴生焉,至三十日只纯阴,不可采矣。

  总而言之,曰一阳、曰二阳,曰震、曰兑。

皆是借卦爻以明药嫩之不可采;曰一阴,曰二阴,曰巽、曰艮,亦是借卦爻以明之不可用耳。

  丹经谓周天必数三百六十息,方足一周之数。

余谓但行一周,即足三百六十之之数。

譬如自鸣钟指针,能统一周,即是十二点钟,何必再数分秒,徒劳神思乎

至于三十六、二十四等说,均是设词,并非令学者遇阳升时真数三十六,遇阴降时真数二十四也。

气至尾闾上升绝顶。

因其升,故曰阳;自绝顶下降坤腹,因其降,故曰阴,其实只一物耳。

换卦抽爻,亦是此义,不过虚比,安有爻象可言哉

因一阳初动,气到尾阎,即曰复卦,又曰子时;再升为二阳,在时为丑,在卦属临;再升为三阳,在时为寅,在卦属泰;再升为四阳,在时为卯,在卦属大壮;因其阳气已盛,故此时有沐浴之说,不过停而不行之谓。

稍停即有动机,复上升为五阳,在时为辰,在卦为夬;再升而至玉枕,在时为巳,在卦属乾,六阳足备,故有变也。

由乾而变为姤,在时属午也;由斯渐渐下降,而遁、而否、而观、而剥、而坤,又归根矣。

其实,十二时与十二卦均属虚比,不过气到何处,即为何时,何卦,并非真有时,有卦也。

譬如太阳在北为子时,到又为午时,在太阳乃莫明其妙,不过世人借言为子午,以分昼夜耳。

  5、止火  止火乃大丹已成,不行周天火候也。

老子曰:“知止不殆”,盖言丹成当应时止火也。

向之所以用火者,为耳。

精尽化气,可炼,则火亦无所施矣。

然止火者,非不行火,不过不行呼吸之火。

若此时再用呼吸,再鼓橐龠,再行周天,则是丹已成熟,复加烹炼,未有不伤丹者。

古仙云:“还丹未炼急宜炼,炼了还须知止足。

”盖精尽化气,阳关已闭,即当停止呼吸,以待天机。

然停息非不呼吸也,唯不以呼吸催逼运行周天而已。

 止火有时,不到其时而先止之,则漏尽未证;至时而不止,则火燥丹老。

不前不后,适当其时,即阳光三现,乃止火景也。

从阳光二现止,至阳光三现,正其时也。

若到四现,则丹老矣。

  止火之至,自应自应寂然定静,呼吸似有似无,神气似守非守。

古仙云:“定里见丹成”,至言也。

因不加温养,则大药不生。

谁可以给我讲讲炼丹的过程

看<中国古代一百项历史发明>,大概是这个名字.里面介绍的全.

玄幻小说中的炼丹,炼器,的步骤,要过程不要小说的名字

其实二者相通的1.准备材料。

材料约好效果越好,包括所需要的工具,炼丹炉,各类火。

2.提炼,不管是哪个都要提炼,去除杂质,留下需要的精髓3.按顺序将材料混在一起,顺序不对肯定不行,炼丹讲究君臣主辅4.按需要加入阵法,一般专指炼器5.成型,就是最后的收官了6.运气好还的渡劫,可以设定什么档次以上的物品需要渡劫一般来说炼丹分为选材,进炉,提炼(提出精华),加入其它材料,再提炼,融合,凝丹(成丹),开炉,收丹等几个步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炼器也差不多,选材,提炼(去芜存菁,去除杂质,参考:打铁),根据需要做成雏形,再加入需要的阵法,邪门外道的东西还可以加入元婴魂魄什么的,最后就是开光了,老套点的就是滴血认主,当然你也可以设定点新的。

最后就是关于天劫,可以说鲤鱼跳龙门的关键一下,成了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成呢,结果有两种:第一呢,自然是灰灰了去,大侠重头再来;第二呢,可以说是打残,只剩下一小部分的能力,也许可以修复也许不能,那就看你心情了,反正都是作者你最大。

希望能有点帮助

修仙小说中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套路吗

比如炼丹药的过程与名字以及达到下一级的过程都是可以自己编吗

你说“都,那肯定是有点的。

事实上,只要你能力足够,丹”与“”的具体过程你都可以自己编,不用别人写过的套路。

比如,《C语言修仙》《一万年新手保护期》都是在尝试用现代通识课程描述“炼丹”“升级”等等,这些是作者自己编的,也不全是套路。

但是有些时候“炼丹”“升级”的你用固定套路也没有关系,剧情突出的话就不会有人抓着你的套路不放。

比如洪荒流,从人仙到大罗金仙什么的,这些“炼丹”“升级”的套路都是洪荒背景的一部分,是大部分读者认同的洪荒体系,你要是自己编了一套然后再说这是洪荒,就会有一种错位感了(也不是说这样不可以啦)

炼丹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道教主要道术。

为炼制外丹丹的统称。

外源于先秦神仙,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

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

苏轼《送蹇道士归庐山诗》:“绵绵不绝微风里,内外丹成一弹指。

”陈师道注:“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炼丹的方法各种各样,不光有火炼,同时也有水炼,冷炼等等一系列的方法来炼制不同的丹药。

道士炼丹的理论基础,是术士们对生命诞生、成长、成熟、衰落,死亡这五部的本质的思考、人的死士,是因于内气绝神散,于外血尽躯朽,所以,服用丹药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肌体免于衰老、伤残。

黄金,千年不朽,百炼不化,自然成为了术士的首选。

东晋术士葛洪说:“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炼人身体,令人不老不死”;另一方面,炼丹家的思想受黄老的影响较大,因而他们把长存人间,永不死亡的境界同羽化成仙,飞升太空的境界一并视为生命的最高境界,所以,那些见火升华,去质轻化的物质,在他们看来是灵异之物,服用这些药用的人可以染上灵气,换骨轻身,遨游宇宙,这样,以丹砂、水银为代表的另一类物质进入了方士的视野,因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它“细理红润,积转愈久,变化愈妙,能飞能粉,能精能雪,能拒炎,能化水,销之可以不耗,埋之可以不坏。

”可见,丹砂被认为是很有灵气的。

尽管理、气、数的原理应用在炼丹术上或者比应用在天文学上较为隐晦和难以捉摸,但中国的炼丹术家凭着他们对阴阳五行和数的知识,尝试把铜、铅等金属炼成黄金,以求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是一部重要的炼丹理论书籍,它的开端便有下列一个表:  阳 一 二 三 四 五   水 火 木 金 土  阴 六 七 八 九 十  这个表对于阴阳、五行和数字的分配,与河图是一致的,可见理、气、数的原理和炼丹术有密切的关系。

炼丹失败固然可以归咎于炼丹过程的疏忽,但也可以归咎于命运,而命运就是数的另一面。

因此,一个人必须命中注定与仙有缘才能炼成金丹,否则必定失败。

从历史上看,方士们对炼丹的方法及理论一开始是比较模糊的,只有一个总的原则,终于到了东汉,一位叫魏伯阳的术士成为了炼丹术的立法者,他写成关于炼丹的纯理论性著作《周易参同契》,第一次把《周易》的阴阳学理论用于阐释炼丹术,他提出了炼丹要讲究药物的“阴阳相合”,注意配搭,否则就不可能制造出真正有益的丹药。

正是由于魏伯阳的贡献,唐代的方士们才可能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完善,把各种矿物分成了阴药和阳药两大类,提出理解和运用阳药和阴药间的两性交媾,消长变化,彼此共济和相互制约是掌握炼丹原理的关键。

通常认为,那些容易燃烧,颜色赤黄,见火升华的矿物,隶归于阳性,例如黄金,见火燃烧的硫磺,色泽鲜红的丹砂,生于“向阳之山”加热飞风升腾的雄黄,而那些好伏不动,志性沉滞,形势顽狠,不能燃烧或形成于阴山水旁的,归于阴性。

如黑铅,形色晦暗;如汞,其状如水似银;还有硝石(KNO3)生于湖边或阴湿角落,生于山阴的硇砂(NH4Cl)矾石[KAl3(SO4)2(OH)6]这些都是阴药,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搭配和炼制就可以练成外丹,进而辅助内丹的修炼了。

中国古人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火药,在唐朝时期

炼丹的过程为什么叫修道

修道就是菩提道 就是一种觉悟的过程 道就是宇宙真理的描述 是叫宇宙大道 是真正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xxxxxxxx.com

Copyright©2020 一句话经典语录 www.yiyyy.com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心理测试 图片大全 壁纸图片